第4部分



  #15 巳:按歷例當作『午』。

  #16 卯;按歷例當作『辰』。

  #17 酉:按歷例當作『卯』。

  #18 血忌卯,斗陽:二句互倒,四庫本正作『斗陽,血忌卯』。

  #19 巳:按歷例當作『己』。

  #20 子:按歷例當作『丑』。

  #21 丑:按歷例當作『子』。

  #22 酉:按歷例當作『戌』。

  #23 申:按歷例當作『酉』。

  #24 巳:按歷例當作『申』。

  #25 酉:按歷例當作『未』。

  #26 子:按歷例當作『午』。

  #27 五:原誤作『丑』,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8 丑:按歷例當作『寅』。

  #29 寅:按歷例當作『辰』。

  #30 辰:按歷例當作『卯』。

  雲笈七籤卷之三十七

  齋戒

  齋戒敘

  夫入靖修真,要資齋戒。檢口慎過,其道慚階。《南華真經》云:顏回問道於孔子。孔子曰:汝齋戒,吾將語汝。顏回曰:回居貧,唯不飲酒,不茹葷久矣。孔子曰:是祭祝之齋,非心齋也。汝一志,無以耳聽,而以心聽,無以心聽,而以氣聽,疏瀹汝心志,澡雪汝精神,掊擊汝智慮,我將語汝。夫道冥然,難言哉!將為汝試言其約略爾。《混元皇帝聖紀》云:按諸經齋法,略有三種。一者設供齋,以積德解愆。二者節食齋,可以和神保壽。斯謂祭祝之齋,中士所行也。三者心齋,謂疏瀹其心,除嗜慾也;澡雪精神,去穢累也;掊擊其智,絕思慮也。夫無思無慮則專道,無嗜無慾則樂道,無穢無累則合道。既心無二想,故曰一志焉,益上士所行也。夫齋者,齊也,齊整三業,乃為齊矣。若空守節食,既心識未齊。又唯存一志,則口無貪味。謂玆二法,表裏相資。《大戒經》云:夷心靜然,專想不二,過中不味,內外清虛是也。子雖薄閑節食,未解調心。故示齋法,令其受道,而末學之徒,孰能虛心一志哉!夫鄙乎祭祀之教,自謂得心齋之理,益嗊嘀怠慢之夫矣。雖口談空寂,無解其目,是自矜也。

  洞玄靈寶六齋十直

  道教五戒: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嗜酒,三者不得口是心非,四者不得偷盜,五者不得淫色。十善:一念孝順父母;二念忠事君師;三念慈心萬物;四念忍性容非;五念諫諍蠲惡;六念損己救窮;七念放生養物,種諸果林;八念道邊舍井種樹立橋;九念為人興利除害,教化未悟;十念讀三寶經律,恒奉香花供養之具。凡人常行此五戒、十善,恒有天人善神衛之,永滅灾殃,長臻福祐,唯在堅志。

  年六齋

  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月十斋

  一日,北斗下。八日,北斗司殺君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及三官俱下。十八日,太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神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三十日,上太一下。

  自下、中、上、三太一下日,皆天地水三官一切尊神俱下,周行天下,伺人善惡。

  甲子日,太一簡閱神祇。庚申日,伏尸言人罪過。本命日,計人功行。八節日,有八神記人善惡。三元日,天地水官校人之罪福。

  六種齋

  第一,《道門大論》云:上清齋有二法:

  一、絕群獨宴,靜氣遺形。清壇肅倡,依太真儀格。

  一、心齋,謂疏瀹其心,澡雪精神。

  第二,靈寶齋有六法:

  第一,金籙齋,救度國王。

  第二,黃籙齋,救世祖宗。

  第三,明真齋,懺悔九幽。

  第四,三元齋,首謝違犯科戒。

  第五,八節齋,懺洗宿新之過。

  第六,自然齋,為百姓祈福。

  第三,洞神齋,精簡為上,絕塵期靈。

  第四,太一齋,以恭肅為首。

  第五,指教齋,以清素為貴。

  第六,徐炭齋,以勤苦為功。

  已上諸齋,自古及今,登壇告盟,啟誓玄聖,或三日、七日、九日、十五日,皆晝夜六時行道,轉經禮懺,儀格甚重。除上清絕群獨宴,靜氣遺形心齋之外,自餘皆是為國王民人,學真道士拔度先祖,己躬謝過,禳灾致福之齋。此時移代同異,不無詳略。於靈寶齋中為半景之齋,既無宿請,亦無言功,唯只一時或兩時懺悔,亦不三時上香,步虛禮經並闕。或小小齋中,三禮嘆願,隨時去取,逐便制儀,既非大集,心達而已。

  二種齋

  《本相經》曰:齋有二種:一則拯道,二則濟度。拯道者,謂發心學道,從初至終,念念持齋,心心不退。復有二門:一謂志心,二謂滅心。志心者,始終運意,行坐動形,寂若死灰,同於枯木,滅諸想念,唯一而已。滅心者,隨念隨忘,神行不係,歸心於寂,直至道場。濟度者,謂迴心至道,翹想玄真,願福降無窮,灾消未兆。又云:虔心者,唯罄一心,丹誠十極,燒香禮拜,唯求於道。捨財者,市諸香油、八珍、百味、營饌供具,屈請道士,及以凡器歸心啟告,委命至真,內泯六塵,外齊萬境,冥心靜慮,歸神於道。克成道果,永契無為,救濟存亡,拔度灾苦,隨其分力,福降不差,功德輕重,各在時矣。

  十二齋

  《玄門大論》:一者金籙齋,上消天灾,保鎮帝王。簡文亦云,兼為師友。

  二者玉籙齋,宗云正為人民,今此本未行於世。

  三者黃籙齋,拯拔地獄罪根,開度九幽七祖。

  四者上清齋,求仙念真,練形隱景。

  五者明真齋,學士自拔億曾萬祖長夜之魂。

  六者指教齋,請福謝罪,禳灾救疾。

  七者涂炭齋,拔罪謝殃,請福度命。

  八者三元齋,學士己身悔罪。

  九者八節齋,學士謝過求仙。

  十者三皇子午齋,輔助帝王,保安國界。

  十一者靖齋,如千日、百日、三日、七日修真之用。

  十二者自然齋,救度一切存亡,自然之中修行時節。

  八節齋

  凡八節之日,是上天八會大慶之日也。其日諸天大聖尊神,上會靈寶玄都、玉京上宮,朝慶天真,奉戒持齋,游行誦經。此日修齋持戒,宗奉天文者,皆為五帝所舉,書名玉曆。

  心齋

  《南華真經》曰:顏淵問道於孔子。孔子曰:汝齋戒,吾將告汝。顏淵曰:回貧,唯不飲酒、不茹葷久矣。孔子曰:是祭杞之齋,非心齋也。汝一志,無以耳聽,而以心聽,無以心聽,而以氣聽。疏瀹汝心,除嗜慾也;澡雪汝精神,去穢累也;掊擊其智,絕思慮也。夫無思無慮則專道,無嗜無慾則樂道,無穢無累則合道。既心無二想,故曰一志。

  齋直

  《三天內解經》曰:夫為學道,莫先乎齋。外則不染塵垢,內則五藏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居。能修長齋者,則道合真,不犯禁戒也。故天師遺教,為學不修齋直,冥如夜行不持火燭,此齋直應是學道之首。夫欲啟靈告冥、建立齋直者,宜先散齋。不使宿穢,臭腥消除,肌體清潔,無有玷汙,然後可得入齋。不爾,徒加洗沐,臭穢在肌膚之內,湯水亦不能除。

  《三元齋品》曰:建齋之日,當輸金真玉光九天之信,置於五帝,以招神致靈。

  《三元齋品》曰:學法未備,即俯仰之格,多不合儀。

  《金鏁流珠經》曰:古來呼齋曰社會,今改為齋會。

  《太上太真科經》曰:消遺世務,三業為修齋。存三守一,齋為本基。齋者,齊也、潔也、净也。不必六時行道,三時講經,晝夜存念,懺悔請福,干造玄虛,更失萬一。能得一者,心攝三業。能攝身者,端拱不擾;能攝口者,默識密明;能攝心者,神與道合。如斯為主,成聖真仙。未合此道,攝身朝禮,離殺盜淫,攝口誦經,免妄言綺語,兩舌駡詈,攝心存神,脫貪恚癡。十惡既去,十善自來。去來至極,與道合真。

  釋齋有九食法

  《玄門大論》云:齋法大略有九:一者麤食,二者蔬食,三者節食,四者服精,五者服牙,六者服光,七者服氣,八者服元氣,九者胎食。麤食者,麻麥也;蔬食者,菜茹也;節食者,中食也;服精者,符水及丹英也;服牙者,五方雲芽也;服光者,日月七元三光也;服氣者,六覺之氣,太和四方之妙氣也;,服元氣者,一切所稟三元之氣,太和之精,在乎太虛也;胎食者,我自所得元精之和,為胞胎之元,即清虛降,四體之氣,不復關外也。麤食,止諸耽嗜;蔬食,棄諸肥腯;節食,除煩濁服精其,身神體成英帶#1;服牙,變為牙;服光,化為光;服六氣,化為六氣,游乎十方;服元氣,化為元氣,與天地混合為體,服胎氣,久為嬰童,與道混合為一也。此之變化,運運改易,不復待捨身而更受身,往來死生也。今意方法,未必止是食事,其或造是方藥,或按摩等事,可尋也。

  說雜齋法

  《三元品戒經》云:正月七日,天地水三官檢校之日,可修齋。

  《聖紀》云:正月七日,名舉遷賞會齋。七月七日,名慶生中會齋。十月五日,名建生大會齋。三官考竅功過,依日齋戒,呈章賞會、可祈景福。

  《明真科》云: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一歲六齋月,能修齋上三天帝,令太一使者除人十苦。

  《八道秘言》云:正月、三月、四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此九真齋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九日,此月中三齋日。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十月一日名民歲臘,十二月節日名侯王臘,此五臘日,並宜修齋,並祭祀先祖。

  《明真科》云:月一日、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日,已上為十直齋日。庚申、甲子八節,太一八神下,司察人過咎,修齋,太一歡悅。庚申日,人身中伏尸,上天言人華過。本命日,受法人身神吏兵上天計人功過。

  《三洞奉道科》云:正旦為獻壽齋,七日為延神齋,二月八日為芳春齋,四月八日為啟夏齋,五月五日為續命齋,六月六日為清暑齋,七月七日為迎秋齋,八月一日為逐邪齋,九月九日為延筭齋,十月一日為成福齋,十一月十五日為啟福齋,十二月臘日為百福齋,二十八日為迎新齋,立春為建善齋,春分為延福齋,立夏為長善齋,夏至為朱明齋,立秋為遐齡齋,秋分為謝罪齋,立冬為遵善齋,冬至為廣慶齋。如此等齋,各具本經儀格。故學道不修齋戒,徒勞山林矣!

  夫齋者,正以清虛恬靜,謙卑恭敬,戰戰兢兢,如履冰谷,若對嚴君,丹誠謙若,必祈靈應。檢敕內外,無使喧雜。行齋之人,特忌斬衰孝子,新產婦人,月信未斷,及痎瘧瘡疥廢疾等,並不得昇齋堂庭壇驅使,如願苦求預齋,乞解過咎者,任投辭為其陳懺悔謝,不得雜登堂宇,應行法事等,仍遷令別坐,兼忌六畜蓋此等人穢觸真靈,賢聖不降,乃修齋無功也。

  凡修齋主虔誠,齋官整肅。至如香燈不備,亦曰疏遺。啟聖祈真,莫先於此。香貴在沉水旃檀,依上清香珠丸合和,不得用甲麝。招真致靈,務存精志。如寒棲學真,道士修齋,單貧不可致者,亦宜以少為信,無令頓闕。若純以乳頭,非道家所用也。

  初登齋,靖看焚香,氣向東南西北直上者,五帝依向而至。《登真隱訣》云:香者,天真用玆以通感,地祇緣斯以達信,非論齋潔、祈念、存思,必燒香。左右侍香金童,必為招真達意。《登真隱訣》云:真人攝日暉以通照,役月精以朗幽,故然九光之微燈,晃八方之盡夜。

  《四極明科》云:立春、春分,然九燈於庭;立夏、夏至,然八燈;立秋、秋分,然六燈;立冬、冬至,然五燈,本命日,十二燈,自此陳乞謝過祈恩。用燈於庭。法與修諸齋,自有燈數於庭。訖,依記四時向王,唯本命向太歲叩齒二十四通,咒曰:高上太真萬聖帝皇五帝玉司總仙監真,今日吉辰,八節開陳。陽罪陰考,絕滅九陰。於今永始,拔釋七玄。免脫火鄉,永離刀山。三涂五苦,不累我身。得同天地,長保帝晨。五願八會,靡不如言。咒畢,解巾叩頭百二十過,當令額向地而已,勿令痛。竟復巾,仰天,心念:我身今日,上享天恩,賜反形骸,受生飛仙。畢,仰咽二十四氣止。如此三年,宿□除,身與真同。

  案諸經齋法,略有三種。一者設供齋,可以積德解愆。二者節食齋,可以和神保壽,斯謂祭杞之齋,中士所行也。三者心齋,謂疏瀹其心,除嗜慾也;澡雪精神,去穢累也,掊擊其智,絕思慮也。夫無思無慮則專道,無嗜無慾則樂道,無穢無累則合道。既心無二想,故曰一志焉。蓋上士所行也,詳矣。齋者,齊也。要以齊整三業,乃為齋矣。若空守節食,既心識未齊,又唯在一志,則口無貪味之謂也。二法表裏相資,故《大戒經》云:夷心靜嘿,專想不二,過中不味,內外清虛是也。子雖薄閑節食,未解調心,故示玆齋法,令其受道。而末學之徒,孰能虛心一志哉?夫鄙乎祭祀之教,自謂得心齋之理,蓋怠慢之夫矣!雖口談寂,無解其目,是自矜焉。《易》云,聖人以此齋戒。

  齋科

  道士王纂,金壇人也。居馬跡山,常以陰功救物,仁逮蠢動。值晋之末,中原亂罹,飢饉既臻,疫癘仍作,時有毒瘴,損斃者多,閭裏凋荒,死亡枕藉。纂於靜室,飛章告玄,三夕之中,繼之以泣。至三夜,有光如晝,照其家庭,即有祥風景雲,紛郁空際。俄而,異香天樂下集庭中,介金執銳之士三十餘人,羅列如有所候。頃之,珠幢寶盖,霓旆羽節,紅旌錦旂,各二人相對前行。即#2最後又有四青童執花捧香,侍女捧按,地鋪錦席,前立巨屏,左右龍虎將軍,侍從官將兵士二千許人,立兩面,若有備衛焉。復有金甲大將軍二十六人,神王十人,次龍虎二君之外,班列肅如也。須臾,笙簫駭空,自西北而至,五色奇光,灼爍艷逸,一人佩劍持版而前,告纂曰:太上道君至矣。於是百寶大座自空而下,太上道君侍二真人、二天帝在座之左右。道君坐五色蓮花,二真、二帝立侍焉。纂拜首迎謁,跪伏於地。道君曰:子慜念生民,形於章醮,刳心抆血,感動幽明,地司列名。益化育萬物,而五行為之用,五行互有相勝,各有興衰,代謝推遷,間不容息。是以生之不停,氣氣相續,億劫已來,未暫輟也。得其生者,合於純陽,昇天而為仙;得其死者,淪於至陰,在地而為鬼。鬼物之中,自有優劣、強弱、剛柔、善惡,與人世無異。玉皇天尊慮鬼神之肆橫害於人也,常命五帝三官,檢制部御之律令刑章,罔不明備。而季世之民,澆偽者眾,淳源既散,祆詐萌生,不忠於君,不孝於家,廢三綱五常之教,自投死地。由是六天故氣魔鬼之徒,與歷代已來敗軍死將,聚結為黨,伐害生民,駕雨乘風,因衰伺隙,為種種病,中傷甚多,亦有不終天年,罹其夭枉者。尋於杜陽宮出《神咒經》,授真人唐平,使其流布,以救於物,民間有之。世人見王翦、白起名,謂為虛誕。此蓋從來將領#3,生#4為兵統,死為鬼帥。有功者,遷為陰#5官;殘害者,猶居魔屬,乘五行敗氣,為瘵為瘥。然以陽威憚之,神咒服之,自當弭戢矣。今以《神化》、《神咒》二經,復授於子,按而行之,以拯護萬民兆庶也。即命侍童披九光之報,以《神化經》及《三五大齋訣》授之於纂曰:勉而勤之,陰功尅充,真階可冀也。言訖,千乘萬騎,西北而舉,昇還上清矣。纂案經品齋科行於江表,疫毒鋪弭#6,生靈又康。自晋及玆,普蒙其福者,不可勝紀焉。

  持齋

  《無上秘要》云:昔有道士,持齋誦經。有一凡人,為賃作治厨齋堂。道士見其用意,至日中持齋,因喚與同食。食竟,為其說法,語此賃人,今隨吾持齋,功德甚大,可至明日中時復食,勿壞爾齋,徒勞無益。能如此者,將可得免見世窮厄。此人稽首受戒而去,暮還家。其婦一日待婿,具以道士戒言喻婦。婦甚不解,遂致嗔怒,賃人不能免其婦意,遂壞其齋,與婦共食。其後命過天,使其人主#7蜀山千歲樹精,恒給其中食。其樹茂盛,暑夏之月,有精進賢者三人經過,依樹而息。賢者嘆曰:此樹雖凉,日已向中,何由得食?此人於樹中#8曰:當為賢者供設中食,無所為憂。須臾食至,賢者共食。食竟,言曰:我覓道,道在何所?此自然,非道也。因問樹曰:不審大神可得暫降形見與某相面否?此人於樹空中答曰:我非能使人得道者也。具記姓字處所,昔常為道士勸使持齋,為婦人所壞,功德不全,致令使我守此樹精;不能得出。天以我昔經齋中食,令每至中給我齋食,口不暇食,又無緣得遷。欲屈賢者為至我舍,道我如此,能為我建三日齋戒,我身便得昇天。賢者感此人意,為尋其家,具以其言語家人如此。家人即為建齋,請諸道士燒香誦經三日謝過,此人即得飛行,昇入雲中,於景霄之上,受書為散仙人。故齋之功德甚重,不可不修。此人半日持齋,死經一日,即時出身,不拘一年,而得為仙。故天計功過,明之不虧也。夫為學者,可勤持齋戒,以期冥感,能修之者,必獲昇騰之舉。

  陰陽雜齋日

  三會日:正月七日舉遷賞會齋、七月七日慶生中會齋、十月五日建生大會齋、三會日,三官考竅功過,宜受符籙,齋戒呈章,以祈景福。

  五臘日:正月一日名天臘齋、五月五日名地臘齋、七月七日名道德臘齋、十月一日名民歲臘齋、十二月節日名侯王臘齋。

  五臘日,常當祠獻先亡,名為孝子,得福無量。餘日皆是淫祀,通前三元日,為人解日,皆可設净供求福焉!

  《明真科》云:甲子日夜半時,甲戌日黃昏時,已上天皇真官下日;甲申日哺時,甲午日日中時,已上地皇真官下日;甲辰日食時,甲寅日平旦時,已上人皇真官下日。

  右其日修齋,五嶽四瀆神君,各依方位,糾察善惡,無不上聞。

  又丁卯日日出時,丁丑日雞鳴時,已上天皇真官下日。又丁酉日日入時,丁亥日人定時,已上地皇真官下日;又丁未日日映時,丁巳日禺中時,已上人皇真官下日。

  其日修齋,五嶽真人,各遣五神營衛,記名仙錄。

  雲笈七籤卷之三十七

  #1 英帶:四庫本作『英華』,義勝。

  #2 即: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作『節』。

  #3 領:原誤作『天』,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4 生:原誤作『上』,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5 陰:原誤作『法』,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6 鋪弭:止息,消除。《方言》:『鋪,止也』。四庫本『鋪』作『銷』。

  #7 主:原誤作『王』,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8 中:原誤作『人』,據四庫本改。

  雲笈七籤卷之三十八

  說戒

  說十戒

  《玉清經□本起品》云:道言:昔元始天尊與諸賢聖億億萬眾,處處周旋,最後下觀棄賢世界,有一國王,名曰德正直,利根辯慧,為眾生故,而為導首。遍告國內臣民男女,言:今得太平,天下無事,火灾消滅,兵刃不起,百穀成熟,皆由道恩,非自然也。何以報道罔極之恩7 唯當傾心盡意,恭敬供養,造立宮觀,香花燈燭,晨夕禮誦,齋戒悔過,以求福祐。於是天尊命巨靈仙人而告王曰:子為一國之主,天下所推,凡間之貴不先於此,但以正法治化,不枉人民,亦足功感上天,何煩秘要?秘要之道,卒難可聞。然秘要之階,不過慈善。慈善之法,不違科戒。戒有多種,人亦多品。上品之人,身先無犯#1,亦無所持。中品之人,心有上下,觀境即變,以戒自制#2,不令放逸。如此之人,或受十戒、五戒#3,以自防護#4。下品之人,惡心萬般,難可禁制。下品之中,復有二品#5。上品者,身欲奉戒,或受一百九十九戒,或受觀身三百大戒#6,或受千二百威儀之戒,以自防保,令無越逸#7。下品者,身同禽獸,雖有人形而無人心,縱受其戒,終無所益。今且受第二中戒十種科禁入道初門。諸人聞說,歡喜抃蹈,悉皆俯伏,而奉戒言,天尊告曰:

  第一戒者,不得違戾父母師長,反逆不孝。

  第二戒者,不得殺生屠害,割截物命。

  第三戒者,不得叛逆君王,謀害家國。

  第四戒者,不得淫亂骨肉姑姨姊妹及佗婦女。

  第五戒者,不得毀謗道法,輕泄經文。

  第六戒者,不得汙漫靜壇,單衣裸露。

  第七戒者,不得欺凌孤貧,奪人財物。

  第八戒者,不得裸露三光,厭棄老病。

  第九戒者,不得躭酒任性,兩舌惡口。

  第十戒者,不得凶豪自任,自作威利。

  右此十戒,當終身奉持。

  大戒上品并叙

  太上洞玄靈寶消魔寶真安志智慧本願大戒

  《上品經》云:太極仙公於天台山靜齋念道,稽首禮拜,請問太極法師徐來勒曰:弟子有幸得侍對天尊,自聞微言,彌綸萬劫,洞觀道源,過泰之歡,莫有諭也。顧玄少好神仙白日飛騰之道,必想上聖,恒以髣髴,大經微遠,妙賾難通,將稟口訣,釋我冥津,洞暢虛漠,有無都盡矣。近而未究人生宿世因緣本行之由,今願天尊覺所未悟。是時太上玄高真人嘯味步虛洞章,歡然含豫輝金顏而言曰:子以累劫念道,致太極玉名,寄慧人中,將獨步玉京,超逸三界,巍巍乎太上仙公之任矣。故慈心於天人,念度於後學也,常以外身濟物,有德而弗名,玄都所詮,諒不虛矣!而謂太極真人曰:卿受太上虛皇道君之教,為其師保,亦必盡教以高上大洞之淵賾也,豈俟彼多陳乎?吾受任忝為都教之法師,至於執卷,由子矣。太極真人答曰:此童真之人,名刊金簡,才質清遠,景秀太上玄微洞虛,故當為仙公之任,弘道大度者也。吾忝受教化,愧不足為彼宗匠,太上有命,何敢不傾韞哉!眾妙之統,仰賴於法師矣。太極真人又曰:夫道,無也。彌綸無窮。子欲尋之,近在我身,乃復有也。因有以入無,積念以得妙,萬物芸芸,譬於幻耳,皆當歸空。人身亦然。身死神逝,喻之如屋,屋壞則人不立,身敗則神不居,當制念以定志,靜身以安神,寶氣以存精,思慮兼忘,冥想內視,則身神並一。身神並一,近為真身也。此實由宿世本行,積念累感,功濟一切,德應萬物,因緣輪轉,罪福相對,生死相滅,貴賤相使,賢愚相傾,貧富相欺,善惡相顯,其苦無量,皆人行願所得也。非道、非天、非地、非人萬物所為矣,正由心耳。此對既鍾,亦難脫也。弱喪之徒,信道者少,宿命者多;不積善定念,修德理身,而欲忽德忘身,強求外物,其可得哉!既已不尅,莫不傷身矣。故有道之士,取諸我身,無求乎人。道言:修身,其德乃真。斯之謂也。夫學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願上品大戒,無緣上仙也。子有宿命,是以見此經,其文隱秘,立信.效心,然後而傳,不可妄示。不信,必發異念。異念既生,彼此獲罪。是故藏之於無,待有應為仙王者乃告焉。是時雲龍踴躍,諸天散華,飛香奏煙,山海靜波,觸類竄默,鬼魅消亡,神魔降伏,五苦俱解,長離地獄,惡者返善,信順受福爾。乃命太極侍經仙人劉文靜披雲韞而授經也。太極真人曰:宿世禮奉經師,口誦身行,布施厄困,願樂三寶,君親忠孝,遠慕山水,栖憩賢儒,虛心有道,燒香散華,護度一切,修道補過,信順宿命,靜思忍情。其行也,上可昇仙度世,下可輪轉富貴,生為人尊,容貌偉秀,才智清遠,為人之道,莫不具足。夫居世富貴,笑於貧賤,今報以貧賤。居世好殺,今報以傷殺,居世輕易,笑於醜陋,今報以醜陋D 居世聰明,不教於人,今報以頑塞。居世常康,笑於困病,今報以滯疾。居世不信道,笑於經教,今報以下愚,長與道隔。女人居世,奪人婿者,今報以少寡。男子居世,誘人婦女,今報以鰥獨。居世發心為夫妻#8,而後世不得俱生人道。死為鬼魅,今報以本念,成於邪病,自非大法,莫有解其宿纏,而消此邪病矣。夫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師保、朋友,皆先世所念,願為因緣,展轉相生,莫不有對者哉。故曰倚伏難窮矣。唯學仙道士當兼忘因緣,絕滅生死,同歸乎玄,以入妙門。能知是者#9,始可與言學道之本也。

  若見居家妻子,當願一切,早出愛獄,攝意奉戒。

  若見飲酒,當願一切,制於命門,以遠禍亂。

  若見彩女,當願一切,守情忍色,志慕賢貞。

  若見淫人,當願一切,除棄邪念,翹心禁戒。

  若見婦人,當願一切,忍割浮華,樂道自娛。

  若見貞人,當願一切,履信正化,日入法門。

  若見眾人,當願一切,推仁無爭,懷道安世。

  若見善人,當願一切,時刻存念,仰軌真道。

  若見惡人,當願一切,棄凶即吉,不犯王法。

  若見貧人,當願一切,損身施惠,後受大福。

  若見富人,當願一切,救濟萬物,世世受祿。

  若見貴人,當願一切,承其教旨,悉令典訓。

  若見賤人,當願一切,勤修匪懈,各得所為。

  若見帝王,當願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

  若見主相,當願一切,受其教制,四方歸仁。

  若見兵甲,當願一切,各念仁心,天下讓賢。

  若見王子,當願一切,日歌太平,係國承家。

  若見賢人,當願一切,履行其德,道為世宗。

  若見法師,當願一切,明解法度,得道無為。

  若見栖山道士,當願一切,悉見法門,速得昇仙。

  若見教化,當願一切,親受聖教,皆為淵博。

  若見聖人,當願一切,尊禮侍見,諸國並瞻。

  若見仙人,當願一切,真道悉成,飛昇天堂。

  若見城郭,當願一切,嚴整修飾,以道為基。

  若見大國,當願一切,歸宗慕德,若水注海。

  若見小國,當願一切,知止虛沖,安其所居。

  若見市朝,當願一切,群賢雲萃,悉弘正道。

  若見靜觀,當願一切,功德巍巍,天人得道。

  若見齋戒行香,當願一切,道德日新,庠序雅正。

  若見誦經,當願一切,盡上高座,咸聞聖音。

  若見經教,當願一切,各各受讀禮習,普行教化。

  若見樓觀,當願一切,洞觀十方,無所隱藏。

  若見高山,當願一切,智思無量,輔成家國。

  若見栖憩茂林,當願一切,安居自在,廕庇含識。

  若見好學,當願一切,得成師宗,養徒敷教。

  若見净手,當願一切,常執經書,無時暫輟。

  若見善口,當願一切,耽味洞經,日新不厭。

  若見動足,當願一切,超步三界,飛行上清。

  若見靜止,當願一切,滅景停真,安閑空寂。

  若見飲食,當願一切,棄累入今,存得道味。

  若見大藏,當顯一切,除其灾害,施為福田。

  若見疾病,當願一切,以道自安,免此苦厄。

  若見死喪,當願一切,學道常存,濟度三徒。

  若見畋獵,當願一切,不為始終,入為無罪。

  若見夷狄#10當願一切,得生中國,不生邊地。

  若見少年,當願一切,及時學問,遂成學名。

  若見老病,當願一切,以道攝生,不更衰老。

  若見三光,當願一切,普明靈曜,闇冥即消。

  若見雲雨,當願一切,惠澤盈溢,無所不宜。

  若見素雪,當願一切,常居潔白,逍遙自在。

  若見靈風,當願一切,韞懷披散,德流遐邇。

  若見净水,當願一切,洗垢清虛,平等其心。

  若見名香,當願一切,受玆芳净,眾穢肅然。

  若見好華,當願一切,樂散諸聖,相好具足。

  若見車馬,當願一切,得道無為,乘風駕龍。

  若見絃歌,當願一切,翫經嘆法,以道娛樂。

  若見福食,當願一切,無不飽滿,世享天廚。德流後人,如水歸海,宗廟裔長,常居貴盛。世與四輩,俱生王家。

  若見散施,當願一切,禍滅九陰,福起十方,德如山海,莫不興隆;七祖生天,子孫賢忠,富貴巍巍,所欲皆從。學道飛仙,駕雲乘龍。道士坐臥,常願我等,四大合德,同體道真,長存玄都,師友自然。濟度十方,天下受恩,逍遙無為,洞觀妙門。

  禮經祝三首

  《真人口訣》云:侍經仙童玉女聞此祝,皆歡喜而祐兆身也。是大經悉用此祝而禮拜矣。若冥心禮經者,亦心祝其文,乃上仙之秘祝也。

  第一首

  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氣停,蕭然神靜嘿。天魔並敬護,世世受大福。

  第二首

  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天人同其願,縹緲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輪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騰。

  第三首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啟。煉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太極真人曰:學昇仙之道,當立千二百善功,終不受報。立功三千,白日登天,皆濟人應死之難也。施惠其人,尤善矣。學道當令眾行合法,廣建福田。發大慈之心,動靜常起道意。能如是也,吐納,服藥,佩符,讀經,精進終身不倦,豈有不得仙乎?人無此德,雖服藥,佩符,讀經,齋戒,故終命而不驗矣。學士明思要言。

  太極真人曰:立三百善功,可得長存地仙。若一切不全,則更從一始,而都失前功矣。常有其念,在於心膂者,則是也。若導人作善,即為善功也。

  太極真人曰:常念嘯咏洞經,修行大慈,先人後身,揚善化惡,斷絕眾緣,滅念守虛,心如太玄,為道是求,始謂能言神仙之道也。

  太極真人曰:吾昔受太極智慧十善勸助德戒於高上大道虛皇,世世宗奉修行大法,度人甚易,此自然之福也。太上以普教天人,令各得本願,始入法門,長存無為,不受十苦八難罪對,罷散地獄,休息三官,日日寧閑,世世榮樂。咸脫羅綱,後生安泰,天性恬然,所願隨得。其戒如上,以傳賢信。

  《十善勸戒》曰:勸助禮敬三寶,供養法師。令人世為君子,賢孝高才,榮貴巍巍,生為人尊,門族昌熾。三寶者,謂道經師也。能養生,教善行、為人範,是名法師也。

  戒曰:勸助治寫經書,令人世世聰明,博聞妙賾,恒值聖世,見諸經教,能誦章句。

  戒曰:勸助建齋爭治,令人世世門戶高貴,身登天堂,飲食自然,常居無為。

  戒曰:勸助香油眾供,令人世世芳盛,香潔光明,容貌絕偉,天姿高秀。

  戒曰:勸助法師法服,令人世世閑雅,逍遙中國,不墜邊夷,男女端正,冠冕玉佩,稱諸身飾。

  戒曰:勸助國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嗣,男女賢儒,不受諸苦。

  戒曰:勸助齋靖讀經,令人世世不墮地獄,即昇天堂,禮見眾聖,速得返形,化生王家,在意所欲,玩好備足,七祖同歡,善緣悉備,終始榮樂,道法轉至,將得仙道。

  戒曰:勸助眾人學經,令人世世才智洞達,動靜威儀,常為人師。

  戒曰:勸助一切布施,諫諍善事,令人世世壽考富樂,常無怨惱。

  戒曰:勸助一切民人,除嫉去欲,履行眾善,令人世世安樂,禍亂不生,病者自愈,仕宦高遷,為眾所仰,莫不吉祐,門戶清貴,天人愛育,神魔恒護,常生福地。

  太極真人曰:人之行惡,莫大於嫉、殺、貪、奢、驕、淫也。若此一在心,伐爾年命矣。挾之以學神仙者,不亦悲乎?

  太霄琅書十善十惡

  十善既行,十惡自息。息惡行善,大慈德成。是以《上品戒》云:卹死度生,救疾治病,施惠窮困,割己濟物,奉侍師主,營建靜舍,書經校#11定,修齋念道,退身讓義,不争功名,宣化愚俗,諫諍解惡,邊道立井,植種果林,教化童蒙,勸人作善,施為可法,動靜可觀,教制可軌,行常使然,十善遍行,謂之道士。不修善功,徒勞山林,能信斯旨,勤尋諸戒。戒部甚多,隨緣所得。無數諸戒,無央科律,皆輔一神,攝於三業。三業者口、身、心也。運動造作,善惡無量。無量善惡,十為惡端。一者妄言,二者綺語,三者兩舌,四者駡詈,此四口惡,返之則善。五者貪愛,六者竊盜,七者姦淫,此三者屬身。八者嫉妒,九者恚瞋,十者邪癡,此三者屬心。心業最重,為十惡根。斷絕十惡,修十善本。實言直語,通和講誦。謙讓捨財,內外貞潔。慶讚懽喜,敬信三尊。備此十善,十惡永除。

  思微定志經十戒

  一者不殺,當念眾生。二者不淫,犯人婦女。三者不盜,取非義財。四者不欺,善惡反論。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親和睦,無有非親。七者見人善事,心助歡喜。八者見人有憂,助為作福。九者彼來加我,志在不報。十者一切未得道,我有不恡。經云:時有十二年少,處世間樂,日日相就,共作好食,酣飲嬉戲,或復論議持戒之難易。天尊以道眼遙見此人,前世曾為人師,而秘恡經典,逮諸弟子,於道之心,亦復猶豫。因此微緣,猶可度耳。於是天尊化作凡人,從會中過,託之乞食,因悉共語。諸年少#12輩,復論如初,中一人曰:我數隨兄至安樂山,見諸道士悉持十戒,肅肅甚佳,洎至於死,魂神所在,亦當不虛。但其十戒,人持難悉從耳!化人曰:持此甚易,違此甚難。諸人問化人曰:云何持戒則易,不持反難?化人曰:立身如戒,上不畏天子,亦不畏鬼神,何謂之難?違戒之者,悉畏之,是難也。其中一人曰:餘戒可持,惟酒難斷,所以者何?我先服散,散者發之日,非酒不解,是故難耳。化人曰:散發所須,此乃是藥。將養四大,藥通可通,但勿過量耳。一人曰:餘事即可,妄語其#13難。所以者何?若有密事,在尊長前應為隱諱,而人見問,不得欺,欺即犯戒,是故為難。化人曰#14:事有隱諱而人見問,不得欺,欺即犯戒,是故為難。化人曰:事有隱諱,理有方便,此亦可通。但勿善惡返論,說其長短耳!一人曰:餘戒即可,唯盜戒難。小小之間,以挂犯目。化人曰:大事實難,小小之間益#15可慎之。而說偈曰:

  何不受盜戒?不受盜亦難。孰云闇昧中?中有記盜官。取一年年倍,倍倍殊不寬。以手捧熔銅,燒口煮心肝。一朝言此苦,終年猶心酸。何不受此戒?保持必令完。我信彼亦信,在在無不安。安坐招靈人,永享長年歡。

  一人曰:餘戒悉易,淫最難斷。所以爾者,我曾履斯事,數隨兄中食。當中食時自云:一日精進,無不過理,亦謂身後當得此齋戒之福。至是夕夜,是我所愍,輒來狡獪,雖苦加抑迮,不覺已爾。每每如此,是知最難。化人曰:色者是想爾,想悉是空,何有色邪?但先自觀身,知身無寄,便知無色。何可不忍!且淫欲頗恣,如飲鹹水,飲多渴多,唯死而已。何有厭足?而說偈曰:色慾劇於渴,小忍差可度。何為進鹹水,水鹹益渴故。子能善解渴,當飲天甘露。甘露香且薰,通體皆流布。天人尋香降,玄趣自然悟。熙熙永無為,長保九天祚。一人曰:餘悉可從,唯煞#16難戒。所以者何?我好噉雞,一食無雞,了自無味,數日便瘦。化人曰:賢者肥為人患,瘦即體輕,用肥何為?即說偈曰:

  賢賢戒其煞,亦無懷煞想。眾生雖微微,亦悉樂生長。如何害彼命?而用以自養。自養今一時,累汝自然爽。長淪三涂中,辛苦還復往。善惡各有緣,譬如呼有響。何不改此行?慈心以自獎。真人携手游,逍遙雲景上。

  說此偈已,化人見大威變,極道之姿。侍從僚屬,鈞天大樂,非可目名,返於上方。諸人悉見,喜懼交集,並聞要說,意解開悟,俱登道果。

  妙林經二十七戒

  元始天尊告諸四眾,一切眾生,貪著有為,欣生惡死,意雖求生,由造死業,不持戒行,假使長壽,猶如老樹,有何殊別?若持戒行,死補天官,昇仙自在。人雖有王公之位,上至帝皇,死皆重罪,無益魂神,受苦不可堪忍。善男子,汝等思惟,明奉戒行,直心行道,吾為汝說:天下萬物,無有長存,有死有生,有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虧,從古至今誰能違返?若有道德,不生不滅。修善者,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時亦善。善善積德,諸行修足,善念護持,令入法寶。戒曰:

  不得盜竊人物,不得妄取人財,

  不得妄言綺語,不得因恨殺人,

  不得貪嗔癡狠,不得慢老欺人,

  不得咒詛毒心,不得駡詈高聲,

  不得呰毀謗人,不得兩舌邪佞,

  不得評人長短,不得好言人惡,

  不得毀善自譽,不得自驕我慢,

  不得畜毒藥人,不得投書譖善,

  不得輕慢經教,不得毀謗聖文,

  不得恃威凌物,不得貪淫好色,

  不得好殺物命,不得耽酒迷狂,

  不得殺生淫祀,不得燒野山林,

  不得評論師長,不得貪惜財賄,

  不得言人陰事。

  老君二十七戒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

  行無名,行清净,行諸善。此中最三行。

  行忠孝,行知足,行推讓。此下最三行。

  右九行,二篇八十一章集合為道舍,尊卑同科。九行備者神仙,六行備者壽,三行備者增年。

  戒勿費用精神,戒勿食#17含血之物,樂其美色。戒勿傷王#18氣。戒勿貪寶貨。戒勿忘道。戒勿為妄動。戒勿枝形名道。戒勿殺生。戒貪功名。此上九戒。

  戒勿為耳目鼻口所娛,戒常當謙讓。戒舉百事詳,心勿惚恫。戒勿學邪文,戒勿資身好衣美食。戒勿求名譽。戒勿貪高榮強求。戒勿輕躁。戒勿盈溢。此中九戒。

  戒勿與人諍曲直得失,避之。戒勿為諸惡。戒勿厭貧賤,強求富貴。戒勿多忌諱。戒勿稱聖人大名。戒勿強梁。戒勿禱祠鬼神。戒勿自是。戒勿樂兵。此下九戒。

  右二十七戒,二篇共合為道淵,尊卑同行,上備者神仙。持十八戒備者,壽,持九戒備者,增年,不橫夭矣。

  雲笈七籤卷之三十八

  #1 身先無犯:四庫本作『清潔無犯』。

  #2 觀境即變,以戒自制:四庫本作『觀物浮游,必須自制』。

  #3 五戒:四庫本作『或受七十二戒』。

  #4 以自防護:四庫本無。

  #5 下品之中,復有二品:四庫本作『下品之人欲至中品、上品者』。

  #6 或受觀身三百大戒:四庫本作『或受一千八百大戒』。

  #7 逸:四庫本作『犯』。

  #8 夫妻: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作『夫婦』。

  #9 能知是者:叢刊本同,四庫本作『能知是本』,輯要本作『能如是者』。

  #10 狄:四庫本作『猺獞』。

  #11 校:四庫本作『人』。

  #12 少:叢刊本、四庫本並作『小』。

  #13 其:輯要本作『甚』。

  #14 化人曰:此上疑衍『化人曰:事有隱諱而人見問,不得欺,欺即犯戒,是故為難』二十二字。

  #15 益: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作『亦』。

  #16 煞:同『殺』,四庫本正作『殺』。

  #17 食:四庫本作『貪』。

  #18 王:四庫本作『正』。

  雲笈七籤卷之三十九

  說戒

  老君說一百八十戒#1並敘

  昔周之末,赤皮王之時,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老君至瑯琊,授道與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為真人。又傳《太平經》一百七十卷,《甲子#2》 十部。後帛君篤病,從干君授道護病,病得除差,遂復得道,拜為真人。今瑯琊有木蘭樹,干、帛二君所治處也。幽王時,老君教胡還當入漢中,過瑯琊,干君得見老君。老君謂干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憂念萬民,拜署男女祭酒,廣化愚人,分布弟子,使上感天心,下動地祇,當令王者歡心。而自頃以來,吾遙從千萬億里觀之,諸男女祭酒,託老君尊位,貪財好色,擅色#3自用,更相是非,各謂我心正,言彼非真,利於供養,欲人奉己,憎惡同道,妬賢嫉才,驕恣自大,禁止百姓,當來從我,我道最正,彼非萁也。皆不當爾,故來相語。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頭百下,唯唯告曰:太上從今日已去,不知當何由去?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輩空活#4,既蒙道祐,可得昇仙,壽終之後,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復其萬民。萬民無知法則,祭酒之罪,臣之過咎,實在於己也。唯願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脩將來之善耳。臣干吉死罪,死罪。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澆季,萬民喪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萬民痛耳。汝當善聽,記錄心中,當為後世作法則,敕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從今之善。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者,若不持戒律,與老樹朽#5石何異?寧一日#6持戒為道德之人,而死補天官,尸解昇仙。世人死有重罪,無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乃曰,諸祭酒各明聽,天下萬民,無有長存。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缺。從古至今,誰能長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時亦善,諸賢亦善,師甲亦善,弟子亦善,萬神備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諸賢故,念萬民之命,故授王甲禁戒重律。當三遍讀之,然後說戒曰#7:

