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论语新解-钱穆
论语新解目录:
序
再版序
論語新解 上編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衞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附孔子年表
序
《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讀《論語》必兼讀注。歷代諸儒注釋不絕,最著有三書