  第一戒#8 ,不得多畜僕妾。

  第二戒,不得淫他婦人#9。

  第三戒,不得盜竊人物。

  第四戒,不得殺傷一切物命#10。

  第五戒,不得妄取人一錢己上物。

  第六戒,不得妄燒敗人#11一錢已上物。

  第七戒,不得以食物擲火中。

  第八戒,不得畜豬羊。

  第九戒,不得邪求一切人物。

  第十戒,不得食大蒜及五辛。

  第十一戒,不得作草書與人。

  第十二戒,不得多以書相聞。

  第十三戒,不得以藥落去子。

  第十四戒,不得燒野田山林。

  第十五戒,不得以金銀器食用#12。

  第十六戒,不得求知軍國事及占吉凶。

  第十七戒,不得妄與兵賊為親。

  第十八戒,不得妄伐樹木。

  第十九戒,不得妄摘草花。

  第二十戒,不得數見天子官人,妄結姻親#13。

  第二十一戒,不得輕慢弟子,邪寵以亂真。

  第二十二戒,不得貪惜財物。

  第二十三戒,不得妄言綺語,隔戾嫉妬。

  第二十四戒,不得飲酒食肉。

  第二十五戒,不得多#14積財物,侮蔑孤貧。

  第二十六戒,不得獨食。

  第二十七戒,不得販賣奴婢。

  第二十八戒,不得破#15人婚姻事。

  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長短,更相嫌恨。

  第三十戒,不得自習妓# 16樂。

  第三十一戒,不得言人惡事,猜疑百端。

  第三十二戒,不得言人陰私。

  第三十三戒,不得說人父母本末善惡。

  第三十四戒,不得面譽人,屏處論人惡。

  第三十五戒,不得以穢汙之物調戲人。

  第三十六戒,不得以毒藥投淵池江海中。

  第三十七戒,不得獨與宗族為#17親。

  第三十八戒,不得輕疏佗人之尊長#18。

  第三十九戒,不得自殺。

  第四十戒,不得勸人殺。

  第四十一戒,不得別離他人家口。

  第四十二戒,不得因恨殺人。

  第四十三戒,不得投書譖人。

  第四十四戒,不得自用。

  第四十五戒,不得自貴。

  第四十六戒,不得自驕。

  第四十七戒,不得妄鑿地,毀山川。

  第四十八戒,不得惡言駡詈晉。

  第四十九戒,不得以足踏六畜。

  第五十戒,不得掩人目。

  第五十一戒,不得以#19厭治病。

  第五十二戒,不得希望人物。

  第五十三戒,不得竭水澤。

  第五十四戒,不得評論師長#20。

  第五十五戒,不得裸形露浴。

  第五十六戒,不得輕慢經教。

  第五十七戒,不得慢老人。

  第五十八戒,不得觀六畜交陰陽。

  第五十九戒,不得調戲於人#21。

  第六十戒,不得持威勢凌人。

  第六十一戒,不得阿黨所親。

  第六十二戒,不得帶刀杖若#22 軍中,不從此律。

  第六十三戒,不得多作門戶,別離居處#23。

  第六十四戒,不得起瞋恚。

  第六十五戒,不得駡人作奴婢。

  第六十六戒,不得立小便。

  第六十七戒,不得黥奴婢面。

  第六十八戒,不得咒人命死敗亡#24。

  第六十九戒,不得快人死敗。

  第七十戒,不得亂縱行游。

  第七十一戒,不得張目視人。

  第七十二戒,不得舌吐向天#25。

  第七十三戒,不得橫求人物。

  第七十四戒,不得強乞,擾亂百姓。

  第七十五戒,不得為世俗人賦斂。

  第七十六戒,不得為世俗人作禮頭主。

  第七十七戒,不得為人圖山立#26冢宅起屋。

  第七十八戒,不得上#27知星文,卜相天時。

  第七十九戒,不得漁獵,傷煞#28 眾生。

  第八十戒,不得淫泱佗婦#29,別離夫妻。

  第八十一戒,不得視弟子偏頗,視弟子當如其子#30。

  第八十二戒,不得奪人瞑中火。

  第八十三戒,不得馳騁世俗,吊問死喪宜密哀恤之#31。

  第八十四戒,不得與俗人共相群黨,更相嘲毀。

  第八十五戒,不得敗人成功,言是己德。

  第八十六戒,不得擇好室舍好牀卧息。

  第八十七戒,不得訾毀人物,以為惡。

  第八十八戒,不得自舉己物以為好。

  第八十九戒,不令驚怕,令人#32恐悸。

  第九十戒,不得擇人飲食,為好惡說#33。

  第九十一戒,不得為人往來惡言。

  第九十二戒,不得以縣官中傷人民#34。

  第九十三戒,不得預人間論議曲直事。

  第九十四戒,不得強取人物,以為恩重#35。

  第九十五戒,不得冬天發掘地中墊藏蟲物#36。

  第九十六戒,不得輕行妄游,日月馳騁。

  第九十七戒,不得妄上樹探巢破卵。

  第九十八戒,不得籠罩鳥獸。

  第九十九戒,不得穿人家壁,窺看人家內婦女。

  第一百戒,不得以穢汙之物投井中。

  第一百一戒,不得塞池井。

  第一百二戒,不得欺誣老人#37。

  第一百三戒,不得妄發讀人書。

  第一百四戒,不得誘枉良人為奴婢。

  第一百五戒,不得積聚財寶,以招凶禍。

  第一百六戒,不得貪戀居家。

  第一百七戒,不得藏埋器物。

  第一百八戒,不得破壞見錢。

  第一百九戒,不得在平地然火。

  第一百十戒,不得施槍棘著道中。

  第一百十一戒,不得多言弄口舌。

  第一百十二戒,不得以書字之物自投埋於厠前。

  第一百十三戒,不得向佗#38神鬼禮拜。

  第一百十四戒,不得多畜世俗占事之書及八神圖,皆不得習#39。

  第一百十五戒,不得與兵人為侶。

  第一首十六戒,不得便溺生草上及人所食之水中#40。

  第一百十七戒,不得與寡婦親愛#41。

  第一百十八戒,不得祠祀鬼神,以求僥倖。

  第一百十九戒,不得為人多作忌諱。

  第一百二十戒,不得自多忌諱。

  第一百二十一戒,不得妄輕入江河#42中浴。

  第一百二十二戒,不得妄假舉人物,以為禮賂。

  第一百二十三戒,不得為人保任#43券契、買賣田宅、奴婢之事。

  第一百二十四戒,不得與淫泱之家更#44相往來。

  第一百二十五戒,不得煉#45毒藥著器中。

  第一百二十六戒,不得作惡厲聲,常當喜笑#46。

  第一百二十七戒,不得為人作辭訟,知#47人官事。

  第一百二十八戒,不得求#48密謀之書讀之。

  第一百二十九戒,不得妄鞭打六畜群眾#49。

  第一百三十戒,不得無故走馬馳車。

  第一百三十一戒,不得以手團食,殘嚙眾餚。

  第一百三十二戒,不得驚鳥獸。

  第一百三十三戒,不得向弟子#50評論人家食飲善惡。

  第一百三十四戒,不得妄開决陂湖。

  第一百三十五戒,不得自衒治病,病家自當來請求乃可往之#51。

  第一百三十六戒,不得獨行,行與人俱#52。

  第一百三十七戒,不得為人謀合私利。

  第一百三十八戒,不得廣求寶物。

  第一百三十九戒,不得帶女人入山,皆應別岐異室。

  第一百四十戒,不得叛本逐末。

  第一百四十一戒,常當設供養,勿作難易#53。

  第一百四十二戒,常當念清儉法,慕清賢鹿食牛飲。

  第一百四十三戒,常當慎所投止,先行視之,勿所驚觸#54。

  第一百四十四戒,常當迴向正一,不得俗事#55。

  第一百四十五戒,常當立#56大意秉志,不得雜犯負違三尊教命。

  第一百四十六戒,常# 當勤避嫌疑,不得欺父母,罔君師#58。

  第一百四十七戒,常當勤求長生,晝夜勿倦,不得懈慢#59。

  第一百四十八戒,常當勤避惡處#60,勿貪祿苟榮利#61。

  第一百四十九戒,常#62當勤服氣,斷穀食#63,為不死道,不得貪於飲食#64。

  第一百五十戒,常#65當勤避凶人,不得棄背朋友。

  第一百五十一戒,不得#66每飲食從一邊起,及嘆吒言其美惡#67。

  第一百五十二戒,每燒香當為萬姓請願,令天下太平,不得為己#68。

  第一百五十三戒,凡#69人呼汝為祭酒,汝勿顧畏人,自作輕躁為百姓所不足#70。

  第一百五十四戒,每得#71人食,常當祝願#72,令主人得福,一切飽滿。

  第一百五十五戒,常時無事,不得多聚會人眾#73,飲食狼藉。

  第一百五十六戒,常時無事,不得妄受人禮敬#74。

  第一百五十七戒,若入他處,必先問賢人善士,當親依之,不得自負。

  第一百五十八戒,若入佗處#75,必先問其國#76所禁忌。

  第一百五十九戒,凡#77入人家,必先問人家尊親#78名諱。

  第一百六十戒,凡#79至人家,不得希望主#80人飲食。

  第一百六十一戒,不得與女人同行#81。

  第一百六十二戒,不得與男女#82冥室中共語。

  第一百六十三戒,凡衣物#83不得過畜三通。

  第一百六十四戒,凡#84男女不得共坐食飲,交手授受。

  第一百六十五戒,凡天時#85灾變,水旱不調,不得患厭及其評議#86。

  第一百六十六戒,凡居世人並惡多善少,不得悒悒,道自護法#87。

  第一百六十七戒,若#88人有駡汝,汝但聽服,不得應答#89。

  第一百六十八戒,若人侵謗汝,汝但當自啟白#90大道,不#91得憂怖,以損精神。

  第一百六十九戒,若人以惡向汝,汝重以善往報之,不得怨尤#92。

  第一百七十戒,若人有持物與甲,而乙不得,不得便恨人不與己#93。

  第一百七十一戒,若人為己聲譽勿喜,為己毀辱亦不得嗔怒#94。

  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為己殺鳥獸魚等,皆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三戒,若見殺禽畜命者,不得食#95。

  第一百七十四戒#96;凡食物見羶敗,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五戒,凡不知所從來物,不得食#97。

  第一百七十六戒,不得絕斷眾生六畜之命#98。

  第一百七十七戒,若能食菜最佳,而不得食#99向王者。

  第一百七十八戒,不得言己能,崇賢重聖#100,吾當度汝,汝遇真仙。

  第一百七十九戒,若行無居家可投,便止宿樹木巖石間,諷誦一百八十戒文#101,神自營衛汝三重,兵賊鬼虎不敢近汝,不得少有怠慢#102。

  第一百八十戒,若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來,勸人奉受,念戒不念惡,廣度一切,五拜神真#103,成汝清志,不得轉退。

  老君告弟子曰:往昔諸賢仙聖皆從《一百八十戒》得道。道本#104無形,從師得成。道可師度#105,師不可輕。弟子稽首再拜,受命而退。

  老君說五戒

  老君曰#106:是五戒者,持身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願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是為清信,得經得法,永成道真。於是尹喜聞受既已,再拜而問:何故有五?

  老君曰:五者攝一切惡,猶天有五精,以攝萬靈;地有五行,以攝群生;人有五藏,以攝神明。戒者防也,防其失也。失而不防,則三涂盈逸,天人虛空,是故五也。尹喜曰:大乎戒也,何故失也?

  老君曰:本得無失,而得,亦無所失本得無失為前身過去已得此戒,故於今身而無失也。而今身有失者,前身無戒,或有而違犯,故有失耳!雖有失而於今得受持者,則見生無失,後身復善。故既失而得,亦無所失。前頌云:世世受大福,即此義也。尹喜所問一失,而併舉二失答之,是對其後問,頓顯前身此生後身也。明人稟道,本自無失,義見經中。

  老君曰:五戒者,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見灾祥;在地為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為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為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狂。

  老君曰:是五,戒於此而順於彼。故煞戒者,東方木也,受生氣,尚於長養,而人犯煞,則肝受其害。盜戒者,北方水也,太陰之精,主於閉藏,而人為盜,則腎受其殃。淫戒者,西方金也,少陰之質,男女貞#107固,而人好淫,則肺受其沴。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陰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妄語戒者,中央土德,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五德相資,不可虧缺。

  老君曰:此五失一,則命不成。是故不煞者乃至無有煞心,不盜者乃至無有邪取,不淫者乃至無有邪念,不飲酒者乃至無有勢立,不妄語者乃至無有漏泄,如是可謂成也。

  老君曰:戒中淫酒,能生五惡。戒者,戒惡也。世之男女歡淫,罹於骨肉。上慢下暴,毀滅天德,沉醉爭訟,禍命辱身。妄詐欺誑,罔有所由。六親相盜,非但於他。煞害眾生,利養身口。如此等輩,見生受業,永墜諸苦,備加五惡,無有休限。如有出者,當在邊夷,短命傷殘,夫婦醜惡,及不貞廉,貧窮凍露,在處不安。如有財畜,為人所奪。言說不信,人所不親。意慮惛塞,眾所慢輕。

  化胡經十二戒#108

  老君曰#109:戒之不飲酒,常當莫念醉。五聲味相和,混沌亂正氣。

  戒之不食肉,心當莫念煞。含血有形類,元氣所養活。

  戒之勿駡詈,言當禁咒舌。駡人為自駡,咒人為自殺。

  戒之勿欺詐,言當有成契。欺人為自欺,華詞為負誓#110。

  戒之勿為盜,見利當莫取。所利為臟罪,貪利更相害。

  戒之勿淫泆#111,常當與色絕。陰形相感動,子命為夭折。

  戒之勿慳恡,有物無過惜。富饒當施惠,慳貪後受厄。

  戒之勿剛強,當可自屈折。強者必先摧,剛者必先缺。

  戒之勿視聽,耳目當常閉。遠視令精散,極聽神潰亂。

  戒之勿言語,其口常當吸。語煩則費炁,多言則有失。

  戒之勿恚怒,心懟當莫發。金木水火土,五行更相伐。

  戒之勿淫祀,邪鬼能亂真。但當存正念,道氣自扶身。

  修齋求道當奉十戒#112

  第一戒者,心不惡妬,無生陰賊,檢口慎過,想念在法。

  第二戒者,守仁不煞,愍濟群生,慈愛廣救,潤及一切。

  第三戒者,守真讓義,不淫不盜,常行善念,損己濟物。

  第四戒者,不色不慾,心無放蕩,真潔守慎,行無玷汙。

  第五戒者,口無惡言,言不華綺,內外忠直,不犯口過。

  第六戒者,斷酒節行,調和氣性,神不損傷,無犯眾惡。

  第七戒者,不得忌人勝己,争競功名,每事遜讓,退身度人。

  第八戒者,不得評論經教,訾毀聖文,恭心承法,恒如對神。

  第九戒者,不得鬬亂口舌,評詳四輩,天人咎恨,損傷神氣。

  第十戒者,舉動施為,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常使然。

  說戒喻#113

  《海空智藏經》曰:譬如有人持漆槃欲渡大海,爾時海中有一魔賊,即從此人乞索漆槃。其人聽已,思惟念言:我今若與,必定沒死。於是答言:今者魔賊,汝寧煞我,漆槃叵得。魔賊復言:汝若不能全與我者,恩惠其半。是人猶故,心存不與。魔賊又,言:汝若不能惠我半者,請願與我三分之一。是人又言:寧當俱死,終不與槃。魔賊又言:唯願大慈,哀愍我等,施我手寶。是人思惟,即自念言:是我寶者,終不與汝。魔賊又言:若復不能與我寶者,我今飢窮,眾苦所逼,願當濟我,如微塵許。是人復言:然我今日,方當渡海,不知東西近遠云何?若當與汝,我今身者,大海之難,何由得往?又恐中路沒水而死,恨復何及?善男子、真人、童子,護持禁戒,亦如彼人護惜漆槃,不與魔賊。善男子、真人、童子,如是守護,微妙净戒,亦復如是。魔賊又言:汝當信我,終不相欺,但捨漆槃,護持餘槃,以是因緣,令汝安穩,得至彼岸。其人爾時應自念言:我今寧沒海中,終不毀槃。魔賊又言:汝若不能毀漆槃者,可欲汝毀手上寶珍?以是因緣,令汝安穩,得至彼岸。如是其人亦復不毀。魔賊又言:汝若不能捨手寶,亦可捨汝明珠,以是因緣,令汝安穩,得至彼岸。爾時其人亦復不捨。爾時魔賊思惟良久,反面而退。於是其人乘漆槃行,得到彼岸。思惟念言:我今行者,魔賊來難。我執漆槃,堅固不捨,得到彼岸,當由我心牢固不捨。如是漆槃、手寶、明珠、足下金鐺,護持堅固,起造成庫,安著寶槃。善男子海空智藏,若有眾生護持海空微妙净戒,堅持牢固,亦如其人護持寶槃,亦復如是矣。

  雲笈七籤卷之三十九

  #1 《老君說一首八十戒》: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該篇收入《太上老君經律》,見文物出版社等影印《道藏》第十八冊,今據以對校。

  #2 甲子:道藏本作『甲乙』。

  #3 色:道藏本作『己』。

  #4 空活:道藏本作『生活』。

  #5 朽:疑為『瓦』之誤。道藏本後有『不持戒律,與瓦石何異』句。

  #6 日:原誤作『曰』,據道藏本改。

  #7 當三遍讀之,然後說戒曰:道藏本無此二句,另有衍文七十八字。

  #8 戒:此下道藏本各戒均有『者』字。

  #9 人:道藏本作『女』。

  #10 物命:道藏本無。

  #11 人:道藏本無。

  #12 用:道藏本無。

  #13 妄結姻親:道藏本作『妄與為親』。

  #14 多:道藏本無。

  #15 破:道藏本作『知』。

  #16 妓:道藏本作『伎』。

  #17 為:道藏本作『私』。

  #18 長:道藏本無。

  #19 以:道藏本無。

  #20 長:道藏本無。

  #21 於人:道藏本無。

  #22 若:此下道藏本有『在』字。

  #23 多作、處:道藏本無此三字。

  #24 亡:道藏本無。

  #25 舌吐向天:道藏本作『吐舌向人』。

  #26 立:原無,據道藏很補。

  #27 上:道藏本作『干』。

  #28 煞:道藏本作『殺』。

  #29 佗婦:道藏本無。

  #30 視弟子當如其子:道藏本為注文。

  #31 宜密哀恤之:道藏本為注文。

  #32 人:道藏本無。

  #33 說:道藏本無。

  #34 民:道藏本無。

  #35 以為恩重:道藏本作『以恩惠』。

  #36 中、蟲物:道藏本無。

  #37 欺誣老人:道藏本作『欺罔老小』。

  #38 佗:道藏本作『他』。

  #39 多、之書、及:道藏本無此四字。皆:道藏本作『亦』。

  #40 中:道藏本無。

  #41 愛:道藏本無。

  #42 河:道藏本作『海』。

  #43 保:擔保。任:道藏本作『賃』。

  #44 更:道藏本無。

  #45 煉:道藏本作『錄』。

  #46 不得作惡厲聲,常當喜笑:道藏本作『不得高厲聲,每含笑』。

  #47 知:道藏本作『和』。

  #48 求:此上道藏本有『趣』字。

  #49 群眾:道藏本無。

  #50 向弟子:道藏本無此三字。

  #51 病家自當來請求乃可往之:道藏本為注文。

  #52 行與人俱:道藏本為注文。

  #53 常當設供養,勿作難易:道藏本作『當隨可供養,勿多難。』

  #54 先行視之,勿所驚觸:道藏本為注文。

  #55 不得俗事:道藏本作『勿得習俗事』。

  #56 常當立:道藏本作『當有』。

  #57 常:道藏本無。

  #58 不得欺父母,罔君師:道藏本作『勿以父母狎恩事君』。

  #59 常、不得懈慢:道藏本無。

  #60 常:道藏本無。處:道藏本作『難』。

  #61 利:道藏本無。

  #62 常:道藏本無。

  #63 食:道藏本無。

  #64 不得貪於飲食:道藏本無。

  #65 常:道藏本無。不得:本作『勿』。

  #66 不得:道藏本無。

  #67 及嘆吒言其美惡:道藏本作『勿勤吒言美惡』。

  #68 不得為己:道藏本作『勿但為己』。

  #69 凡:道藏本作『每』。

  #70 勿:道藏本在『自』上。所不足:道藏本作『所笑』。

  #71 得:此下道藏本有『萬』字。

  #72 常當祝願:道藏本作『常呪願』 。

  #73 常時、人:道藏本無。

  #74 常時:道藏本無。妄:此下道藏本有『多』字。

  #75 若入佗處:道藏本作『入他國』。

  #76 國:道藏本無。

  #77 凡:道藏本無。

  #78 親:道藏本作『老』。

  #79 凡:道藏本無。

  #80 主:此上道藏本有『萬姓』二字。

  #81 不得與女人同行:道藏本作『女人不得與男子同行』。

  #82 不得與男女:道藏本作『男不得與女人』。

  #83 凡衣物:道藏本作『男女衣』。

  #84 凡:道藏本無。

  #85 凡天時:道藏本作『天有』。

  #86 不得患厭及其評議:道藏本作『勿得患厭』。

  #87 『凡居世人』兩句:道藏本作『世人惡多善少,忽悒悒』。

  #88 若:道藏本無。以下各條同。

  #89 汝但聽服,不得應答:道藏本作『汝但服,勿應答』。

  #90 啟白:道藏本作『修啟』。

  #91 不:道藏本作『勿』。

  #92 第一百六十九戒』條:道藏本作『人惡向汝,汝重以善往』;『往』字下另有注文『善之禳惡,猶水澆火』。

  #93 不得便恨人不與己:道藏本作『有恨人不與已』。

  #94 怒:道藏本無。

  #95 『第一百七十三戒』條:道藏本作『見殺不食』。

  #96 『第一百七十四戒』條:道藏本作『見羶不食』。

  #97 不得食:道藏本作『可食不可思美』。

  #98 『第一百七十六戒』條:道藏本作『能斷眾生六畜之肉為第一,不能則犯戒』 。

  #99 不得食:道藏本作『不可』。

  #100 不得言己能,崇賢重聖:道藏本作『能崇賢重聖習賢』。

  #101 文:道藏本無。

  #102 不得少有怠慢:道藏本無。

  #103 『五拜神真』三句:道藏本作『吾拜神真,神真成汝』。

  #104 本:道藏本無。

  #105 道可師度:道藏本作『道不可度』。

  #106 老君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作『又曰』,以下同。

  #107 貞: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作『真』。

  #108 化胡經十二戒:叢刊本作『老君化胡經十二戒』,四庫本作『老君化人經十二戒』。

  #109 老君曰:叢刊本、四庫本無。

  #110 負誓:四庫本作『口過』,叢刊本缺二字。

  #111 泆:叢刊本、輯要本並作『失』,四庫本作『泆』。

  #112 修齋求道當奉十戒: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此篇。

  #113 說戒喻: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此篇。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

  說戒

  說百病

  老君曰:救灾解難,不如防之為易;療疾治病,不如備之為吉。今人見背,不務防之而務救之,不務備之而務藥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壽命。是以聖人求福於未兆,絕禍於未有。蓋灾生於稍稍,病起於微微。人以小善為無益,故不肯為;以小惡為無損,故不肯改。小善不積,大德不成;小惡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喜怒無常是一病。忘義取利是一病。

  好色壞德是一病。專心係愛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縱貪蔽過是一病。

  毀人自譽是一病。擅變自可是一病。

  輕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1非是一病。

  以智輕人是一病。乘權縱橫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弱是一病。

  以力勝人是一病。威勢自愶是一病。

  語欲勝人是一病。貸不念償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傷人是一病。

  惡人自喜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

  愚人自賢是一病。以功自與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以勞自怨是一病。

  以虛為實是一病。喜說人過是一病。

  以富驕人是一病。以貴輕人是一病。

  以貧妬富是一病。以賤訕貴是一病。

  讒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顯是一病。

  敗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亂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

  陰陽嫉妬是一病。激厲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愛是一病。評論是非是一病。

  推負著人是一病。文拒鉤錫是一病。

  持人長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報是一病。無施責人是一病。

  與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諍是一病。

  駡詈蟲畜是一病。蠱道厭人是一病。

  毀訾高才是一病。憎人勝己是一病。

  毒藥酖飲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賢嗊嗃是一病。追念舊惡是一病。

  不受諫喻是一病。內疏外親是一病。

  投書敗人是一病。談愚癡人是一病。

  煩苛輕躁是一病。擿捶#2無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

  笑顛狂人是一病。蹲踞無禮是一病。

  醜言惡語是一病。輕易老少是一病。

  惡態醜對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喜禁固人#3是一病。

  詭譎諛諂是一病。嗜得懷詐是一病。

  兩舌無信是一病。乘酒歌#4橫是一病。

  駡詈風雨是一病。惡言好殺是一病。

  教人墮胎是一病。干預人事是一病。

  孔穴窺視#5是一病。借不念還是一病。

  負債逃竊是一病。背向異辭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調戲必固是一病。

  故迷誤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

  刳胎剖形#6是一病。水火敗傷是一病。

  笑盲聾暗是一病。教人嫁娶是一病。

  教人擿捶是一病。教人作惡是一病。

  含#7禍離愛是一病。唱禍道非是一病。

  見便#8欲得是一病。強奪人物是一病。

  老君曰:能念除此百病,則無灾累,痛#9疾自愈,濟度苦厄,子孫蒙祐矣。

  崇百藥

  老君曰:古之聖人,其於善也,無小而不得;其於惡也,無微而不改。而能行之,可謂餌藥焉。所謂百藥者:

  體弱性柔#10是一藥。行寬心和是一藥。

  動靜有禮是一藥。起居有度是一藥。

  近德遠色是一藥。除去欲心#11是一藥。

  推分引義是一藥。不取非分是一藥。

  雖憎猶愛是一藥。好相申用是一藥。

  為人願福是一藥。救禍濟難是一藥。

  教化愚蔽是一藥。諫正邪亂是一藥。

  戒敕童蒙是一藥。開導迷誤是一藥。

  扶接老弱是一藥。以力助人是一藥。

  與窮卹寡是一藥。矜貧救厄是一藥。

  位高下士是一藥。語言謙遜是一藥。

  恭敬卑微是一藥。不負宿債是一藥。

  愍慰篤信是一藥。質言#12端愨是一藥。

  推直引曲是一藥。不争是非是一藥。

  逢侵不鄙是一藥。受辱不怨是一藥。

  推善隱惡是一藥。推好取醜是一藥。

  推多取少是一藥。稱嘆#13賢良是一藥。

  見賢自省是一藥。不自彰顯是一藥。

  推功引苦是一藥。不自伐善是一藥。

  不掩人功是一藥。勞苦不恨是一藥。

  懷實信厚是一藥。覆蔽陰惡是一藥。

  富有假乞是一藥。祟進勝己是一藥。

  安貧不怨是一藥。不自尊大是一藥。

  好成人功是一藥。不好陰私是一藥。

  得失自觀是一藥。陰德樹恩是一藥。

  生不駡詈是一藥。不評論人是一藥。

  好言善語是一藥。灾病自咎是一藥。

  苦不假推是一藥。施不望報是一藥。

  不駡畜生是一藥。為人祝願是一藥。

  心平意等#14是一藥。心靜意定是一藥。

  不念舊惡是一藥。匡邪弼惡是一藥。

  聽諫受化是一藥。不干預人是一藥。

  忿怒自制是一藥。解散思慮是一藥。

  尊奉老者是一藥。閉門恭肅是一藥。

  內修孝悌是一藥。蔽惡揚善是一藥。

  清廉守分是一藥。好飲食人是一藥。

  助人執忠是一藥。救日月蝕是一藥。

  遠嫌避疑是一藥。恬淡寬舒是一藥。

  尊奉聖文是一藥。思神念道是一藥。

  宣揚聖化是一藥。立功不倦是一藥。

  尊天敬地是一藥。拜謁三光是一藥。

  恬恢無欲是一藥。仁順謙讓是一藥。

  好生惡殺是一藥。不多聚財是一藥。

  不犯禁忌是一藥。廉潔忠信是一藥。

  不多貪財是一藥。不燒山木是一藥。

  空車助載是一藥。直諫忠信是一藥。

  喜人有德是一藥。赴與窮乏是一藥。

  代老負擔是一藥。除情去愛是一藥。

  慈心愍念是一藥。好稱人善是一藥。

  因富而施是一藥。因貴為惠是一藥。

  老君曰:此為百藥也。人有疾病。皆有過惡。陰掩不見,故應以疾病。因緣飲食、風寒、溫氣而起。由其人犯違於神,致魂逝魄喪,不在形中,體肌空虛,精炁不守,故風寒惡炁得中之。是以聖人雖處幽間,不敢為非;雖居榮祿,不敢為利。度形而衣,量分而食。雖富且貴,不敢恣欲;雖貧且賤,不敢犯非。是以外無殘暴,內無疾痛,可不慎之焉!

  初真十戒#15

  天真言:出家超俗,皆宿有良契,故能獨拔常倫。若慎終如始,精至修練,當福延七祖,慶流一門。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於是乎,開度之時,宜受初真之戒。其戒有十爾,當受之。

  第一戒者,不得陰賊濳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

  第二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

  第三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當守貞操,使無缺犯。

  第四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人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五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第六戒者,不得飲酒過差,食肉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

  第七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卹貧窮。

  第八戒者,不得交游非賢,居處穢雜,當慕勝己,棲集清虛。

  第九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物。

  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詞,以道德為務。

  能保此十戒,始終無虧,則天道祐之,神明輔之,欲求兇橫,不可得也。若朝為夕替,泄慢正真,自貽其殃,無怨咎於高靈也。凡初入道之子,可不勗之。

  清戒

  太玄部卷第八《老君傳授經戒儀注訣》云:凡受戒及經畢後,月晦日半夜,不可不齋。齋則清戒。清戒竟夜,誦之百遍千遍,限外無數。未堪如此者,不可减九遍。他日齋靜行來,出入得誦,更不必齋。時宜諮師訪友,思而行之,不須高聲,心口相知,在人眾中,勿發於口,審能感通上聖。

  《正一法文》下卷云:凡為道民,便受護身符及三戒,進受五戒、八戒,然後受錄。從前未受戒者,受籙之後,依次受之,誦習通利,恒存思行持憶不謬忘,則不犯科。未受籙之時,無所呼召。受籙已後,動靜呼神。不行戒者,呼之不至。破戒之人,吏兵遠身。還上天曹,考官便逮。致諸厄疾,公私灾橫,轗軻衰否,所作不成。成功立德,捨闇入明,施善禳惡,以吉除凶,要在行戒,神即祐之。戒有別文,精詳修習。或有不解,或有遺忘,或有謬誤,或冒禁故,或尊上逼迫,或畏死犯之,皆是招愆,悉名破戒,即應懺悔,首謝自新也。凡違戒者,背負鞫言#16,協#17道信邪,雜事佛俗,此為不專,中心懷貳,愚迷猶豫,惑障纏深。師三誨之,必能改革,守一不迴,召神有效。三誨不悛,是為叛道。乖逆師尊,法應奪籙。入佛奉俗,及元所事,師慈愍之,不追咎責。怨慧事他,棄本逐末,雖名奉道,實犯正科#18,諸官不得容受,積久知悔,更立功乞還,許依聽昇遷矣!

  太玄都中宮女青律戒

  凡修上清之法,不得北向及本命之上二處便溺,觸忤玉晨,穢慢本真。五犯不得入仙也,十#19犯被考左官,死入地獄三塗之中,萬劫還生不人之道。

  凡上學之士,受三天正法,四明之科,佩帶真文,出入三光,及宜卧息不得露頭,不著巾帽,及脫衣露形,毀慢身神,耻辱真文,令真靈遠逝,空尸獨在。三犯不得入仙也,五犯死入地獄,萬劫還生不人之道。

  凡上學之士,受三天正法,四極明科,妄入殗穢,哭泣悲?,吊問死喪。五犯伐功斷事,不得入仙也。十犯死入地獄,萬劫還生不人之道。

  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戒

  凡道士存思上法,及修學太一事,皆禁見死尸血穢之物。當以真硃一銖,散入水中,因以洗目漱口,並洗手足,微咒曰:

  三元上道,太一護形。司命公子,五神黃寧。血尸散滅,凶穢沉零,七液纏注,五臟華生。令我仙度,長亨利貞。

  凡道士受學長生法,不得稱死事。稱死事者,則生氣變動,不居常宅;故炁運入,魂神離棄。是以惡炁游尸陳,其間孔矣。持病將死之漸也。

  《真一條檢經》云:夫立功德者,不得觸禁犯忌,當與身神相和,不可更相尅賊。更相尅賊,則生灾起禍也。夫消灾散禍,不得用本命行年,如用本命行年,賊害汝身。

  金書仙誌戒

  夫學仙之人,勿北向便曲,仰視三光。勿北向理髮,解脫衣裳。勿北向唾罵,犯破毀王。破謂歲下辰也,王謂王炁之所在也。勿怒見日月星辰,勿以八節日行#20威刑,勿以月朔日怒志,勿以三月三日食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殺草伐樹,勿以五月五日見血物,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七月七日思存惡事,勿以八月四日市履屐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將蓆#21,勿以十月五日罰責人也#22,勿以十一月十一日不沐浴,勿以十二月三日不齋燒香念仙也。諸如此忌,天人大禁,三官告察,以是為重罪矣。或令人三魂七魄流競,或胎神所憎,三官受惡之時也。是以惡夢交於丹心,妖魅乘其朱闕,精液觸犯神真,煩惱流變多禁,莫識其術。子能奉修,則為仙才,不奉天禁,則為傷敗。

  受法之身,不入產婦之戶及不見尸者,謂異處斷隔於來往,則乃朝禮無廢,不拘日數之限。若家無隔異者,四十五日外,方得朝禮。

  《正一法文》下卷云#23:協道信邪,此為不專,中心懷貳,愚迷猶豫,是為叛道。乖逆師尊,法應奪筭。

  《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云#24:凡修太一之事及行上法存神之道,慎不可見尸及血穢之物。見一尸則一年不得行事,又却傾一年之功。然此帝一之科常,却罰於既往,又進塞於將來。若一年三見尸者,則罰功斷事各三年也。若過見二十四尸者,皆不得復行太一,以求仙也。

  凡修受上法及雌一太一之事者,兆身中三魂五神之炁,常薰於巾服之中;七魄九靈餘精,常棲於履屐之下。是以道士學長生不死,不得雜席而寢;故衣褐之服,不借非己之炁,履屐之物,常惡土穢之糞,亦不故使雜人犯觸,以驚三魂。

  凡道士吐納和炁,存神服霞,修求長生之事,慎不可食#25五葷之菜,及為酒色之病敗也。是故古之神人云:五葷為伐藏之斧斤,酒色為喪身之棺槨。夫能斷斧斤之所傷,塞棺槨之死宅者,然後可以陸長生之途徑,漸神仙之蹊路乎!

  凡存修太一之事,欲有所禮願,慎不可叩頭。叩頭者,則傾九天,動千真,神官迴覆,泥丸倒懸,天帝號於上府,太一泣於中田。數如此者,則存念無益,三真棄宮,七神漂散,玄宅納凶,是為太一五神之至忌也。故古之真人,但心存叩頭,運精感而行事,不因頰顙以祈靈也。

  凡修行太一之事,真人之道,不得有所禮拜。禮拜亦帝君、五神之所忌也。若有所精思行禮願之時,但心拜而已,不形屈也。

  上清大洞戒

  凡修雌一之法,不得哀哭。哀哭感則五神號於上府,太一泣於中田,神喪精亡,靈真去身,空尸獨立,復何仙冀哉?不得見尸,一年不得行事,却傾一年之功。若一年見三尸者,則三年不得行事,亦卻三年之功。見二十四尸,子失道矣。前文太素亦與此大同小異矣。亦不得言稱死事,恚怒願己之死,言滿四十,不得為真人,以為棄生之罪,三年身亡滅矣。不得衣五色衣裳,敷華好服則真靈去身,淫邪內發馳心,猖獗濳逸,赤子飛飈,長離玄宮,破形解骸,身死名滅。若衣服,勿雜色蘭布之服,可以終日詠誦洞章,奚求不得乘雲駕龍,逍遙太極。

  靈寶戒

  《真仙內科》云:玄功之人,常布衣草履,不得榮華之服,犯者失道。祖父母、己父母同法可拜,不同法不得拜,叔伯#26以下,不同法亦不得拜,犯者身亡。父母吉會,不得預#27坐。父母兄弟妻子同契,雖有骨血之親,皆不得同牀而坐,同盤而食。其法不同,皆為尸穢,犯者失道。夫妻#28不得同室而寢,若邪念在心,長失道矣。自非同盟,不得同室而寢。自非同契,不得同牀而坐,同盤而食,同衣而服,犯者失道。

  凡身荷仙官靈籙,不得妄拜妄哀,不得妄哭。凡於父母、國君、官長二千石、刺史、三公,皆設敬,不得即誤禮拜。

  受持八戒齋文

  劉宋朝陸先生脩靜上啟:

  元始天尊,無極大道,感應靈聖,一切神明。今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求欲受持八戒清齋一日一夜,用以檢御身心,滅諸三業罪惱者#29。故《洞神經》第十二云:夫齋以齊整身心為急。身心齊整,保無亂敗。起發多端,大略有八:

  一者,不得殺生以自活。

  二者,不得婬慾以為悅。

  三者,不得盜他物以自供給。

  四者,不得妄語以為能。

  五者,不得醉酒以恣意。

  六者,不得雜卧高廣大缽。

  七者,不得普習香油,以為華飾。

  八者,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

  今日善男子、善女人等人,若能不犯此之八事,則八敗無從以起,則八成自然而立。立久不失,則延年保命,神通洞達。是故齋者,受持八戒,思真行道,通而無窮,顯驗必速,皆如所期也。今請受既畢,再拜起,奉戒而退。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

  #1 逐:四庫本作『遂』。

  #2 捶:叢刊本、四庫本作『搖』。

  #3 喜禁固人:《遵生八箋》引作『當權任性』。

  #4 歌:《遵生八箋》引作『凶』。

  #5 孔穴窺視:《遵生八箋》引作『鑽穴窺人』。

  #6 劍胎剖形:《遵生八箋》引作『驚胎損形』。

  #7 含:四庫本、輯要本作『舍』,《遵生八箋》引作『含』。

  #8 便:《遵生八箋》引作『貨』。

  #9 痛: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10 體弱性柔:《遵生八箋》引作『思無邪僻』。

  #11 除去欲心:《遵生八箋》引作『清心寡欲』。

  #12 質言:《遵生八箋》引作『語言』。

  #13 嘆: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誤作『難』。

  #14 等:原誤作『寺』,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15 初真十戒: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該篇。

  #16 鞠言:四庫本正作『誓言』。

  #17 協:四庫本作『疑』。

  #18 科:叢刊本、四庫本作『利』。

  #19 十:原誤作『士』,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0 行:叢刊本、四庫本作『以』。

  #21 蓆:同『席』。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作『席』。

  #22 也: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3 『正一法文』一段:叢刊本、四庫本無。

  #24 《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云:此段叢刊本、四庫本無。

  #25 食: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6 叔伯:四庫本缺。

  #27 得預:四庫本缺。

  #28 夫妻:四庫本缺。

  #29 者: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一

  七籤雜法

  沐浴

  《太上素靈經》云:太上曰:兆之為道,存思《大洞真經》,每先自清齋,沐浴蘭湯。

  《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云: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

  《黃籙簡文經》云:奉經威儀,登齋誦經,當沐浴以精進。若神氣不清,則魂爽奔落。

  《紫虛元君內傳》云:夫建志內學,養神求仙者,常當數沐浴以致靈氣,玉女降祥,不沐浴者,故氣前來,三宮穢汙#1。

  《仙公請問經》云:經洿#2不以香水洗沐,則魂魄奔落,為他鬼所拘錄。

  《三元品戒》曰:常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平日一、中夜沐浴,東向以杓迴香湯,左轉三十二遍,閉目思日光在左目上,月光在右目上,五星纏絡頭上,五雲蓋體,四靈侍衛。訖,便叩齒三十二通,祝曰:

  天澄氣清,五色高明。日月吐暉,灌我身形。神津內澳,香湯鍊形,光景洞曜,煥映上清。氣不受塵,五府納靈。罪滅三塗,禍消九冥,惡根斷絕,福慶自生。今日大願,一切告盟。身受開度,昇入帝庭。畢,仰咽液三十二通止,便洗沐。畢,冠帶衣服,又叩齒十二通,祝曰:

  五濁以清,八景以明,今日受鍊,罪滅福生。長與五帝,齊參上靈。祝畢,便出戶入室,依法行道。夫每經一殗,皆須沐浴,修真致靈,特宜清净,不則多病。侍經真官,計人罪過。沐浴香湯,用竹葉、桃枝、柏葉、蘭香等分內水中,煮十數沸,布囊濾之去滓,加五香,用之最精。

  《太丹隱書洞真玄經》云:五香沐浴者,青木香也。青木華葉五節,五五相結,故辟惡氣,檢魂魄,制鬼煙,致靈迹。以其有五五之節,所以為益於人耶。此香多生滄浪之東,故東方之神人,名之為青木之香焉。又云:燒青木、薰陸、安息膠於寢室頭首之際者,以開通五濁之臭,絕止魔邪之炁,直上衝天四十里。此香之煙也,破濁臭之炁,開邪穢之霧。故天人玉女,太一帝皇,隨香炁而來,下憩子之面目間焉。燒香夜,特亦常存而為之。

  《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云:上學之士,服日月皇華金精飛根黃氣之道,當以立春之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種,東向沐浴。

  《西王母寶神起居玉經》云:數澡浴,要至甲子當沐浴,不爾,當以幾音羈月日旦,使人通靈浴。不患數,患人不能耳。蕩練尸臭,而真氣來入。

  又云:太上九變十化。

  《易新經》曰:若履掩穢及諸不净處,當洗澡浴盥,解形以除之。其法用竹葉十兩、桃皮削取白四兩,以清水一斛二斗於釜中煮之,令一沸出,適寒溫,以浴形,即萬殗消除也。既以除殗,又辟濕痹、瘡癢之疾。且竹虛素而內白,桃即卻邪而折穢,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濁也。天人下遊既返,未嘗不用此水以自蕩也。至於世間符水,祝漱外舍之,近術皆莫比於此方也。若浴者蓋佳。但不用此水以沐耳。

  《三皇經》云:凡齋戒沐浴,皆當盥汰五香湯。五香湯法,用蘭香一觔,荊花一觔,零陵香一觔,青木香一觔,白檀一觔。凡五物切之,以水二斛五斗煮取一斛二斗,以自洗浴也。此湯辟惡,除不祥炁,降神靈,用之以沐,並治頭風。

  《太上七晨素經》云:每以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一月三取三川之水一斛一經云#3,三川水取三江口水。一經云,取三井水亦佳,雞舌、青木香、零陵香、薰陸香、沉香五種各一兩,擣內水中煮之,水沸便出,盛器之中,安著牀上,書通明符著中以浴,未解衣,先東向叩齒二十四通,思頭上有七星華蓋,紫雲覆滿一室,神童散香在左,玉女執巾在右。畢,取水含仰漱左右三通,祝曰:

  三光朗照,五神澄清。天無浮翳,地無飛塵。沐浴東井,受胎返形。三練九戒,內外齊精。玉女執巾,玉童散靈。體香骨芳,上造玉庭。長保元吉,天地俱并。畢,脫衣東向,先漱口三過#4,次#5洗手面,然後而浴也。浴畢,轉西向陰祝曰:

  洗濁除塵,洗穢返新。改易故胎,永受太真。事訖,取符沉著井中。

  天帝君沐浴上法,受之元始天王。按法修行,體香骨芳,得為帝皇。傳付天帝君修行,得流精紫光,覆冠帝身。天帝君傳南極上元君。上元君修行,得流芳上徹,香聞三清。傳付太微天帝君修行,五方自生神芝,來會帝房。傳付上聖金闕君,金闕君修行,面生玉澤,體發奇光。傳付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修行,香充三清,光映十方。此之妙道,非世所行,秘在南極紫房之內。有分應仙,當得此經,按文修行三元紫房,體生玉澤,面發奇光,神聰奇朗,究徹無窮,能行其道,白日登晨。

  《外國放品經》云:沐浴金門,冠帶神輝,學同天人,壽極二儀。高上合懽,萬仙總歸,正虛結符,永無傾危。

  沐浴七事獲七福

  《沐浴身心經》云:沐浴內净者,虛心無垢;外净者,身垢盡除。存念真一,離諸色染,證入無為,進品聖階,諸天紀善,調湯之人功德無量。天真皇人復白。

  天尊未審五種香湯,獲七福因,何者為是?何所修行?有何勝業?願更開曉。天尊答曰: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尸;二者桃皮,能辟邪氣;三者柏葉,能降真仙;四者零陵,能集靈聖;五者青木香,能消穢召真。此之五香,有斯五德。七福因者,一者上善水,二者火薪,三者香藥,四者浴衣,五者澡豆,六者净巾,七者蜜湯。此七福因,能成七果:一者常生中國,為男子身;二者身相具足;三者身體光明,眼瞳徹視,四者髭髮紺青,圓光映項;五者唇朱口香,四十二齒;六者兩手過膝;七者心聰意慧,通了三洞經法。

  沐浴吉日

  正月十日#6,沐浴,令人齒堅。

  二月八日,沐浴,令人輕健。

  三月六日,沐浴,令人無厄。

  四月四日,沐浴,令人無訟。

  五月一日,沐浴,令人身光。

  六月二十七日,沐浴,令人輕健。

  七月二十五日,沐浴,令人進道。

  八月二十、二日,沐浴,令人無非禍。

  九月二十日,沐浴,令人辟兵。

  十月十八日,沐浴,令人長壽。

  十一月十五日,沐浴,令人不憂畏。

  十二月十三日、沐浴,得玉女侍房。

  《洞玄真一五稱符上經》云#7:黃帝曰:天老以小兆未知天炁,故受兆《靈寶五稱符經》。按東井識清潔吉日,沐浴齋净,受靈寶符。

  正月十日人定時。

  二月八日黃昏時。

  三月六日日入時。

  四月四日日映時。

  五月一日日中時,二十九日巳時。

  六月二十七日食時。

  七月二十五日早食時。

  八月二十二日日出時。

  九月二十日雞三鳴時。

  十月十八日雞初鳴時。

  十一月十五日過夜半時。

  十二月十三日夜半時。此皆當天炁月宿東井時,與神仙合會,此日蘭湯沐浴已也。

  《老君河圖修身戒》云:

  正月十日人定時沐浴,除過無極。

  二月八日黃昏時沐浴,除過二千。

  三月六日日入時沐浴,除過三百。

  四月十三日夜半時沐浴,除過二十。

  五月一日日昳時沐浴,除過二十。

  六月二十七日日中時沐浴,除過六百六十。

  七月七日日中時沐浴,除過七百三十。

  八月二十五日人定時沐浴,除過七十。

  九月二十日日出時沐浴,除過九百六十。

  十月二十八日平旦時沐浴,頭白返黑,壽同仙人,除過無極。

  十一月四日雞鳴時沐浴,除過二十三。

  十二月三十日夜半時沐浴,除過三千。

  《洞玄二十四生圖經》云:天河灌東井,石景水母精,圓光拂靈曜,玄暉瑩高明。元始披重夜,天人逐月生。沐浴瀾池上,龍負長更瓶。金童灑香華,玉女流五星。冠帶濯玉津,鍊度五仙形。體香萬神降,乘景登高清。

  《洞真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云:凡存念上道,呪除三尸之時,常當採取白芷草根及青木香,合以東流水,煮取其汁,以沐浴於身,辟諸血尸惡炁。可和香燒之,以致神明。若無青木香者,亦可單用白芷。

  清虛真人曰:每至甲子,必當沐浴。

  紫微夫人曰:沐浴不欲數者,魄之性也。性違魄返,是鍊其濁穢,魄自亡矣。

  《真誥》云:南嶽夫人曰:浴不厭數,患人不能耳,數則蕩鍊尸臭,而真炁來入。

  《金房度命上經》云:修度命迴年之道,每以六癸之日,取北泉之水一斛,就本命日取白芷、桃皮、柏葉各一觔,合煮令沸,正中而浴。臨浴之時,向本命叩齒九通,思玉童三人執巾在左,玉女二人擎香在右,紫雲華蓋覆到前後,微祝曰:

  天地洞清,洗穢除塵。鍊化九道,返形太真。百關納靈,節節受新。清虛監映,內外敷陳。日吉時良、度命迴年。玉童玉女,為我執巾。玄靈紫蓋,冠帶我身。使我長生,天地同根。畢,便浴。浴訖,還入室,東首而臥。取粉自飾,通身令匝,仍摩兩掌令熱,拭面二七,又微祝曰:

  天朗炁清,我身已精。塵穢消除,九孔受靈。使我變易,還返童形。引骨更生,體映玉光,面發金容。

  《洞神經》第十二云:上元齋者,用雲水三斛,青木香四兩,真檀七兩,玄參二兩,四種合煮,一沸,清澄適寒溫,先沐後浴。此難辦者,用桃皮、竹葉剉之,水一二斛#8隨多少,煮一沸,令有香氣,人人作浴,內外同用之,辟惡,除不祥。沐浴室令香净,勿近圊溷,勿逼井竈,勿侵堂壇,勿用穢地,故厠牢獄,尸柩、堂居,皆不可用。

  櫛沐浴

  道書云:凡道士理髮將髻及沐頭將散髮之時,先叩齒七通,乃祝曰:

  太帝散華,玄歸大神。今日元吉,理髮沐塵。辟惡除患,長生神仙。畢,乃髻之。竟,又叩齒七通,都畢。此名為太帝散華理髮內法。令人終年不病,耳目聰明,頭腦不痛。

  凡道士浴身及洗手面之時,先臨水叩齒三通,乃祝曰:

  四大開朗,天地為常。玄水澡穢,辟除不祥。雙童守門,七靈安房。雲津鍊灌,萬炁混康。內外利貞,保玆黃裳。祝畢,又叩齒三通,乃洗手面。此名為澡穢除凶七房祝法。常能行之者,使人神明血净,辟諸凶氣。

  解穢并叔

  夫神氣清虛#9,真靈所守。身心混濁,邪氣害人。入靖思真,要須清潔。不履眾惡,吉祥止焉。道士女官,受法已後,特忌殗#10穢。諸不宜者,不在履限。

  《玄都律》曰:民家淹洿,不過晦朔不得入,治哭亦三日穢。三年之喪,未滿百日,並不得書符奏章,朝真入靖。違者,奪筭一紀。

  太極法師曰:道士女官,先無淹穢,哭亦不淹,唯須佩籙者身。或被縣官擊閉出後,香湯沐浴解淹穢。三日已後,始得入靖。夫淹忌臨屍,入產婦室及喪家齋食。產家三日并滿月及見喪車、靈堂、六畜、生產、抱嬰兒、胎穢、哭泣,不得言死亡事及不祥事。午前忌之,不得見血肉、死禽獸。寢卧櫛髮、飲食、便曲,並不得向北,便曲不得視三光。餐十二辰肉、魚躁、五辛,並忌。若婦人有經通,不得近亦不得與同房寢卧,並造醮食及近道場。如夢洩亦須解穢。若見死柩喪車,速存火從自己心中直出,往燒之赫然,死柩喪車並為灰燼,便想烈風吹之。又閉目內視,令火自焚,舉體潔白,見穢氣消滅即解矣。又存一真人頭戴籙中九鳳真冠#11,口中含水噴洒,穢亦消解。乃朱書解穢符符在符經本。書時三叩齒,稱合明天帝日,閉氣書#12之。置水中,以刀子左攪水三匝,想見北斗星在水中,祝曰:

  百淹之鬼,速走#13萬里,不走#14斬死。西方白童子,急急如律令。則含水噴洒,穢氣都散。歲除日不浴,元日不沐,尋常五日一浴,十日一沐皆用桃竹。

  朝禮

  《朝真儀》云:每月一日、十五日、三元日、庚申、甲寅、甲子、八節、三會、本命等日,並須朝禮。若與戊辰、戊戌、天父、天母殺害日,常日殺同者,即不可為之。凡朝禮先一日,以桃湯澡浴如法在解穢篇中,並不得食葱、薤、韭、蒜、乳酪等。至其日,更潔衣服,執香爐,至靖戶外,叩齒三通,微祝曰:

  守靖玉女,四明功曹。今欲朝禮,願通達上聞。便開門先進左足,至香案前置鑪案上,執簡平立,臨目叩齒三通,存思玉童玉女在香案左右,即長跪三,捻香。訖,起,平立,又微僂身發鑪,祝曰:

  太上玄元五靈老君,當召功曹使者,左右龍虎君,捧香使者,三氣正神,急上關啟三天太上玄元道君。臣今正爾燒香朝真,願得九天正真生氣降臣身中,令臣所啟,速達逕御太清紫微宮真玄元大道君凡前#15。畢起,存心若至金闕前,再拜訖。又長跪,叩齒二十四通,祝曰:

  正一盟威,弟子某甲稽首,歸身,歸神,歸命。太清玄元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天帝丈人、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臣幸資夙慶,得奉道真,竊不自揆,輒希長生,誓己立功修德,乞願赦臣積生已來至於今日所犯元惡重罪,成賜蕩除,許臣自新,補復前咎,令九祖父母幽魂苦爽皆下拔九幽,上昇天衢,令臣修道,克合誠精,削除死籍,注上玄籙。闔門之內,共保元吉,生成之惠,實在於此。臣某叩頭便以簡即叩頭謹啟若更有佗事任隨意言之,但不得繁矣。訖,又再拜,便於禮處伏地,以簡叩頭搏頰。訖,復罏祝曰:

  香官使者,左右龍虎君,捧香使者,三氣正神,當令朝真之所,自然降金丹玉芝之英,百靈眾真交會在此香火案前,令臣修道,克合至真,闔門受福,天下蒙恩,仙童玉女,侍衛香煙,傳奏所啟,徑御至真帝前燒香時勿反顧,顧則忤真氣致哀應,又勿囂喧,使至平明須了矣。

  太素真人隱朝禮願上仙法

  受大洞上訣,施行雌一,讀《太丹隱玄五晨金華經》者,常月密朝太素三元君,以正月十日、二月九日、三月八日、四月七日、五月六日、六月五日、七月四日、八月三日、九月二日、十月十一日、十一月十二日、十二月十三日夜,於寢靜之室,燒香北向,心存三君,再拜。訖,坐卧任意,稽首心祝曰:

  謹啟太上大道高虛玉晨太素紫宮三元帝君,中央黃老,、無英、白元、玉皇大帝、五老高真、太極皇精玄皇玉君,(某是)大洞三景弟子,謹以吉日之夜,天關九開之間,上聞太上、太素、三元、玉皇真君前,乞得長生世上,壽無億年,時乘黃晨綠蓋龍轅,上詣紫庭,役使萬神,侍衛四明太素帝君。畢,常當行之,勿令人知也。此太極真人隱朝三元夜禮願之道也。昔常安季仲子不知他道,又亦不施行太丹之事,三元之法,唯偶得此隱朝之道,按行之三十年,得乘雲駕欻,昇入玄洲。仙人王履冰、趙雙成、范叔友、管平阿、李明延、安生之輩,皆得此道而昇崑崙之房,或在神洲,或在三玄宮也。

  朝極

  旨曰:月用一日一年有四日,不同常步日及上生日。不同者及同者並依常法竟,各依時王朝。若甲子日、八節日,與四時同者,亦止一步而為二朝,以王星為始。若欲各步各朝,以午時朝極,子時朝中元。旨曰:春正月一日、二月二十日、三月二十七日。旨曰#16:步綱畢,正身入斗魁中,東向,視歲星,象在肝中步畢,仍於弼上左迴身,左足先下,入魁中,對天樞下陰精弼星之間,東向,右足併立,閉氣臨目,存歲星精象,圓如珠,青光照洞,從天來下,飛入我口,小開口受而吞之,逕在肝中,內外合映,良久乃通氣開目。餘星皆仿此,各依本色及所生之藏#17。旨曰#18:再拜好安處兩足拜跪,勿令犯諸星綱。跪長極,並當以膝綱上,不爾不得也。旨曰#19:心祝曰:

  太歲元神,木公九元,陽華玄氣,盡來入身。旨曰:#20祝畢,叩齒九通畢起左迴登天樞而出,若值六甲日,仍左行步三臺。非六甲日,左行詣五星綱口,餘四朝仿此。旨曰:夏四月八日、五月六日、六月十八日。旨曰#21:正身入斗魁中,南向#22視熒惑星,象在心中,再拜跪,心祝曰:

  南上元神,火陽四光,仲離丹水,來入丹房。旨曰#23:祝畢,叩齒九通。畢起出。旨曰:秋七月七日、八月二十日、九月九日。旨曰#24:正身入斗魁中,西向,視太白星,象在肺中,再拜跪,心祝曰:

  西上太玄,金精七通,玉元二帝,氣迴胎腦。旨曰#25:祝畢,叩齒九通。畢起出。旨曰#26:冬十月五日、十一月三日、十二月六日。旨曰#27:正身入斗魁中,北向,視辰星,象在腎中十月、十一月在左腎,十二月在右腎,再拜跪,心祝曰:

  北玄紫辰,金車水元,龍胎化靈,來入一身。旨曰#28:祝畢,叩齒九通畢起出,甲子日、八節日,正身入斗魁中弼星,後入陰精弼星中間,對向真人星,令得拜跪。旨曰#29:向真人星,存鎮星,象在脾中,再拜跪,心祝曰:

  太極九真,流康陰根,飛一卻蓋,來入泥丸。旨曰#30:祝畢,叩齒九通。畢起出。若值六甲日,即步三臺。非六甲日,乃便步五星。行之十四年,七星之精下化成神人,並乘流零八景,丹玄斑雲,俱來詣子,拜子仙官,授子真符,道成皆登上清,昇太微宮注云:五嶽君、四極真人、太極真人,各有獻送,具在經文。

  朝玉晨君

  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五日、四月八日、五月九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十一月三日、十二月十二日。

  太上大道玉晨君常以此日中登玉霄琳房,四眄天下,有志節遠遊之心者,子至其日平旦日出時,北向再拜,亦可於中靜出庭壇,燒香北望,乃拜雨雪於靜室中,自陳本懷所願曰:糞土小兆男某謹上啟:

  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某以思真願仙,歸心奉朝,伏希眄鑒,矜允誠請,原赦某歷劫之殃,考一生之罪咎,學道修身,克蒙感遂,長生度世,登侍霄房。畢,嚥液三十過伏席叩搏,使心形賺極,良久,起跪,嚥液也。

  朝青童君

  東海青童君,常以丁卯日登方諸東華臺四望,子以此日常可向日再拜,日出行之。至其日時,出於庭壇,施香案,如法乃拜。若所居不早見日者,當視東方昕昕然,即可為之。其方諸山既在會稽東小近南。若夏月,日出東北,乃不可每正向日出,要當向山所在為之。值雨雪則於靜室中存而朝之。長跪曰:

  糞土小兆男生姓名謹上啟:

  九微太真玉明青保王金闕上相大司命高晨師東海玉明青華小童道君,某以塵濁罪穢,願樂清虛,乞霑所望,仰蒙濟拔。所以幽明考譴,並希赦蕩業,預仙階,侍謁靈景,因伏席叩轉,使心形慊極,又再拜。可因此以服日精。九月已後,正月已前,日出同在其方。非其月則拜畢轉身正對日,行諸服飛華、水母、奔日、五帝等法,亦可正爾吸日精霞,九嚥之。

  隱朝胎元法

  學生之法,不可泣?及多唾泄,此皆為損液漏津,使喉腦大竭。是以真人道士常吐納嚥沫,以和六液。常以本命之日向其方面叩齒三通,心存再拜,而微祝曰:

  太一鎮生,三炁合真。室胎上景,母玄父元。生我五藏,攝我精神,下灌玉液,上朝泥丸。夕鍊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華,左嘯金晨。令我神仙,役靈使神,常保利津,飛行十天。祝畢,又心拜四方,叩齒三通。此名為太山上咒生隱朝胎元之道。常能行之,令人魂魄保守,長生神仙。

  朝禮九天魂魄帝君求仙上法

  常以月三日、九日、十六日平旦,向日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頭,叩齒二十四通,微祝曰:

  天魂九纏,上帝尊神。太陽日精,金門變仙。小兆王甲敢奏微言,今日上告,八願開陳,請施禮願,仰希玄恩。蒼龍朱鳳,策轡紫軒。五雲交蔭,六黑扇塵,高上曲陌,三元降真。二景纏絡,我道欣欣,心朗耳聰,目明色鮮。體輕骨昇,面發華顏,羽服生形,飛造帝晨。畢,仰天引日精四十五嚥止。行此三年,目明徹視,洞睹無窮,面有金容,體生玉津。九年能行,身外無影,飛空玄虛也。若天陰無日,於密室心存行之,亦感於自然也。

  又以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此三日皆以人定時向,月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頭向月,叩齒十六通,祝曰:

  魂精魄靈,九天同生,石景水母,太陰朗明。徘徊月宮,治鍊金庭,二景合原,上吉時清。八會交帶,我願克成,願光願容,願鮮願榮,願神願仙,飛行上清。畢,仰引月精四十五嚥止。

  魂精帝君,即九天司命,部九天之魂精,下統後學筭命也#31。帝君#32鎮在日門金庭之內。魄靈帝君即九天丞相,主九天之魄靈,下統後學之錄籍也#33,鎮在月宮琳琅之都。

  凡修上道,旦夕坐起卧息,常當存念,日在頭上,月在口中,魂精帝君在泥丸,魄靈帝君在明堂。心存目想,常使彷佛,將其踰年,真形見也,青白分也。九年能乘空飛行,上登晨燈之館,遊宴虹映之山也。

  朝太素三元君

  受行先進洞房之事者依此朝。若未修其道者,則不得為之。

  正月九日、二月八日、三月七日、四月六日、五月五日、六月四日、七月三日、八月二日、九月一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夜,用子時左右,於寢靜北向,六再拜,訖,起跪施香案,具冠服,再拜,訖,更一拜,便長跪曰。

  謹啟:

  太上大道高聖玉晨太素紫宮八靈三元君,中央黃老君、無英、白元太帝、五老高真上仙、太極皇精三皇玉君、大洞三景弟子某謹以吉日之夜,天關九開之門;上聞太上玉皇真君,乞得長生世# 上,壽無億年,時乘黃晨龍轅,上詣紫庭,役使萬神,侍衛四明。畢,勿令人知。太素三元君,女子也。德凝虛無,神高太上,教制天真,領理萬炁。三元君乃一女子耳。積感瓊琅,虛生霄晨,結煙散景,道陵玉真。夫三元君之出遊也,則日月傾曜,烈燭拔根,八風揚波,颼蕩幽源,連暉九萬,高霄儛晨,絳霞鬱敷,黃雲九纏。於是五老啟途,太帝扶軒,西皇秉節,東華揚旛,九天為之顛徊,太無為之起煙。幽炁隱藹,八景連塵,顧眄羅於無上,俯仰周於百圓。大哉!高皇。是曰太素三元君。夜在密室,常存三元君來在室中,心拜心語,如是不替,則所向如願,萬事克和,此為真人致神仙之要法也。

  太素三元君服紫炁浮雲,錦帔九色。龍錦羽裙,建寶琅扶晨現冠,腰流金火鈴,虎符龍書,而坐空中焉。膝下常有綠丹青三素之雲黑,鬱然冠其形也。太素三元君常詠曰:太無連玉清,三曜洞高明。八素迴晨風,散雲藹飛靈。圓輪擲崆峒,金映冠天精。玉華結五老,紫煙運霄軿。乘炁蕩玄房,委順扶所經,金姿曜九霞,玉質躍寒庭。幽童迴孩陌,老艾還返嬰。帝一固泥丸,九真保黃寧。視眄萬劫外,齊此九天傾。若存念之時當諷此詠之作,云是玉清上官之唱,以和於形魂之炁也。若存三元君者,首作頹雲三角髻,餘髮散垂至腰中,髻上乃冠扶晨冠耳。子存感致若亦將見之於紫房及左右也。此者# 之間,當有太素玉女三寶真人來降於子矣。欲行此道,常當別寢獨處,不雜他人。每事亦爾,非唯此一事而已。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一

  #1 汙:同『污』。四庫本、輯要本並作『汙』。

  #2 洿:同『污』。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污』。

  #3 一經云:此兩條注文,叢刊本、四庫本皆作正文。

  #4 過:四庫本作『通』。

  #5 次:四庫本無。

  #6 日:此下諸本均有沐浴時,係將後列『無炁月宿東井時』移在『日』下,與文義不協。以下各月同此。

  #7 《洞玄真一五稱符上經》云:自此至《老君河圖修身戒》之『十二月三十日夜半時沐浴,除過三千』,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無。

  #8 水一二斛: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水三斛』。

  #9 夫神氣清虛: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10 掩:原誤作『淹』,據四庫本改。以下同。

  #11 冠:原誤作『官』,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12 閉氣書:四庫本缺。

  #13 速走:四庫本作『遠去』。

  #14 不走:四庫本作『奔走』。

  #15 凡前: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几前』,濫入正文中。

  #16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17 各依本色及所生之藏: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竄入正文中。

  #18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19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0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1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2 向: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3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4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5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6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7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8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29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30 旨曰: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31 也: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32 帝君: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33 也: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34 門:據前《太素真人隱朝禮頭上仙法》『天關九開之間』:語,當作『間』。#35 世: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

  #36 此者:四庫本作『此時』。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二

  存思

  存《大洞真經》三十九真法出

  《三十九章經》

  太微小童

  讀《高上虛皇君道經》,當思太微小童干景精,真氣赤色煥煥,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身舌本之下,血液之府。畢,微祝曰:

  真氣下流充幽關,鎮神固精塞死源,玉經慧朗通萬神,為我致真命長存,拔度七祖返胎仙。畢,引赤氣三嚥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天有大隱生之靈寶,稱曰明梁上之氣#1、守我絕塞之下戶,更受生牢門之外,乃又召益元之羽童,列於綠室之軒,使解七祖百結,隨風離根,配天遷基,達變入玄。《玉清隱文》又祝曰:元氣非本生#2,五塗承靈出。雌雄寄神化,森羅邃幽鬱。玉音響太和,萬唱元中發。仙庭迴九變,百混同得一。易有合虛中,俱入帝堂室。畢,此高上祝秘文,泄之七祖充責。

  太一尊神

  讀《上皇玉虛君道經》,當思太一尊神務猶收,真氣紫色爓爓,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玉枕之下,泥丸之後戶。畢,微祝曰:

  太一保命,固神定生。為我上招帝真之氣,下布紫戶之庭。玉經仰徹,九元朗明。七祖同歡,俱昇上清。畢,引紫氣三嚥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兆身常死關,結胎害百神。百神解胎結,披散胞內根。七世入帝室,一體合神仙。神仙會玉堂,七祖生南宮。併帶理明初,同席孩道康。萬真守身形,是日藏初明。帝一迴雌雄,保鎮百神門,閉塞萬邪戶,受事九宮間。典禁召司命,三日朝泥丸。

  帝君

  讀《皇上玉帝君道經》,當思帝君延陵梵#3,真氣紫光鬱鬱,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兩眉中間,紫戶之外宮。畢,微祝曰:

  帝君度符籍,正氣召萬神,上招玉真充,氣布兩眉間,混一生帝景,三素成我仙。飈集乘龍蓋,逕昇高上軒。畢,引紫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扶晨始暉生,紫雲映玄阿,煥洞圓光蔚,晃朗濯耀羅,眇眇靈景元,森灑空清華,九天館玉賓,金房唱霄歌。賢哉對帝賓,役召伯幽車。七祖解胞根,世世為仙家。《玉清隱文》又祝曰:

  丹皇運珠,守鎮死門,上一赤子玄帝凝天,一名伯無上#4,亦為三元先。扶我養我,使我登雲輪,常坐上清軒,七玄為仙君。

  無英公子

  讀《上皇先生紫晨君道經》,當思左無英公子玄元叔,真氣玉光奕奕,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左腋之下,肝之後戶。畢,微祝曰:

  無英#5神真生紫皇,三氣混合成宮商,招引真氣鎮膀胱,運流三丹會洞房,為我致仙變丹容,飛昇雲館入金塘。畢,引玉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神安氣洞,上與天通,越出地戶,過度天門。隱息四維,七星散分,飛行陰房,日月植根。守金藏玉,制御萬神,仙王何人?我已成真。隱存雌雄,玄洞四鄉。結中青氣,號為延昌。字曰和嬰,理命年長。玄歸固內,慶玄牢張。我日成真,飛仙雲京。

  白元洞陽君

  讀《太微天帝君道經》,當思右白元洞陽君,真氣金光耀耀,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右腋之下,肺之後戶。畢,微祝曰:

  洞陽鬱靈標魂生,金光煥煥氣中精,招真固神令長生,拔出幽根返胎嬰,驂晨御氣昇玉清。畢,引金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微祝曰:

  洞陽鬱靈標,守體死門開,戶出三尸蟲,受入九真源,解胞散滯血,百節生正神,七祖滅尸禍,拔殖後葉患。黑氣賦來生,斫斷胞死根,世世受道德,後獲帝仙卿,帝仙是何人?明明七葉孫。乃祖入丹都,併坐精上門。

  司命丈人

  讀《三元紫精君道經》,當思中央司命丈人君,真氣紫雲之色爓爓,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絳宮心房之中。畢,微祝曰:

  司命定年,丈人保仙,度名於南宮,上奏帝君前,世世為仙王,拔出七葉根。福報無窮已,皆著《玉經》言。畢,引紫雲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會元三襟交,携領迴胎嬰,承光守下關,務玄待月明,於是混離固,籥明車受成。福延七世,禍散玄生,守景六合,陵梵七靈,共生億千,欽昇玉庭。嬰兒徘徊,羽衣命仙,吉濟萬萬,福布千千,骨有玉映,血承瓊泉,生樂天地,日月同年。《玉清隱文》又祝曰:

  福布七玄前,罪滅三塗中,靈吹九晨杪,納氣大帝宮。五仙携太一,併位重冥空,遂隱上清室,羽明帝一房。

  桃孩君

  讀《真陽元老玄一君道經》,當思命門桃孩君道康,真氣黃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臍中命門之外。畢,祝曰:

  真靈正神,號曰桃君。混合生宮,守護命門。通仙致氣,齊景寶雲。七祖同生,受福高晨。畢,引黃雲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微祝曰:

  五嶽真人,定錄四賓,司錄促到,護籍理民。起非握節,雲拘執旛,香風八披,惡魔絕煙。並來對帝,萬萬稱臣。度我生籍,名遷玉門,扶翼五老,慎護披塵。《玉清隱文》又祝曰:

  太上時非子,一曰合精延,是為命門王,可以召萬神。萬神即時到,合會瓊羽門。使令散禍,禍絕福連,上寢玉堂,世受名仙。

  上一赤子

  讀《上元太素三元君道經》,當思泥丸天帝上一赤子,真氣如寶光,從兆泥丸中入,下布泥丸九孔之戶。畢,微祝曰:

  上元#6赤子號上真,飛雲羽衣耀紫煙,上招明景對帝賓,寶光奕奕映我身,身生毛羽昇九天。畢,引寶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童子景精,有神有威,合象三形,九道相推。衣服朱丹,步正參差,出入上元,太極內階。知我者長生,存我者不衰。人無哭兆,侍賴辟非。欲知吾處,密問太微。太微玉帝,三聖徘徊,俠我左右,一合俱飛,混洞六府,日月齊暉。《玉清隱文》又祝曰:

  九道轉對,五老各寧,洞陽銜籍,號曰鬱靈。七世父母,反胎更生。累業積罪,罪滅福生。上入帝堂,受書丹明。常與伯史原,徘徊三界庭。巾金佩羽,寶曜圓形,玉輪北回,役御朱兵。

  中一丹皇君

  讀《上清紫真精三素君道經》,當思絳宮中一元丹皇君,真氣日光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項#7中大椎骨首之戶。畢,微祝曰:

  中一真君,號曰運珠。上招日光,灌我形軀。三真寶曜,固命玉符,壽億萬年,永無終休。身生羽服,飛昇天衢。畢,引日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天有九魂,不可不分;道有三真,不可去身。帝一變景,萬化以臻,流珠停暉,紫霞踴煙。七度迴路,三光映真,太一精符,相與為親。司命銜月,噓我重唇。五老銜日,吸我三便。太上道君,與我纏綿,上造天階,携把太真。

  黃庭元王

  讀《青靈陽安元君道經》,當思命門下一黃庭元王,真氣月光之色,從我泥丸中入,下布兩筦間,車軸下戶。畢,微祝曰:

  下一真元王,號曰始明精,三皇把符命,金契度仙庭。上招景中氣,氣布冠我形,羽車曜雲羅,令我飛上清。畢,引月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五臟百結,生此萬疾。玄一林虛,開關解結。結絕病散,精神盈溢。福氣充明,禍翳傾竭。仙心日臻,死道月絕。混化九君,合符帝一。七神奉符,公子入室。

  九真帝昌君

  讀《皇清洞真道君道經》,當思泥丸九真帝昌君上皇,真氣青光萬丈,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口之四際。畢,微祝曰:

  九真始生,生於上元,號為先靈,三景各分。上招玄暉,布流四門,鎮神保仙,拔度七玄,驂景乘浮,朝拜三元。畢,引青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七氣離羅,太混黃寧;六甲輔魂,內注六丁;三真入胃,液流大明;五符上皇,泥丸常生。九星下映,日同母餅。游眄#8八極,迴蓋雙嬰,上到紫房,被巾羽青,七祖父母,各得返生。

  八真含景君

  讀《高上太素君道經》,當思膽中八真含景君#9,真氣黃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背中骨節之府。畢,微祝曰:

  八真結#10神,神生九天,號曰北臺君,常在三合間,招真洞明氣,下流布我身。身生紫暉,與帝結親,携契五老,太仙纏綿。畢,引黃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生生得帝心,各會重戶內,紫房混五神,魂魄恒寶貴,七關受仙輝,五臟充玉氣,俱過水火天,披建四和蔚。上歸皇一子,與兆魂相對。

  七真玄陽君

  讀《皇上四老道中君道經》,當思左腎七真玄陽君,右腎七真玄陰君。真氣黑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背窮骨地戶中。畢,微祝曰:

  七真生帝景,八氣運常寧,上招日中童,圓珠映我形。迴風混幽府,歸妙《大洞經》,拔出地戶難,超凌逸九天。畢,引黑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太一鬱書,上登洞房,六合三賓,司命神公,手執錄籍,駕景乘龍,左迴靈曜,右扇神風。峨峨隱珠,芬艷嬰蒙,浩觀太元,濯練五通,澄魂羽幽,練魄空洞,招兆百神,月帝之功。七祖順生,景福昌隆,迴我老艾,還復玄童,上對神霄,金光十方,飛飈玉輪,彈金鳴鍾。

  六真元素君

  讀《玉晨太上大道君道經》,當思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真氣白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頸外,十二關梁之中。畢,微祝曰:

  六真奕奕,白光央央#11,迴帝之景,上入丹鄉。招真下流,灌我玉霜,羽裙紛紛,衣我仙裳。越過水火,飛登神京。畢,引白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九合三離,紫房散分。五老正嚴,帝一保神,司命奏籍,奉行#12三元,胞樹斷落,血尸絕根,返胎朱火,迴氣泥丸。我合九清,大混百神,身登玉房,同軿金仙,逍遙太素,徘徊三天,重華列簡,累支流玄,世為道伯,大福纏綿。上寢玉清,下息命門,五臟秀華,頂負日魂,長保劫齡,後天常全。

  五真養光君

  讀《太清大道君道經》,當思脾中五真養光君,真氣如玉光金真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喉內極根之戶。畢,微祝曰:

  五真散靈,布氣九玄,金光曜暉,玉氣吐津,萬神並暢,熙怡我身。圓光奏命籍,太一勒九天,降致八景輿,策龍駕紫煙,混合三帝室,保我億劫年。畢,引玉光金真之氣三咽止#13,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晨登九景臺,夕入神霄門,太一神夫子,或日三來瓫,左執兆符籍,右携洞陽君,定生會紫房,五神更混分。混分逸帝堂,七祖絕死根,五毒氣零滅,繁津無浮連,令我尸血化,帝房出金元#14。三塗絕苦樹,世世獲天仙,常與景中王,積劫保元元。

  四真清明君

  讀《太極大道元景君道經》,當思肝中四真清明君真氣青雲之色,從兆泥丸之中入,下布兆胃院之戶,膏膜之下。畢#15,微祝曰:

  四真常生,青光華精。徘徊秀朗垣,沈珍玉景庭,携提高上元,俯仰要五靈,拔解七葉根,與我保華嬰。畢,引青黑三!咽止,便讀《玉經》 。畢,又祝曰:

  帝室混身,一道萬分,是曰帝一,白帝皓靈,金霞迴日,重冥幽寥,藏神化密,把兆五符,與天相畢,玉暉覆蓋,無死#16無疾。七祖父母,超登丹室,胞根八解,死符絕滅,帝得五元,我迥三七,六府煥爽,金書羽札,世為仙真,寶錄玄別,華繁曾玄,世無曲折。

  三真元生君

  讀《皇初紫虛元君道經》,當思精血中三真元生君,真氣赤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鼻兩孔下源之中。畢,微祝曰:

  三真煥光,流丹徘徊,玄#17合九景,三洞金扉。上招朱童#18,五苦廊開#19,死根斷落,日魂同飛。超逸十界,上昇玉階。畢,引赤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七氣混合,帝一迴元,結滯日散,兆命長遷,死道閉滅,斷絕胞根。五臟生華,六府金鮮,帝一保形,司命保神,五符啟扉,五籍登仙,世為道王,帝師纏綿、散香龍窗,返華揚煙。七携無上,八暉九陳,流源回液,領會六淵,名書上清,氣積寂軒。迴風脫死,帝一相連,五通七合,俱生上元。

  二真堅玉君

  讀《無英中真上老君道經》,當思骨節二真堅玉君。真氣碧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太倉五腸之口。畢,微祝曰:

  二真固神,鬱勃三關,迴金合玉,堅備泥丸,上通帝氣,布流金門,混化啟明,合我仙魂,七祖同飛,滅絕胞根,世保道德,永享欣欣。畢,引碧雲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魂生無中,布在九重;道出三極,常遊絳宮。三宮合化,是為紫房。紫房所在,先由明堂,明堂之內,守神桃康,風雲鬱鬱,既清且涼。塞閉欲孔,割破戀根。其聖曰 ,其真曰 。兆能知之,乃開金門,金門左右,忽見高賢,左曰父寧,右曰精延。此是景中伯,與爾登玉晨。父寧母精,世世為仙,萬條重華,皆受帝恩。

  一真天精君

  讀《中央黃老君道經》,當思心中一真天精君。真氣絳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胸中四極之口。畢,微祝曰:

  一真鎮心,總領百神,百神常生,會我絳軒。上招玉氣,六液沈珍,赤景啟靈,拔我七根,超逸三塗,上昇南仙。畢,引絳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帝一迴風,化合桃康,流生起福,上溢玉堂,混而合之,出入帝房,三五合一,必成仙君。七玄父母,滅尸散怨,萬劫千年,皆登上仙,曲節伏扈,廣敷鬱申。守我形者,司命丈人,帝君公子,深固泥丸,太微玉華,羽服揚幡。魂魄長相抱,百骨皆滿神,神王生津上,超越度死門,遂友高仙子,把持玉清賓。

  九元之真

  讀《青精上真內景君道經》,當思九元之真拘制。真氣五色雲氣,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左耳之下伏晨之戶。畢,微祝曰:

  九天之精,天關開窗#20,八景合氣,上通金房,三元帝室,返老生聶,玉華灌溉,練改艾容,飛霄紫輿,運我昇空。畢,引五色雲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太微小童,常在帝前,其名景精,其姓曰干,合形太一,被服朱丹,五符命籍,把持玉案,帝君所臨,主通諸神。混合太一,司命丈人,固保靈戶,五臟會分,帝仙守宅,凶種滅根,三氣鬱敷,八迴五煙,我得昇霄,駕龍明軒。

  皇一之魂

  讀《太陽九氣玉賢元君道經》,當思皇一之魂上歸。真氣玄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右耳之下伏晨之戶。微祝曰:

  皇一上真,洞生丹房,朱映蘭曜,發溢明光。太元之音,朗徹九空,玄金獨落,振響琅琅。上招玉景,協我神堂,策虛昇飛,遊宴玉京。畢,引玄雲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九宮一合,化形帝晨,上昇紫房,命真召仙。會濟魂魄,領括百神,七玄康樂,拔苦破根。死煙滅氣,福祿充軒,兆登太霄,駕景控雲。月中五帝,挾日精輪,鬱將逸阜,飈景同遷。

  紫素左元君

  讀《太初九素金華景元君道經》,當思紫素左元君翳鬱無刃。真氣景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頭面之境。畢,微祝曰:

  翳鬱生真,真景生空,靈光昱昱,紫氣融融,上致流津,下布我宮。身生水火,體變玉光,飛仙羽蓋,昇入神公,受書玉經,成我仙宗。畢,引景雲之氣三咽止#21,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慶元吉津,流汩西田。太帝携手,命召高仙,拔散濁穢,斷絕死根。上一天帝,號玄凝天,曜明六合,净寂泥丸,是為百無上,使兆保長安,列圖玉皇,併襟帝晨,五府生華,六液龍源,淵清太素,鬱霞金津,萬仙來朝,五嶽啟陳,玄愆沈散,天福奏煙。彫梁守命戶,長來護死門。上生玉房,受位金仙。天之玉堂,常接帝賢,九天之中,宴陌劫年。

  黃素中元君

  讀《九皇上真司命君道經》,當思黃素中元君圓華黃刃,真氣晨景之暉上華,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胸腹之境。畢,微祝曰:

  九天上景,化生華暉,晃曄太空,曜真紫微,上致中黃,百神降迴。散根離苦,八難豁開,七祖同昇,福慶巍巍,使我神仙,八景齊飛。畢,引景暉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太帝精魂,陽堂八靈,披散死氣,混合眾生。帝一承圖,三元會明,九真安安,七神寧寧。超越滯節,過度鬼兵。上昇帝晨,眄樂玉庭。玄母定錄,五府開清,胞根沒種,血污殄平。七祖父母,起福三清。無英明夫,掌我仙經。廣神安氣,綠迴絕冥,閉藏死關,太混一生。長寢羽臺上,固神五老室,受錄上清闕,保德七元日。上上登玉霄,下下合帝一。

  白素右元君

  讀《天皇上真玉華三元君道經》,當思白素右元君啟明蕭刃。真氣月中之華,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下關小腹至腳。畢#22,微祝曰:

  白素啟明,九天同生,高虛素轡,浮景玉清。迴真典仙,流灑八瞑,通幽達微,朗曜華精。使我內徹,五孔開明,神公來遊,我道克成。畢,引月華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魂生九氣,氣變成神,五老纏會,太一化仙。二十四真,迴形帝先,九曲下戶,鎮生白雲。黃庭六府,含#23養命根。胎結胞樹,種栽死山,一得拘制,永斷滅源,符籍清明,金映玉軒,長為德伯,世得道恩,昇登日月,遂友帝仙。

  日中司命

  讀《太一上元禁君道經》,當思日中司命接生。真氣三華之氣,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左手之戶。畢,微祝曰:

  四大乘天,天元來歸,三華吐曜,司命景飛,為我招仙,七祖散開#24,上登太虛,日月同暉。畢,引三華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25,又祝曰:

  太一務猶收,傳司北帝司。玄一老子,握節往來,元素把符,白元守雌。煥然神光明,披霞昇帝塘,列坐震靈席,混合五日房,白氣育上生,青君案延昌,左携精上門,右抱合和嬰。我生日月華,友賓赤氣王。八景照泥丸,朗然洞房中,嬰兒為赤子,混離生玉容,五道秀金華,位為上清公。七祖斷玄滯,身得乘神風。徘徊三清上,和樂返嬰童。

  月中桃君

  讀《元虛#26黃房真晨君道經》,當思月中桃君方盈。真氣月暉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右手之戶。畢#27,微祝曰:

  元虛黃房內,月中號方盈,左宴朱顏臺,右携仙皇庭,宴景三秀房,結我神始生,同飛入玄玄,七祖返華嬰。畢,引月暉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九元鎮真,五帝纏綿,日月中王,與兆為親。大混三五,離落魄魂,百節金映,玉液迴神。五府生華,白氣運煙,充溢三清,紫房寶津,上開仙戶,下塞死門,令我羽簡,玉帝之前,七祖父母,返生南軒,虎符攝魔,龍旌命神。太一金書,招束三官,除滅死籍,刊名王真,保生太上,日月同年。

  左目童子

  讀《太極主四真人元君道經》,當思左目童子飛雲#28。真氣日之華光,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左目之中。畢,微祝曰:

  四極太靈,元君精映,日華充溢,童明光光,二景相照,通我明梁,三丹啟真,我道開張,毛羽羅裙,飛上玉京。畢,引華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我乘混合氣,纏固九真丘,養光太昌子,駢羅凝羽珠。九尊眾帝生,洞景迴須臾,七祖結解散,穢積忽已除,世世生福昌,玄祖獲仙書。身昇太霞宮,控龍宴玉虛,上朝上清皇,見侍幸正扶。

  右目童子讀

  《四斗中真人七晨散華君道經》,當思右目童子晨嬰。真氣月之華光,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右目之中。畢,微祝曰:

  七晨飛華,華散三元#29,混合成真,上招月魂,為我降靈,啟我仙門,七祖同飛,上朝帝君。畢,引月之華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三素牢張上,老君神生道,固我魄逸遊,保兆六合腦,憂苦沒曲門,死氣閉地下,身為帝一君,併襟樂六府,鏡心丹玄房,熙氣泥丸野。體曜金暉,羽錄召真,白氣重鬱,百神死鮮,長與日月,符籍纏綿,世保道德,永為天仙,寂寂內注,遂昇帝晨。

  肺部童子

  讀《辰中黃景元君道經》,當思肺部童子素明。真氣五關暉光,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肺部華蓋之門,上通兩目之童。畢,微祝曰:

  童子素明,黃雲九纏,滄臺飛輪,三神協真,號曰玄上景,列位高皇賓,總攝命百神,携我入紫煙。畢,引暉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二老在左右,帝魂不可分#30。三九變其上下,太一立其中根,五神奉我生籍,司命塞我死門,九宮合而為一,六合總而內真。世獲仙書,福慶纏綿,五老對席,日月為親,太一來迎,上昇帝晨。七祖滯血,皆為拔根,返胎南官,受生帝軒,兆宴玉堂,同襟帝輪。世世列圖,羽服揚幡,子孫保昌,慶及後玄,長為仙伯,役使萬神。

  胎中白氣君

  讀《金闕後聖太平李真天帝上景君道經》,當思胎中一元白氣君務玄子、太一精魂玄歸子二神。真氣三華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五臟結喉之本。訖,微祝曰:

  金闕煥玉清,白氣映丹霞,明光鬱金鈴,五色吐三華,流津宴寢堂,結我始生牙。玉符召百神,金威徵萬魔,保此億劫年,仙道明凶邪#31。畢,引三華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天生八氣,迴合帝鄉,五神奉符,司命扶將。拔斷死籍,盪穢幽冥,七世解結,福延玉庭,血積沈沒,三素煥清。兆昇天堂,與帝合靈,世得仙契,所願必成。種年日中,植命月庭,返胎童蒙,回為孩嬰。生與天同,壽與日并。

  結中青氣君

  讀《太虛後聖元景彭室真君道經》,當思結中青氣君案延昌、元君精魂保谷童二神,真氣氣如玉華,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五臟大胃上口。畢#32,微祝曰:

  離合九靈,二真幽密,太虛重天,上携太一,雌雄混合,同仙妙室。上變九仙,下解胎結,七祖慶欣,五苦#33解脫,使我飛騰,靈化本質。畢,引玉華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種福九天外,拔尸地門下,七玄解滯積,斷樹除憂苦。返胎朱火宮,更生九玄戶,真氣日日臻,禍害日日除。兆昇三清室,乘飈上景庭,命與月母俱,年隨日帝生。累玄保仙籍,迴老更童嬰,福昇六合內,受圖永常生。

  節中黑氣君

  讀《太玄都九氣丈人主仙君道經》,當思節中黑氣君賦來生、帝真精魂幽臺生二神。真氣玉光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九腸之口,伏源之下。畢,微祝曰:

  太玄何寥寥,黑氣生上靈,帝真洞明景,九氣合神廬。變化十方領,倏欻肇明初,萬真練我仙,百關自清居。七玄斷胞樹,九曾昇福堂,上招景中子,與我登飛輿。畢,引玉光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帝魂照無阿,常鎮兆生門。伏尸滅落,保魂寧神,玄母迴光,奉帝玉仙,右命太一,乃及兆身。北宴上清,列為玉賓,顏生日華,年合月煙。長躋金房,晨景為鄰。除憂伏胃門,拔苦三塗中,福積丹玄內,慶充泥丸房,百神混帝一,大變流迴風,返兆朽艾形,改貌為嬰童。世世入仙堂,玄玄登羽宮,大劫雖屢傾,與日方增崇。

  胎胞中黃氣君

  讀《上清八景老君道經》,當思胞中黃氣君祖明車、天帝精魂理維藏二神。真氣黃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小腸二孔之本。畢,微祝曰:

  上清曜玄臺,八景乘天紀,黃氣協神真,精魂對帝子,太一度命籍,五符固不死,携仙帶晨暉,迴風返形始。拔苦出七祖,同歡九玄裏。畢,引黃雲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白雲合神景,乘素會太微,上朝帝一室,解帶皇一階,啟明金門中,三陽召上歸,昇我身內神,覆蓋大明威。大寶九華,光映兆形,招雲混真,散香要靈。含景月中,返胎受生#34,年停曜景,命遂無傾,身為仙王,保此上清,世受真書,玄華玉庭。

  血中赤氣君

  讀《東華方諸宮高晨師玉保王青童君道經》,當思血中赤氣君混離子、司命精魂發紐子二神,真氣如赤雲之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百關絕節之下。畢,微祝曰:

  晨暉煥東霞,丹景映高清,二真協神宗,落落七華生。五老飛帝席,太一保童嬰,錦雲曜幽夜,朗朗開重冥。七祖勒符籍,南極受胎靈,高晨眄雲輿,運我昇飛軿,拔解億世基,歡我萬劫程。畢,引赤雲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五道混迴,七門始分,南和建節,白帝彰形,靈標理魄,會昌護神,奉符登霄,寢息玉軒。定錄瓊札,世為天仙,三塗塞絕,除伐胞根,死氣沈零,禍輪無連,福臻重枝,慶會華玄。名書玉堂內,世為道德門。

  上玄元父玄母

  讀《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道經》,當思上玄元父高同生、下玄玄母叔火王#35、帝皇太一重冥空、九帝尊神日明真、太帝精魂陽堂玉、天帝九關魂錄迴道、天紀帝魂照元阿七神。真氣混合蓮#36花之形,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本命之根,胞胎大結之中。畢#37,微祝曰:

  元父玄母,七真齊氣,神公大帝,九老并位,為我固生,拔度十界,日月同符,九帝合契,坐命天魔,萬靈來拜。浮景三舉上,震杖保億世。畢,引蓮花之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太玄聚暉,映冠扶晨,大帝變景,須臾混分,入兆五府,堅我玉根,雙軿太一,合羽揚輪。與兆上昇,迴轉金門,年日德昌,體寶金仙,世世昌盛,真符流連,玄玄累葉,名書靈軒。羽籍紫庭,飛香奏煙,福逮百枝,慶溢帝門。

  三素老君

  讀《小有玉真萬華先生主圖玉君道經》,當思三素老君牢張上、正一左仙仲成子、正一右仙曲文子三神,真氣混合黃、白、玄三色之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鼻下人中。微祝曰:

  玉真生帝景,萬華乘雲發,,三老輔二仙,共鎮死戶窟。神映七華生,朽骨蒙更蛻,起逸三界庭,五苦咸解脫,得入九天表,上朗高朱日。畢,引三色之炁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命門合精,六混七分,太一把籍,司命理神,帝一固形,無英守魂。太迴紫房,奉符帝君,胞樹伐滅,斷絕血根,七玄更起,沈景生煙,兆得上昇,化合帝晨,身映日月,命與天連,重華累暉,咸會上尊。世書靈羽,紫錄內宣,乘景三素,北宴高元,號曰仙王,上清真人。

  中央玄一老子

  讀《玄洲二十九真伯上帝司禁君道經》,當思中央玄一老子林靈,天真氣黃雲之色,布兆陰莖之端;北方黑帝保成曷真氣玄雲之色,布兆膀胱之中;西方白帝彰安幸,真氣素雲之色,布兆陰囊之中;南方赤帝長來覺,真氣絳雲之色,布兆口舌之中;東方青帝雕梁際,真氣青雲之色,布兆五臟內。五帝真氣從兆泥丸中之,下布兆一身。畢,微祝曰:

  五帝明真,輔仙玄伯,上帝景暉,吐靈敷席,翳翳神曜,徘徊重寞,羽景保錄,太一命籍,五氣總魂,三精固魄,金仙練容,停年返白,拔出幽根,日月同宅。畢,引五色氣五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上寶月九真,日羲變玉#38室。呼吸紫微,大混帝一,八煙叢生,百靈明威,九魂離合,三光同暉。天皇在元,紫煙霏霏,五神奉圖,始命不虧。變入九宮,被服朱衣,腰佩虎章,流雲繡帔,帷帳瓓玕,五色徘徊,日月照察,俠以東西,神庭內醴,以除渴飢。三五復反。轉藏營機,周流太一,生均兩儀。《玉清隱文》又祝曰:

  太一變六合,五神哺泥丸。七積滅三塗,血尸塞下關,三衿對五真,拔斫胞樹根。丈人號神宗,同心元素君,天皇入太清,五老奉符文,世世登羽宮,重華日中軒。元王始明精,固我本命門,保弼運錄氣,歸上谷下玄,冥景映形神,朝躋太上輪。日月併玉鈴,年隨二景分,丹書玉堂內,位為天上君,左携羽臺子,右提金顏仙。

  帝卿

  讀《太元#39晨中君刊峨眉山中洞宮玉戶太素君道經》,當思帝卿肇勒精、絳宮中一輔卿中光堅、黃庭下弼卿歸上明#40。三真之氣,混合青、白、黃三色之雲,從兆泥丸中入,下布兆身三宮本命帝室。畢,微祝曰:

  三真生太無#41,玉戶映晨霞,太素洞元虛,丹靈森朱阿,迴神九重府,內唱發瓊華,關納百津液,停年三秀柯。我身騰玉清,七祖離幽都,長保不終劫,萬一承仙家。畢,引三色雲氣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帝一混九玄,太素五華精,寶羽宴玉堂,八風扇太明,高上乘元景,凌梵履昌靈。七化紫房下,九混五帝清,體生六色曜,金映流神形,感濯元氣內,金書玉皇庭。《玉清隱文》又祝曰:

  靈雲始分,白氣鬱素,混會九玄,三五流布。帝一解形,起登霄路,太一呼吸,五華堅固。司命主日中,白元司日暮。日中靜心,心中妙悟;夕隱泥丸,百神宣布。二宮可以長生,心腦可以長度。

  帝一真君

  讀《西元龜山九靈真仙母青金丹皇道君道經》,當思大洞帝一尊君父寧在。真氣五色紫雲之煙,從兆泥丸中入,下布一形之內,散氣九孔之中。畢,微祝曰:

  九靈通妙化,金仙混扶桑。帝一變百神,合靈西丹皇,上為胎仙母,下號稱神宗,曜景絕雲杪,蕭蕭紫微宮。為我執命籍,保真三素房,妙景空中降,練我返嬰蒙,七根絕苦哀,逸起九福堂。畢,引紫雲三咽止,便讀《玉經》。畢,又祝曰:

  太上洞明,飛景九天#42,結精凝氣#43,化氣變神#44,司命混合,散形億分,千乘火甲,萬騎揚幡,俱與太一。上造帝庭仙,伯元起徘徊#45。仲成曲文,一合我氣,再合我神,三合我魄,四合我魂,五合我精,六合我身。我身六合,洞靈啟真,八景靈駕,三素浮輪,我與帝一,俱昇玉晨。重華累枝,混合天仙,身有道籍,世有生根,金簡羽符,名刊日軒。所願即從,天祿說說。所向如心,萬福盈門。常存太上,帝一泥丸,雌雄混化,百靈纏綿,讀經萬遍,雲駕來迎,携宴五帝,日月九君,號為仙公,上清真人。

  大洞消魔神慧內祝隱文存諸真法

  九天上文,出自《高上口訣,解滯散原。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理極於此。上則引致高靈之霞映,下則滅於萬魔之凶。誦之一遍,開明幽關,三十九戶,納受玉津,死氣沉塞,百神內歡。百神既暢,則聲達九玄,氣朗紫霄,響叩玉晨,五帝束帶,萬靈朝軒,生生來歸,七祖昇遷,身致羽童,駕景乘雲,飛行玉清,位齊紫賓。此高玄之妙道,玉清之秘篇,皆授金名玉字,高仙真人。七百年中,有合此質,聽得一傳。

  後聖曰:得受《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修行之日,當先行大洞之儀格,誦《玉清隱祝》之文;又存百神內名。外則遏於萬試,內則塞於死關。如此一遍,便得一日一夜,單誦三十九章,不煩遍遍依舊行其儀軌也。若是日又登齋誦經者,當便按舊過行之。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二

  #1 明梁:心。上之氣:道藏本作『之上氣。』

  #2 元氣非本生:道藏本作『元氣本非生』。

  #3 延陵梵:道藏本作『絳陵梵』。

  #4 伯無上:原誤作『伯元上』,據道藏本改。

  #5 無英:原誤作『元英』,據道藏本改。

  #6 元:道藏本作『一』。

  #7 項:原誤作『頂』,據道藏本改。

  #8 眄:四庫本作『盼』,道藏本、叢刊本作『盼』。

  #9 含景君:道藏本作『合景君』。

  #10 結:道藏本作『法』。

  #11 央央:道藏本作『映映』。

  #12 奉行:道藏本作『奉符』。

  #13 止: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14 金元:道藏本作『金光』。

  #15 畢: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16 無死;原誤作『元死』,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17 玄:道藏本作『離』。

  #18 朱童:道藏本作『朱皇』。

  #19 廊開:道藏本作『廓開』。

  #20 開窗:道藏本作『開聰』。

  #21 止: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補。

  #22 畢: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補。

  #23 含: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合』。

  #24 散開:道藏本作『散閑』。

  #25 舉: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補。

  #26 元虛:道藏本作『元靈』,下同。

  #27 畢: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補。

  #28 飛雲:道藏本作『飛靈』。

  #29 三元:道藏本作『三光』。

  #30 『二老』兩句:道藏本作『二老在左右方,帝魂不可不分』。

  #31 『保此一二句:道藏本作『保此億劫仙,道明無凶邪』。

  #32 畢:原奪,據四庫本補。

  #33 五苦:叢刊本、四庫本作『吾苦』。

  #34 『含景』兩句:道藏本作『月中反胎,日中受生。』

  #35 叔火王:原誤作『叔大玉』,據本書卷三十及道藏本改。

  #36 蓮:原誤作『運』,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37 畢:原奪,據四庫本補。

  #38 玉:原誤作『主』,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39 太元:原誤作『太無』 ,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40 歸上明:原誤作『緣上明』,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41 太無: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太元』,但道藏本亦作『太無。』

  #42 九天;原誤作『九元』,據道藏本改。

  #43 凝氣:原誤作『凝神』,據道藏本改。

  #44 化氣變神:原奪,據道誠本補。

  #45 『上造』兩句:道藏本作『上造帝先,伯元起非』。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三

  存思

  存思三洞法

  常以旦思洞天,日中思洞地,夜半思洞淵,亦可日中頓思三真。存#1思之法:

  次入室東向,叩齒三十二通,先暝目,思素靈宮清微府中青氣、赤氣相沓鬱鬱來,下入兆身中泥丸上宮,便咽九氣;次思蘭臺府中赤、黃二氣相沓如先來,下入兆身絳宮之中,便咽九氣;次思皇堂府中白、黑二氣相沓如先來,下入兆身臍下丹田宮中,便咽九氣。咽三洞氣畢,便仰祝曰:

  天地混沌,淵源三精。元始結化,五氣混生。變化玄元,灌注身形。服御流霞,昇入紫庭。北帝落死,東華記名。洞達幽微,與帝合并。

  畢,又叩齒九通,思元洞元明元曜延靈耀元君玄混,以陽霞朱明之符,授與我身;次思洞天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並從素靈宮清微府中下,以次入兆泥丸宮中。畢,仰祝曰:

  洞天上元,監御九玄,總統三炁,混生丹田,披洞幽關,出入無間。魂魄寶耀,纏絡華鮮,飛雲降室,遊宴紫天,齊保天地,長享億年。

  思洞天畢,轉向南,思洞地洞真大熒惑星大洞元生太靈機皇君景化,以通明四洞九元之符,以授我身;次思洞地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並從素靈宮蘭臺府下,入兆身絳宮中。便仰祝曰:

  洞地中元,總領飛仙,華冠寶耀,腰青建巾,授我靈符,通真致神,洞思幽微,受帝秘言,解胞散結,九孔朗然,七祖成脫,上昇南軒,雲輿下降,白日昇晨。

  思洞地畢,轉向北,思洞淵洞玄太白子留金城耀耀元精元導太仙君,諱浩田,以啟通明天寶符,以授兆身;次思洞淵生官,衣服諱字如上法,並從素靈宮皇堂府下,入兆身臍下丹田宮中。便仰咒曰:

  洞淵幽關,上參三元,玄氣鬱勃,飛霞紫雲,流黃五色,華晨寶符,服御啟明,與天長存,乘空駕靈,遊宴玉晨,攜堤景皇,結友真仙。

  思洞淵畢,還東向,叩齒九通,咽氣九過,三洞畢矣。子能行之,真神見形,玉女可使,玉童見靈,三元下降,以丹輿綠軿,來迎兆身,上昇太清。惟在寶秘,慎勿輕傳。

  老君存思圖十八篇并叙

  師曰:修身濟物,要在存思。存思不精,漫瀾無感。感應由精,精必有見。見妙如圖,識解超進,神氣堅明,業行無倦,兼濟可期,期於有證,證之顯驗,逆知吉凶,以善消惡。一切所觀,觀其妙色,色相為先,都境山林,城宮臺殿,尊卑君臣,神仙次第,得道聖眾,自然玉姿,英偉奇特#2,與我為儔,圓光如日,有炎如煙,周繞我體,如同金剛。文不盡意,猶待訣言,言妙罕傳,文精希現。現傳果驗,劫載一人。一人明難,非為無果。勿謂#3不易,而息遵求。求之能篤,隨漸昇登。雖未具足,徵涉便到勝途,出俗居道。居道化俗,涅而不緇,故號居士,一曰道士。士,即事也。習事超倫,謂之大覺。覺者,取微昧圖證驗,得鳥之羅在其一目如左本文內所說形圖畫像元闕。

  存道寶第一

  師曰:寶者,自然元一,無祖無先,常存無滅,濟度無窮,應感為三,終始一也。不一由人,人有億兆,心兆億行,大品有三:上、中、下才,悟或遲速。速之與遲,必宗三寶:一曰道寶;二曰經寶;三曰師寶;師寶者,得道人,為我師也;經寶者,自然妙文,師所傳也;道寶者,無形之形,即太上是。窅冥中精應感緣時成數,分形散體,不可思議。議而思之,得不可得。得不可得,竟何所得?得道真也。真也者,得之不死不生,生死應化,不損不勞,保此貴重,故號道寶。存思之時,皆應臨目,常見太上在高座上,老子在左,元君在右;又見經在西方,師在東面;次見十天光儀、侍衛文武、伎樂各從方來,朝禮太上。先存見齋堂,為太玄都,玉京山七寶城官臺寶蓋師子之座,座上蓮花以為茵籍,林前師子蹲踞相向,香官伎樂參然羅列。

  存經寶第二

  見道寶竟,仍存玄臺之裏,在於太上之西,有七寶莊嚴,光明帳座,座有玉案,案有寶經。絳綃之巾,火鈴之室,宛籍緼函,鎮履經上。玉童玉女,侍衛香燈。三十六部,道德為宗。太玄侍官,其形如左。

  存師寶第三

  見經寶竟,仍存玄臺之裏,在於太上之東,有七寶莊嚴,明光帳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師,即是高上老君,妙相不可具圖,應感變化無定。無定之定,定在心得;心得有由,由階漸悟;悟發之初,先睹玉貌。素髮玄冠,黃裳皂帔。憑几振拂,為物袪塵,凝神釋滯,以正治邪。仙真侍側,左右肅然,人天相交,其形如左。

  存十方天尊第四

  見三尊竟,仍存十方天尊相隨以次,同詣玄臺,朝禮太上,嚴整威儀,為一切軌則。

  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黑,羽儀多玄;

  東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羽儀多碧;

  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赤,羽儀多丹;

  西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白,羽儀多素;

  東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黑又多黃;

  東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青赤又多黃;

  西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赤白又多黃;

  西北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白黑又多黃;

  上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玄紫又多蒼;

  下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服色黃紅又多綠。

  右十人其形如左天尊雲駕同到玉京,傘扇羽儀#4 不可悉備,仗樂侍從亦回#5具陳。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耳。

  授《道德經》存三宮第五

  授《道德經》,師北向,置經於案上,弟子伏左,師執經,弟子擎法,信師叩齒三十六通。心存三宮:泥丸上元宮也、絳宮中元宮也、丹田下元宮也。三一出千乘萬騎,營衛於經,其形如左。

  朝朝於戶外存四明等第六

  朝朝於戶外咒,存見四明功曹一人、通真使者一人、傳言玉童二人、侍靜玉女二人。

  右六人其形如左。

  凡神官位號,各以明義。雖皆道應感化不同,前後高卑,各隨才識,識悟緣漸,故諸官互陳,或申通宣傳,或侍衛開導,學者所求,各從其願。三元妙氣,氣妙本一,一本居宗,三元化接,三之宗一,四主冥明。明之者知道;知道者見妙。見妙由明,資於神識。職有典掌,總名為曹,曹有績效,皆名為功。功曹接導,開間睹明,故曰四明。凡夫蒙愚,憑道乞照,修行法事,

  先關功曹,次及通真使者、玉童玉女,達道正神能致生氣。生氣即妙一之本,入身則延年不死,超三界之上,居三元宮中,正一合德,八方和明,功職所關,故號四上。右虎左龍,仁義嚴明,仁以輔善,義以止惡。惡消善積,由於知真,真無復雜,雜弗能變,故稱素女。潔白靡污,夜闇無明,兼須童朗。上玄少女,演元始之氣同。學者入黃宮之中,中極正宗,高尊所處。信誠感通,所啟必允,黃房八窗,義依此例。

  夕入於戶存四上等第七

  夕入常於戶外咒,存見四上功曹一人、龍虎使者二人、侍靜素女一人、開明童子一人、上玄少女一人。

  右六人其形如左。

  入堂存三師第八

  入堂先思見經師;次思見籍師;次思見度師。

  右三條各見所在之方也。

  存五臟五嶽五星五帝金映五色圓光第九

  存#6三師竟,次思見五臟、五嶽、五星、五帝。

  右四條備衛身中身中變化,無所不容。至於畫圖無由,備受之於外,標名#7方位得之,言前功拘迹致謬耳。

  金映蓋一體,體作五色,從肺後出,項有圓光如日象。

  右三條在身中照明十方。

  凡存思之時,皆閉目內視,人體多神,必以五臟為主。主各料其事,事各得其成,成正則一而不二#8,不二則隱顯無邪,無邪則眾如可見,見則與聖符同,同聖即可弘,積學自然感會,是以朝夕存思,不可懈怠。存者何也?敦也、輪也。思者何也?司也、嗣也。勿以輕躁失本,學以重厚得宗,得宗則輪轉無滯,輪轉無滯則存而不亡。不亡由於司察善惡,善惡在乎嗜慾偏頗。嗜慾偏頗者,愛#9憎迴遑,往返生死,勞苦未停。未停之停,停善不著善之善,歸宗未能至至宗。無者資於念,念相續繼,念嗣存無,有入於無間,無為而無不為,號曰微妙玄通。和光挫銳,濟度無窮,是故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存思之功,以五臟為盛。臟者何也?藏也。濳神隱智,不炫耀也。智顯慾動,動慾日耀,耀之則敗,隱之則成。光而不耀,智靜神凝,除慾中净,如玉山內明,得斯時理,久視長生也。

  第一見肺,紅白色,七葉,四長三短,接喉嚨下肺者何也?腦也、伐也。善惡之初,兆而未明,明則伐善,善廢惡興,伐人命根,根斷不斷,由於此藏。此藏藏魄。魄者何也?粕也、著也。人之炫耀,莫不關慾。慾著曰惡,惡如糟粕。愚俗滯之不識精本,今願捨著存而見之,魄則肅然,不得為惡。惡急宜改,先存之火,與金合成則未分,其色紅白,葉數納言,取其和成德。德始於肺,終於脾。脾一又二,兼濟也。兼濟者,信也。

  第二見心,如芙蕖未開,又似懸赤油囊,長三寸在前心者何也?深也,斟也。是非未辯,斟酌優量,敗則滅身,成則得道,禍福之深,由於此藏。此藏藏神,神者何也?申也,真也。智慧之主,使屈能伸。存而見之,神則凝然,識定入真,不可深厚也。

  第三見肝,蒼紫色,五葉,三長二短,九寸,在心下肝者何也?幹也、還#10也。悟惡氣能改,决定無疑,行善建功,幹事不怠,審正還宗,由於此藏。此藏藏魂,魂者何也?紛也,迴也。紛紜俗海,迴向道門。存而見之,魂則欣然歡進,勤立克隆,善業也。

  第四見腎,蒼色,如覆雙漆盃,長五寸,俠脇兩膂著脊腎者何也?緊也。津習善緊,緊不及慢,津潤無窮,濟度無極,通道袪俗,由於此藏。此藏藏精。精者何也?清也、靈也。動以徐清,化變無礙,神靈往還,提携空極。存而見之,精則澄然不散泄也。

  第五見脾,黃蒼色,長一尺二寸中有一尺,曲,□太倉胃上脾者何也?裨也、移也。清凝濳潤,補益一切,能安能移,而不匱既成,由於此藏。此藏藏志。志者何也?至也、異也。潛潤密化頑鄙異人,存而見之,信驗治志,則湛然至道乎。

  坐朝存思第十

  坐朝者,端坐而修禮也。凡有公事私礙,或在非類之間,不得束躬,止當展敬,但自安坐,不使人知,香火非嫌乃可為之。人見致笑,亦不可闕,將護彼意,勿增他愆。初夕、向曉,依時修之,白日啟請亦宜平坐。坐則如常,勿革形色,惟令異人,不能覺知,人覺而喜,乃可化之,覺而嗤鄙,訾毀正真,設其招殃,又壞子業。古之學道為己,今之學道為人。為人苟以悅人,不顧心非。為己者,存心是則不顧迹違,違亦申心。致感迷速,強欲伏眾,有邊無心。非惟徒勞,乃更獲罪。學真之士,各加思宜,宜貴會時,時貴善合,合而非善,此時勿會。會必兼濟,濟物及身,善善相得,捨惡昇仙,乃謂為會。會惡致敗,名濫殊若。出處所遭,遭時二病:一者滯心,二者執迹。執迹者,宜以心法化之;滯心者,宜以迹法引導。導迹弗偏,化心遣執,二病豁除,上聖之道就矣。凡行經山水,積日舟車,舟車之中,山水之際,步涉登陸,舍住相須,疲倦止息,皆依時存禮。隱顯隨宜,存思精審,自然忘勞,魔邪惡人,不敢撓近。當誦經行戒,以善興居。興居無善,破戒違經,雖復存禮,終不睹真,嫉鬼妬神,凶人惡物,更相衝犯,煩惱生灾,坐卧無寧。急存久行,行之檢身,心存口誦,解了無疑,以定三業。三業既定,眾灾自消,人鬼敬伏,擁護去來,出入動靜,必保貞吉。凡行者,亦存《想爾注》,三業在《盟威經》後,凡存思者,急宜憶之,故標出如左。

  上最三行: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

  中最三行:

  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

  下最三行:

  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

  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淫此三事,屬身業。

  一者不妄言;二者不綺語;三者不兩舌;四者不惡口此四事,屬口業。

  一者不嫉妬;二者不瞋恚;三者不邪疑些二事,屬心業。

  右九行三業、十事存念。驚恐人思相干,皆速思之,危即安也。

  卧朝存思第十一

  卧之為法,勿正仰如尸,當側傍檢體,莫恣縱四肢。不可高枕,三寸許耳。香藥為枕,無用惡木,冷漯穢臭沖犯泥丸,雖行途權假,常宜防之。卧起咒願,善念存心,心存朝槍、時不可闕。闕礙公私,後皆懺悔也。

  朝出戶存玉女第十二

  玉女者,是自然妙氣應感成形。形質明净,清皎如玉,隱而有潤,顯又無邪。學者存真,階漸昇進,進退在形,出入在道。道氣玄妙,纖毫必應,應引以次,從卑至尊。故白日則玉女守宮;夕夜則少女通事,濟度危難,登道場也。

  夕出戶存少女第十三

  夕出戶咒曰:少女通靈學未昇玄,不得無業,業有優劣,皆必須因,因精果妙,乃一其神。神而未一,由學未止,詣之以漸,引陰濟陽。人生陽境,動靜歸陰,陰為道幾,應感最妙。妙應之初,有玆少女,秉正治邪,和釋隔戾,罰惡祐善,陰德濟陽,顯稱玉明,其可堅貞。咒而存之,成真則速矣#11。

  右一人其形如左。

  齋#12存雲氣兵馬第十四

  朝夕出入,存神禮師,志與朝儀同。凡行道時所存,清旦先思青雲之氣,匝滿齋堂中,青龍、師子備守前後;次思青氣從師肝中出,如雲之昇,青龍、師子在青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耳。正中思赤雲之氣,匝滿齋堂,朱雀、鳳凰悲鳴左右;次思赤氣從師心中出,如雲之昇,鳳凰、朱雀在赤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日入思黃雲之氣,匝滿齋堂,黃龍、黃驎備守四方;次思黃氣從師脾中出,如雲之昇,黃龍、黃鱗在黃氣之中往覆,弟子合家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些二時行道,六時依如後科。人定思白雲之氣,匝滿齋堂,白虎、騏驎備守內外;次思白氣從師肺中出,不須存騏驎,宜存白虎。若存驎燐,思白驎在白氣中往覆,弟子合家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兵馬、日月,悉如前法。黃籙大齋三時,行道宜用日入。常齋三時,可取人定,人定而用日入存思。又六時更從青始,次赤周白,此皆失法,青、白別有,皆非五臟六腑之儀也。夜半思玄雲之氣,匝滿齋堂,靈龜、螣蛇備守上下;次思黑氣從師腎中出,如雲之昇,靈龜、螣蛇在黑氣中#13,仙童、玉女、日月兵馬,悉如前法也。向曉思紫雲之氣,匝滿齋堂,辟邪師子,備守隱顯,次思紫氣從師膽中出,餘如前法。其形如左。

  凡師思#14雲氣,各從方來。青雲出上。見從其方稍出,漸成蓊鬱,氤氳充溢堂宇。然後思己身中藏氣又出,與雲色釆合氣同,明净香潔,覆庇家門,宮城山水,小大畢周。神官靈獸,齊整參羅,前後左右,四方內外,上下隱顯,六時轉隆,神靈普遍也。

  上講座存三色三一魂魄第十五

  上講時,先存三色;次存三一。行道有六時,上講但三時,食後、上哺、人定。三時入齋堂,捻香禮三拜,巡迴依坐。竟,有眾者,法師以板擊席,仍放板膝前,同臨目握固,存頭氣青;兩手氣赤;兩足氣白,三氣繞身。其形如左。

  初登高座先存禮三尊第十六

  講義及讀經,先靜,竟,登起向太上座,三過上香,却後數尺,禮三尊三拜。又仍存經師、籍師、度師,各禮一拜,合六拜,乃登高座,其形如左。三尊者,道尊、經尊、真人尊。三尊通乎人身,人身欲與三尊同者,清齋、精思、禮拜、存之日一過,如此初下六拜,後重不須禮。一則二拜,叩搏願念如法。羸者,心拜之。

  登高座侍衛第十七

  登高座,安坐安坐者,大坐也,斂板當

  心,鳴鼓三十通,咽液三十六過。臨目見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足下八卦神龜、三十六師子伏前,頭巾七星,五臟生五氣,羅文覆身上。三一侍經,各千乘萬騎,仙童玉女衛之。其形如左。

  萬遍竟雲駕至第十八

  能讀五千文萬遍,太上雲駕下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須雲駕至便昇仙。其形如左。修行萬遍之道,又存五雲之星,轉經之後,夜半至生氣之時,飽服五牙之氣,坐向月建之方,叩齒九通,咽液三十六過。臨目存五星辰在頭,歲在左肘,太白在右肘,熒惑在兩膝間,鎮在心中,久久乃止。行入常思不忘,千灾自然絕,萬禍不能干。後當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智慧六通,奄見五老,是五星精神,見之則變化自在,同昇乎天也。

  思修九宮法

  守寸在兩眉頭入三分左黃闕紫戶,右絳臺青房,天庭宮左明堂上,雌官,明堂宮兩眉中卻入一寸,是雄宮,極真宮左洞房宮上,雌宮,洞房宮兩眉間卻入二寸,是雄宮,玄丹宮在丹田泥丸宮上,雄宮,丹田泥丸宮兩眉間卻入三寸,是雄宮,太皇宮在流珠宮上,雌宮,流珠宮在泥丸宮後一寸,是雄宮,玉帝宮在流珠宮後一寸,是雌宮。

  守寸紫戶大神,名平靜,字法王。青房大神,名正心,字初方。三呼其名字,祝曰:

  紫戶青房,有二大神,手把流鈴,身生風雲,俠衛真道,不聽外前,使我思感,通利靈關,出入貞利,上登九門,即見九真,太上之尊。

  明堂官,左有明童真君,諱玄陽,字少青;右有明女真官#15,諱微音,字少元;中有明鏡君;諱照精,字四明。三君共治明堂宮,並著綠錦衣,腰帶四玉鈴,口銜玉鏡,鏡鈴並赤玉,並如嬰兒之狀。三呼三君名字,叩齒九通,則千妖伏息。

  洞房宮,左有無英公子,右有白元君;中有黃老魂。三真共治洞房宮中。此飛真之道,在《金華經》中。

  丹田泥丸宮,左上元赤子,名玄凝天,字三元先;右帝卿君,名肇勒精,字中玄生。二人共治丹田宮。此守三元真一,地真之要路,昇空乘龍車之道也。

  流珠宮,有流珠真神居之,又有日月中女子,名纏旋,字密真。別有《流珠經》,此太極公卿司命之道。

  玉帝宮,有玉清神母居之,又有紫素、黃素、白素三素元君居之。上清神母姓廉,名銜,字荒彥;長九寸九分,著黃衣素靈之綬,頭戴七稱珠玉之髻,冠無極進賢冠,居無上之上,太極珠宮中七宮府,五靈鄉,玄元里,下治兆身玉帝宮中。

  天庭宮,有上清真女居之。真女姓厥,名迴,字粥類。長六寸六分,著青寶神光錦繡霜羅九色之綬,頭戴玉寶飛雲之髻,冠玄黃進賢之冠,居無上之上,太上崑崙太幽宮中明堂府,九光鄉,大化里,下治兆身天庭官中。

  極真宮,有太極帝妃居之。太極帝妃姓玄,名靈生,字伯元。長七寸七分,著玄羅五色鳳文之綬,頭戴七寶玄雲之髻,冠無極進賢之冠,居無景之上,太清極玄宮中玉房府,三丹鄉,丹元里,下治兆身極真宮中。

  太皇宮,有太上君後居之。太上君後姓遷,名含孩,字合延生。長三寸三分,著七寶飛精玄光雲錦霜羅九色之綬,頭戴九玄玉精頹雲之髻,冠玄黃無極三寶玉冠,居太清九玄之洞,無極真宮中丹精府,靈光鄉,玄玄里,下治兆身太皇宮中。

  四宮雌真一之道,高於雄真一。素靈所秘,是天元始生之陰,宮號帝妃也。叩齒十六通,祝曰:

  太清陰神,號曰女靈。變景九玄,乘真隱冥。日吉天朗,告齋上清。心念目矚,洞鑒神形。還守宮宅,玉華芳盈。五色變化,流黃紫青。運致飛霞,上造帝庭。畢,叩齒三十六過止。

  玄丹宮,有中黃太一真君居之。太一真君#16厥諱規英,字化玄。貌如嬰孩,坐在金牀玉帳之中,著紫綠錦衣,腰帶流火之鈴,鈴赤色,光聲聞於十萬里。左手把北斗七星之柄,右手把北辰之綱。乃存北極辰星,中有紫氣滿宮,溢出身外,身與紫氣混合為一;又存日從天上下,入玄丹宮紫氣中央;次存中黃太#17一真君,從北極紫氣中下,入兆玄丹宮日中央坐,口吐紫氣滿玄丹宮中;又存己身,上入玄丹宮中,對中黃太一真君坐。因心起再拜膝前問道,求神仙長生之意,因存口吞紫氣四十過。又存北斗七星,中有一赤氣大如弦,下入己玄丹宮中;又存太一真君,與兆俱乘日入赤氣道中,上詣北斗魁中,寢卧良久。行之十八年後,使玉童玉女。祝曰:

  太上真皇中黃紫君#18,厥諱規英,字曰化玄。金牀玉帳,紫繡錦裙,腰帶火鈴,斬邪滅奸。手把星晶,項生日真,正坐吐氣,使我咽吞。與我共語,同晏玄丹,鍊灌七魄,和柔三魂。神靈奉衛,使我飛仙。五臟自生,還白童顏。受書上清,司命帝官,所願所欲,百福惟新。

  頭中諸真神,上治九天之上,下治頭中泥丸。人身中百神,皆與天靈通同。久存呼之,則載人昇天也其文在前。

  帝君諱逢陵梵,字履昌靈,一名七靈,一名神丈人,居太極紫房中,為身中百神之主。帝君上治玉清天紫房宮,下治人頭紫房宮中。太一名務猷收,字歸會昌,一名鮮明,一名寄頻。左無英公子,名玄充叔,字合符子,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洞房宮。右白元洞陽君,名鬱靈標,字玄夷絕,一名朱精,一名啟成在六合洞房宮。中央司命丈人君,名理明初,字玄度卿,一名神宗,一名靈華六合洞房宮。司命桃君,名孩道康,字合精延,一名命王,一名胞根六合洞房宮。帝君主變,太一主生,司命無英主精,白元主魂魄,桃康主神靈。人有五籍五符,稟之帝君,五神執之,各主其一,間關本命除死籍,上生名。常存五神,各捧一青玉案,上有我五符五籍。符長一寸,廣五分;籍長五分,廣一寸。存司命君左手把白玉簡,右手執曾青筆,為我削除死錄白簡黑書,為我上生錄白簡青書。存符籍上有我州縣、鄉里、姓名、年如干,青文綠字,分明了了。五神各捧案、擎符籍,從六合宮中上入紫房宮中,對帝君前以呈帝君。帝君即命左玄一老子,名林虛夫;右三素老君牢#19張上;正一左仙人仲成子;正一右仙人曲文子,齎兆兆己符籍,上詣玉清太素、太上三元、上清高玄諸君、九天宮太素三元高玄並太上仙官也。

  思九宮五神法

  九天九宮,中#20有九神,謂天皇九魂,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治一宮,故曰九宮。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絳宮,是曰六府。上曰天府,下曰洞臺。三五之號,其位不同。一曰太清之中,則三五帝君。二曰三一丹田,神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是也,合而名為三五。三五各有宮室,若三真各安在其宮,五神上見帝君,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此則無極之中、所謂九宮上一則真一也。九君所謂天之魂,自然成真子也,以為兆神者也。若兆#21知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體周旋三五之中,反覆七九之裏,使天帝之靈魂常治兆己,五神奉籍,周而復始,必將白日登度,何但不死而已哉!

  存元成皇老法

  以月二日、三日夜半安卧,閉目,存思太極中皇帝君,次思左有元成老子,衣青衣,冠五華白冠,左手持金液漿,右手持白幡,並在太極之中。有九名:一曰太清,二曰太極,三曰太微,四曰紫房,五曰玄臺,六曰帝堂,七曰天府,八曰黃宮,九曰玉京玄都。要而言之,從人頂上直下一寸為太極宮,太極官方一寸耳,在六合宮之上。六合太一之神居焉。從兩眉間卻入一寸為明堂;卻入二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其明堂之北,洞房之南,兩眉間之上一寸為六合宮,宮方一寸。存三真畢,又存我魂一人如我之狀,上入太極宮。二老因授青芝金液漿見與,以次存食芝而飲漿,青芝似蓮華,漿似美酒耳。飲食都畢已,乃再拜帝君之前,而言曰:今日清吉,帝君在庭,賜以神芝,金液玉漿,二老度籍,太一奉章,長生久視,壽命未央。又存帝君答曰:幸哉奉時,月二日、三復來。畢,因以取服,名受帝之藥。存思太極之時,皆當從兩眉間入焉。兩眉間為泥丸之玉門,名曰守寸黃闕紫房矣。

  存帝君法

  常以本命日,或正月一日,或以六戌#22日,正中時冠帶入室,北向,再拜,咒曰:

  高皇帝君,太上玉晨,皇天元老,无上大道,曾孫某甲,願帝君長安兆身紫房宮中。其夜人定時,入密室正卧,冥目上向,存念北斗太極中央大明星,精耀正黃,光氣來下在兆目前,引入口中,咽三十七過止。存使黃精和氣,填滿太倉、黃庭、中下丹田,下至陰室地戶,周行匝體,悉令畢至。乃又念紫房宮中有五人,欻象成五帝,天皇帝君正在中央,太一來上當跪帝前,奉兆命籍,司命立後,除兆死錄,存削去死錄。死錄,黑簡白書也;生錄,白簡青書也。存見白玉之簡,曾青之筆,司命進授此白簡青筆於帝君,帝君伏南向#23而書之曰:某郡某鄉里、某甲字,乞玉簡記年,長生上玄,所向如願,為真為仙,天下見者,皆曰真人。太一司命,保護甲身。永養日月,壽百萬年。又心存籍簡一枚,令長一寸,闊五分耳。思念書字,極令了了。又次存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五人,從六合宮上入紫房中,各奉書玉案,案上各有一符,符各有青綠色,以呈帝君。帝君以次取符,付向者共化之四帝。、其一帝名曰彫梁際,字青平;其一帝名曰長來覺,字南和;其一帝名曰彰安辛,字西華;其一帝名曰保成曷,字北伐。存此四帝並共讀五符,讀五符畢,因授與兆。兆得符即跪帝君前,以次服之。畢,又存思四帝從虛空中上昇三天,臨去各告兆曰:子能常存我名字者,則辟萬害,長生不死。我太上之子,三元之內真,度汝命籍,五符入形,故以永存天地,以致仙靈也。若春月則存青平帝,以青液之醴#24,盛以青玉碗一升見與,服之。服之畢,四帝俱上昇天也。夏月存南和帝,四時仿此也。

  存玄一老子法

  又存帝君之左,有玄一老子,服紫衣,建龍冠;又存帝君之右,有三素老君,服錦衣,建虎冠。夫龍虎冠,象如世間遠遊冠,而有龍虎之文章也。玄一老子,名林虛夫,字靈時道;三素老君名牢#25張上,字神生道。二老並從,正一仙人在後,其左仙人仲成子,一名帝賓,字四華;其右仙人曲文子,一名光堅,字靈和。服色衣冠,亦如二老之狀。

  存司命法

  又存司命,下至六合中,詣太一宮,司命合形太一。太一復上請帝君,度兆符籍。太一啟帝君曰:符籍已度,司命合形,四帝賜醴,高上記生,乞得書名出#26錄,以付二老君。於是帝君,忽於懷中出兆命籍,付左老子;又於懷中,出兆五符,付右老君。二老授符籍,而言於帝君曰:某甲生錄已定,長存世上,帝符五行,上記太素宮。於是二老命二正一仙人仲成子、曲文子,賫某甲命籍、五符,上詣玉清、太素、太上、三元、上清、高玄諸君,九天宮宣令:帝度某甲生籍,使得神仙,號曰真賢。二老有命,皆使記焉。於是二人賫兆符籍,宣於九天,良久#27,都畢。又存司命、太一分形,各#28為一人,共遊行太清,檢御一體、百神上下既匝,各還其宮。名此為百神混合本命帝君大變之道。五帝定錄之時,二老定生之會也。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三

  #1 存:此上叢刊本、四庫本均有『其』字。

  #2 特:原誤作『持』,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3 謂:原誤作『課』,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4 儀:此下叢刊本、四庫本均有『之盛』二字。

  #5 回:四庫本作『同』,義勝原本。

  #6 存: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7 名: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各』。

  #8 不二: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9 愛:原誤作『受』,據叢刊本改。

  #10 還:叢刊本、四庫本作『决』,義勝原本。

  #11 『學未昇玄』至『成真則速矣』:此注文叢刊本、四庫本作正文。

  #12 齋:原誤作『齊』,據正文改。

  #13 中:此下疑奪『往復』二字。

  #14 師思:叢刊本、四庫本作『思師』,義勝原本。

  #15 宮:叢刊本、四庫本作『君』,義勝原本。

  #16 君:此下疑奪『姓』字。

  #17 太:原誤作『大』,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18 君:此下疑奪『姓』字。

  #19 牢:原誤作『罕』,據前例改。

  #20 中:此下叢刊本、四庫本缺八個字。

  #21 兆:原誤作『非』,據諸本改。

  #22 戌:叢刊本作『戊』。

  #23 向:原誤作『尚』,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4 醴:原誤作『體』,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5 牢:原誤作『罕』,據前例改。

  #26 出:按文義,疑為『生』之誤。

  #27 久:原誤作『人』,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28 各:叢刊本、四庫本作『合』,原本義勝。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四

  存思

  太一帝君太丹隱書一名《太一別訣》

  夫學道而無太一,猶視瞻之無兩眼;存念而無太一,猶胸腹之失五臟;御神而無太一,猶起行之無四支;立身而無太一,猶尸彊而無氣矣。是為此經,開通萬神,生成魂津,千塗百徑,太一而立人焉。若學無師者,徒自煩勞也。今別復撰此經之波流,鈔出其外際,未陳幽妙,靡該秘唱者,名為太一別訣。

  如有可尋,以悟始涉未,令頓開深源者也,自使別訣微行,於學者涉麤跡以自覺焉。至於幽玄內構,合奇萬津,流會真神,混合靈府,煒燦於神景之變,發曜於造化之外,煥如圓曜,寂如太無,鬱起而空洞結雲,凝思而千年繼夜,可謂微乎深哉!太一之變也,皆理竭於此經,事悉於洞玄者矣。

  夫人者,受生於天魂,結成於元靈,轉輪九氣,挺命太一,開關三道,積神幽宮,所以玄液七纏,流津敷澤,日月映其六虛,口目運其神器,雲行雨施,德擬天地。胞胎內一,五因來具,立人之道,其如此也。故五因者,是五神也;故三道,是三真也;夫五神,天之魂也;三真,天之道也;九氣,天之胎;太一,天之源;日月,天之眼;玄液,天之潤;六虛,天之光;幽宮,天之府;神器,天之化;元靈,帝之變。凡此言九氣者,乃混合帝君之變,變而化九,是謂九官,九宮混變而同一矣。兆欲修己求生,當從所生之宗,所生之宗,謂元父、玄母也。元父主氣,化理帝先;玄母主精,變結胞胎。精氣相成,如陰陽相生,雲行雨施,兆已道合。無名數起三五,兆始察形七九,既匝兆體乃成和合,三五七九,洞冥象帝之先,當須帝營天皇之功,九變為靈,功成人體,體與神并,神去則死,神守則生。是以三元為道之始;帝君為道之跟;太一為道之變;九天為道之神;九宮為道之宅;玄液為道之津。修之三年,可以照鏡三田以致神仙。朝適六合,夕守泥丸,堅執胎精,使心常勤。後學之子,須此為緣。見是經者,始可與言,九氣陶注,太一運神矣。既得為人,人亦象矣。自無太一靈簡,三元金名,司命隱符,五老紫籍,雖受天氣而生,皆不得聞見至道矣。子無又玄宮紫札,上皇寶名、太一玉籙、東華隱圖、三元銘神、大帝參魂者,雖受天之性,既得暫聞至道矣,亦不能修為,為不能久,久而不固,固而不專,專而不能洞也。適可隱存五嶽,登行常生之塗耳,不得八景超霄,浮煙控暉,飛騰虛羽,踴躍太無矣。子又無#1瓊臺羽札、流雲五校、太一金閣、五皇隱籙、後聖七符、空山石函、丹臺素章、玄皇玉行、天母胞圖、太上圓名、保真秀景、光練神驅之錄者,皆不得見《洞真玄經》,睹帝一之變,又不得聞《消魔神智慧》之詠,又不得聞《太上隱書》八素之辭,又不得聞《大洞真經三十九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也。存三守一,精思洞房會帝君,則化生九靈於子形中,輔子之神明,成子之仙真,保子之長生,固子之胎魂也。白元、無英、桃康、司命、太一混合五神,捧籍列符,五神各有所主,混合九變,三五化形,於是三宮鎮真,百節受靈,帝君寶籍,宿命無傾。

  九天九宮,中有九神。是謂天皇九魂,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治一宮,故曰九宮。太清中有太素、太和;洞房中有明堂、絳宮,是曰六府。上曰天府,下曰洞臺。三五之號,其位不同。一曰太清之中,則三五帝君。二曰,三一丹田;神又五者,符籍之神,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君是也,合而名為三五。三五各有宮室,若三真各安其宮,五神上見帝君,左有元老丈人;右有玄一老君,此則無極之中所謂九君。上一則真一也。九君所謂天之魂,自然成真#2子也,以為兆神者也。若兆之#3精存九君,深思三真,必能以兆一體,周旋三五之中,返覆七九之裏,使天帝之靈魂常治在兆己,五神奉籍,周而復始,必將白日登晨,何但不死而已哉!

  帝君混化周旋三五,太一萬結成七九,其數合二十四也。天有二十四氣,氣之上,化也,變而則成真人,真人亦稟之,故體有二十四神,神有千乘萬騎,雲行八極之中。子若思存,念之慎勿忘,可以辟死求生,上超十方。於是神安氣洞,上與天通,越出地戶,過度天門,隱息四維,七星散分,飛行雲房,日月殖根,守金藏玉,制御萬神。仙王何人?我已成其真矣。此隱存之道也,並有經訣在《上皇中極寶景篇》中,子既有之,不得妄傳,必須歃誓,審人乃宣。

  夜半生氣時,若雞鳴時,正卧,閉目微氣,存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並徑九寸,在兩目耳之上,名為六合高窗也。日月使照一身,內徹泥丸,下照五臟腸胃之中,皆覺見了了,洞徹內外,令一身與日月光共合。良久,畢。叩齒九通,咽液九過,乃微祝曰:

  太上玄一,九星吐精,三五七變,洞觀幽冥。日月神光,下徹神庭,俠照六合,太一黃寧。帝君命簡,金書不傾;五老奉符,天地同誠。使我不死,以致真靈;卻遏萬邪,禍滅消平。上朝天皇,還老返嬰;太帝有制,百鬼敬聽。

  咒畢,乃開目,名為日月練根,三光校魂,以制御百神,辟諸鬼氣之來侵,使兆長生不死,夕夕存之矣。

  又存左目為日,右目為月,共合神庭之中,卻上入明堂之中,化生黃英之醴,下流口中,九咽之以哺太一,常以生氣時存之。畢,微祝曰:

  日月上精,黃水月華,太一來飲,神光高羅。使我長生,天地同柯。畢,五日一行之。

  口中舌上為神庭。存日月既畢,因動舌,覺有黃泉如紫金色,從舌上出,上流卻入明堂之中,名為黃英之醴也。存思之時,當閉目絕念,常以月朔之夕生氣之時,安卧,閉目向上,心存二十四星,星大一寸,如相連結之狀。又存一星中輒有一人,合二十四人,如小兒始生之狀,無衣服也。於是二十四星,直從天上虛空中來,下迴繞一身外三匝。畢,次以咽之入口中,凡作二十四咽,咽時輒覺吞一星也,覺從口中徑至臍中,名曰受命之宮也。又覺星光照一腹內,洞徹五臟。又存星光化為二十四真人,並吐黃氣如煙,以布滿臍中,鬱鬱然洞徹內外也。良久,微咒曰:

  二十四真,迴入黃庭,口吐黃氣,二十四星,灌我命門,百神受靈,使我骨強,魂魄安寧,五臟受符,天地相傾。畢,名曰真氣,入守命門,以辟灾禍百鬼之疾,令人長生不死。

  太元混合以象一靈,虛生之子以為上帝君。又居泥丸之帝,以為三一之尊帝。尊帝者,是虛生之子也,是謂三帝焉。太一受生於空洞,變化乎八方,立景於三帝之間,流會乎萬神之領。天地之尊,皆須太一而自運也。靈帝無太一,則玄靈不迴氣;尊帝無太一,則三一不居其宮域。故太一之神,併五神以通用,上合體於二帝。帝之為高,猶天皇帝君者也。尊形九魂,魄生三五,合會結成帝君將帝生也,受玄中上氣,三五離合之所挺焉。是以帝生於無極之表,空成之中是於太清之域,治在玉清氣紫微宮。光耀五色,華蓋九重,前洞泥丸,後開幽門,下臨六合,上連紫雲,百靈宿衛,飛閣交通,玉殿朱陛,內有金房,中有太真,號曰天皇。憑虛而生,處無極之中,衣五色珠衣,冠九德晨冠。制御天地,時乘飛龍,六轡超虛,九道自通。此自然之精氣,眾真之帝君。兆常思而誦之,可以為仙王。

  太極之中有九名:一曰太清,二曰太極,三曰太微,四曰紫房,五曰玄臺,六曰帝堂,七曰天府,八曰黃宮,九曰玉京玄都。要而言之,從人頂上直下一寸,為太極宮,宮方一寸耳,在六合宮之上。六合宮,太一之神居焉。六合宮在明堂之北,洞房之南,兩眉之間上一寸也。帝君主變,太一主生,司命主命,無英主精,白元主魂魄,桃康主神靈。人有五籍五符,稟之帝君,五神執之,各主其一,間關本命,除死上生,而無太一之事者,萬不生也。

  太一者,胞胎之精,變化之主。魂魄生於胎神,命氣出於胞府。變合帝君,混化為人。故太一之神,生之神、生之母,帝君之尊,生之父。太一名務猶收,字歸會昌,又一名解明,一名寄頻#4。此《三元洞玄內寶經》之真名字,《外訣》、《雜鈔》云云之名,皆非實非真也,今此名字,甚不可告人。自知之者,長生不死,辟卻萬禍,能致神靈,玉女來降己矣。夕夕當存太一在己身中六合宮,或存太一在兆左右,座卧背向無所不在也。皆以生氣時存之。畢,咒曰:

  太一之精,起於太清,魂魄受化,形影為靈,攝御百神,拘制三陽。帝君玄煙,合真會昌,內安精氣,外攘灾殃,卻除死籍,延命永長。衣服老少,變易無常,治在六合,周旋絳官,下達洞門,上到玄鄉。混合三五,遊息天京,呼引日月,變化雄雌,攝兆符籍,胞胎之囊,死生之命,太一扶將。

  存太一與兆形正同,衣服亦同也。是以兆之身,常當齋潔而修盛,以求會景於太一也。衣服中物,一不得假借於不同氣者,諸如此類,皆當慎之。子既不能服食去穀,精思研真矣,當節諸躁穢腥血雜食,葷辛之菜一為禁絕。若能如是以愈矣,可以庶生命之長矣。

  右無英公子者,結精固神之主,三元上氣之神,結精由於天精,精生歸於三氣矣。故無英公子,常攝精神之符命也,名玄充叔,字合符子,又一名元素君,一名神公子,常在玉房上清之內。夕夕存思之,畢,咒曰:

  太上玉真,皇精相連,三元英氣,太玄紫辰,九霄挺明,五華生煙,黃闕金室,中有大神。握固流鈴,首建華冠,紫蓋迴飈,龍衣虎文,貌狀嬰兒,四靈洞均,出丹入虛,合形帝君,呼陰召陽,天道有真,名曰玄元叔,號為無英君,周流九道,散化五常,攝精生我,與道長存。

  右#5白元君者,或曰洞房君也,主攝魂魄之氣,檢御靈液之神,故魂魄生於九靈之宮,神液運於三氣之真,是以御之者,號曰白元洞陽君,攝持魂魄之符命焉。白元君,名鬱靈標,字玄夷絕,又一名朱精,一名啟成,治在玉堂上清之內。夕夕存思畢,咒曰:

  太上神精,高清九宮,三氣結變,正當神門。龍衣虎帶,扶命還魂,腰佩玉書,黃晨華冠。把籍持符,呼吸混分,名曰鬱靈,號曰白元。與我俱遊,上到陽關,周旋九清六合之中。固#6養精液,泥丸上元,百神扶將,各鎮寶宮。檢御既畢,還安黃房。

  中央司命君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攝壽夭之簡札。太一變魂而符列;司命混合而對魂。帝君司命之神,主典年壽魁柄長短之期,是以混合太一,以符籍而由之,故稱丈人焉。名理明初,字玄度卿,一名神宗,一名靈華。白日治幽極宮,通御陰房,出入神廬兩門中;夕治在玄室地戶之中,幽宮之下,六合宮之上一界中耳。陰房者,是鼻之兩孔中也。司命出入,當由鼻孔,不#7兩眉間也。夕在玄室,為玉莖之中,地戶亦為陰囊中也。若女子存之,令在陰門之內,北極中。夕夕存思焉,存畢,咒曰:

  皇一之魂,化成九名,混合三真,變景帝庭。幽極玄戶,中有天靈,周旋七運,百神合成。攝籌把筭,司命之精,龍衣虎裙,冠巾七星。常在我己,安存我形,號為丈人,名曰理明。上通符命,使我長生,三元六府,萬關條平。攝御靈氣,與兆合并,龍輪徘徊,共登太清。齊光日月,幽幽冥冥,刻命青綠,天地俱傾。

  命門桃君者,攝稟氣之命,此始氣之君也。還精歸神,變白化青,合規挺矩,生立肇冥,天地之資元,陰陽之靈宗,金門玉關#8,房戶之寶,並制命於桃君之氣也。故太一還景,帝君合魂。還景者,俱混洞以萬變;合魂者,化精液而生也。精變之始,由桃君而唱,以別男女之兆焉。桃君名孩道康,字合精延,一名命王,一名胞根。白日治在金門五城中,是為臍中命門。下丹田之宮也,夕治在六合中,太一之右焉。夕夕存思。畢,乃咒曰:

  玄元結精,虛氣合煙,胞胎之結,陰陽之親。太上三氣,下入兆身,百節受靈,萬神各陳,混沌為一,名為桃君,形如始生,暉暉衝天。衣服五色,華彩鳳文,手執神符,合帝之魂。腰帶虎書,赤巾丹冠,金林玉榻,正當命門。口吸精氣,強我骨筋,右有神女,手把朱幡;左有玉童,書記帝言。陽氣左行,混變未分;陰氣右迴,流形七旋。上詣泥丸,常遊九宮,出入幽門,攝練魂魄,六府之間,領錄萬神,與我俱仙。

  右三五渾合,化生五神之法。此五神者,稟五氣之大靈,符玄命之宗也。上生虛無,下結一身,身中之生,須五神以起居焉。兆當夕夕存思而祝之焉。若不能闇諷,可白日按文而吟#9之,不必夜半要生氣時耳。夫三魂生於五神;三真出於五靈,謂此道為混合三五之法焉。行之者,長生不死,名此道日察明堂歷神紫宮,生化三五,朝胎上元者也。雖已得仙者亦當行之者,長生也#10。存思之時,坐卧任意。若座者,得向本命為佳。若不能頓思五神者,可以先#11存二神,後存三神,周匝復始,先後太一始也。

  鎮神養生內思飛仙上法

  太微天帝君,鎮神內思,解脫散結,固魂凝魄,混合化玄,修真之道,開通六府,五宮受靈,咽氣思真,芝芳自生,胃管結絡,神澄體清,玉輦立至,白日登晨。常當清齋,沐浴燒香,入室夷心,棄累遺塵,豁然無#12滯,注念不眠,然後真形可睹,遊神可還。每以平旦東向#13,平座臨目,內存形色朗然,呼其正諱,還鎮本宮,叩齒三十六通,乃存:

  髮神,名蒼華,字太元,形長二寸一分;

  腦神,名精根,字泥丸,形長一寸一分;

  眼神,名明上,字英玄,形長三寸;

  鼻神,名玉壟,字靈堅,形長二寸五分;

  耳神,名空閑,字幽田,形長三寸一分;

  舌神,名通命,字正倫,形長七寸;

  齒神,名崿鋒,字羅千,形長一寸五分。

  面部七神,同衣飛羅裙,並嬰兒之形。存之審正,羅列一面,各鎮其宮。畢,便叩齒二十四通,咽氣十二過#14。祝曰:

  靈源散氣,結氣成神,分別前後,總統泥丸。上下相扶,七神敷陳,流形遁變,變養華元。導引八靈,上衝洞門,衛軀攝景,上昇帝晨。畢,次思:

  心神,名丹元,字守靈,形長九寸;

  肺神,名皓華,字虛成,形長八寸;

  肝神,名龍煙,字舍明,形長七寸;

  腎神,名玄冥,字育嬰,形長三寸六分;

  脾神,名常在,字魂庭,形長七寸三分;

  膽神,名龍曜,字威明,形長三寸六分。

  六府真神,同著丹錦飛裙,處五臟之內,六府之宮,形若嬰兒,色如華童。存之審正,羅列一形,從朝至暮,思念勿忘,叩齒二十四過,祝曰:

  五臟六腑,真神同歸,總御絳宮,上下相隨。金房赤子,對處四扉,幽房玄闕,神堂紐機。混化生神,真氣精微,保鍊丹田,與日齊暉。得與八景,合形昇飛。畢,次思:

  精血三真,名無生君,字黃寧子玄,鎮我兩乳之下源。

  骨節二真,名堅玉君,字凝羽珠,鎮我太倉之府,五腸之口。

  心中一真,名天精液君,字飛生上英,鎮我胸中四極之口。

  九元之真,男,名拘制,字三陽,鎮我左耳伏晨之戶。

  皇一之魂,女,名上歸,字帝子,鎮我右耳伏晨之戶。

  紫素左元君,名翳鬱無刃,字安來上,鎮我頭面之境。

  黃素中元君,名圓華黃,字太張上,鎮我胸脅之境。

  白素右元君,名啟明蕭刃,字金門上,鎮我下關之境。

  日中司命,名接生,鎮我左手中。

  月中桃君,名方盈,鎮我右手中。

  胎中一元白氣君,名務玄子,字育尚生。

  太一精魂,名玄歸子,字盛昌,二神鎮我五臟之上,結喉之本。

  結中青氣君,名案延昌,字合和嬰兒。

  元君精魂,名保谷童,字明夫。二神鎮我五臟之下,大胃之上。

  節中黑氣君,名賦來生,字精上門。

  帝真精魂,名幽臺生,字灌上生。二神鎮我九腸之口,伏源之下。

  胞中黃氣君,名祖明車,字神無極。

  天帝精魂,名理維藏,字法珠。二神鎮我小腹之內,二孔之本。

  血中赤氣君,名混雜子,字叔保堅。

  司命精魂,名發紐子,字慶玄。二神鎮我百關之血,絕節之下。

  上玄元父君,名高同生,字左迴明。

  下玄元母,名叔火王,字右迴光。

  帝皇太一,名重冥空,字幽寥無。

  九帝尊,名日明真,字眾帝生。

  太帝精魂,名陽堂王,字八靈君。

  九關魂,名綠迴道,字絕冥。

  天紀帝魂,名照無阿,字廣神。七神鎮我本命之根,塞我死路之門。存祝眾真,從頭至臍,無不朗然,便使金液流匝,玉華映魂,靈秮溢於窮腸,帝氣充於九關,七祖披釋於三塗,受更胎於南宮,鎮存神於一身,布真氣以固年。畢,叩齒三十九通。祝曰:氣生於無,結生陽神,陽氣外貢,陰氣內成,二象番錯,交結元靈。內真鎮衛,九孔受生,保魂固魄,萬神安停,保我三關,華芝充盈,與我同昇,俱造玉清。畢,咽氣三十九過,以鎮三十九戶,氣澤匝潤,流布一身。若能棄累,不拘世塵,靜心夷意,朗睹虛房。眄想內視,鎮神固魂,絕死氣於九戶,鎮生宮於上關。迴匝存祝,如面共言,晝夜三年,真神見形,皓華反根,朽齒牙生,五臟結絡,內補充盈,役召六甲,驅策六丁,室致九霄之賓,神降二素之耕,神飛#15形舉,白日登晨。

  右上真之神,寶名內字,而#16鎮在人身之內,運於九天之氣,固人六府機關。萬積化生,皆由於神,神鎮則生,神遊則亡。勤心積感,則能舉人身形,上昇玄宮。求仙之道,不知形神內名,又不知填死戶,長生豈可冀乎?夫修此道,不得冒履淹穢,食五辛酒肉之屬,觸忤正氣,神則去矣。人知豐肴以甘口,爵祿以榮身,而不知甘口之食,是傷神命之斧,奢麗是消真之源,故神人愛幽寂而棲身,不顯形於風塵者也。修生之家,且可慎乎!

  三九素語玉精真訣存思法

  訣文曰:九天丈人,三天玉童,同時傳太帝君、天帝君,天帝君傳太微天帝君#17,太帝君以傳南極上元君,天帝君以傳西王母#18,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聖君金闕聖君以傳上相青童君,青童君傳西城王君,使付後學應為真人者,承真相統,氣係皇篇,至王君已經七千餘劫。王君後封靈文於王屋山西穴玉室之內,有素靈之官侍香典文,其道秘妙,不行於世。若有玄名得遇此文,萬仙來朝,天官衛身。勤行苦思,白日昇晨。凡受上清道經三寶妙章、步虛昇玄之道,而不先釋五臟開理幽關,萬氣不固,真靈不欣,徒勞勤事,萬不得仙。今撰玉訣,上帝妙言,以傳後學,秘而奉真,慎勿輕傳,殃滅子身。

  每至本命之日,沐浴入室,東向叩齒九通,冥目,思東方青帝,少陽九靈真人,諱拘上生,身長九寸,頭戴九元之冠,衣單青飛裙,手執青精玉板,乘青雲飛輿,從青桂玉女十二人,從天清陽宮中來下,以青雲冠覆我身。思九靈真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肝內,便三呼少陽九靈真人拘上生,齎青芝玉精,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蒼元浩靈,少陽先生,九氣還肝,使我魂寧。幽府結華,藏內鮮明,練容固體,返白為青。化內發景,登昇紫庭。敢有犯試,摧以流鈴。上帝玉錄,太清記名。畢,引氣九咽止。

  正南向,冥目,叩齒三通,思南方赤帝,太陽南極□ 真人,諱融上生,身長三寸,頭戴進賢之冠,衣絳章之衣,手執朱玉之板,乘赤雲飛輿,從赤袿玉女十二人,從天蘭臺宮中來下,以丹雲冠覆我身。思太陽南極真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心內,便三呼太陽南極真人融上生,齎丹芝、玉精,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赤庭絳雲,上有高真。三氣歸心,是我丹元。騰我净躬,遙奏以聞。心固神靜,九靈閉關。金真內映,紫煙結雲。太微綠字,書名神仙。飛行上清,朝謁帝庭。畢,引氣三咽止。

  正西向,冥目,叩齒七通。思西方白帝,少陰素靈真人,諱辱明子,身長七寸,頭戴玉寶玄冠,衣素錦之衣,手執素玉之板,乘白雲飛輿,從素靈玉女十二人,從天皇宮來下,以素雲冠覆我身。思素靈真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肺內,便三呼少陰素靈真人辱明子,齎白芝、玉精,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胭止。仰咒曰:

  素元洞虛,天真神廬。七氣守肺,與神同居。保練玉藏,含華玉芝。澄誠明石,遊御玄虛。白玉金字,九帝真書。使我飛仙,死名落除。遊洞三清,適意所如。畢,引氣七咽止。

  正北向,冥目,叩齒五通。思北方黑帝,太陰玄靈真人,諱冥玄默,身長五寸,頭戴玄冠,衣玄雲之衣,手執玄精玉版,乘玄雲飛輿,從太玄玉女十二人,從天玄陰玉虛宮中下,以玄雲冠覆我身。思太陰玄靈真人,乘雲氣入我身中,安鎮腎內,便三呼太陰玄靈真人冥玄默,寶玄芝、玉精,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玄元北極,太上靈璣,五氣衛腎,龜玉參差。寶華結絡,胃藏朗開,神名玉臺,年同二儀。上皇大帝,峙然不迷,役使六甲,以致八威。參龍駕浮,超然昇飛,吐納神芝,,歷劫不衰。畢,引氣五咽止。

  正向本命之上,冥目,叩齒十二通。思中央黃帝總元三靈真人,諱原華,身長一寸二分,頭戴黃晨玉冠,衣黃錦飛裙,手執黃精玉版,乘黃霞飛輿,從中央黃帝玉女十二人,從天玉房宮中下,以黃雲冠覆我身。思三靈真人,乘黃雲入我身中,安鎮脾內,便三呼總元三靈真人原華,資黃精、玉芝,補養我身,便三味口三咽止。仰咒曰:

  黃元中帝,本命之神。一氣侍脾,使我得真。五臟生華,結絡紫晨。變景練容,保命長延。後物而傾,千神來臣。老君玄錄,名書神仙。長生久視,與天同存。畢,引氣十二咽止。

  還東向,冥目,叩齒三十六通。思五氣玉清高皇上寶真人,諱太虛,身長三寸,頭戴玉晨之冠,衣五色無縫單衣,左手捧日精,右手執月光,鎮我上府泥丸宮中,呼#19上寶真人太虛,資五氣流精陶灌我身,便五味口五咽止。仰咒曰:

  高上真皇,五帝太靈,保我泥丸,玄映五形。三光朗耀,日月洞明,飛雲流霞,陶注玉精。練容保魄,神魂自生,千變萬化,昇入紫庭。畢,引氣五咽止。

  五方命咒畢,摩兩掌拭面目。如此五年,面發金容,五內華生,五臟保氣,神仙道成。三宮感暢,真靈見形,乘空駕虛,白日昇天。惟在密修,慎勿輕傳。

  紫書存思元父玄母訣

  《紫書訣》言,修行上真之道,當以三月、九月、十二月三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一年三月,月有三日,三過行之。此月是九天元父受化之月,日是遊宴九天上宮值合之時也。每至其日,沐浴清齋,於隱寂之地,不關人事,正中時向東北之上,仰天思九天元父姓名,身長九寸九分,著玄黃素靈之綬,頭戴七稱珠玉之幘,冠無極進賢之冠,居九天之上,太極瓊宮玉寶之府,丹靈鄉洞元里中。時乘碧雲飛輿,從十二飛龍、二十四仙人,白鵠侍輪,遊於虛玄之上。存思分明,令如對顏,便九拜於元父三過,陰喚元父,甲今有言,乞與上昇,奉侍帝靈。輒叩齒九通。仰祝曰:

  高上帝尊,元始大神,含真胤氣,形秀紫天。乘雲駕浮,落景八煙,迴輪曲降,道廕我身。得乘霄景,奉侍靈轅,今日八會,上願開陳。所向所啟,莫不如言,長享元吉,與帝同存。畢,仰咽九氣止。如此元父感悅,帝尊欣喜,即命領仙,注子金名。九年精思,克遣瓊輿,下迎子身,白日飛昇,上造帝庭。此道高妙,非下世凡學所可參聞,自無金名玄圖錄字,上清莫得知見。若於機會遇得寶篇,皆宿挺合仙,但當寶錄,密而奉行。輕說非真,罪延七祖父母,長閉地獄,萬劫不原,身沒鬼宮#20,萬不得仙。

  《紫書訣》言,凡修上真之道,當以二月、七月、十月五日、十六日、二十九日,一年三月,月有三日。此月是九天玄母合化始生之月,日是天元合慶變雌天德之日也。至其日,沐浴清齋,別室寂處,不關人事,夜半露出中庭,西南向,仰天思九天玄母姓名,身長六寸六分,著青寶神光錦繡霜羅九色之綬,頭戴紫元玄黃寶冠,居九氣無極之上,瓊林七映之宮,玉寶洞元之府,九光鄉上清里中。時乘紫雲飛精羽蓋,從十二鳳凰、三十六玉女,白鳳侍輪,遊於太清之上,無崖之中。存思分明,朗然對前,便九拜於玄母三過,陰喚玄母,甲穢質貪真,仰慕上清,乞與眄接,得侍玉靈。叩齒九通。仰祝曰:

  三合五離,混化二元。氣凝成神,神變合魂。胎養九天,保固生門。陰精玄降,陶灌形源。練質染氣,受化自然。今日何日?玄母開陳。八願九會,上獲天真。景嚮參微,得啟玉晨。骨騰肉飛,乘虛絡煙。上造紫轅,長輔帝臣。畢,仰咽氣九過止。如此,玄母含暢,帝妃喜歡,天真下降,得見靈顏,即命青宮注上玉名。九年精思,帝遣玉女,乘雲下迎,上昇玉清,侍衛玄宮。此道高妙,非世所聞。若有金名,標侍帝簡,得見此文,皆宿挺合仙,克得飛昇,遊宴九天也。慎勿輕洩,身沒三官,七祖被考,長閉河源。

  凡行此道,當精心苦念,目瞻靈顏,仰希玄降,以要飛仙,不得污穢。上干太真,身被禁閉,萬不得仙。若天陰無日,亦可於靜室行事,但使心目相應,口嚮相和,神無不感,道無不降,學無不成,道降神附,飛行太空也。

  紫書存思九天真女法

  《紫書訣》言,凡修上真之道,常以九月九日、七月七日、三月三日,此日是九天真女合慶玉宮,遊宴霄庭,敷陳納靈之日。至其日,五香沐浴,清齋,隱處別室,不交人事,夜半露出,燒香北向。仰思九天真女,諱字,身長七寸七分,著七色耀玄羅桂、明光九色紫錦飛裙,頭戴玄黃七稱進賢之冠,居上上紫瓊宮,玉景臺七映府,金光鄉無為里中。時乘紫霞飛蓋、綠軿丹輿,從上宮玉女三十六人,手把神芝五色華幡,御飛鳳白鸞,遊於九玄之上,青天之崖。思畢,心拜真女四拜,叩齒二十四通。仰祝曰:

  天真迴慶,游宴紫天。敷陳納靈,合運無間。上御玉宮,下眄兆臣。八會開張,九願同纏。思微立感,上窺神真。流精陶注,玉華降身。萬慶無量,長種福田。畢,仰引氣二十四咽止。如此,真女感悅,神妃含歡。上列玉帝,奉兆玉名,記書東華,參篇玉清也。修之九年,面發金容,體映玉光,神妃交接,身對靈真,克乘飛蓋,遊宴紫庭。此法高妙,世所不行。若有金名,書字紫簡,得見秘文,骨挺應仙。寶而密修,計日成仙。輕泄非真,罰以神兵,長役幽泉,七祖受累,萬劫不原。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四

  #1 又無:原誤作『無又』,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 真:原誤作『之』,據本書卷三十四『思九宮五神法』改。

  #3 之:疑為『知』之誤,本書卷四十三『思九宮五神法』作『知』。

  #4 頻:原誤作『類』,據四庫本改。

  #5 右:輯要本作『名』。

  #6 固:四庫本、輯要本作『高』,原本義勝。

  #7 不:此下疑奪『在』字。

  #8 關:叢刊本、四庫本作『闕』,原本義勝。

  #9 吟:原誤作『於』,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10 『雖已得仙者』兩句: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皆作『雖已得仙者,亦當行之。』

  #11 先:此下原衍『次』字,據叢刊本、四庫本刪。

  #12 無:原誤作『元』,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13 東向: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向東』。

  #14 十二過: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二十四過』。

  #15 飛: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見』。

  #16 而: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7 天帝君傳太微天帝君瀆.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天帝君以傳太微天帝君及西王母』。

  #18 天帝君以傳西王母:四庫本、輯要本均移此句於前,見上注。

  #19 呼:此上四庫本有『三』字。

  #20 宮:原誤作『官』,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五

  秘要訣法修真旨要

  序事第一

  道者,虛無之至真也;術者,變化之玄伎也。道無形,因術以濟人;人有靈,因修而會道。人能學道,則變化自然。道之要者,探簡而易知也;術之秘者,唯符與氣、藥也。符者,三光之靈文,天真之信也;氣者,陰陽之太和,萬物之靈爽也;藥者,五行之華英,天地之精液也。妙於一事,則無不應矣。

  性情第二

  夫生我者道,稟我者神,而壽夭去留不由於己,何也?以性動而為情,情反於道,故為化機所運,不能自持也。將超跡存亡之域,棲心自得之鄉者,道可以為師,神可以為友。何謂其然乎?夫道與神,無為而氣自化;無慮而物自成;入於品彙之中;出於生死之表。故君子黜嗜慾,隳聰明,視無色,聽無聲,恬啖純粹,體和神清,希夷忘身,乃合至真,所謂返我之宗,復與道同。與道同者,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而况於人乎!蓋傳受之者,多不能叩師旨、曉玄奧,濫參經法,不會修行之由,不知避忌、動靜、進退、取捨之端,致於俯仰觸於正真,雖然立功,功不足以補過。學仙之士,須探幽賾玄,制遏情性,性常靜之,情無撓之,情性平和,方可以學道矣。

  明正一籙第三

  籙者,戒錄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夫事悉兩存,則理無不通。籙者,亦云錄三天妙氣、十方神仙、靈官名號,與奉道之人。《修行經》云:生無道位,死為下鬼。若高人俗士,有希道之心,未能捨榮祿,初門不可頓受,可受三五階。若修奉有功,然更遷受《上古真人尋按經籙》,唯受一二階,修行便登上真。多受不會至理,師又不明修行之由,於身未能有益。道在用心真而又正,修行契合於道,其應如神也。《正一籙》流傳總二十四階,今略云一二階,以明正一之由。正一三五,百五十將軍,籙有兩階,每一階分為七十五將軍。上階云上仙,下階云上靈,是人身中二儀正神也。正一三五,混沌元命,真人籙正一法中王也。正則不邪,一則不二,制伏邪偽,悉歸正道。混沌者,我初生亦如天地混沌之初也;元命者,有身之元命也。知道修其元命,可為真人也。此元命之理稍長,事難具載,臨壇受度,師合明示弟子,令識元命之由矣。萬法悉有內外及兩存,外以天中指事者,正一盟威,處乎星漢斗宮之中;若內以指事者,以身中三丹田為三氣,正神變化,有千二百形影,萬二千精光。經云:得三氣之所生,能知六數之所因。即陽氣化為龍車,陰氣化為玉女,騰轉無方,輪舞空玄之上。又氣之所在,隨神所生焉,神在則氣盛,神去則氣遷。氣者,則二十四神之正氣,氣亦成神,神亦成氣。散之為雲霧,合之為形影,出為亂,入為真,上結三元,下生萬物,靜用為我身,動用為我神,故知道成動用悉在我身。修鍊之人,陰氣日消,陽氣日隆,既無陰氣,自然上昇。吴天師曰:九天之上無陰也;九地之下無陽也。

  避忌第四

  《正一籙》云:弟子遇大風雨時,皆不可朝真醮請,當默坐燒香,為真靈不降,候晴為之。

  受道之家或遭疾病,唯思愆悔過,不得怨咎神明。可晨夕虔心焚香禮念、陳列章表,乞贖過尤,無不應也。

  道士行法,為人治病,所受信物,分於寒栖之人,次充功德之用,若私用非道,則治病不驗,罪考難解,殃流子孫。

  凡人詣師受道,入靖啟事,弟子皆應三叩頭,搏頰再拜,受訖,三日謝恩。若師在遠處,入靖室面向師所在方,至心再拜,焚修香火,不得用竈中灰火。

  天師門下科令云:竈灰火,為伏龍屎,故宜忌耳。

  經大喪一年,殗期喪四十日,殗限內不得入靖朝真,限滿沐浴,然#1可朝真。犯者考病十日。

  凡人入靖朝禮,啟事言詞章表,欲得質而不繁,約而不華,上真聖聰不在繁詞。

  凡欲入靖朝真,具衣褐,執簡當心,定神存思,然後閉氣入靖。經云:閉口入靖,百神畏憚,功曹使者、龍虎君,各可見與語,謂能精心,久久行之。

  《登真戒忌》#2云:未見無功受賞而保安,有罪不罰而永全,兆心自然之感,猶影響之相應。

  又曰:夫學道者,第一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遵戒避忌,第一戒貪,第二戒殺,第三戒慾。守此,實學者之堅梯,登真之樞要。苟不依承,是求沒溺之漸矣。

  又云:婬為十敗之首。可不慎乎!

  殗穢忌第五

  科曰:忌臨屍、產婦、喪家齋醮食。櫛沐、飯食、便曲、不欲向北、及不得見三光。婦人月經不得造齋食,近道場,不得見諸畜產、喪車、靈堂等。

  解穢湯方第六出《真誥》

  竹葉十兩

  桃白皮四兩

  右以水二斗,煎取一兩沸,適寒溫,先飲一盞,次澡浴,兼以水摩髮,穢自散也。

  《真誥》曰:既除殗穢,又避濕痹瘡。且竹清素而內虛,桃即折邪而辟穢,故用些二物,以消形中之滓獨。見屍及喪車,速存火從己心中出往燒之,令火赫然,與屍柩等並為灰燼,便想烈風吹之;又閉目內視,令火自焚,舉體潔白,見穢氣自滅。忽於街衢道中見諸穢,尤要此法也。

  凡書符,叩齒三通,三度,稱合明。

  天帝日,閉口、閉氣書之。置水椀中,以刀子左攪水三匝,想北斗七星在水中,咒曰:

  北斗七星之精,降臨此水中,百殗之鬼,速去萬里,如不去者,斬死!付西方白童子,急急如律令。咒訖,即含水噴灑,穢氣都散。當噴之時,存正一真官,朱衣,頭戴籙中九鳳之冠,口中含水噴灑,穢亦自解。

  沐浴洗面,常用此咒,三呵水,即咒曰:

  四大開明,天地為常,玄水澡穢,辟除不祥。雙童守門,七靈安房,雲津鍊灑,萬氣混康。內外利貞,保滋黃裳。急急如律令。

  旦夕燒香第七

  每日卯、酉二時燒香,三捻香,三叩齒,若不執簡,即拱手微退,冥目視香煙,微祝曰:

  玉華散景,九炁含煙。香雲密羅,上衝九天。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上聞帝前,令某長生,世為神仙。所向所啟,咸乞如言。畢,叩齒;心禮四拜,亦云真禮四拜。

  旦夕衛靈神咒第八

  每朝及臨卧之際,焚香向王長跪,叩齒三十二通,誦衛靈神咒一遍。其咒在別卷#3。

  朝真儀第九

  每月一日、十五日、三元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庚申日、甲子日、本命日、三會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八節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右此日,並須朝禮。若其日遇值戊辰、戊戌、戊寅,即不須朝真,道家忌此日辰。凡入靖朝禮,預先一日不食五辛、酥、乳酪,能常斷尤佳。若未能常斷,但修行日慎勿食之。可以桃竹湯沐浴。至其日五更,以潔净衣服,執簡、香爐至靖戶,叩齒三通,微祝曰:

  四明功曹、通真使者,傳言玉女、侍靖玉女,為我通達,道室正神,上元生炁,入臣身中。今日朝真,願為通達,皆使上聞。

  訖,便開門,先進右足,次進左足,至香案前,置爐案上,執簡臨目,叩齒三通。存思玉女童在香案左右,即上香。訖,起,執簡當心平立,微僂身,發爐咒曰:

  太上玄元五靈老君,當召功曹使者、左右龍虎使者、捧香使者、三氣正神,急上關啟三天玄元無上道君,臣今正爾入靖,燒香朝真,願得九天正真生氣,降入臣身中,令臣所啟速達,逕御太清紫微君、玄元大道君几前,畢#4,再拜長跪。存思太上道君,著九色雲霞之帔,戴九德之冠;左玄真人在左,右玄真人在右;龍虎君、玉童玉女並在左右;天師在西位,四面功曹使者,青雲之氣滿堂。所存並坐紫雲座,座如雲之昇。

  畢,退身再拜,又長跪,叩齒二十四通,啟曰:

  正一盟威,弟子某稽首,歸身、歸神、歸命。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天帝丈人九老仙都君、九氣丈人,百千萬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臣某幸資宿慶,得奉道真,竊不自揆,輒希長生,誓將克己立功,改過修德,伏乞原赦臣,積生已來,至於今日所犯元惡重罪,咸賜蕩除,許臣自新,補復前咎。令九祖父母幽魂苦爽皆拔九幽,上昇天衢;令臣修道,允合至誠;請削臣死籍,注上玄錄,闔門之內共保元吉。生成之惠,實在於此。臣某叩頭,謹啟再拜。

  又長跪曰:臣某蒙師資受道,荷佩法籙。雖未明真理,志願神仙,長生度世,自頃已來,轗軻病疾,注連沈滯,即日上請虛素天精君一人、赤衣兵士十萬人,在天柱宮以制鬼滅禍,遏却六天之氣,令臣某百病除愈,仰荷大道生育之恩,某稽首再拜叩頭。

  又長跪曰:臣某自頃已來,轗軻不寧,夢想不真,魂魄不守,上請收神上明君一人、官將一百二十人,主為臣某治之,令臣心安神定,與道合同,再拜。

  又長跪曰:臣某身常有疾病,四大昏沉,有疾言之#5,慮恐一旦沉沒泉壤,上請天官陽秩君一人、官將百二十人、左右吏兵一百二十人,為某治之,開生門,益壽命。當請南上君一人、官將一百二十人,在倉凜宮為臣某延年,長生不死。仰荷大道生成之恩,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

  又長跪曰:臣某自居止此已來,夢想不安,及有凶強故氣之鬼不忌太上道法,每來逼近身中,若不早請天官將吏削除,日月深遠,恐為灾禍。臣今謹上請召仙君一人、官將一百二十人,乞制滅凶危故氣之鬼,使真氣降流,室宇清净,妖邪斥卻,耳目聰明。仰荷大道罔極之恩,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便於彼處地上,伏地以簡叩頭,搏頰訖,起立。復鑪咒曰:

  香官使者、左右龍虎君、捧香使者、三氣正神,當令朝真之所,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百靈眾真,交會在此,香火案前,令臣修道,克合至真,闔門受福,天下蒙恩。仙童玉女,侍衛香煙,傳臣所奏,徑至帝前。再拜便出,勿迴顧。入靖預約家人,勿令囂喧,畢須寂然。

  已上五等朝儀,及魏夫人傳嵩嶽吴天師,亦常用此儀也。

  入靖法第十

  《真誥》云,上清真人馮延壽訣曰:凡人入靖燒香,皆當對席心拜,叩齒陰祝,隨意所陳,唯使精專,必獲靈感。正心平氣,故使人陳啟通達上聞也。燒香時勿反顧,顧則忤真,致邪外應。又清虛真人曰:每入靖,當以水漱口,洗穢氣;出靖漱口,以閉三宮故氣。出靖戶之時,亦不得反顧,顧則忤真,克致不誠。入靖戶不得與外人言語,及不得腳蹋門限,敕禁至重。

  燒香法第十一

  太上教曰:夫燒香,不得以口嚙香,靈禁至重。《登真隱訣》曰:夫朝奏之時,先烈火豐#6香,使一舉便到了,不宜綿綿翳翳。

  存思訣第十二

  天師燒香儀曰:入靖燒香,常存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陸先生思神訣曰:常存罏左金童、右玉女侍香煙也。李氏儀曰:存香火中有五色煙也。玄都入治律曰:呈章朝真,存五方氣,及功曹使者、吏兵,左右分位森然,如相臨對,侍左右前後。天師墨教篇曰:入靖燒香,皆目想髣髴若見形#7儀,不可以空靜寥然,無音響趨拜而退也。

  叩齒訣第十三

  《九真高上寶書神明經》 曰:叩齒之法,左相叩,名曰打天鐘;右相叩,名曰搥天磬;中央上下相叩,名曰鳴天鼓。若卒遇凶惡不祥,當打天鐘三十六遍;若經凶惡辟邪威神大咒,當搥天磬三十六遍,若存思念道,致真招靈,當鳴天鼓。當以正中四齒相叩,閉口緩頰,使聲虛而深響也。

  臨目訣第十四

  臨目,目欲閉而不閉,欲開而不開,令幽顯相關,存注審諦。今人入靖及呈章,可依此法。

  稽首訣第十五

  《登真隱訣》曰:稽首者,先一拜額至地,乃再拜。按先一拜而世相承不見,至於再拜猶不肯全,何况能先別一拜以行稽首?今或因坐仍額至地,稽首首至地,如因坐地,非稽首也。

  再拜訣第十六

  夫再拜者,兩拜是也,別起更坐,勿因拜便坐也。拜、坐,止一拜全、非再拜也。

  誠惶誠恐訣第十七

  夫誠惶誠恐者,即握簡低身,戢地兩過,捧簡長跪當心,少時復下戢地又兩過止。若言頓首者,便以頭頓也。陶隱居曰:道雖心存,亦須形恭,口宣詞列,進退足蹈。並使應機赴會,動靜得宜,內以冲神,外以協禮。

  已上出《登真隱訣》

  明二人同奉第十八

  太玄都云:高人俗士,居家或有妻室,志有希道之心,心遊道德之鄉者,宜夫妻同修。若不同修,皆相賊害,以一人不知,故見一人修行,心有相阻,遂成相賊。可同奉朝修,入靖之日,男官立左,女官立右,一人啟奏,二人虔心,同時再拜。女人至朝真日身有穢,亦宜止之,但有同奉心,即可合於玄感耳。

  本命日第十九

  夫本命日,可轉度人,經一兩過,即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功滿德就,名書上清。本命日早朝,焚香向本命位,叩齒三通,心存再拜,而微祝曰:太一鎮生,三氣合真,室胎上景,母玄父元,生我五藏,攝我精神,下灌玉液,上朝泥丸。夕練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華,左嘯金晨。令我神仙,役靈使神,常保利貞,飛行十#8天。畢,叩齒三通,咽液三過,心禮四拜,此名太上祝生隱朝胎元之道。常能行之,令人魂魄保守,長生神仙。此法不用入靖室,可坐所,但少靜無人即為之出《真誥》第三。

  入室對席第二十

  凡人入室焚香,皆當對席心禮,叩齒陰祝,適意所陳。唯使專精,必獲靈感。

  制三尸日第二十一

  凡甲寅、庚申之日,是三尸鬼競亂

  精神之日也,不可與夫妻同室,寢食可慎之。甲寅日可割指甲,甲午日可割腳甲,此日三尸遊處,故以割除,以制尸魄也。

  常存識己形第二十二

  凡人常存識己之形,極使髣髴對我前,存我面上常有日月,洞照一形。使日在左,月在右,去面九寸。日,紫色,光芒赤光九芒也;月,黃色,光芒白光十芒也。存了,叩齒三通,微祝曰:

  元胎上真,雙景二玄。右抱七魄,左拘三魂。令我神明,與形常存。畢,叩齒三通,咽液七過,名為帝君錄形拘魂制魄之道。《黃庭經》云:攝魂還魄,永無傾也。

  《真誥》曰#9:夫得道者,常恨不早聞道;失道者,常恨不早精勤。何謂精耶?專篤其事。何謂勤耶?恭繕其業。既加之以檢,慎守之以取感者,則去真近矣。爾其營之勿怠也。

  《真誥》曰:性躁暴者,一身之賊病;心閑逸者,求道之堅梯也。遂之者,真去;改之者,道來。每事觸類,當柔遲而盡精潔之理。如此,幾乎道近也。

  紫陽真人言、沐浴不數,魄之性也。違魄反是,鍊真濁穢,尸魄自去也。

  寢卧時祝第二十三

  凡人卧林,常令高則地氣不及,鬼吹不干,鬼氣侵人,常因地氣而逆上耳。人卧室宇,當令潔盛,潔盛#10則受靈氣,不盛則受故氣。故氣之亂人室宇者,所為不成,所依不立。一身亦爾,當數沐浴潔净。

  《真誥》云: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宮名者,則百鬼不敢害,欲卧時,常先向北祝之三遍,微其音也。祝曰:

  吾是太上弟子,下統六天。六天之宮,是吾所部,不但所部,乃太上之所主。吾知六天門名,是故長生。敢有犯者,太上斬汝形。

  第一宮,名紂絕陰天官,以次東行;

  第二宮,名泰殺諒事宗天宮;

  第三宮,名明辰#11耐犯武城天宮;

  第四宮,名恬照罪炁天宮;

  第五宮,名宗靈七非天官;

  第六宮,名敢司連宛屢天宮。

  畢,叩齒六下仍卧,辟諸鬼邪之氣。如此凡三過也。此法亦出酆都記。

  北帝祝法:北帝神祝之法,若非制鬼神,常持者,可微微而誦,自然除穢惡、滅三尸、消故氣,鬼魅邪精永不敢近。久久持之,北帝每差天丁侍衛。若制伏用事,乃可高聲誦,持法面北,叩齒三十六通,存五神,誦持四言一叩齒。祝曰:

  天蓬天蓬,九元殺童,五丁都司,高刁北公,七政八靈,太上浩凶。長顱巨獸,手把帝鍾。素梟二神#12,嚴駕夔龍,威劍神王,斬邪滅蹤。紫氣乘天,丹霞赫衝,吞魔食鬼,橫身飲風,蒼舌綠齒,四目老翁。天丁力士,威南禦兇,天騶激戾,威北銜鋒。三十萬兵,衛我九重,辟尸千里,去卻不祥,敢有小鬼,欲來見狀,钁天大斧,斬鬼五形。炎帝烈血,北斗然骨,四明破骸,天猷滅類,神刀一下,萬鬼自潰。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畢。皆四言一叩齒,以為節也。若冥夜、白日得祝,為常祝也。鬼有三被此祝者,眼睛盲爛而身滅矣。此上神祝,皆斬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常能行之,乃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得行之,此所謂北帝神咒殺鬼之法。鬼常畏聞,困病行之,立愈。叩齒,當臨目,存見五臟,五臟具五神,自然在身。酆都中秘此咒法,令密耳不可泄非其人也。此咒出上清部,《登真隱訣》、《真誥》中並有,正一部中及《法事要訣》,皆有其文,《道教靈驗記》亦錄,上古及近世修持有效者甚多,略而言之。

  服日月光芒#13第二十四

  服日月光芒:大方諸宮,青童君常治處,其上人皆天仙高真、太極公卿、司命在所#14也。有服日月光芒法,雖以得道為真,猶故服之。凡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錢,在心中,赤色,有光芒從心中上出喉,至齒間即不出,卻迴還胃中,如此良久,臨目,存見心中、胃中分明,乃吐氣,訖,嚥液三十九過止。一日三為之,日出時,食時,日中時。行之一年,除疾;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得道。日中行無影,辟百邪千灾之氣。常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晝服日,夜服月。

  服月法:存月十芒,白色,從腦中下入喉,芒亦至齒而嚥入胃。一云:常存月,一日至十五日已前服,十五日已後不服,月减光芒,損天炁,故言止也。又此方諸真人法,出《大智慧經中篇》。常能用之,保見太平。南極夫人所告,行此日在心、月在泥丸之道,謂省易得旨,須勤行,無令廢絕也,除身中三尸、百疾千惡,乃鍊魂制魄之道也。日月常照形,即鬼無藏形。青童君云:故常行之,吾即其人也。今告子,子脫可密示有心者耳。行此道亦不妨行寶書,所以服日月法兼行有益也。仙人一日一夕,行千事不覺勞倦,勤道之至,生不可失出《真誥》第三。

  右出西城王君告

  孟先生訣第二十五

  山世遠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讀《黃庭內景經》一過乃眠,使人魂魄自然制鍊。常行此法,二十八年亦仙矣,是合萬遍,夕得三四過乃佳。北嶽蔣夫人云:讀此經年限未滿,亦且使人無病,是不死之道也。

  已上出《真誥》第三。

  惡夢吉夢祝第二十六

  太素真人,教始學者辟惡夢法。若數遇惡夢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試;三曰尸賊。此乃厭消之方也。若夢覺,以左手捻人中二七過,叩齒二七通,微祝曰:

  大洞真玄,長練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節度,速啟太素三元君。向遇不祥之夢,是七魄遊尸來協邪源,急召桃康、護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各守體門,黃闕神師,紫戶將軍,把鉞握鈴,消滅惡精。返凶成吉,生死無緣。畢,若又卧,必獲吉應,而造為惡夢之氣,則受閉於三關之下也。三年之後,唯神感應乃有夢者,皆有將來之明審也,無復惡夢不祥之想。若夜有善夢,吉應如夢,而心中自以為佳,則吉感也。卧覺當摩目二七過而祝曰:

  太上高精,三帝丹靈。絳宮明徹,吉感告情。三元柔魄,天皇受經。所向諧合,飛仙上清。常與玉真,俱會紫庭。

  已上出《太丹隱書》。

  山源者,是鼻下人中之左側,在鼻下尖谷中也。暮常嚥液三九過,急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按三九下。常為之,令人致靈徹視,杜遏萬邪之道也。旦亦宜:為之,按了,密咒曰:

  開通天庭,使我長生。徹視萬里,魂魄返嬰。滅鬼卻魔,來致千靈。上昇太上、與日合并。得補真人,列象玄名。

  明耳目訣第二十七

  《真誥》曰:求道要先令目明耳聰,為事主也。且耳目是尋真之梯級,綜靈之門戶,得失擊之而立,存亡須之而辯也。今抄經相示可施用之道。日常以手按兩眉後小穴中三九過,又以手心及指摩兩目頗上,以手旋耳行三十過,唯令數,無時節也。畢,輒以手逆乘額三九過,從眉中始,乃以入髮際中,仍須嚥液,多少無數,如此常行,耳目清明,二年可夜書。眉後小穴,為上元六合之府,。化生眼暉,和瑩精光,長映徹瞳,保鍊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也。

  青牛道士存日月訣第二十八

  青牛道士口訣:暮卧存日在額上,月在臍下,上辟千鬼萬邪,致玉童玉女來降,萬禍伏走,甚秘驗。此即封君達也。沈羲曰#15:服神藥,勿向北方;大忌亥子日;不得唾,損精失氣,减折年命也。

  樂巴口訣第二十九

  樂巴口訣:行經山野,及諸靈廟惡神之門,存口中有真人,字赤靈丈人,侍以玉女二人,一女名華正,一女名攝精,丈人著赤羅袍,玉女二人上下黃衣。所存畢,乃叱#16吃曰:

  廟中鬼神,速來使百邪詣赤靈丈人,受斬死,眾邪卻走千里。此是三天前驅使者赤靈丈人捕鬼之法也。

  服食忌第三十

  女仙,程偉妻曰:服食靈藥,勿食血物,使三尸不得去,乾肉可耳。《鳳綱訣》曰:道士有疾,內視心,使生火以燒身及疾處。存之要精,如彷佛疾即愈。凡痛處加其火#17,必驗也。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五

  #1 然: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方』。

  #2 《登真戒忌》:此起至『可不慎乎』三段計一百二十三字,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 其咒在別卷: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咒曰:北斗七真,天中大神,上朝金闕,下復崑崙,調理綱紀,統制乾坤。貪狼巨門,錄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輔星,大周天象,細入徹塵,。何灾不滅?何福不臻?玄黃正氣,來合我身。天罡所指,畫夜常輪,隔居小人,好道求靈。常見尊儀,願賜長生,高上玉皇,紫微帝君。』

  #4 几前,畢: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正文。

  #5 有疾言之:疑誤。叢刊本、四庫本均作『百骸委頓』。

  #6 豐:四庫本作『焚』。

  #7 形:四庫本作『刑』。

  #8 十:輯要本同,叢刊本、四庫本作『九』。

  #9 《真誥》曰:此下三段共一百四十字,四庫本、輯要本皆無。

  #10 潔盛:此下原衍一『盛』字,據四庫本、輯要本刪。

  #11 明辰:四庫本、輯要本同,《登真隱訣》作『明晨』。

  #12 二神: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三神』。

  #13 芒:原誤作『若』,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14 在所: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所在』。

  #15 沈羲曰:此起至『减折年命也』二十七字,四庫本、輯要本均置卷末。

  #16 叱: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7 加其火:輯要本作『如其法』。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六

  祕要訣法修真旨要

  黃素內法第一

  凡精誠密向,耽味玄真,清齋苦志,感慕神仙,忽自遇此三品之經,而不師受者,其人皆玄會宿感,列籍帝鄉,真人密授應得此經,其人異挺以標世功,依《太上黃素四十四方》,聽得隱盟玄誓神科也。當以甲子之日,清齋入室,夜半生氣之時,眠坐任意,臨目髣髴,叩齒二十四通,心拜四方。畢而微祝曰:

  太上九靈,三素元精,仙都大神,四極三清。昔奉法化,遇會上經。玄師冥遠,靡覽真形。乞山隱盟,誓以神明,玉童侍衛,玉華扶生。八願九合,妙慧通靈,願神願仙,飛行上清。祝畢,又叩齒二十四通,嚥液十過,心拜經前,因此而寢。亦可起坐誦經,必有吉感。常能行之,三年之中,得為經師,成其真人大夫之任矣。此是黃素內法,不煩復經營師及歃血之盟也。真人雖已受經,亦常行之。

  八朝三元內禮隱法第二

  凡為道士,受三真品經雌一、洞玄、隱玄羽章者,當勤慕上契,感會神明,精心齋净,專道固生,孜孜不替,味景玄清。若此人者,必獲上仙。依《太上黃素四十四方》,得行八朝三元內禮隱法,當以甲寅、丙寅、戊申、庚申、丁巳、己巳、癸亥、乙亥之日,平旦入室,燒香左右,臨目髣髴,叩齒二十四通,心拜四方。微祝曰:

  太上太靈,三素元精,謹以吉日,內朝真經。神童玉女,散香虛庭,使我神仙,天地相傾。祝畢,疾閉兩目,使內外冥合,不相聞見。又叩齒三七通,嚥液三過,開目,都畢也,此名為八朝三元內禮隱法。常能行之,令人通靈徹視,精應三元真會,妙感陟降太玄。侍經玉女,奏子求生,神仙不死,天地相傾。諸未受經者,行之三年,得為經師,靈瑞吉祥。

  內除罪籍第三

  凡修受《大洞真經》雌一奇文者,皆當別寢一室,不交人物,常置經於朹格#1潔净之處,旦夕燒香禮拜,陳願人間,內除罪籍。常#2以月三日、七日、二十一日,侍經玉女乃奏人罪過於三元與太一帝君#3,共詳子之云為,是其日也,當入室燒香,叩齒三七通,冥目,微祝曰:

  太上神方,《大洞真經》,昔以有幸,遭遇神明,啟蔭七圖,受會三清。若有陰罪,帝君散靈,二象開明,上帝合形,令我飛仙,神真長生。祝畢,又叩齒二七通,心拜四方,開目,都畢。常當行之者#4,則三元#5密感,帝君赦過,諸有奏子之罪者,皆不見用也。

  三元隱謝解穢內法第四

  凡道士存思上法,及修學太一之事,皆禁見死尸血穢之物。若兆見之者,得聽三元隱謝解穢內法,當以朱砂一銖散內水中,因以洗目、漱口,並洗手足。畢,入室正寢,交手心上,叩齒二七通,心拜四方,乃微祝曰:

  三元上道,太一護形,司命公子,五神黃寧,血尸散滅,凶穢沈零,七液# 灌注,五藏華生,令我神仙,長亨利貞。祝畢,因疾閉兩目,并氣自持,使內外冥合,不相聞見。良久,覺身中小熱為候。竟又叩齒七下,嚥液三過。都畢,誦此三元隱謝解穢之內法也。

  大帝開結經法第五

  凡道士修受上法,欲有所看省,誦讀經文發篋之時,皆當燒香左右,心拜經前,叩齒三通,乃微祝曰:

  玉帝上法,上聞三清,吉日齋戒,敢開神經,萬試隱伏,所向皆成。玉童侍衛,玉華散馨,上告三元,與我長生。祝畢,開經,然後乃得誦讀之。此名為大帝開經之法。令玉女、玉童侍守燒香,啟降神靈,上聞九天。

  祝太一帝君法第六

  凡道士受學《洞經》,修行太一之事,不得宣洩太一帝君之名字,以語於不同志之人。洩則犯太玄陰考,兆三犯之者,則五神廢宅,不得復為仙矣。過三以往,死為下鬼,已無仙冀。

  凡道士受經以後,常晨夕存祝太一帝君之名字,先叩齒三通,微祝曰:

  凌梵履昌,七靈丈人,太一務猷,五神黃寧,上昇九天,與帝共并。乞願飛仙,七祖胎嬰,解愆釋罪,上登玉清。畢,又啄齒七通,嚥液三過,此為存神釋罪,請帝求仙也。行之七年,則神明感會,帝君喜歡,玄母注生,五神常存,七祖罪釋,受胎南仙,長生不死,白日昇晨。

  慎忌法第七#6

  凡修太一之事,及行上法,存神之道,慎不可見尸及血穢之物,見一死尸,則一年不得行事,又却傾一年之功。然此帝一之科,常却罰於既往,又進塞於將來。若一年三見尸者,則罰功斷事各三年也;若遇見二十四尸者,皆不得復修太一求仙也。

  帝君捕神祝第八#7

  凡道士獨宿山林,而多為山精惡鬼所犯試者,當叩齒二七通,閉氣咒#8曰:

  吾昨被帝君召,攝領真元,令我封掌此五嶽,摧割酆山山精。萬靈受事,俱會帝前,七神所引,三元司真,若有小妖,即時梟殘。山精澤尉,速來奉迎,神師口命,上聞三清。一如大洞之法,不得稽停。咒畢,又叩齒三七通,此為帝君捕神祝伐山精百鬼法。諸山神地祇,房祠正氣之神,聞此之咒,皆來執鞭奉迎,神兵侍衛,若與萬人同宿矣!

  遏邪大祝第九

  《大洞真經高上內章遏邪大祝上法》曰:每當經危險之路、鬼廟之間,意有疑難之處,心有微忌者,乃當返舌內向喉,嚥液三過。畢,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捻兩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鬲孔之內際也,三十六過,即手急按,勿舉指計數也。鼻中鬲之際,名曰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邪根,、一名魂臺也。捻畢,因叩齒七通,畢。又進左#9手心以掩鼻,於是臨目,乃咒曰:

  朱鳥凌天,神威內張,山源四鎮,鬼井逃亡,神池吐氣,邪根伏藏,魂臺四明,瓊房玲琅,玉真巍峨,坐鎮明堂,手揮紫霞,頭建晨光。執詠《洞經三十九章》,中有辟邪龍虎,截嶽斬崗;猛狩奔牛,銜刀吞槍;揭山玃天,神雀毒龍;六頭吐火,啖鬼之王;電猪雷父,掣星流橫;梟嗑駮灼,逆風橫行;天禽羅陣,皆在我傍;吐火萬丈,以除不祥;群精啟道,封落山鄉;千神百靈,併首叩顆;澤尉捧罏,為我燒香;所在所經,萬神奉迎。畢,又叩齒三通,乃開目,徐去左手。手#10按山源,則鬼井閉門;手薄神池,則邪根散發;手臨魂臺,則真神手闕#11。於是感激靈根,天獸來衛,千精震伏,莫干我真。此自然之理,忽爾而然也。鼻下山源,是我一身之靈津,真邪之通府。背真者所以生邪氣,為真者所以遏萬邪,在我運攝之爾,故吉凶兆焉。

  三天正法祝魔神第十

  凡道士隱迹山林,精思感應,或讀《洞經》發響之時,多為北帝大魔來試敗兆。每至昏夜,當叩齒三十六通。畢,乃咒#12曰:

  北帝大魔王,受事帝君前。泉曲之鬼,四明酆山,千祅#13 混形,九首同身。神虎放毒,馘減雷霆,神公吐咒,所戮無親。太微有命,攝錄山川,鳴鈴交擲,流煥九天。風火征伐,神鋒十陳,凶試伏滅,萬精梟殘。祆毒敢起,受閉三關,請依洞法,莫不如言。咒畢,又叩齒三十六通,此名為三天正法咒魔神方。常能行之,則神兵侍衛,山川攝精,千妖受閉,萬試不干。

  思三臺猒#14惡法第十一

  上臺#15虛精、中毫六淳,又作六停、下臺曲生。

  右三台內諱知者,眾惡悉除,諸善備至。凡於靜房端坐,思三台覆頭;次思兩腎氣,從胸中出,與三台相連。久久思畢,二七啄齒,二鼻微微內氣,閉口滿便嚥之。嚥畢,乃咒曰:節節榮榮,願乞長生,太玄三台,常覆我形。出入行來,萬神携營。步之五年,仙骨自成;步之七年,令藥皆精;步之十年,上昇天庭。急急如律令。

  正月三日,二月二日,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二十六日#16法在本經。

  帝一燒香祝第十二

  凡修行洞法,及太一、帝一之事者,常至黃昏時入室燒香,心拜經前,因叩齒二七通,乃微咒曰:

  太一帝尊,帝一玄經,五雲散景,鬱徹三清。玉童玉女,燒香侍靈,上願開陳,與我合形,使我神仙,長亨利貞。咒畢,又叩齒二七通,此名為帝一燒香,開陳上願,與靈合形之道也。常能爾者,則玉華侍衛,神靈輔真,鬱散香雲,上徹九天。將來三年,則玉童玉女,都見於子矣。

  魂胎受馨祝第十三

  凡道士入室齋戒之時,臨食當以左手持筋,琢枓#17三過,乃微咒曰:

  二玄上道,四極清泠,太一帝君,百神黃寧。受粮三宮,灌溉脾靈,上饗太和,餐味五馨。魂胎之命,七液流停,百關通和,五臟華明。雙星合景,飛行上清。食畢,又啄齒三通,此名為魂胎受馨,百神饗粮之道。常能行之,令人神明氣和,魂魄安寧,群惡除試,常保利津。

  理髮祝第十四

  凡道士理髮及沐頭,將散髮之時,先啄齒七通,乃微咒曰:

  太帝散華,玄歸大神,今日吉日,理髮沐塵,辟惡除病,長生神仙。咒畢,乃髻髻竟,叩齒一通,都畢。此名為太帝散華理髮內法。令人終年不病,耳目聰明,頭腦不痛。理髮常向本命,既櫛髮之始而陰咒曰:

  太帝散靈,五老返神,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拘隱月,右引日根,六合清鍊,百神受恩。畢。行之使人頭腦不痛。

  《太極綠華經》曰:理髮欲向土地#18,既櫛之始而微咒曰:

  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為隱月,右為日根。六合清鍊,百神受恩。畢,嚥液三過。能行之,使髮不落而日生。當數易櫛,櫛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櫛,取多也,於是脉脈不滯,髮根常堅。

  大帝隱祝#19第十五

  凡道士入室燒香,有所修願,皆先啄齒三通,乃微咒曰:

  玉華散景,九炁含煙,香雲密羅,徑衝九天。侍香玉女,上聞帝前,令我長生,世為神仙。所向所願,莫不如言。祝畢,心拜精念,亦適意所陳矣,此名大帝隱祝。散香九天,降靈寢室,願會神仙也。

  猒惡夢咒第十六 若人夢寤不真#20,魄協百氣以校其心,欲伺我神之間伏也。每遇惡夢,但北向啟:

  太上大道君,具言其狀,不過四五#21,則自消絕也。青童君口訣曰:夜遇惡夢非好,覺當即返枕而咒曰:

  太#22靈玉女,侍真衛魂,六宮金童,來守生門,化惡返善,上書三元,使我長生,乘景駕雲。畢,嚥液七過,叩齒七通而更卧,如此四五,亦自都絕也。此咒亦返惡夢而更吉祥也#23。

  揮神內咒第十七

  凡道士行來獨宿山林廟座之間,或有魔精、惡鬼之地,當先啄齒三十六通,閉氣微咒曰:

  太帝陽元,四羅幽關,千妖萬毒,敢當吾前,巨獸重吻,刳腹屠肝,神公使者,守衛營蕃。黃衣帥兵,斬伐妖魂,馘滅千魔,摧落凶奸。絕種滅類,取令梟殘,玉帝上命,清蕩三元。咒畢,又叩齒三十六通,此名為太帝揮神內咒塞滅萬魔之法。常能誦之,則神兵見衛,萬鬼受事,千妖死伏。

  太帝寢神滅鬼除凶咒第十八

  凡道士臨眠解衣之時,先啄齒三通,立而咒曰:

  受命太帝,上昇九宮,百神安位,列侍神公。魂魄和鍊,五藏華豐,百醴玄注,七液虛充。火鈴交煥,滅鬼除凶,上願神仙,常生無窮。咒畢,又叩齒三通,脫衣而卧,此名為太帝寢神滅鬼除凶之法。令人精明不病,魂魄常存,數有吉感。

  又滅鬼除惡咒第十九

  本命之日,及有心震之地,閉關精思,叩齒三通,安氣呼吸,正身北向,而心存微祝曰:

  羅勒那朝,方奈關鍊,班目勃隊,憚漢巨蛇,赫察白鼠,丹利大魔,真馥廣敷,虛靈峙霄。總攬吉凶,發洞暢幽,儛眄眾品,領括繁條,百方千塗,莫不豁寥,天地齊度,孰雲能彫。

  澡穢除凶七房祝法第二十

  凡道士沐身,及洗手之時,先臨水,啄齒三通,乃微祝曰:

  四大開朗,天地為常。玄水澡穢,辟除不祥。雙皇守門,七靈安房。雲津煉灌,萬氣混康。內外利貞,保玆黃裳。咒畢,又叩齒三通,乃洗沐手面,此名為澡穢除凶七房咒法。常能行之者,使人神明血今,解諸凶炁。

  除六天隱咒第二十一

  凡道士夜行之時,及有所畏恐震之地,叩齒二七通,乃咒曰:

  吾是小有真王,三天師君,昔受太上神方,殺邪之文。夜行遊尸,七惡妖魂,九鬼共賊,千魔成群。赫柏圖兵,巨獸羅千,揮割萬妖,當我者殘。龍烽七燭,逐邪無閒,玉帝神咒,揮劍東西,滅凶除邪,萬鬼即懸,三天正法,皆如我言。咒畢,又叩齒二七通,此名為三天正法除六天之隱咒也。鬼有被此咒者,皆目盲腳殘,自然死滅矣。凡行來有恐之處,但按如此,不必須夜行事也。常能誦之,則萬魔伏試,千#24妖滅形。

  太帝制魂伐尸神咒第二十二

  凡道士祝滅三尸之法,常以月晦、朔之日,及甲寅、庚寅、庚申之日,兆身中七魄遊尸、諸血尸之鬼,上天白人罪過,自還中傷於身,或遊走他鄉,召呼外鬼,協進為妖賊,是以惡夢交於寢魂,痾眚纏於神室。人所以惡夢疾病者,皆七魄遊尸之所為也。至其日,常當沐浴净服,燒香入室,精思勤懇,不營他事,以夜半生炁時,或黃昏時,正寢東首,按#25手心上,先叩齒三七通,乃微咒曰:

  七靈八神,八願四陳,上告靈命,中皇雙真,錄魂鍊魄,塞滅邪精,血鬼遊尸,穢滯長泯,利我生關,閉我死門。若有真命,聽對帝前,使我長生,劫齡常存,太帝之法,敢告三元。畢,又叩齒三七通,嚥液十過,都畢。此名為太帝制魂伐尸神咒之法也。血尸七惡,被此咒者,皆得滅於死尸之下。魂明魄柔,受化於三宮之中,辟惡除病,令人神明不死。常能誦之,則終身不被魘昧。凡存念上道咒,除三尸之時,常當採取白芷草根及青木香,合以東流水,煮取其汁,以沐浴於身,辟諸血尸惡氣,亦常可和香燒之,以致神明。若無青木香香,亦可單用白芷。凡庚申、甲寅之日,是血鬼遊尸直合之日也。天炁交合,七魄競亂,淫穢混真,邪津流煥,明法動精,七神飈散。每至、其日,當清齋別處,不雜他席,慎不可與夫妻#26相見,及同床而寢,又不可争競財色#27,所行非道之方也。每當燒香感炁修行之時,消咒之法,亦可誦經混神。若思洞房帝一之事,唯使精真以為意也。

  太帝辟夢神咒第二十三

  凡道士忽得不祥之夢,或夢與人鬬爭,或相收錄者,此亦七魄遊尸所為也,或導將外鬼來入本宅;或三魂散翳,五神戰勃;或被束縛不得來還。故使惡夢非祥,將有禍敗之漸也。卧覺之時,即正寢上向,接#28手心上,叩齒三七通。畢,微咒曰:

  九天上帝,四門八靈,七房二玄,三素元精,太一桃康,上詣三清,速告帝君,攝命黃寧,速召七魄,校實神庭。若有不祥,七尸鬼兵。從呼雙真,流燭鍊形,太微大神,斬伐邪精,三魂和柔,血尸沈零,神歸絕宅,觸向利貞,使我神仙,長保劫齡。咒畢,又啄齒二七通,嚥液十過。此名為太帝神咒辟夢除凶之法。能行之者,則三魂和鍊,七魄受制,神明氣正,尸穢散滅,而向所咒之鬼,即已受考於地獄矣。經三咒之後,自非#29靈感吉應,不復夢於非常也。

  三元八節朝隱祝第二十四

  凡道士禮願神明,精思上法,行諸隱咒之時,皆當燒香,心拜密咒而已,勿使得耳聞之也。若欲咒伐六天滅諸凶鬼者,乃可小發聲耳,亦不得絕大高響,使傍人聞解之也。若讀誦之時,乃任意耳。凡八節之日,皆三天仙靈,朝宴禮會之日也。兆修行禮願,朝禮之時,皆當齋用此日。至於朔、望朝禮,非上法也。凡是其日,欲行禮願陳祝之時,當先叩齒七通,心拜四方,乃微祝曰:

  上清玉帝,三素元君,太上高靈,仙都大神,今日吉日,八願開陳。上願飛霄,長生神仙;中願天地,合景風雲;下願五藏,與我長存;次願七祖,釋罪脫愆;又願帝君,斫伐胞根;六願世世,智慧開全;七願滅鬼,馘斬六天;八願降靈,徹聽東西。上願一合,莫不如言,願神願仙,上朝三元。祝畢,又拜如初,亦適意所陳,求解脫七祖之愆,及首己之罪狀,一續於行事之後也。此名為三元八節朝億祝上願神仙之要法也。行之三#30年,七祖父母及己之罪都解釋矣。然後,玉華降衛,感會神明,八願開陳,必獲靈仙之要契。

  雜法第二十五

  凡行來畏恐,常嗚鳴鍾,於左齒三十六通。先閉氣,左噓之,叱叱五通。常行之,辟精邪惡物、不祥之氣。常夜寢臨欲眠時,以手撫心,叩齒三通,閉目,微咒曰:

  太靈九#31宮,太一守房,百神參位,魂魄和同,長生不死,塞滅邪凶。咒畢而寢。此名為九宮隱咒寢魂之法。常能行之,使人魂魄安寧,常保吉祥。

  凡傳授上法之時,有經之師,當先求感應,然後傳之。乃入室燒香,密願神明,即心拜經前,微咒曰:

  太上元君,仙都大神,今日吉日,八願開陳,欲傳某上法,敢告靈元,未知可否?須應乃宣。祝畢便寢,必獲靈應。子自知其善否之心,審可授之方也#32。

  凡經師授經之法,先心拜四方,以感神明為宗師之主,餘乃執經起立,仰天而祝告,誓神靈以為玄科之約。當說受經者之姓名,並啟天神,陳受經之品目為之科條,名策告誓,合麗文傳,諱而陳之。祝畢,弟子再拜跪,受畢,又再拜。此真人告神之盟內法,不必盡存割血為敢漏之約也。

  凡經師傳授之時#33,皆當依如上法,清齋別處,不交人事,先啟告神明,求請密感,即乃傳之。若真應橫錯,所感非祥者,此皆天靈顯報不使傳也。若弟子不順神明,違而傳之,依黃素之科,受子冥考,七祖魂魄,長閉地獄,身亦將亡,仙安所冀?

  凡存修太一之事,欲有所禮願,不可叩頭。叩頭者,則傾九天,動千真,神官迴覆,泥丸倒懸,天帝號於上府,太一泣於中田。數如此者,則存念無益,三真棄宮,七神漂散,玄宅納凶,是為太上五神之至忌也。故古之真人,但心存叩頭,運精感而行事,不因頰顙以祈靈也。

  凡修行太一之事,真人道士,不得有所禮拜,亦帝君五神之所忌也。若有所精思,行禮願之時,但心拜而已,不形屈也。自不修受上法者,不得同於外學之夫矣。

  凡道士登齋入室,忽有靈感妙應,當有吉祥之夢,皆道之欲成,兆當勤修苦志,感慕上會,如是不替,則真靈玉女將憩子之寢矣。卧覺之時,當正身上向,叩齒三七通,閉目,微咒曰:

  上一赤子,丹皇運珠,太一帝尊,凝天伯無,七靈上感,五神歸遊,靈童玉女,豁落雙符。七星同昇,上登晨丘#34。咒畢,又叩齒三七通,嚥液三過,開目,都畢。此名為太一留神感會仙賢之咒也。如此者三年,則九天諸神,及太玄玉女將降衛於兆身。

  凡道士入室齋戒,有存修而數有不祥之物,及奇怪血光,諸鬼精惡氣,來恐試人者,兆當行北帝咒鬼殺邪神方。先叩齒三十六通,乃咒之曰:

  二象迴傾,玄一之旌,七靈護命,上詣三清。雙皇驅除,赫柏羅兵;三十萬人,侍衛神營;巨獸百丈,吐威攝精;揮劍逐邪,馘落魔靈;神伯所咒,千妖滅形。咒畢,又叩齒三十六通,此名為北帝咒鬼殺邪神方。諸神靈、正氣,聞此之咒,皆來奉衛於子,而向不祥之氣,得即死滅矣。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六

  #1 朹格: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機格』。

  #2 常:叢刊本、四庫本作『蓋』。

  #3 人:輯要本同,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大』。太一: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太乙』。

  #4 當:四庫本作『常』。者: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5 三元:原誤作『二元』,據前文及四庫本、輯要本改。

  #6 慎忌法第七:四庫本、輯要本均缺此篇。

  #7 第八:四庫本、輯要本作『第七』,以下順延。

  #8 咒: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祝』。

  #9 左:原奪,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10 手:原奪,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11 闕:四庫本、輯要本作『門』;叢刊本作『聞』。

  #12 咒:叢刊本、四庫本均作『祝』。

  #13 祆: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妖』,下同。

  #14 猒:四庫本、輯要本作『厭』。

  #15 上台:此起至『諸善備至』兩行,四庫本、輯要本均置於『急急如律令』後。

  #16 十月二十六日: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十二月二十六日』。又,此下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另有『步臺法』,文錄如下:步臺法:凡道士步臺,當先齋,沐净身,凝神閉關,精思三臺復頭;次思兩腎氣從胸中出,與三臺相連。久久思畢,叩齒二七通,咽液三七過。咒曰:上臺一黃,袪却不祥;中臺二白,護身鎮宅;下臺三青,袂病除精。臺精到處,大賜威靈。急急如律令。

  #17 枓: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拌』。

  #18 土地: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王地』。

  #19 大帝隱祝: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大帝修願隱祝』。

  #20 若人夢寤不真:此起至『但北向啟』三十字,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1 四五:此下疑奪『遍』字,下同。

  #22 太:原誤作『大』,據篇題及四庫本、輯要本改。

  #23 也:此下四庫本、輯要本均有『一云,每遇惡夢,但北向啟』十字。

  #24 千:原誤作『十』,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5 按:原誤作『接』,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6 妻: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婦』。

  #27 色:四庫本作『物』。

  #28 接:疑為『按』之誤。

  #29 自非:四庫本、輯要本均作『自然』。

  #30 三:『叢刊本作『五』。

  #31 九: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化』。

  #32 子自知其善否之心,審可授之方也: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3 凡經師傳授之時:此起至『仙安所冀』一段計九十字,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4 丘:四庫本作『居』。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七

  祕要訣法部

  安魂魄咒出《北帝經》

  紂絕標帝晨,諒事構重阿,炎如霄中煙,?景耀華。武城帶神鋒,恬照吞青阿,閶闈臨丹井,雲門鬱嵯峨。七非通奇蓋,連宛亦敷魔,六天橫北道,此是鬼神家。急急如律令。

  著衣咒

  旦起,叩齒,著衣咒曰:

  左青童玄靈,右青童玉英,冠帶我身,輔祐我形,百邪奔散,鬼賊摧精,敢有犯我,天地滅形。急急如律令。

  櫛髮咒

  凡欲櫛髮,先叩齒三通,咒曰:

  上清朱雀,不得動作,勿離吾身,勿受邪惡。六丁七星,邪魔分形,敢有當我,北帝不停。急急如律令。畢,閉目,存想髮神蒼華,字太元,如嬰兒之形,在己髮上。然後解櫛之,當令三五百遍為佳,然經中唯須一千五百遍。畢,成髻。兩手握固於膝上,閉目,微咒曰:

  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為隱月,右為日根,六合清煉,百神受恩。急急如律令。

  《三洞奉道科》曰:凡梳頭,先洗手、面,然後梳之,皆不得使人見,增壽八百二十。

  又凡梳頭髮及爪皆埋之,勿投水火,正爾拋擲。一則敬父母之遺體;二則有鳥曰□鶹#1,夜入人家取其爪、髮,則傷魂。若能勤行,增筭六百二十。訖,即入靖或殿堂朝禮,便於寢卧之處焚香左右,叩齒二十四通,存思如圖。下床躡履之際,三稱大吉,得所願微言,言不可使人聞卻。當存斗星在頭上,斗合於頂,指於前,閑和其心,使虛靜恬然。心動,必思立功濟物也。

  將卧之際,焚香東面,長跪,叩齒三十六通。誦衛靈神咒曰:

  東方九氣青天,明星大神,煥照東方,洞映九門,轉燭揚光,掃穢除氛。開明童子,備衛我軒,收魔束妖,上對帝君,奉承正道,赤書玉文,九天符命,攝龍驛傳,普天安鎮,我得飛仙。

  南方丹天,三氣流光,熒星轉燭,洞照太陽。上有赤精,開明靈童,總御火兵,備守三宮,斬邪束妖,剪截魔王,北帝所承,風火入衝,流鈴交煥,靡有不從。正道流行,我享上功,保天長存,億劫無終。

  西方七炁之天,太白流精,光耀金門,洞朗太冥。中有素皇,號曰帝靈,保神安鎮,衛我身形,斷絕邪源,王道正明,宮殿整肅,三景齊并。道合自然,飛昇紫庭,靈寶符命,普惠萬生,功加一切,天地咸寧。

  北方玄天,五氣徘徊,辰星煥爛,光耀太微。黑靈尊神,飛玄羽衣,備衛五門,檢精捕非,敢有干試,豁落斬摧。玉符所告,神真八威,邪門閉塞,正道明開。映照我身,三光同輝,策空駕浮,舉形仙飛。

  中央黃中理氣,總統玄真,鎮星吐輝,流煥九天。開光童子,一十二人,元氣陽精,焰上朱煙,洞照天下,及得我身,百邪摧落,殺鬼萬千。中山神咒,普天使然,五靈安鎮,身飛上仙。

  此咒攝五方、五星真氣,入人五臟中。每經恐畏之處,及欲卧時,面向東,正立拱手,叩齒三十六通,誦之一徧。欲卧時,又存斗星,依前橫在頭。

  洗手面神咒

  凡道士浴身及洗手、面時,先臨水叩齒三通。咒曰:

  四大開朗,天地為常,玄水澡穢,辟除不祥,雙皇守門,七真衛房,靈津灌練,萬氣混康,內外利貞,保玆黃裳。畢,又叩齒三通,乃洗手、面,浴身。此名澡穢除凶七房咒法。常能行之,目明血净,辟諸凶氣。

  耳鳴祝

  道士聞耳鳴祝出《大有妙經□中卷》。凡聞耳嗚者,錯手掩耳,祝曰:

  赤子在宮,九真在房,請聽神命,示察不祥,太一流光,以滅萬凶。以手指捻耳門一七過。畢,當覺面熱,即佳候也。若覺頭頸間索索寒者,惡氣入也。當急卧,臨目,存玄丹宮太一真人,以流火之鈴,煥而擲之,令惡氣即出身外,光亦隨之在後,炯炯然以照己身,良久,平復矣。

  審耳鳴吉凶法

  凡耳中忽聞灘水、雷電、鼓鳴聲者,是身中勞損心藏極,不能味真注生,而淫放喪亂,使六府失攝,魂哀魄號,蓋將結疾,致死亡之兆矣。是以泥丸流縱,九宮失常,悲憂錯亂,鳴鼓亂行,將欲寫其居館,以棄一身也。聞之者,當精念不怠,還專其心;若罪未深者,自聽改也。所以耳鳴者,神亡之故也。耳中忽聞金聲玉音者,真氣入,道欲成也;忽聞絃歌之聲者,六丁玉女,來衛子道也。當隱靜專修,所行勤至之,心愈彌強也。真人因是,遂有形見之漸也。自非爾師,且勿言於他人也。耳中聞簫角之音,吉貴象至也;聞號呼之聲者,凶敗之象也;聞惡氣者,必有掩穢之事,急更沐浴燒香,掃除寢室,此是帝君戒勸於人也。若聞血氣者,及無故見聚血者,兵凶也,急遁人間,急守三元,帝君求救,自藏齋三月,禍方止也。此皆是帝君先告人吉凶,以令懼畏,戒其禍耳。

  夫見凶惡,當行陰德,營#2施惠救,為人所不能為,免乎必死之兆也。子猒之勿犯,守常而已。修道得真,天差玉女來護也#3,於人有記,記即道者,鼻頭以玉為記也,其鼻上如黍米一顆,白如玉也。

  未食咒

  凡道士臨於盛饑,皆正心存一,目想一,先飲食,然後兆乃食,食之畢,心微咒曰:

  百穀入胃,與神合氣,填補血液,尸邪亡墜,飛登金闕,長生天地,役使六丁,靈童奉衛,真氣來前,邪氣遠退。

  道士三時食飯咒出《北帝經》

  瓊漿玉液,北帝降來,王母親示,玉童捧盃。五臟受正真之氣,雙眸朗耀,一顧百神,變作塵埃,敢有當我,太上滅摧。急急如律令。

  齋見不祥之物解法出《四+四方經》

  道士齋,入室有不祥之物者,常行北帝咒,南向,叩齒三十六下。咒曰:

  二象迴傾,玄一之精,七靈護命,上詣三清。雙皇驅除,赫奕羅兵;三十萬人,侍衛神營;巨獸百萬,威攝千精;揮劍逐邪,域落魔靈,神伯所咒,千祆#4滅形。畢,又叩齒三十六通。

  行道見死尸法出《精要經》

  《紫書訣》云:凡上學之士,遊行忽見死尸、穢物氣干身#5者,兆當行二十四步止,北向,叩齒九通。男尸,思玉童三人,女尸,思玉女七人,來請兆身玉谷之中,皇芝素水以灌死尸之上,斯須存死人尸化成生人,便陰咒曰:

  已枯復榮,已滅復生,得生上天,更稟太靈,九天之劫,反復胎嬰,穢累蕩滅,白尸返生。以手拭目二七過,止。如此,穢氣即解,死人更受化,後為靈人。兆遇二十四過,行鍊咒畢,功滿得加,名標上清,二十四年,克昇素虛輪,飛行九玄也。

  道士既見死尸上經解殗法出《四十四方經》

  凡道士見死尸、血穢之物,當以硃砂一銖,散內水中,以洗目、漱口、洗手足。畢,入室正寢,交手心上,叩齒二十四通。咒曰:

  三元上道,太一護形,司命公子,五神#6黃寧,血尸散滅,穢炁流零,七液纏注,五臟華生,令我神仙,長亨利貞。畢,閉目,逆氣。良久,覺熱為候。竟,又叩齒二七通,咽液三七過。此三元解穢內法。

  練祝死尸法出《青要紫書金根眾經》

  《紫書訣》云:凡修上清之道,兆身父母、伯叔、兄弟於世上死亡,兆身未得絕迹,故在人中身履死殗者,三日當取清水一盆,真朱一兩投水中,兆於中庭,南向,臨水上,叩齒九通。咒曰:

  氣化成神,尸變入玄,三化五練,昇入九天。九天之劫,更度甲身,甲身更化,得為真人。男尸,思玉童三人;女尸,思玉女七人,盆盛水以灌死人,取水自洗手、面,仰天噴噀,又陰咒曰:

  天氣已清,人化已生,得生上天,九變受形,五苦三塗,斷落死名,超度窮魂,還向帝庭。如此亡人更受化,生於九天之上,九年得昇玉清之宮。其法妙於大洞度七祖之法。玉帝所祕,不傳非真,有金名帝圖,錄字紫文者#7,得見此文。勿輕施用,妄傳於人,七祖父母,長閉鬼官#8,三塗五苦,萬劫不原。四極明科,七百年有真者聽傳。

  修行咒詛訣

  夫身者神之宅,神者身之器。若不安宅以全道,修身以養神,則精氣為物,遊魂為變,以成萬類,宜常拘咒矣#9。故須存乎#10守一神器,研精道心,則眾神備矣!邪氣去矣!《太上寶神經》曰:每日早起早起,每至雞鳴時也,平坐,東向王#11,或春夏東南、秋冬西北,任所宜。先以兩手摩拭面目;次將兩手第二、第三指,於眼下橫手摩三七遍,次將左手中,指從眉逆拓上至髮際,三七遍,此名為手朝三元;次將兩手二、指三指,各摩眼後靨中,三七遍,此名為真人榮瑩府;又將左手第二、第三指,入鼻孔,中摩三七過,名為開山源;又將兩手持耳。畢,叩齒三十六通微祝曰:

  太上四明,九門髮精,耳目玄徹,通真達靈。天中之臺,流氣調平,驕女雲儀,眼瞳英明。華聰晃朗,百度眇清,保和上元,徘徊九成。五臟植根,耳目自生,天臺鬱素,梁柱不傾。七魄澡鍊,三魂安寧,赤子携景,遙與我并。有敢掩我耳目,太上當摧以流鈴,萬凶消滅,所願必成,日月守門,心藏五星,真皇所咒,群嚮敬聽。此名真人常居之道。故《真誥》曰:子欲夜寫書,先當修常居也。修天真,旦、暮咽液三九過,以手舉,急按天真天真,在眉內角者也、山源在鼻下人中人谷裏也、華庭在兩眉下,凹中是也。各三九過。按而咒曰:

  開通天庭,使我長生,徹視萬里,魂魄返嬰,滅鬼却魔,來致千靈,上昇太上,與日合并,得補真人,列象玄名。此道令人致靈徹視,杜遏萬哀。如此亦可以次按,亦可一時俱按行咒之。

  道士被天魔所試即誦拂魔咒

  出《消魔經》

  先存思頭上圓光如日,左朱鳳#12,右玄武,紫霞之蓋,光明身形,仙童玉女,執五色之節,從三界萬神,前嘯九鳳,後鳴八鸞,白帝啟道,太極參軒。叩左齒三十六通,叩右齒二十四通,叩天鼓十二通。微咒曰:

  羅天毒獸,備巨四門,吞流割膽,山醜萬群,張喉玃天,猛衛高聲。毒龍奮爪,金頭橫吞,威兵巨萬,受符接山。六天不恂,合玉成群。妖魔波洋,穢氣紛紛,謠歌空洞,禮帝障雲,水鬼賈形,當人生門。神王所告,無幽不聞,上攝六氣,下檢河源,五嶽四瀆,善惡速分。萬萬千千,來對我前,五帝校錄,有功者原。凶魔千群,束形帝君,敢不從命,所誅無鐲,屠割刳腹,斬首滅根。北鑊漬湯,南陵火焚。金真錄氣,流鈴捕魂,妖爽無遺,極盡形元。身佩天書,宣行正文,滌蕩九氣,清明三元,玄舉天真,上合自然,莫有干試,改動上聞。引氣十二咽,止。

  玉帝衛靈咒鬼上法出《消魔經》

  玉帝咒曰:

  九天有命,上告玉清,促召千真,俱會帝庭,太一下觀,雙皇翼形,監察萬邪,理氣攝生。若有不祥,干試神明,清帝之道,整敕神兵,七神秉鉞,天鋒右征,揮劍前驅,煥擲火鈴,檄命甲騶,武卒天丁,風火齊戰,伐邪狡精,上威六天,下攝魔靈,既威既攝,萬凶滅形,神戈電掃,奸祆#13無生,仙皇秉節,有命敢停,拒節違令,是誅汝形。各驚各慎,保玆皇寧,九天告命,萬神敬聽。急急如律令。

  若夜恐怖,夢想魔鬼試人,干犯真氣欲病者,急念此咒,心存至道,求請於帝。乃向北,叩齒三十六通,閉氣,密念前咒。咒畢,又叩齒三十六通,咽液十過。於是百惡魔邪伏滅,七神纏綿,太一監攝,萬靈衛真。亦可日日誦,卧寢念之,以塞百邪也。

  治急病法

  凡受三五法,在存識三天真名、三師真名,有急灾困病,三大喚天名,密呼三師名,即灾病皆消。

  上清微天真名防中;

  中禹餘天真名元;

  下大赤天真名德丘。

  右三天真名也。

  左無上真名天。

  右玄老真名众;

  中央太上真名地。

  右三師名#14 。

  反舌塞喉法

  凡守一者,身神常安。若體中不寧,當反舌塞喉,嗽漏醴泉,滿口,嚥之。訖,又如前,嚥液無數,覺寧乃止。止而未寧,重復為之,須臾之間,不寧之痾,即應廓散,自然除也。當時有效,覺體中寬軟,都平便#15,以#16逍遙復常。太極眾真、太虛真人,南嶽赤君、妙行真人,莫不修此,以成聖真矣。

  金仙內法

  金仙內法,感降靈輿,常以月五日,夜半子時,存日烏從兆#17口入,住在心中,使光照一心,一心之內,與日同光,共相合會,赫赫炯炯,當覺心暖,霞暉映曖。良久有驗。乃密祝曰:

  大明育精,內練丹心,光暉合映,神真來尋。畢,咽液九過,叩齒九通,止。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復作如前。一月之中,四度如上,使人開明聰察,百關解通,萬神洞徹,面有玉光,體有金澤。行之十五年,太一遣寶車來迎,上登太霄,遊宴紫極。行之務欲數,不必一月四辰也。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七

  #1 □鶹:輯要本作『鵂鶹』,當是。

  #2 營: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 也:四庫本作『符』。

  #4 祆:同『妖』,四庫本、輯要本皆作『妖』。

  #5 身:四庫本作『道』。

  #6 神: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人』。

  #7 者:原奪,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8 宮:四庫本、輯要本均作『門』。

  #9 矣: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也』。

  #10 乎: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思』。

  #11 王:四庫本作『又』,輯要本作『抑』,皆屬下讀。

  #12 鳳:四庫本、輯要本均作『雀』。

  #13 祆:同『妖』,四庫本、輯要本皆作『妖』。

  #14 右三師名:四庫本作『右三師真名也。』

  #15 都平便: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6 以: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7 兆:叢刊本、四庫本均作『是』。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八

  祕要訣法行持旨要

  老君明照法敘事誓法附

  老君曰:金水內景,以陰發陽。能為此道,分身散形,以一為萬,立成六軍,千億里外,呼吸往還,乘雲履水,出入無間,天神地祇,邪鬼老□,隱蔽之類,皆可見也。審其精思,逆見方來,子能守之,為仙王也。

  老君#1曰:欲行明鏡,勿入喪家、產乳之中,精澄萬慮,沐浴五香,當飲蘭桂之液,無食葷辛之物,絕棄腥躁,無近婦人,於密靖之地,幽室之中,不聞車馬之聲、金鼓之音、鳥獸嚾噪,乃可為之。此道之忌,莫甚於驚,一往不復反,一敗不復成也。當其時,心不欲復有所存,耳不欲復有所聽,注心正目,彷彿想念,至精不怠,乃可成矣。

  老君曰:當得明鏡九寸,無令面有偏缺、毀漬、疵瑕,務欲清明周正,不失人容色者善。昔我先師,以尺二寸鏡,前後左右一焉,名曰四規。行此道者,甚難速成,易得驚敗,驚則有大殃,少能成也。又容成皆以一尺鏡一枚,正置其前,亦見以神,而不能長生也。商子云:以九寸鏡各一枚,俠其左右,名曰日月,亦以延年矣。若欲分身散形,坐在立亡,上昇黃庭,長生不死,役使百靈。入水、入火、入金、入石、入木、入土,飛行在意者,當用吾四規之道。若但欲逆知吉凶日月,即用此矣#2。

  老君曰:立規之法,皆去己一尺五寸#3,令與眉齊,各垂紫青錢,下有華水,務令平也。晝夜不閉目,以得為效。不可閉目者,恐當閉目之時,神明忽見,而不即見之,或失神以去,或卒開目,見之不漸,致驚懼而敗也。

  老君曰:四規之道,必見尊神,非上士至真,勿以此示之。吾道至密,世無其人,寧見道門!

  老君曰#4:欲行四規者,皆令去己一尺五寸,高三尺。

  老君曰:東規當見仙二人,冠丹纚之冠,面貌狹小,耳高,其頭身皆生黑毛。見之勿驚。

  老君曰:西規當見西王母,玉女侍之。

  老君曰:南規當見中和無極元君,一身十一頭,冠自然之冠,衣赤色。

  老君曰:北規當見天皇君,十三頭,衣冠之色,如其時也。

  老君曰:或見一人,衣黃衣,冠黃冠。白鬚者,即延壽君也;少者,受命君也。

  老君曰:或見一人,赤衣赤幘。年少者,稟命君也;老者,司命君也。

  老君曰:或見二人,羽衣黃色,玄冠,察行君也。

  老君曰:或見三人,羽衣赤色,青冠,聽響君也。

  老君曰:或見一人,大冠朱衣,執筆扎者,司過君也。

  老君曰:或見一人,黃衣冠,掩面者,增年君也。

  老君曰:或見二人,赤裳者#5,視形君也。

  老君曰:或見玉女,青衣者,名曰惠精玉女。

  老君曰:或見玉女,黑衣者,名曰太玄玉女。

  老君曰:或見玉女,赤衣者,名曰赤圭玉女。

  老君曰:或見玉女,黃衣者,名曰常陽玉女。

  老君曰:或見童子#6三人,青衣紫下裳,俱來者,一名常在;一名絕洞;一名五德。

  老君曰:或見九玉女,衣服五綵,俱來者,一名上;一名虎#7;一名扶;一名靈闕;一名孔林;一名憑;一名住;一名多;一名元#8。

  二老君曰:或見一人,目下徑三寸,黃衣,青下裳者,同目君也。

  老君曰:或見嬰兒,長二三尺,向人笑者,是九都童子也。

  老君曰:或見童子,長五六尺,立而笑,其左上有自然蓋者,日中童子也;右上有自然蓋者,月中童子也。

  老君曰:或見人頭鳥身,五色玄黃者,上上太一君道父也。

  老君曰:或見九人,皆衣青而白首者,無極太元君也。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六尺五寸,冠角冠,白衣赤領,或虎文鳳章者,姓李,名耳,字伯陽。見之常以平旦。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六尺七寸,冠重華冠,白衣青祿者,名李舕字伯陽。見之常以日出時。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六尺九寸,冠重華冠,五色衣者,名李#9□□字伯光,見之常以食時。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七尺二寸,冠辟邪冠,衣羅袿,形像龍蛇者,名李石,字孟公。見之常在禺中。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七尺三寸,冠飛龍冠,衣朱衣者,名李重泉,字子文。見之常以日中。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七尺五寸,冠三杰冠,朱玉衣者,名李定,字元陽,見之常以日映。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八尺,冠皮毛冠,衣黑衣者,名李元,字伯始。見之常以日哺。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一尺五寸,冠自然冠,衣龍蛇者,名李願,字元生。見之常以日入。

  老君曰:或見一人,長九尺五寸,冠自然冠,衣青紫者,名李德,字伯文。見之常以黃昏。

  老君曰:凡為明鏡之道,上士為之七日;中士一旬;下士一月,成矣。

  老君曰#10:紫青為裏,合之九寸規者,一尺二寸鏡也。

  老君曰:上士為之,先見己形;次見宅中鬼神;次見天神也。

  老君曰:見神,或見有一身,不能見之#11多,不過六神、七神來也。但熟視規中物,熟所見,即見神也。亦勿語,亦勿拜,急自定,無驚恐。

  老君曰:為此道者,春無伐木;夏無水灌滅火;四季之月,無握土;秋無鑠金;冬無遏水抒井。

  老君曰:為此道者,春無食肝;夏無食心;四季之月,無食脾;秋無食肺;冬無食腎。五臟神怒,則令人不明不壽。

  老君曰:為此道者,長不怠。七日得者,七十日一施之,必如初日見也。

  老君曰:此道可以還年却老也。

  老君曰:見神之後,更施之,可問以長生之要,則具以告人耳。

  老君曰:為此四規之道既成,可握一規之道施之,不復用四也。

  老君曰:幽闕二童,齊著綠幘,上入北極,下入玄宮,以鏡其事。

  老君曰:為此道,常當上朱鳥,高三尺;下玄武,高五尺;左青龍,高九尺,右白虎,高七尺。又當履日月耳。

  老君曰:不唯己也。又當令朱鳥銜九寸鏡;玄武背員尺二鏡;青龍銜日;白虎銜月。己形象龍蛇,須能分形,坐見四海之外乃止者,真物來也。

  老君曰:夜則以燭燈,麻油為火,大善。

  老君曰:欲理病人及入大山,恐山神及百鬼試人者,以一規著戶上,一器盛華水著戶#12下,用刀劍橫水上,以刃外向,百鬼不敢前,老□直入戶者#13亦不得過水,即死,血在水中。祕之勿示俗人。

  老君曰:欲辟五兵百邪者,以三寸規一枚,鑄圓天符著其背,懷之,陰日右,陽日左。入大眾所以為勝人,人皆畏之,吾道祕矣。

  誓法

  某州、某縣、某鄉、某里、某宮觀、道士某,以老君四規明鏡要訣,授學者某州、某縣、某鄉、某里、某人,以白絹四十尺、米一□、薪一束、鹽五升,為盟:某不得不告要言,兆若不奉行,身入黃泉。一同先師科律盟誓,專勤一志,某與兆共畫一為信,三年有功乃得傳,不得#14傳非其人,身謝天、地、水三官,永不得仙,及不得有背本之言。

  明照法

  照鏡欲見形之法,當小開戶,居暗向明,暫閉目思,想見面形,初時若殊#15無所見,中宿之後漸漸洞遠,自見面目、巾幘,心中了然開明。平旦及日入,此時最好。若日盛明,當小開戶,在灼灼中窺鏡,無所見也。若火下照鏡,當以火自遠,勿得逼近火。欲開目照鏡,自視形體,當在灼灼明中,無若若。欲閉目思見面形,當居暗向明,然後形耳。照鏡大要,當安卧,思想精誠,未卧之間使身體條條#16,須臾之頃,當有赤黃從額上出,照耀一室中,於是彷彿恍恍,如覺如卧,便自見面形,在光中對共相視,如頃,即便消滅,卧覺之後,輒復照鏡。欲卧,思之如前法,當夕夕自見也。或外覺兩面相對見;或己形兩人相併坐;或卧寐之間,見好神童玉女,年十五六,好衣服,頭額正見,輒再拜;或耳邊聞語聲,天下吉凶、萬事皆預知之;或在壁東見壁西;或暮卧夢照鏡;或還光內視五臟。當以申始。明鏡君官屬將吏百二十人,住開陽宮,主人兩目童子。童子精光相視,見景知吉凶。明鏡有三童、九女侍之。三童長六尺,九女長五尺。

  三童#17

  九女

  青腰青衣、當聞紫衣、內子青衣#18、素女白衣、皇女黃衣、帳上衣緗、道女黃衣、女嬰衣紅、曾女衣絳。

  寶照法

  夜半存神訖存道一竟,仍起坐為之,未可別行餘一事。起向王,平坐,握固,臨目,又存兩目中有白氣,如雞子大,在面目前存目中忽出白氣,懸在目前,乃如雞子大,須臾變成兩明鏡,徑九寸,以前後照我一體上二十四神,使洞鑒分明。良久,鏡形既成,仍存左鏡當前照,見神前面;右鏡當#19 後照,見神後。其鑒二十四神,各安其所,雖不呼名,而存形色、長短,歷然示於鏡中。乃心祝曰:

  大明寶鏡,分形散化,鑒朗元神,制御萬魔,飛行上清,披雲巾羅,役使千靈,封山召河。畢,鏡忽然光變小,還入眉目中,奄然而滅。仍以卧之。常能行之,灾害不生,而位登仙。

  摩照法

  昔有摩鏡道士,遊行民間,賃為百姓摩鏡,鏡無大小,財責六七錢耳。不以他物摩也,唯以藥塗而拭之,而鏡光明不常。有好事袁仲陽者,知其有道,乃要留使宿,為好設主人禮,乃拜而請問之,道士告仲陽曰:明鏡之道,可以分形變化,以一為萬;又能令人聰明,逆知方來之事;又令人與天上諸真相見。行其道德法,則天上諸神仙皆來至,道士自見己身,則長生不老,遠#20成少童。又道士入山,山精老魅多來試之,或作人形,故道士在石室之中,常當懸明鏡九寸於背後,以辟眾惡。又百鬼老物,雖能變形,而不能使鏡中形影變也,見其形在鏡中,則便消亡退走,不敢為害也。是以道士有摩鏡之藥,藥方出於帛子方,用錫四兩,燒釜猛下火,令釜正赤與火同色,乃內錫末,又胡粉三兩,合內其中。以生白楊刻作人,令長一尺,廣二寸,厚一寸,其後柄長短在人耳。以此攪之,手無消息,盡此人七寸,又復內真丹四兩,胡粉一兩,復攪之,人餘二寸,內摩照錫四兩,攪令相得。欲用時,末如胡豆,以唾和之,得□脂為善。又以如米大者,於前齒上噓之,復以唾傅拂其上,以自拂之,即明如日月。欲作藥,先齋戒七日,乃為之作清靜密室,勿令人見之也;其火欲猛。祕之,勿妄傳非其人。

  拂童法

  拂童之道,徹見二十四神之法,常以甲子旬、庚午日,日中時,取清水一升東流水為佳,亦用古井,以一銖真丹極精、末細者,投水中,攪之,左行三七過當以上物#21向月建,左旋攪一周,為過也。微祝曰:

  玄元水精,生光八明,身神眾列,並來見形,徹視萬里,中達九靈。祝畢,向東,以左手灑目二七過祝則隨月建,灑目常#22東向,流餘水#23,仍留以灑目,不復更祝也。

  神枕法并叙

  叙曰:昔太山下老翁者,失其名字。漢武東巡,見老翁鋤於道,背上有白光,高數尺。帝怪而問之有道術否?老翁對曰:臣昔年八十五時,衰老垂死,頭白齒落。有道士者教臣,服棗飲水絕穀,並作神枕法,中有三十二物。其三十二物中,二十四物善,以當二十四氣;其八物毒,以應八風。臣行之,轉少,白髮返黑,墮齒復生,日行三百里。臣今年一百八十矣,不能棄世入山,顧戀孫子,復還食穀,又已二十餘年,猶得神枕之力,往不復老。武帝視老訪顏狀,當如五十許人,驗問其鄰,皆云信然,帝乃從受其方作枕,而不能隨其絕穀飲水也。

  方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取山林柏以為枕,長一尺二寸、高四寸,空中容一斗二升,以柏心赤者為蓋,厚二分,蓋致之令密,又當使可開閉也。又鑽蓋上為三行,行四十孔,凡一百二十孔,令容粟米大。其用藥:

  芎藭 當歸 白芷 辛荑 杜衡 白术 蒿本 木蘭 蜀椒 桂 乾薑 防風 人參 桔梗 白薇 荊實一云石壯荊實#24 肉蓯蓉 飛廉 柏實 薏苡子 款冬花 白蘅 秦椒 麋蕪凡二十四物,以應二十四氣,加毒者八物,以應八風 烏頭 附子 藜蘆 皂莢 菵草 礜石 半夏 細辛

  右三十二物各一兩,皆□咀,以毒藥上安之滿枕,中用布囊以衣。枕百日,面有光澤;一年,體中所疾及有風疾一一皆愈,差而身盡香;四年,白髮變黑,齒落更生,耳目聰明。神方驗祕,不傳非其人也。?本是老芎藭母也。武帝以問東方朔,答云:昔女廉,以此方傳玉青,玉青以傳廣成子,廣成子以傳黃帝。近者,谷城道士淳于公,枕此藥枕耳,百餘歲而頭髮不白。夫病之來,皆從陽脉起,今枕藥枕,風邪不得侵人矣。又雖以布囊衣枕,猶當復以幃囊重包之,須欲卧枕時,乃脫去之耳。詔賜老翁疋帛,老翕不受曰: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也。子知道,以上之於父,義不受賞;又臣非賣道者,以陛下好善,故進此耳。帝止而更賜以諸藥。

  神杖法

  神杖用九節向陽竹,取擇具別有法。凡用之,齋戒沐浴,焚香再拜,訖,叩齒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隨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煥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衛杖左右。微祝曰:

  太上之仙,元始上精,開天張地,甘竹通靈。直符守吏,部御神兵,五色流煥,朱衣金鈴,輔翼上真,出幽入冥。招天天恭,攝地地迎,指鬼鬼滅,妖魔束形,靈符神杖,威制百方,與我俱滅,與我俱生,萬劫之後,以代我形。景為吾解,神昇上清,承符告命,靡不敬聽。畢,引五方氣二十咽,止。以杖指天,天神設禮;以杖指地,地衹司迎;以杖指東北,萬鬼束形。

  帝君明燈內觀求仙上法

  南極上元君,授於帝君。帝君居朗玄之宮,金房紫戶之內,明玄燈以自映,通霞光於照窗,念太真於五形,披三願於帝房,靈上降以紫蓋,元皇給以金童,自然號我位,總掌於玄宮。太品生乎始,妙道在微芒,今以相告,子勤奉焉。告南極上元君曰:子學神真之道,處靈宮之上,瓊房之內,而不知明燈以自映,通玄光於五臟,五臟之內罔#25得明矣,形體之神因得歸也。子若能暮明燈於本命,朝明燈於行年,常明燈於太歲上,三處願念,即體澄氣真,光明內照,萬神朗清。元君奉受法度,施行三年,即致夜光童子二十四人,玄光自然而明,不須明燈而通光也。然此上真之妙法,亦不傳於下世。若其金名玉字玄格者,得吾此道,行之九年,身體光明,徹視萬里,朗觀自然。夜光童子,降子之房,授以真書,白日登晨。

  法曰:常明燈於所住靜室,本命之上,暮入室向燈長跪,叩齒十二通,祝曰:

  玄光映太陰,八達且朗明,澄神曲室裏,仰徹曜上清,五暉發朗臺,玉芝自然生,洞照通太真,萬神監我形,削滅九陰氣,記#26上東華名,保我無終劫,體與日月并,拔度七玄榮,明光啟玉皇,上受內觀經,天降飛霄輦,騰空御綠軿,得謁太皇館,進拜玉皇庭。畢,再拜向本命,仰頭,咽液七過,止。

  又常明燈於行年之上,朝燈,叩齒十二通,咒曰:

  明燈照行年,散光煥八方,嬰嬰色象澄,內觀朗空洞,披釋朗神衿,子與玉真通。仰高宗上道,渺邈無行綜,思得玄雲降,整轡御飛龍,却我百年期,還返嬰兒容。賜我西華女,給我金晨童,侍香履年命,稽首玉帝房,神泰道亦暢,歡適香煙中。整心注太玄,精感洞虛無,室招神霄降,冥目矚仙公,拔過七祖難,度形還南宮。畢,再拜,向燈嚥氣二七#27過,止。

  常於太歲上,明燈以通神,禮願以求真。滿三年,則玄光內映,神真下降,授子不死之方。當時,自有感應也。當朝夕燒香,叩齒十二通,向燈祝曰:

  燈火映太真,明光徹玄虛,披朗無上道,心注玉帝廬,洞達空洞內,神睹形自舒。積感致靈降,心恬理濳居,朝禮太帝堂,夕誦金真書,逍遙玄都裏,萬歲返嬰孩。天符紫霄霞,帝給玄瓊轝,浮遊五嶽巔,適一得所如,七祖免三塗,福慶有盈餘。畢,再拜,咽液二七過,止。

  若能常於三處,明燈不滅,七玄九祖,即得去離十苦,上昇南仙。一身神明澄正,目視萬里,耳聰遠聽,心智逆知未然,神真來降,夜光童#28子當教子求仙之道。九年如此,靈光自表通於裏也。

  按天庭法#29

  天庭,是兩眉之間,眉之角眉內角,兩頭骨凹處。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側,在鼻下小入谷中也鼻中隔之中內際,宛凹處。華庭,在兩眉之下眉下虛骨凹處。旦、中、暮,向其方平坐,臨目,嚥液三九,急以手陰按之三九以兩手中指,急按其處。急,謂痛按之,非急速之急也。按而祝曰:

  開通天庭,使我長生,徹視萬里,魂魄返嬰,滅鬼卻魔,來致千靈,上昇太上,與日合並,得補真人,列象玄名。此為常人致靈徹視,杜遏萬邪之道也。

  服霧法#30

  常以平旦,於寢靜之中,坐卧任己,先閉目內視,彷彿如見五臟。畢,因口呼出氣二十四過,臨目為之。使目見五色之氣相繞纏,在面上鬱然,因又口內此五色氣五十過。畢,嚥唾六十過。乃微祝曰:

  太霞發暉,靈霞四遷,結氣宛屈,五色洞天,神煙合啟,金石華真,藹鬱紫空,鍊形保全。出景藏幽,五靈化分,合明扇虛,時乘六雲,和攝我身,上昇九天。畢,又叩齒七通,咽液七過,乃開目,事訖。此道神妙。又神洲玄都,多有得此術者,爾可行此法耶,久行之,常乘雲霧而遊。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八

  #1 老君: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又』,下同。

  #2 矣:此下另行,四庫本、輯要本均有『又曰:青紫為裏,合之九寸規者,一尺二寸鏡也』十八字。

  #3 寸:此下四庫本、輯要本均有『高三寸』三字。

  #4 老君曰:此起至『高三尺』十九字,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5 者: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6 童子: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玉女』。

  #7 虎:四庫本作『兆』。

  #8 元:原奪,據四庫本補。

  #9 李:上下原缺二字,四庫本、輯要本均同。

  #10 老君曰:此起至『一尺二寸鏡也』十九字,四庫本、輯要本均無,而前面注所載與此同,唯『紫青』互倒。

  #11 不能見之:四庫本、輯要本均無,連下四庫本、輯要本作『多不過六神、七神耒也』。

  #12 戶:原奪,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13 者: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14 不得: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5 殊: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6 條條:四庫本作『修修』(從容整飭貌),義勝原本。

  #17 三童:此下叢刊本、輯要本有『青腰青衣、當聞紫衣、內子青衣』;四庫本有『寶聞黃衣、當聞紫子、內子青衣。』

  #18 青腰青衣,當聞紫衣,內子青衣:四庫本、輯要本均置『三童』下,見上注。

  #19 當:原奪,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20 遠:四庫本、輯要本作『還』,義勝原本。

  #21 上物:叢刊本、四庫本均作『二物』。

  #22 常:四庫本作『當』。

  #23 流餘水:叢刊本、四庫本均作『餘流水』。

  #24 壯:疑為『牡』之誤。

  #25 罔:原誤作『因』,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6 記: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既』。

  #27 七: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28 童:原誤作『重』,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9 按天庭法: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缺此篇。

  #30 服霧法: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缺此篇。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九

  祕要訣法三一

  守一一在人心,鎮定三處

  《太上智慧消魔真經》云:一無形象,無欲無為,求之難得,守之易失。失由識闇,不能進明;貪欲滯心,致招衰老。得喜失嗔,致招疾病;迷著不改,致招死歿。衰患及老,三一所延,治救保全,惟先守一,非一不救,非一不成。守一恬惔,夷心寂寞,損欲折嗔,返迷入正,廓然無為,與一為一,此乃上上之人,先身積德所致也。中中已上,先善未積,積而未極,皆由漸昇。當存三元,諦識神炁狀貌,出入有無,生鎮三宮,三尸必落,尸毒既去,煉暗成明,智慧神通,長生不死,真聖神仙,隨因受果。

  《太平經》云:何以為初思守一也?一者,數之始也;一者道之生也、元氣所起也、天之綱經紀也。又《五符經》云: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能知也。一者,至貴無偶之號也。

  《上清三天君列紀經》云:柏成欻生,請問雲房之道、三真之訣?二玉皇曰:三真者,兆一身之帝君、百神之內始真也。若使輔弼審正,三皇內寧,太一保胎,五老扶精。一居丹田,司命護生;一居絳宮,紫氣灌形;一居洞房,三炁合明。於是變化離合,與真洞靈。明堂雲宮,紫戶玉門、黃闕金室、丹城朱窗,皆帝一之內宅,三真之寶室也。於是雲房一景,混合神人,上通崑崙,下臨清淵,雲蓋嵯峨,竹林葱蒨,七靈迴轉,五色纏綿,層樓萬重,三氣成煙,玉闕虛靜,七門幽深,金扉玉櫃,符籍五篇。公子內伏,外牽白元,渾一成形,呼陽招陰,上帝司命,各保所生。微哉難言,非仙不傳。

  三一訣

  《昇玄經》曰:仙人竇子明問云:向聞法師咨請真一、太一,未聞三一之訣,當復云何?既為一而復言三,為一有三耶?為三有一耶?昔雖奉行,未能曉了,願為究盡,使後來末學得知真要。法師曰:三一者,正一而已,三處授名,故名三一。所以一名三一者,一此而三彼也,雖三常一,故名三一。三一者,向道初門,未入真境,得見一分,未能捨三,全一是未離三,雖未離三,少能見一,故名三一。分言三不離一,故名三一。子明曰:此一者,何所有也?答曰:無所有而有。問曰:無所有而有,何名為有?答曰:以無為有。又問:無何而有?答曰:得無為有。又問:得而無為者何所義?答曰:形聲虛偽故#1。又問:何為虛偽?答曰:不住故#2。又問:云何不住?答曰:速變異故#3。又問:雖速變異,非無所有,既云變異,果是有物可變,安得云無邪?答曰:向日變異者,亦不言都無,如虛空故,但言一切皆有偽非真。生者必死,有者必無,成者必壞,盛者必衰,少者必老,向有今無,寒暑推變,恍惚無常也。

  玄門大論三一訣并叙

  夫三一者,蓋乃智照無方,神功不測,恍兮為像,金容玉質之姿,窈兮有精,混一會三之致。因為觀境,則開眾妙之門,果用成德,乃極重玄之道。《道經》云: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洞神經三環訣》云:精、神、炁也。

  《釋名》云:三一者,精、神、炁,混三為一也。精者,虛妙智照之功;神者,無方絕累之用;氣者,方所形相之法也。亦曰希、微、夷。希,疏也;微,細也;夷,平也。夷即是精,希即是神,微即是氣。精言夷者,以知萬境,均為一照也;神言希者,以神於無方,雖遍得之,甚疏也;氣言微者,以氣於妙本,義有非粗也。精對眼者,眼故見明,義同也;耳對神者,耳空故聞無,義同也;鼻對氣#4,觸於體,義相扶也。

  孟法師云:言三言一,不四不二者,以言言一即成三也。今謂明義,各自有宜,少多非為定准,如六通四達,豈止三耶!若教之所興,無乖此說。然三義雖異,不可定分,亦#5一體雖同,不容定混。混亦不混,故義別成三,分不定分,故體混為一。混三為一,三則不三;分一為三,一則不一。不三而三,不一而一,斯則三是不三之三#6,一是不一之一。不三之三,非直非三,亦非非三;不一之一,非止非一,亦非非一,此合重玄之致也。

  出體之義,略有四家:

  一者大孟法師解云:三一之法,以妙有為體,有而未形,故謂為妙,在理以動,故言為一。引經言#7:道生一。又云:布氣生長,裁#8成靡素,兼三為用,即一為本。今不同此,果法若起,故非未形之妙。經云:生,豈是常在之本!

  二者宋法師解云:有總有別,總體三一,即精、神、氣也;別體者,精有三智,謂道、實、權;神有三宮,謂上、中、下;氣有三別,謂玄、元、始。今謂此#9判三一之殊,非定三一之體。

  三者徐素法師云:是妙極之理,大智慧源,圓神不測,布氣生長,裁成靡素,兼三為義,即一為體。此解雖勝,語猶混通,未的示體,如極理之與大智,此#10即是境智之名;慧源之與裁成,即是本迹之目。故未盡為定也。

  四者玄靖法師解云:夫妙一之本,絕乎言相,非質非空,且應且寂。今觀此釋、則以圓智為體,以圓智非本非邊,能本能迹,不質不空,而質而空故也。今依此解,更詳斯意者#11,既非本非迹,非一非三,而一而三,非一之一。三一既圓,亦非本之本,非迹之迹。迹圓者,明迹不離本,故雖迹而本;本#12不離迹,故雖本而迹。雖本而迹,故非迹不迹;雖迹而本,故非本不本。本迹皆圓,故同以三一為體也。三一圓者,非直精圓,神氣亦圓。何者?精之絕累即是神;精之妙體,即是氣;神之智,即是精;氣之智,即是精;氣之絕累,即是神也。斯則體用圓一,義共圓三。圓三之三,三不乖一一;圓一之一,一不離三。一不離三,。一故雖一而三;三不乖一,故雖三而一。一雖三而一、故非一不一,亦#13 雖一而三,故非三不三。三一既圓,故同以精智為體,三義並圓,而取精者,名殊勝也。

  義有九條,用有五迹。義九條者,三一各#14三,合成九義:精有三,正、實、權也;神有三,空、洞、無也;氣有三,始、元、玄也。精三者,具如境智科解;神三者,無是豁然之名;洞是通同之目;空是虛容之理也。氣三者,《正一經》云:太無變化,三氣明焉。黃氣為玄,白氣為元,青氣為始也。論其相生者,正智生實智,實智生權智,無生於洞,洞生於空,空生於始,始生於元,元生於玄也。然自一之三,從三至九,千應萬變,同歸本一,不殊而殊,殊而不殊也。用五邊者,《洞神經》云:大道無極,極乎自然,變化無極,其中要妙,三五八九。三者,精、神、氣也。五者,精有二君,精、氣也;神有二君,神、炁也;精有二君,赤氣名曰太陽,化為元陽子丹,變為道君,是二君也;神有二君,赤氣變黃,名曰中和,變為老子,又為黃神,是二君也;氣有一君,黃氣變白,名曰太陽,變為太和,是一君也。以五當法,體義不一分,二分三一之變,有此五君。以三就五為八,三內有一成九也。斯亦一途應用,示此五身,然化迹多端,塵沙莫辯。

  孟法師云:用則分三,本則常一。今解論其正意,體一義三,本迹而言四句變九。四句者,一者本一迹三;二者本三迹一;三者本迹俱三;四者本迹俱一。本一迹三者,妙本圓一,分應開三;迹一本三者,應氣為一,本體俱三。第三、第四兩句者,望前兩句不知本迹不殊,故同三同一,其義具顯前章也。九變者,三一之化,號精、神、氣。精、神、氣中,又各相生,三三相續,遂為九變。故從一之九,從九反一。《上元真書》云:一曰源一;二曰元一;三曰太一;四曰玄一;五曰真一;六曰雌一;七曰雄一:八曰三一;九曰正一。源者,至道之根,眾妙之本;元者,眾善之長,萬法之先也;太者,極大之名,包含為德;玄者,不滯為用,妙絕高虛也;真者,去假除惑,即色皆空也;雌者,安靜柔和,觀空照實也;雄者,剛動能化,方便善權也;三者,精、神、氣也;正者,治邪滅惡,去暗就明也。此明至道垂迹,有此九條,攝會歸本,同為一致。故《三天正法》云:從九返一,乃入道真。《辯教》曰,第一出眾經不同。

  孟法師云:涉學所宗,三#15一為本。故七部九結,皆有圖術,今列如左:

  第一,洞真三一上元泥丸宮,天帝、帝卿;中元絳宮,丹皇君、輔皇卿;下元丹田宮,黃庭元王、保鎮弼卿。出《三元真一經》;

  第二,洞玄三一治三丹田,元先、子丹、元陽子也。出《太上真一經》;

  第三,洞神三一南極老人,中極道元,北極玄妙。出《洞神太上三一經》;

  第四,皇人三一始青、元白、玄黃。出《皇人祕旨》;

  第五,太清三一赤子、真人、嬰兒。出《太清上中經□上卷》;

  第六,太平三一意神、志神、念神。出第一卷自占盛衰法;

  第七,太玄三一夷、希、微。出《太存圖》及《道德經》;

  第八,正一三一行、法、闖。即治三元;

  第九,自然三一虛赤光、元黃光、空白光。

  合有九經,所明三一,並治三宮,其條守體儀,具如彼經所辯。然洞神所出三一之變,亦雲精、神、氣、虛、無、空等、具如彼經第十三卷所明也。今三一者,神、氣、精;希、微、夷;虛、無、空。所以知此為三一者,以其明義圓極故也。昔正一、三一等,是以其明義淺迹故也。

  《昇玄經》太上告道陵云:汝昔所行,名為真一道者,是則陰陽之妙道,服御之至術耳,非吾所問真一,此昔教也。下文云:汝以堪受吾至真平等要訣#16無上妙經,乃至第四辯不一之一,此之教也。其外六經所辯三一,既不彰言辯空,而但為氣觀之境,可屬於昔。故涓子修上清,僅#17得地仙而已。若言三氣三色,並是界外之事。三洞三一,本意皆為入空,此則攝屬於今也。能倫聖教,本不有無,何曾今昔!故可#18九經所辯,皆不有無,並非今昔,但逐物情,不了滯教,為昔物情,若悟曉教成今也。更二義往分今昔,一就大小乘分,二就因果義分。大小乘分凡有三義:一約定有分;二約偏並分;三約待絕分。定有者,昔小乘以三一為定境,義極於有;今大乘,以三一為智慧,義在於空。何者?昔小乘,入定則捨於有,故在空之時無復三一也;今大乘,為觀群色是空,故雖於空,不失三一也。故《洞神經》釋守三一云:知守虛無空者為大乘也,守神鍊形為中乘;守氣含和為小乘也。二偏並者,昔小乘學偏,今大乘能並。小乘捨色入空,故不能並;大乘即色辯空,故能並也。三待絕者,昔因三一以入於無,得無之時,謂為真一,此之無一,猶對於有之無,是為挾二,故為待也;今之三一,即體非有,亦復非無,非有非無,故無所挾,既無所挾,故為絕也。二就因果義分,亦有三義:一約近遠別,二約方便究竟別,三約常無常別。一約近遠者,昔以三為氣,觀果則近極三有,今以一為神,觀果則遠極道場,故極果圓智成,今三一義如前也。二約方便究竟者,昔開方便,果極三界,今開究竟,故#19果極常一,故《昇玄經》云,是為究竟?究竟者,功業成,罪行畢,則常一也。三約常無常者,昔三有之果,為灾所成,故是無常;今一常之果,疑然不動,故為常也。

  金闕帝君五斗三元真一經口訣

  涓子受之東海青童君。至春分日夜半時,起坐東向,冥目,存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陽明星。陽明星者,北斗之東神也。於是存入星中共坐,吞紫氣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陽明星東元太上官,宮中有青玄小童,授子真光也先當存北斗星,紫炁大如弦,從上直流我前,然後乃存三一也。

  周君口訣云:存七真人並北斗七星,而共登陽明雁行,我居中央也。巾七星者,以魁覆頭,杓柄前指也,我存吞紫氣三十過而嚥之也;又思三一、三卿並#20同吞之也。吞畢,更#21存七真人緣向從紫氣空中來下,還兆三宮中。良久心祝曰:

  三尊上真,太玄高神。陽明主春,萬童開門;丹元主夏,朱紫含煙;陰精主秋,天威六陳;北極主冬,萬邪塞奸。五土乘王,戊己天關,所指皆滅,所向莫干。煉我七魄,和我三魂,生我五藏,使我得真,登飛上清,浮景七元,長生順往,嘯吟千神。畢,亦可眠存之,四節共此一咒爾。

  夏至之日夜半時,起坐南向,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丹元星。丹元星者,北斗之南神也。於是存入星中共坐,吞紫炁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丹元星南極太上宮,宮中有朱陽靈妃,授子絳書、寶衣也。

  秋分日夜半時,起坐西向,冥目,存我身中三官、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炁之煙,共登北斗陰精星。陰精星者,北斗之西神也。於是存入星中共坐,吞紫炁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陰精星西元太上宮,宮中有白素少女,授子玉章虎書也。

  冬至之日夜半時,起坐北向,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炁之煙,共登北斗北極星。北極星者,北斗之北神也。於是存入星中共坐,吞紫炁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北極元星北元太上宮,宮中有玄精真人,授子金書祕字,三五順行。

  六月一日或十五日,令與秋分、夏至日相避也,夜半時,坐西南向,冥目,存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居中央也,俱乘絳、紫、青、黃,四炁之煙,共登北斗天關星。天關星者,北斗之中神也。於是存入星中共坐,並臨目,各吞四色氣各十過,先吞絳氣,以次行之。久久自見天關星中元太上宮,宮中有太上威真,人授子滅魔符、鑊邪鉞、黃衣兵籙。

  八節日各守八日耳#22,以節日夜半為始,餘唯存在三宮中安坐而已。據精想,使有至彷彿耳#23。

  守五斗真一經口訣

  道士志學#24,山林隱靜,久遁岫室,遠迹人間,為之者益精,而神速至也。或多不知推筭度分數,作曆日也。如不知曆日之道,則二十四氣、八節之日,不可得知;又復不能年年出入世間,尋問求寫,亦是學人之疑也。今謹按北帝自然之經云:法用正月三日,當立春;二月十五日,當春分;四月一日,當立夏;五月十六日,當夏至;七月七日,當立秋;八月二十二日,當秋分;十月五日,當立冬;十一月十一日,當冬至節。山林道士,當用此法。若曉外曆日之八節,自宜按之。曆八節,蓋璇璣之正度,萬真靈仙神明朝宴之日也;北帝自然發月數之中日;二景氣相隨之日,亦大吉時也,宜以修道建思,併而論之,吾從唯一。

  外國以月一日為建#25,二日為除,以次數之。今窮山無曆日,此乃可用。

  匈奴國以正月一日為甲寅,朔六甲周而復始。正月小,二月大,三月小,四月大,五月小,六月大,七月小,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若窮景深林,外迹名絕者,亦當按此可也。

  每至建日,或月一日平旦,存三一從己三宮中出,坐己前,乃心起再拜,若如見之,髣髴在目,心咒曰:

  天尊三帝,守我命門,出遊虛中,六氣互分,養我五神,正我三魂,五藏自生,長生飛仙。畢,又存從虛中還三宮。良久,咽液三十過,十過為良。夜當見三一及三卿也,或夢見白鳥、白鵠、白虎、金玉之物,皆三一之化景示象也。如此守之勿殆,則相見之象也,對面之漸也。每至除日夜半時,密起北向,仰視北斗七星之內象,見三一從輔星中下來,入己三宮中。畢,還寢,精思存之,髣髴似見,乃微咒曰:

  太上天輔,三帝所遊,三卿扶持,與真合俱。下入我身,安寂坐無,吐精灌形,魂魄和濡,使我飛仙,雲車行浮。畢,嚥液二十七過#26,月取一除日爾#27。

  每至開日夜半時,起坐東向,去巾亦可散髮,更梳櫛結之結令通#28,良久,畢,祝曰:

  上元三真,真中嬰兒,散髮開煙,上通天臺,泥丸堅凝,與天同時,使我飛仙,交行洞臺。畢,咽液十九過,畢,乃巾而寢,精思存三一、三卿,各安其宮,帝與卿相對而坐;存三一呼氣宮中三十過,己存時亦自呼氣三十過也。呼者,開口吐氣之謂也。其時亦當覺一體熱,則和神凝魂之驗也。存三一,皆當臨兩目,內視神宮也#29。

  存一之道,使太上三素氣見三宮中。三素者,紫、青、絳三沓色炁也。紫在上也#30,則#31存守三一在其中,目想見北極紫房、玉宮,使#32天官序列,思#33我將在帝前對坐,所乞所求,乃心拜焉。太上,是上清之帝,極貴者也;北極紫房,帝之房耳。亦存己三一,與帝諭#34;飛真生生之道。

  凡臨盛饌,皆正心存一,目想一先飲食,然後兆乃食之也。常如此,則邪氣遠退,真氣來前。飲食畢,心祝曰:

  百穀入胃,與神合氣,填補血液,尸邪亡墜,長生天地,飛登金闕,役使六丁,靈童奉衛。

  守一之法,以甲午、甲辰、甲寅日夜半,掃除靜寢之庭,方圓一丈,布席燒香,北向再拜,亦可心拜而已#35。因仰視北斗七星,使紫炁從斗中出入兆身中三宮之內,北向接#36手兩膝上,心存三一、三卿,與兆俱乘紫氣上登太極。太極,北極星也。存令忘身失體,恍焉如昇天之狀。如此,則仙道近矣。仙人謂之大靜也。陰雨可於寢床上為之,亦可預作壇於盛處,使方圓一丈,籬四面,使高數尺,至日常當修之,此大靜之道也。

  守一之法,道#37當伺月初出時,向月再拜,畢,心祝曰:

  太陰玄精,明月夫人,初生流光,照我三宮,神仙上飛,高遊八方,所向所願,皆與福會。

  守一之道,常存七星覆頭上,柄指前。如此,百邪之不干,凶氣之滅亡,要訣也。

  守一人忌食五辛、猪犬肉、履產婦家、甲子日。思存又忌大醉及諸殗臭,皆避而慎之,遣之#38勿疑矣。又勿抱嬰兒,大不可耳#39,不與人共衣履、同床席,而存一也,思真靜神,念道招靈,皆欲別處,非徒此事而已。

  後聖金闕帝君,昔受《三元真一經》、《太極帝君真符》、《五斗真一經》、《太一帝君寶章》,凡此四訣,以傳仙人涓子,涓子釣河川獲鯉魚,剖得青玉函,發視獲二符、二經法是也。此太上內隱法,地真之上道,亦得朝宴上清,遊盼太極,飛遨崆峒,寢息崑崙矣。

  雲笈七籤卷之四十九

  #1 故: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 故: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 故: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4 氣:此下四庫本有『者』字。

  #5 亦: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6 不三之三:原誤作『不二之三』,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7 引經言:四庫本、輯要本作『經云』。

  #8 裁:原誤作『貸』,據後文及四庫本、輯要本改。

  #9 此: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0 此: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1 者: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2 本:原誤作『亦』,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13 亦:疑衍,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4 各:原誤作『名』,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15 三:原奪,據四庫本、輯要本補。

  #16 訣:原誤作『設』,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17 僅:原誤作『近』,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18 可:四庫本、輯要本均無,疑為衍誤。

  #19 故: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0 並: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登』,原本義勝。

  #21 更:四庫本作『便』。

  #22 耳: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23 耳: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24 道士志學:此起至『自宜按之』一百七十五字,四庫本、輯要本均缺。

  #25 外國以月一日為建:此起至『亦當按此可也』兩段計九十八字,四庫本、輯要本均缺。

  #26 二十七過: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二七過』,按文例,疑衍『十』字。

  #27 月取一除日爾:四庫本無,另作『乃止』。

  #28 『每至開日夜半時』四句:義有不協,疑有舛。四庫本作『每至開日夜半時,起,叩齒三十六通,存想泥丸氣達之結令通』 。

  #29 也: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0 也: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1 則: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2 使: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3 思: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使』。

  #34 諭: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作『論』。

  #35 而已: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6 接:疑為『按』之誤。

  #37 道: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8 遺之: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9 大不可耳: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雲笈七籤卷之五十

  祕要訣法三一

  三一九宮法

  夫三一者,乃一身之靈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是以胃池體方以受物,腦宮員虛而適真。萬毛植立,千孔生煙,德備天地,混同太玄,故名曰泥丸。泥丸者,形軀之上,神所居也。兆唯知吞炁咽津,鳴齒納液,不知此所因者,乃泥丸之末流,腦家之邊枝爾。

  今將告子三一之訣,上真之妙法也,閉口奉修,慎勿宣傳,負違盟誓,身沒鬼宮,考延七祖,長閉河源。兩眉間却入一寸,為明堂宮;卻入二寸,為洞房;却入三寸,為丹田;丹田直上辟方一寸,為玄丹腦精泥丸魂宮也。

  明堂宮左有明童真君,右有明女真官,中有明鏡神君。明童真君,諱玄陽,字少青;明女真官,諱微陰,字少元;明鏡神君,諱招精,字四明。此三君共治明堂宮,並著綠錦衣,腰錦裙,帶四玉鈴,口銜玉鏡,鏡鈴並如赤玉也,頭如嬰兒形,亦如之對坐俱向外面,或相向也。此明堂之道也。若道士恐畏,存三神使嗚玉鈴,聲聞太極,使口吐玉鏡,赤光令萬丈。存之俱畢,因三呼三君名字,叩齒九通,則千妖伏息,萬鬼滅形也。若道士飢渴,亦存三君,並口吐赤炁使灌己口中,因吸而咽之,須臾而飽也。若道士夜行,暗不見路,又存三君,使口出火光照前,須臾路自朗明也。若行凶處,厄難之中,有刀兵之地,急存三君,使鳴玉鈴,精而想之,敵人自然心駭意懾,不復生害心也。若道士欲求延年不死,及疾病臨困求救而生者,當正心安寢,存明堂三君,並向外長跪,口吐赤炁,使光貫我身,令帀我口傍,咽赤炁無數,當閉目微咽之也。須臾,赤炁繞身,都變成火,火因燒身,與火共作一體,內外洞光,良久乃止#1,名曰日月鍊形,死而更生者也。又暮卧常當為之,則必長生不死也。又數存咽赤炁,使人顏色返少,色如童女,此不死之道,明堂之要訣,畢也。旦起皆咽唾三十過,以手拭面摩目以為常,存唾色作赤津液。

  洞房中有三真,左為無英公子,右為白元君,中為黃老君,三人共治洞房中,此為飛真之道,別自有經,事在《金華經》中。

  丹田宮有上元真一帝君、帝君之卿合三人,共治丹田宮,守三元真一之道是也。此真地之要路,控乘龍車之經也。天真多官位,樂欲為地真人,地真人隱遁於官位,不勞損於朝宴,故從容任適,隨時而遊,坐七輿以造步四炁也。至於天真,雖差階小異,俱一真矣。地真人亦各安其所之,不願為雲中官也。

  流珠宮有泥丸太一真人,在丹田後却入一寸為流珠宮,流珠真神自別有經,司命之所行也,其道妙大#2,發誓用珠帛結盟,乃能付之。此經三百年一傳,滿五授止,不得復出。此太極公卿司命之道也。

  玄丹宮在丹田之上,正方一寸,紫房綠室、朱煙滿內,其中有泥丸太一真君,治玄丹之宮。太一真君,貌如嬰兒始生之狀,坐在金床玉帳之中;著紫繡錦衣,腰帶流火之鈴,流火之鈴者,無質而赤光,動之聲聞十萬里,蓋上清中太一真人之寶鈴也;左手把北斗七星之柄;右手把北辰之綱,北辰者,北極不動之星,謂之為辰綱也;正坐玄丹宮向外,左右無侍者,所以名之為太一真君也。旦夕守諸三一,訖,獨後乃末存之,末存之者,先造其輕,後行其重也。

  夫頭有九宮,請先說之。兩眉間上,其裏有黃闕紫戶、絳臺青房,共構立守寸之中,左右耳守寸#3。左面有絳臺,右面有黃闕。其九宮真人出入,皆從黃闕、絳臺中間為道,故以道之左右置臺闕者,以伺非常之炁,伺迎真人往來也。紫戶大神,名平靜,字法王;青房大神,名正心,字初方,形並如嬰孩,各服衣如其方。房戶之神,手執流金火鈴。守寸者,却入三分,名為守寸也。暮卧及旦存思之時,先存二大神,髣髴存見,仍呼其神名字。畢,微咒曰:

  紫戶青房,有二大神,手把流鈴,身生風雲,俠#4衛真道,不聽外前,使我思感,達利靈關,出入利貞,上登九門,即見九真,太上之尊。祝畢,乃可存思三一洞房,九真諸要道也。守寸二大神,唯聽九宮中真官,在九宮內者,出入耳目,上帝信命及玉童靈真,往來諸帝軒,二大神聽以進,其餘非真#5,此二大神皆不聽進也。此中黃太一法度也。於是赤子帝君,乃命兩耳神嬌女、雲儀使引進之,故人覺耳鳴者,外使入也。雲儀時扣磬鐘,以聞九宮,使知外人來入,令警備也。磬鐘者,是今耳鳴之聲音也。其聞之者,錯手掩耳而祝曰:

  赤子在宮,九真在房,請聽神命,永察不祥,太一流鈴,以滅萬殃。祝畢,以手拍耳門二七遍,畢,當覺面熱,即佳候也。若覺頭項頸問索索寒者,惡氣入也。當急卧,臨目,內存玄丹宮

  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鈴,煥而擲之,惡氣即出身外,火光亦隨之在後,炯炯然以照已一身。良久,平復也。其明堂、洞房、丹田、流珠四宮之經,皆神仙為真人之道傳於世。其玄丹宮經,亦真仙司命之要言,四宮之領宗矣#6。此一經,須太極帝君告可與乃與之也#7,亦時出授爾#8。

  凡合五宮之道,行乎世上,有真名者,遭值之矣#9,自非骨相挺命,不聞此言也。又有玉帝宮,玉清神母居之;又有天庭宮,上清真女居之;又有極真宮,太極帝妃居之;又有太皇官,太上君后居之。此四宮,皆雌真一也#10,道高於雄真一也。並有寶經,以#11傳已成真人者,未得成真,非所聞也,雌真一之要,亦自不授之矣#12。太上所以出極八景,入驂瓊軒,玉女三千,侍真扶轅,靈妃俠唱,神后執巾者,寔守雌一之道,用以高會玄晨也。此太上之宗根,虛皇之所傳也。此四宮,人皆有之,但不修此道者,宮中空耳。夫不盡修於九宮,九宮者宮中亦空爾#13,非但雌家而已。至於丹田宮中,常有帝君,守寸常有大神,不復問之#14,須修乃見在宮中爾。修之者神仙,不修者以壽死矣。雌雄一神者#15,男女並可兼修之,無不在也,唯决精苦之至,乃獲益矣。

  守玄丹太一真君之道,暮夕靜寢,去諸思念,卧坐任意。先存北極辰星,紫炁來入己玄丹宮中,須臾滿宮,溢出耳外,使匝身通洞內外,與紫炁合體。畢,又存日來,入玄丹宮中,日滿宮內,在紫炁中央,望視如暗中視火珠之狀。畢,乃存上清中黃太一真君,從北極紫炁中來,下入玄丹宮日中坐,君諱規英,字化玄,衣貌色服如上#16。又存己一身,忽然昇上入玄丹宮日中,在太一真君前對坐,服色任意,因心起再拜。稽首膝前,問道求神仙長生,隨意言之。因存乃吞紫炁三十過,次#17咽液三十過。畢,又存北斗七星,內有一赤炁大如弦,徑下直入玄丹宮中,於是太一真君,及己俱乘日入行赤炁道中,直上詣北斗魁中,寢息良久,自因此寢也#18,亦#19即有真應。十四年行之,則與太一同遊,俱到七元綱也;十八年詣上清宮,受書佩符,役使玉童、玉女各十八人。一夕一存之,唯數而已,勿令脫夕。亦可#20專修此道,不必須守三一也,兼之益精,致感速爾。月一日、三日、七日、十一日、十五日夜半之時,存玄丹宮太一#21真君,正坐向外,口吐青炁,下入我口中,我隨咽之,凡五十過。畢,乃咽液五十過。畢,微祝曰:

  太一真皇,中皇紫君,厥諱規英,字曰化玄。金床玉帳,繡帔錦裙,腰帶火鈴,斬邪滅奸,手把星精,項生日真,正坐吐炁,使我咽吞,與我共語,同宴玄丹,鍊灌七魄,和柔三魂,神靈奉衛,使我飛仙,五臟自生,還白童顏,受書上清,司命帝君,所願所欲,百福唯新。又存己上入宮中,在太一前寢息,因以取眠,亦當夢感妙應矣。日為此而數精至,即相見之階漸也。

  四宮雌一內神寶名玉訣

  凡學上真之道,而不知雌真之一內名,亦萬不得仙也。學者受師口訣,然後奉行,每以正旦月朔,太歲本生之日,入室東向思存:

  玉清神母,姓廉名銜,字荒彥。長九寸九分,著玄黃素靈之綬,頭戴七稱珠玉之髻,冠無極進賢之冠,居無上之上,太極珠宮,七寶府,五靈鄉,玄元里,下治兆身玉帝宮中。

  上清真女,姓厥名迴,字粥類。長六寸六分,著青寶神光錦繡霜羅九色之綬,頭戴玉寶飛雲之髻,冠玄黃進賢之冠,居無上之上,崑崙太幽中宮,明堂府、九光鄉、大化里,下治兆身天庭宮中。

  太極帝妃,姓玄名虛生,字伯無。長七寸七分,著玄羅流光五色鳳文之綬,頭戴七寶玄雲之髻,冠無極進賢之冠,居元景之上,太清極玄宮中,玉房府,三丹鄉,丹元里,下治兆身極真宮中。

  太上君后,姓遷名含孩,字合延生。長三寸三分,著七寶飛精玄光雲錦霜羅九色之綬,頭戴九玄玉精頹雲之髻,冠玄黃無極三寶玉冠,居太清九玄之洞,無極真宮,丹精府,雲光鄉,玄玄里,下治兆身太皇宮中。

  行玄丹之道,守三一之訣,當常存四宮雌真一之神,衣服、形影、名諱、鄉居所在,此寶經之上篇以傳見成真人者。始學不得參問其要,素靈所祕,不行於世。凡受上真之法,《三寶神經》雖通靈究幽,不知雌真一之法,亦萬無成矣。故太上標其重禁,格於輕洩,不載於紙墨。有者宜審實內心,然後受焉。每以正旦月朔,及太歲本生日,沐浴清齋燒香,入室東向,存思四宮雌真一之神,鄉居、姓名、服色、長短,如上法。畢,當叩齒十六通,祝曰:

  太陰真神,號曰女靈,含景九玄,乘真隱冥,日吉天朗,告齋上清,心念目矚,洞鑒神形。還守宮宅,玉華芳盈,五色變化,流黃紫青,運致飛霞,上造帝庭。畢,咽氣三十六過,止。如此,則九年面生玉華,金真映光,神見軀形,與兆共言。子既見神,心知而已,慎勿妄傳也。

  此四宮雌真一之神,是天元始生之陰官,受號帝妃也。始其元氣未立,五政未開,光景未通,氣極虛無,無上無下,無外無內,無左無右,無前無後,太上之元精,玄始之妙真,虛極之先,結氣而凝,混化萬物,天地得存,皆由於四真也。能有至心存思者,千齡不知老,九天之中,萬神同壽也。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訣

  涓子受之東海青童君。太上曰:真人所以貴一為真者,上一而已。一之所契,太無感化;一之變通,天地冥合。是以上一為一身之天帝;中一為絳宮之丹皇;下一為黃庭之元王,並監統身中二十四炁。炁以受生,生立一身,上應太微二十四真,真炁徊和,品彙成形,玄神混分,紫房杳冥。

  夫氣者,結虛煙而成神也;神者,托三一以自生也。變化者,三一之所造,得化者,皆由神之自隱,混黃相成,得玄之極,故三一元君,各有真炁。真炁結成,自#22為千乘萬騎,雲車羽蓋,常以內入紫宮,以登玉清,列錄元圖,化胞保胎,三一養身,得為真人,飛行九霄,受事高上。所以,一之所濟者,乃生乎天地,非但行飛蠕、動小事而已。子若能守之彌固,則精應感暢,精應感暢則三元可見,三元可見則白氣鬱變,白氣鬱變則混分自生,混分自生則千乘萬騎,忽然至矣。於是羽蓋可御,雲車可乘,白日昇天,上造太微,實三一之玄功,精感之所會也。太微中有二十四氣,混黃雜聚,結炁變化,有時忽爾而分,覺然而生也。化炁中有二十四真人,結虛生成,不由胞胎,皆三一帝皇之神炁,所以致分道變化,托玄立景矣#23。既能守身中三一,則天上太微中三一帝皇之真君,而#24降見於外,與子面言矣。身中復有#25二十四真人,亦身#26精光爽炁,所分化#27而變萬化,若雲車來迎。合炁晨景,以登太微#28,二十四真人俱與身中神明,合宴於混黃之中,共景於紫房之內,託形炁於千塗,迴老艾以返嬰,改死籍於北酆,壽長存乎帝鄉,出入玉清,寢止太微。又兼行帝一、太一、五神,及三五七九之事,兼行之者#29,一神#30之感易致也。紫房#31須守一為根本,守一須守紫房為華蓋。故三一、三素相須也;而紫房、六合相待也。雖其居不同,而致一之用俱濟也。子善思而存之,則三一之事畢矣。若單得受一道者,則三元不備。但注心於一,亦可長生不死#32,得入太清而已,不得遊宴太極,北登上清之宮也。上一,真帝之極也;中一,真皇之至也;下一,真王之妙也。天皇得極,故上成皇極;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眾妙之君。三皇體真以守一,故一無藏形;仙人尋真以求一,故三一俱明,一無藏形,其真極也。三一俱明,得一而明已#33。其真既極,三一既明,得一而生也。夫真守一者,當令心寂神凝,體專求感,所以百念不尋,精意不散,但三月內視,注心一神,則靈光化生,纏綿五臟。若其注念不散,專炁致和,由樸之至也,得一之速也。若華偽僭起,競心亂生,故一不卒見,神不即應,非不卒見,即應由存之者,不專思之者,不審是故,積年之功,罔有髣髴也。若能心濟遠感,縱心無勞,亦必三月之精思,與一混合者#34也。

  太上告曰:三元者,九天之玉真,太上之正道也#35,胎根之所生,六合之所存。故正一大道,以出真帝,正道玄真,以生大神,離合五化,萬化忽成,三元解變,則一之所生也。故變氣布結,神得以靈,眾真歸一而玄功成焉。此正道之宗祖,元氣之根始也。散之於無,則白氣杳合;養之於形,則長生永久。夫三一之法,觀道備於三元。其道奇妙,總括靈篇,天人仙皇,握寶神經。第一之訣《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第二之訣《雌一合變大有妙經》,第三之訣《洞真玄經》,三五七九,號太上素靈。是故上一帝君寶《洞真經》,中一丹皇寶《雌一大有妙經》,下元一王寶《太上素靈洞玄大有妙經》,此之三文,真道之至精,一神之玉章,並是天真之禁訣也#36,高上之祕篇。兆守三一,得吾三經,即能乘雲,上昇太清,洞觀無窮,遊宴紫庭,微哉深矣!難可文宣。守一所生,三一見矣。既見三一,可求此經,當必授守三一之法,皇天上清,金闕帝君,真書之首篇,眾真之妙訣。子而守一,一亦守子,子而見一,一亦見子。一須身而立,身須一而生,子身進退,千端萬事,常當念一。飲食念一、喜樂念一、一及戚念一、疾病念一、危難念一、履水火念一、乘車馬念一、有急念一、人之念一,舉止矚目念亦多矣。思念必專,不專無冀矣。患人有志不固,固不能久;知一名字而不能守,守不能堅志,志不能苦。思念無極,多有誇心,不能常守,故三一去則正氣離失,失正氣者故氣前,故氣前死日近也。俗人學道,多尋浮華,不信真一為貴,初有其志,後必變敗。由用志不一,邪氣來入故也。守一之戒,戒於不專,專復不久,久不能精,精不能固,固而不常,則三一去矣,為空宅爾,空宅無主,其身安久矣#37。

  太上告曰:氣結為精,精感為神,神化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人,真人昇為赤子,此一真之旨#38也。天有三玄,謂日、月、星也,亦為三精,是用長生;人有三寶,三丹田也;亦為三真,是用永存。《靈寶經》曰:天精、地真,六寶常存,此之謂也。兩眉間上,却入一寸為明堂、却入二寸為洞房、却入三寸為丹田泥丸宮。却入者,却就項後之背向也。丹田泥丸宮,正四方,面各一寸,紫氣衝天,外映照九萬里,北斗七星以魁為蓋,以杓柄前指,外向也,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上元赤子居中,在斗蓋之下,赤子諱凝天,字元先,位為泥丸天帝君,其右有帝卿一人,坐相對,是齒舌腦之精神化而生也。上入為帝卿君,諱肇精,字玄生,此二人共治泥丸中,並著赤繡華衣,貌如嬰孩始生之形#39。天帝君執上清神虎符,帝卿執《大洞真經》,坐俱外向或相向也。內以鎮守泥丸、面目、齒舌、兩耳、鼻、髮之境,外以振威六天萬鬼凶惡魔也。三魂七魄五日一來,朝而受事焉。心為中丹田,號為絳宮,鎮心之中央,正四方,面各一寸,朱煙參天,外映照三萬里,變化恍惚,在意存之。中元真人居其中,諱神珠,字子丹,位為絳宮丹皇君,其右輔皇卿一人,是五臟精神之結化也。入絳宮為輔卿,諱光堅,字四靈,此二人共治絳宮中,並著朱錦衣,貌如嬰兒始生之形#40。丹皇君左手把《太清經》,輔卿君執《大有妙經八景章》,坐俱外向或相向也。內則鎮守筋骨、五臟、血肉之境,外以震折萬邪之不祥,養炁安神,長生久視,飛仙太霄。三魂七魄三日一來,朝而受事焉。臍下三寸,號命門丹田宮,下元嬰兒居其宮,四方各一寸,白氣衝天,外映照七萬里,變化大小,飛形恍惚,在意存之。下元嬰兒,諱胎精,字元陽,位為黃庭元王,其右有寶鎮弼卿一人,是津氣津液之神,結煙昇化也,入在丹田宮。弼卿諱歸明,字谷玄,此二人共治丹田下元宮,並著黃繡羅衣,貌如嬰孩始生之狀。黃庭元王左手把太白星#41,右手執《玉晨金真經》,弼卿執《太上素靈經》、九庭生景符,坐俱向外或相向也。內以鎮守四胎、津血、腸胃、膀胱之府,外以消灾散禍、辟卻萬邪。三魂七魄一日三來,朝而受事於王矣#42。

  守一之法,立春之日夜半之時,正坐東向,服氣九過,咽液三十五過,畢,乃存北斗七星冉冉來下我頂上,却向天以杓柄正向,前指東也。存陰精、真人二星,親泊頭頂上,陽明、玄冥二星,却在上也;陽明、陰精二星,在後面;玄冥、真人在前面。於是髣髴存念位定。又思三一之尊君,忽見變生,共出在斗魁之中;須臾,三卿君復坐如三尊,須臾,見六人俱登玄冥,綱行東去,達天關而止,俱向我口。又存見上元手扶上卿;中元手扶中卿,下元手扶下卿也。我乃咽氣一通,良久,上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上昇還泥丸宮。次咽氣一通,良久,中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歸絳宮;次咽氣一通,良久,下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歸絳宮。次咽氣一通,良久,下元二人從氣中來,入我口中,咽入下丹田中。存天關星,令去口七尺,星在口前,三元入我三宮中。都畢,乃精念真一,各安所在,坐卧思之在心,心有所願,事事心啟之。所求者,亦心啟求之。存思唯令靜寂,若寢室內,晝日亦可存思。

  立春存三一,東向,如立冬精思;

  立夏存三一,南向,如立春精思;

  立秋存三一,西向,如立夏精思;

  立冬存三一,北向,如立秋精思。

  存思三一,各安其宮。畢,乃微祝曰:

  五方命斗,神致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靈,六神徘徊,三宮丹城,玄通大帝,下洞黃寧,天真保衛,召引六丁,神仙同浮,乘煙三清,四體堅鍊,五臟自生。

  雲笈七籤卷之五十

  #1 止:原誤作『上』,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 大: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太』。

  #3 左右耳守寸:四庫本、輯要本列入注文,均作『左右耳為守寸』。

  #4 俠:四庫本作『夾』。

  #5 真:此下四庫本、輯要本均有『者』字』。

  #6 矣: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7 也: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爾』。

  #8 亦時出授爾:四庫本、輯要本均無此句。

  #9 矣: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0 也: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1 以: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2 雌真一之要,亦自不授之矣:四庫本、輯要本均缺。

  #13 夫不盡修於九官兩句:疑中衍『九官』二字,按行文當作『夫人不盡於九宮者,官中亦空耳』。四庫本、輯要本則均作『夫不盡修於九宮,九官中亦空耳』。

  #14 不復問之: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5 者:原誤作『有』,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16 衣貌色服如上:四庫本、輯要本均作『貌如嬰兒始生之狀,坐在金床玉帳之中,著紫誘錦衣,腰帶流火之鈴,無質而赤光,動之聲聞十萬里。』

  #17 次: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8 也: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19 亦: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0 亦可: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1 太一:叢刊本、四庫本均作『太上』。

  #22 自:原誤作『月』,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3 矣: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也』。

  #24 而:四庫本、輯要本均作『必』,義勝原本。

  #25 復有: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6 身: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7 化: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28 微:此下四庫本、輯要本均有『則』字。

  #29 兼行之者: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0 一神:此上四庫本、輯要本均有『則』字。

  #31 紫房:此上四庫本、輯要本均有『蓋』字。

  #32 若單得受一道者』 四句:四庫本、輯要本作『若單得一道,但注心於一者,則三元不備,差可長生不死』。

  #33 已:四庫本、輯要本均作『也』。

  #34 者: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5 也: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6 並是:四庫本、輯要本均置前文『三文』之下。也:四庫本、輯要本均無。

  #37 矣:叢刊本、四庫本均無。

  #38 旨:原奪,據叢刊本、四庫本補。

  #39 形:四庫本作『狀』。

  #40 形:四庫本作『狀』。

  #41 星:此下四庫本、輯要本均有『君』字。

  #42 矣: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焉』。

  雲笈七籤卷之五十一

  祕要訣法行持事要

  八道命籍

  《八道命籍》,一名《八間》,一名《八達》,又名《八解纏綿釋結謝罪延福妙經》。太素三元君受於自然之章,封於太上靈都紫房之內,金章玉華三百人侍衛典香,東海小童、四極真人、西城王君封於峨媚之山西室之中,萬劫一傳。有玄名帝簡紫、字青宮玉藏之人,千年之內聽得三傳。上學之子不得此文,虛困山林,終不得道。所謂八道者,日月四時八節所行也。日行赤道,月行黃道,黃赤二道,陰陽之所恒行。至於立春、春分日,月行青道二;出黃道東立夏、夏至日,月行赤道二;出黃道南立秋、秋分日,月行白道二;出黃道西立冬、冬至日,月行黑道二,出黃道北此八道也。日月行八道之日,各有變化。翩飛蠕動,含炁之流,草木飛沉,隨緣感應,改故易新,輕者或更重,重者或更輕,善惡迴換,炁象之運,自然而然。上學真人,因變行化,習吉除凶,進善黜惡,申明棄暗,入正治邪,練偽成真,厲思登聖。其法高妙,玆道玄通,故曰八達,至極無窮矣。

  一道命籍,立春清朝北望,有紫綠白雲者是太上三元君三素飛雲也。正存之,叩頭搏頰各九,心禮四拜,再密咒曰:

  曾孫名今日幸遇呂兀君出行,願得長生,侍給輪轂。餘所言隨人意也。某病乞差,某厄乞度,某灾乞消,某事乞果,三見雲轝白日昇仙,不須復存思千百所施為,行此必有仙錄,是故謂之八道命籍也。

  二道命籍,春分夜半子時東北望,有玄青黃雲是太微天帝君三素雲也,存思密咒皆如上法。

  三道命籍,立夏清旦北望,有紫青黃雲者是太極上真君三元內宮真人三素雲也,存思密咒皆如上法。

  四道命籍,夏至清旦南望,有赤白青雲者是扶桑大帝君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五道命籍,立秋清旦正西望,有白赤紫雲者是太素真人天皇白帝君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六道命籍,秋分清旦南望,有素赤黃雲者是南極真人上皇赤帝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七道命籍,立冬清旦西南望,有綠紫青雲者是上清真人帝君皇祖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八道命籍,冬至清旦正東望,有朱碧黃雲者是太霄玉妃太虛上真人三素雲也,存禮密咒皆如上法。

  右八道命籍之日月未至一二日,先沐浴燒香以待至日,依時出望,一食頃還室,陰雨則不望。非其日忽見此雲,禮咒如上三倍#1,勝於其日也。凡先身今身、前世今世,罪結不除,謾謝不的,原恕賒遲,功行難進,魔試不知,多致退落,衰老易至,求昇難期,一去長夜,幽苦未央。上學之士,悟此驚心,誓志仰慕,感玄徹靈,能得命籍,的斷罪根,解釋惡結,滋長善源,群邪不敢干,得真必速。諦念密修,即有驗矣。

  八道祕言

  閑心靜室,寥朗虛真,逸想妙觀,騰躍玄人。苟誠感上會,精悟輝晨,亦將得見丹景之炁,三素飛雲,八輿朱輦,紫霞瓊輪,上清净眄,徊轡三元,高皇秉節,靈童攀轅,太素擁蓋,南極臨軒。於是冥光外映,濛蔚龍顏,象燭太虛,流逸七觀也。子能見之,則白日昇晨,不煩凝霜擢華,玄映金丹也。

  一道祕言曰:以八節日清朝北望,有紫綠白雲者是為三元君三素飛雲也,其時三元君乘八輪之舉,上詣天帝。子候見之,當再拜,自陳,乞得侍給輪轂之祝矣。三見元君輩者則白日昇仙。

  二道祕言曰:以八節日夜半東北望,有玄青黃雲者是為太微天帝君三素雲也,其時太微天帝君乘八景之舉,上詣高上玉皇也。四見天帝之舉者,則白日有龍舉見迎而昇天也。

  三道祕言曰:以甲子上旬戊辰、己巳之日清旦西北望,有紫青黃雲者是為太極真君真人三素雲也,其時太極真君太極真人乘玄景綠舉,上詣紫微宮。九見太極舉者,則白日昇仙。

  四道祕言曰:以甲戌上旬戊寅、己卯之日清旦東北望,有赤白青雲者是為扶桑大帝君三素雲也,其時扶桑公大帝君乘光明八道之輦,上詣太微宮。七見之者,則白日有雲龍見迎而昇天也。

  五道祕言曰:以甲申上旬反子、己丑之日清旦正西望,見白赤紫雲者是為太素上真白帝君三素雲也,其時太素上真人白帝君乘翛條玉輦,上詣玉天玄皇高真也。十四過見之,則白日昇仙。

  六道祕言曰:以甲午上旬戊戌、己亥之日清旦正南望,有素赤黃雲者是為南極上真赤帝君三素雲也,是時南極上真赤帝君乘絳琳碧輦,上詣闈風臺。十過見之,則白日昇仙。

  七道祕言曰:以甲辰上旬戊申、己酉之日清旦西南望,見綠紫青雲者是為上清真人三素雲也,其時上清真人乘玄景八光丹輩,上詣高上九天帝君。四見之者,則太一來迎,白日昇仙。

  八道祕言曰:以甲寅上旬戊午、己未之日清旦正東望,有朱碧黃雲者是為太虛上真人三素雲也,其時太虛上真人乘徘徊玉輩,上詣太微天帝君。十五見之者,則白日昇仙。

  右八道祕言,見者當再拜自陳如上法。三素雲各自有色,色氣上下相杳積,如所次說也。假令八節日見三元三素雲者,則紫雲在上,綠雲次之,白雲在下,共相沓也,子謹視之。上旬者,謂甲子之日初入月上十日之內有甲子日是也。非其時日而見此雲者,亦當拜祝,則三倍於其日見也,他日效於甲子矣。行九真司八道之事者,則天人衛護,真皇守其命骨矣。夫非有仙名玉籍者,亦不能遇此經。見之者,皆玄書宿名,應為仙人,故也七百年內聽得三傳。施行此道者,勿令人犯其履屐,弄其巾褐也,七魄變成龍虎,守人地關,伏於屐履之下;三魂化成靈光之雲,映其巾中。若有犯之者,則心震意惕,惕然自失,所以神虧魂散,精光翳滯也。常慎之侍書,有玉童玉女各七人,言白有經者之功過,攝萬邪之不祥。若子視文,皆燒香於左右面也。傳授之時,對齋四日,立誓委盟,為不漏不宣之約,須得其人,然後乃可付耳。違科負盟,七祖父母受拷於玄都地獄,身死下鬼,如四極明科。太虛真人南嶽赤松子曰:此經或名《九素上書》,或名《太極中真玉文》,或名《八道金策》。按四極明科受書,皆立誓約盟不傳洩,以代歃血割髮之信驗也。其受九真太上真文脆白素九十尺;其受八道祕言黃老隱法,脆素絲八兩;其受太上鎮生五藏雲腴之法,脆金縱容珠二枚,以為閉密藏之誓。若有違盟洩露,如神州四極法。晋永和七年歲在辛亥十月四日丁巳夜,受劉君九真中經八道祕言,齋盟如法。

  太上曲素五行祕符太極左仙公撰

  太上告後聖金闕帝君曰:元氣分判#2,天地開張,陰陽貫位,三五成官,玄置六甲,化生五行,金木水火土,總御中元,以炁相生,混合成真。後學求仙,不知道源,徒勞存思,損疲形神,積涉無感,望道泯泯。夫欲尋本,當歸其根,失根求生,萬不得全。今欲抄集上皇玉文,出以相告,子擇賢而傳。其法寶祕,望不在言,可依明科承而奉焉。

  太上五行祕文,與天地同生,混仙萬真,總御神靈。天無五行,則三光不明;地無五行,則山崩嶽傾;人無五行,則身朽零。故五行混合,相須而生,若有志心,當尋真名。既受其法,天地同根,呼魂招魄,保命役神,修之九年,克登上仙。夫受曲素訣辭,學上真之道,當知五行父母,真君內諱,存以招魂,召以制魄,魂魄長存,真神總歸宮宅,備守形身,便得反於自知。若此,克遂遊宴玉清,與炁合真矣。

  凡修此道,當以甲乙之日入室燒香,東向存思甲父乙母二真之神。父諱青嬰,冠九玄碧寶玄冠,衣翠羽章衣,手執青精保命祕符;母諱浩先,頭作頹雲之髻,著飛青錦裙,手執化生丹霞符。二人以玄符授我身,便叩齒九通,咒曰:

  真君父母,化生二靈,三五反真,與元合冥,外攝遊魂,內固魄精,長居宮宅,無離我形,長與三元,同保玉清。畢,服符。又叩齒九通,嚥液三過止。修此九年,洞睹無窮,徹視遠聞,逆知吉凶。

  丙丁之日入室燒香,南向存思丙父丁母二真之神。父諱樞戶,冠朱陽通天寶冠,衣絳章之衣,手執朱明保身長存祕符;母諱納靈,頭作飛雲之髻,衣丹羅飛裙,手執中原黃精祕符。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咒曰:

  陰陽變化,二景生真,玉靈反魂,拘魄鎮神,三五混合,無離我身,得保日月,三景齊晨。畢,服符。又叩齒九通,嚥炁三過止。修此八年,真靈降見,雲舉來迎。

  戊已之日入室燒香,向西南存思戊父己母二真之神。父諱長御,冠黃華三寶玄冠,衣黃章單衣,手執中元度命祕符;母諱來生,頭生二角頹雲髻,著黃錦飛裙,手執金兕自然祕符,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咒曰:

  中元玄紀,攝御四方,化生五炁,混合帝房,拘魂御魄,與形合同,長保天地,歷劫無窮。服符畢,又叩齒九通,嚥液三過止。修此十二年,徹見八方,身化金光,乘虛太空。

  庚辛之日入室燒香,西向存思庚父辛母二真之神。父諱啟明,冠九元碧寶玄冠,衣素羽衣,手執素靈召神保命祕符;母諱德神,頭作飛雲之髻,衣素錦飛裙,手執玄陰生形上化祕符。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咒曰:

  金精玄注,結炁九靈,流真混合,灌養身形,使我魂魄,安鎮黃寧。飢食三元,渴飲玉精,乘虛駕浮,遊宴紫庭。仍服符畢,又叩齒九通,嚥炁三過止。修此六年,得駕景霄晨,出入紫房。

  壬癸之日入室燒香,北向存思,壬父癸母二真之神。父諱朔靈,冠玄晨之冠,衣皂執單衣,手執通靈長命祕符;母諱法勞,頭作頹雲髻,衣玄錦飛裙,手執飛仙騰化祕符。來授我身,便三呼二真內諱,祝曰:

  上有九元,化生陰陽,五行參差,金剛反強,三晨寶耀,冠我衣裳,五色流黃,天關開張,上昇玉清,出入帝房。乃服符畢,又叩齒九通,嚥炁九過止。修行五年,洞視無涯,逆知吉凶,乘虛駕浮,上昇霄晨。

  玉珮金鐺黃衣童附

  上靈元年正月一日,六元合慶,甲子直辰,元始天王與太帝君共乘碧霞流飈紫輩,上登九玄之崖無色之端,徘徊洞天,逍遙極元,流陌縱體,適意浮輪。有青鳥來翔,口銜紫書,集於玉軒。奉受記文曰:玉珮金鐺,大極金書,玄真洞飛,二景寶經。二君以金青盟天,稟受上真。鑄金為簡,刻書靈文,使龜母按筆,太一拂筵,盛以雲錦之囊,祕於鬱森之笈,封以玉清三元之章,付仙都老公侍仙羽郎,藏太素瑤臺玄雲羽室。

  玉珮者,九天魂精,九天之上名# 晨燈,一曰《太上隱玄洞飛寶章》,處於玉清之館太霄之中,結青陽之炁,靈照九天,青光沌沌,洞照三元之臺,色如青玉,形如月圓,內有空玄玉臺紫殿,則魂精帝君處在中央。《太霄隱書》云:玉珮,玄臺南軒之文。經曰:欲求長生,宜先取諸身。月華月精,日霞日精,左迴玉珮,右把金鐺,二景纏綿,雙神安康,上行太極,下造十方,堅存玄真,寶固靈根,玄谷華嬰,灌映沉珍,漱月咀日,以入天門。金鐺仰注,玉珮執關,青白分明,適我泥丸,寶液閉精,鍊柔身形,三君備衛,丹絳之裙,珠繡華帔,飛錦青裙,帶月銜日,首建紫冠,安坐明堂,陰以七元,黃庭戊己,塞鎮邪源,恭司二子,無英、白元,桃康三老,當我生門,通徹五府十二之綸,吐納六宮,魂魄歡欣。卻此百痾,辟熱除寒。二景纏絡,萬神內歡,有明其文,飛昇南軒。把金鐺玉珮,八#4景玄光,九天同靈,玄母齊房,陰哺陽導,明色鮮容,位刻丹室,名題帝宮,三周九度,與運混同。此玉珮寶文,太極玄真之經也。能修之者,皆飛行太虛,逸放九清,白簡結錄,東華書名。西王母令刻書此於#5崑崙之山玄圃之室,自非清虛之質,不得窺參。

  夫欲騰九清、宴南軒,迴玉珮於明堂,引金鐺於泥丸,降魂真於晨燈,招飛景於帝君。凡行此道,常以暮卧,兩手撫心,閉目在景,存玉珮青陽之氣,光色沌沌,如月之圓,靈映兆身,洞達一形。魂精帝君姓開明,形長九寸,頭建紫冠,披珠繡華披,一飛錦青裙,帶月銜日,乘御青鳥,在青光之中下降兆身,安鎮泥丸。兆當叩齒九通,嚥液二十七過,陰咒曰:

  玄元太靈,九天魂精,晨燈朗映,結炁光青,號曰玉珮,洞耀太明,帶月銜日,建符執鈴,華光流煥,普天鬱冥,乘空控翮,丹轅紫軿,先晏三元,迴降我形,鎮在泥丸,下流黃庭,檢魂束魄,萬鬼安寧,五藏結絡,九穴華榮,八景騰飛,昇入玉清。畢,以手相摩令熱,拭目二七過,嚥炁三過止便臥。如此則魂安魄寧,萬神鎮宮,內固靈氣,外塞邪源,八景變化,鍊真變仙。行之九年,尅能洞睹幽冥,逆究未然,坐在立亡,與神對顏;一十八年道成真降,飛行上清。學無此法,則三魂不守,七魄不寧,三尸飛翔,九蟲奔驚,攻伐形內,來邪通精,神炁散遊,體不潔清。徒勞咽液,損炁喪靈。有得此道,克成長生,寶慎密修,命胡可傾?

  金鐺者#6,九天魄靈,九天之上名曰虹映,一曰上清華蓋陰景之內真,處上清之館太霄之中,結白煙之炁,靈映九天,白光奕奕,洞觀上清,色如白雲,形如玉山。上有瓊林之宮,則魄靈帝君所處。《太霄隱書》云#7:金鐺之經,於#8玄臺北軒之內。文曰:欲求飛仙,當鍊魄靈#9。魄靈魂精,九天俱生,二景纏綿,雙神洞明,右迴金鐺,左旋玉鈴,流光紫虛,耀真上清,飛行太極,下造八冥,堅存玄真,保固華嬰,日月交溉,玄谷益盈。玉珮金鐺,青白分明,鎮我明堂,魂安魄寧,是謂華蓋。九天帝靈,紫繡珠帔,飛羅丹裙,帶日銜月,首建華精,安坐明堂,陰以七星,上降陵梵、務猷、黃寧三老帝尊,固我長生,通徹胃管六府五庭,虹映纏絡,萬神衛形。有得其文,飛昇上清。此金鐺寶文,上清陰景之內真,能修之者,皆上步霄霞,遨遊太極,寢宴九空,遊行紫虛也。西王母令刻書此文於崑崙山積石之陰,自無玄圖帝簡、錄字丹臺,此文不可得而披也。夫欲騰景九霞之上,運身上清之中,迴金鐺於泥丸,引玉珮於明堂,降華蓋於虹映,招飛景於帝君者,常以雞鳴天光未分之時,叩齒二十四通,思金鐺白雲之氣.光色奕奕如玉山,映靈兆身,洞達一形。魄靈帝君姓暉,諱闊元,形長九寸,頭建華冠,披紫誘珠帔,飛羅丹裙,帶日銜月,乘白翮之鸞,在白光之中下降兆身,入明堂之中。便引炁二十四嚥,陰咒曰:

  九天魄靈,元始上真,虹映峨峨,白光玉山,號曰金鐺,天帝之神。帶日銜月,迅轡白鸞,上宴玉清,出入三元,迴降我形,安鎮靈關,拘魂御魄,萬神自歡,五內生華,靈秀玉顏,策雲飛行,上昇帝晨。畢,摩兩掌令熱,拭額二七過,捻兩目後二七過,嚥液二七過止。此則金鐺下映,帝君安鎮,萬神總歸,身生光明,行之九年之內,飛行上清矣。

  又當以月一日及甲子太歲本命之日,清齋入室,白書九天魄靈太霄陰符於青紙上,夜半向東方,叩齒二十四通,誦金鐺之經一遍,存金鐺白氣之光,當奕奕洞明如玉山,靈映兆身,洞匝一形。兆引白光二十四嚥止,服太霄陰符,微咒曰:

  玄陰七雲,九天魄精,玉山奕奕,虹映上清,金鐺玉珮,與天同生,二景纏綿,下降我形,列奏丹臺,刻書紫名,得乘飛輿,流黃鬱冥,飛空騰虛,昇入洞庭,上享無極,與天齊靈。畢,摩兩掌,拭額三九過,手接月外眥一七過,又咽氣三七過止。

  黃衣童

  《華陽諸洞記》曰:黃衣童者,即玉珮金噹之官耳,凡坐上常有一人共坐昉昲者,即太極真人也,時或往來。蓋受行玉珮金鐺經者,自然致太極真人耳。唁云:服九靈日月之華,得降我太極之家,此之謂也。凡修太霄之道,存迴金噹玉珮之法,當兼日月之精,以煉五胎之神,招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二景玄映,下降我形,使面有玉澤,體發奇光,內外洞朗,心聰目明,於是玉珮可抱,金璫可旋也。魂魄帝尊將憩子之房,晨燈虹映之光將可立昇也。

  流金火鈴振威大祝附#10

  流金火鈴,以#11太上大道君遊宴之圓光,上激九天之威,下滅六天之凶,玄光靈映道君之項,流照八極四十萬里,三天立正之初,罷除六天之始,以傳太微天帝君神文,藏於瓊宮玉房之內,靈光自明,煥赫上清,飛龍毒獸翼其側,紫雲玄暉蓋其巔,玉華之女、金真之童各三百人典衛靈文,散香虛庭,積七千年化生五符,光徹八方,因有五方營衛之官。太微天帝君以傳金闕後聖道君,後聖道君以付上相青童君,使授諸為真人者,佩遊上清。學真之夫,而無流金火鈴項生圓光。皆不得上登三光。若有金骨玉質,玄名青宮,得受此文,佩之而行,諸天諸地、四海五嶽,率天眾聖仙官,莫不稽首來迎,净光駭動,所制不輕,三元立遣玉女玉童三十六人侍衛其身。佩之九年,得乘八景玉轝,飛行太空。流金火鈴者,九星之精,一名圓光太上之威幸,生於九天之先,結氣成文,光明煥赫,徹照十方,懸精垂映太上之項,積七千年化生五鈴神符,玄降太微天帝君,威攝八極天之魔神,布之霞庭,率天以下莫不總統。太上大道君寶祕此道,告下普天主司真仙糾察輕洩。有真仙之才得佩此符。不依玄科而輕付非真,穢慢靈文,皆七祖受殃考,及先師同充鬼官。以紫繒二尺二寸,朱書戴之頭上。若有金名玉骨,得佩此文,皆宿命應仙。佩符之身,出入遊行,恒當存想己身項上有圓光,映照四十萬里之外,九年之中勤心念真,清齋篤志,克得真靈下降,圓光自明,乘空而行,坐在立亡。

  五鈴登空虛保仙上符在本經

  流金火鈴內存振威大祝修佩流金火鈴,出入遠近,經履危險,冠病之中,戹害之下,當存真光以自衛,開道萬里之路,發行之始,正向其方,叩左齒二七通,咽炁三十六過,思所在之處形象,山林、草木、人民、禽獸、神靈,分明朗然,皆來朝拜我身;思北斗七星覆我頭上,仍存我左目為奔星,右目為迅電,其光煥赫,奔星九萬里外所見之道路隨光開通,山林、草木、人民、屋宅、兵寇、鬼炁盡令消滅,無復孑遺,四道豁然。因祝曰:

  前開後閉,天平地昂,神公出遊,四道開張。當令天地,通我橋梁,前後左右,洞達八方,我左擲奔星,右迅電光,流火萬里,何妖敢當?太一將送,萬神來迎,有所之向,靡不吉良。乘雲駕虛,上昇太空。畢,引二目之精,各還其宮,左取七炁,右取七炁,嚥之,畢。如此可以冒險涉艱,攻鬼伐兵,炁無不應,應響蕩然,其法至妙,不得妄傳,口口相授而已,明慎之焉。

  五帝流鈴五符,威制極天之魔,召攝五方神靈,上應五晨參落七元,下應人身九孔七明,周天竟地,靡有不關,無幽不測,無細不鑒。有符則光見,擲符則振威。子若佩之,口受師言,若在人間遇惡鬼之地,當作振威大祝。北向閉炁十二息,思五方炁覆冠一身內外,晻冥睹無所見,因叩齒三十六通,嚥五方炁,方各三嚥,炁徐盡入兆身,存我兩目童子,光如流星,煥落五方。便祝曰:

  天元七精,五帝流鈴,煥擲電光,如天奔星,光耀十方,照鬼真形,有何小妖,當我生門;太上有命,誅戮無親,屠肝刳腹,絕鬼滅精。千千皆摧,萬萬皆傾。神威吐祝,攝錄無停。便咽炁三十六過止。如此一祝,則五方神官皆保甲命,卒攝錄所在有靈之炁,束縛詣庭。三祝,則鬼王滅種。若入五嶽,周遊山川,冒險履峻,皆當未及其處五步,叩左齒三十六通。若之東嶽,便存東方青帝希林珠官屬九千人,衛我前後左右,以青霞之炁覆冠我身;若之南嶽,當存赤帝丹玄子官屬八千人,衛我前後,以絳雲之炁覆冠我身;若之西嶽,當存西方白帝少皓靈官屬六千人,衛我前後,以素霞之炁覆冠我身;若之北嶽,當存黑帝玄冥皓官屬五千人,衛我前後,以皂雲之炁覆冠我身;若之中嶽,當思黃帝執中元官屬萬二千人,衛我前後,以黃雲之炁覆冠我身。畢,祝曰:

  乾元耀靈,七星玄精,五斗華蓋,繞絡我形,五色飛霞,混合交并,身佩七元,流金火鈴,煥擲無方,極天鬱冥,五帝神官,驅策天兵,為我攝制,山川土地,千鬼萬靈,皆來束首,自送真形,前誅後戮,所捕無停。畢。如此一祝,天魔滅迹,萬鬼來朝,遊行五嶽,履涉山川,無復試觀之患,五嶽仙官自奉送五芝玉英來給子身。若在軍寇之中,懸白刃之下、厄難之處,當叩右齒十二通,存七星覆我,玄光洞映,周匝一體,存肝為木星出在左,肺為太白星出在右,心為熒惑星出在前,腎為辰星出在後,脾為鎮星出在胸,上令五星精炁,纏繞前後,我身居斗魁之中、五星之下。又思五帝神官衛我左右。祝曰:

  天為我屋,地為我床,五嶽山河,為我橋梁,玄斗元精,為我衣裳。藏身七元之內、流火之鄉,度我者太一務猷,過我者白元無英,灾不能干,兵不能傷,當令我身上詣金闕九老之京。畢。如此在屈厄之中,垂終之命,便得解脫矣!

  雲笈七籤卷之五十一

  #1 倍:原本作『陪』,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2 元氣分判:此起至『可依明科承而奉焉』凡一百一十四字,四庫本、輯要本無。

  #3 名:此下四庫本、輯要本有『曰』字。

  #4 八:原本作『入』,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5 於:此上按後文例,當有『文』字。

  #6 者:原誤作『以』,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7 云:原無,據四庫本、輯要本及前文例補。

  #8 於:此上四庫本、輯要本有『藏』字。

  #9 魄靈:四庫本、輯要本無。

  #10 振威大祝附:四庫本無。

  #11 以:叢刊本、四庫本作『乃』。

  雲笈七籤卷之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

  九真行事訣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以東流水沐浴、燒香於左右。畢,向王氣再拜,心祝曰:

  太上高真,九靈之精,使某飛仙,登於紫庭,沐浴華池,身神澄清,精通太虛,五臟自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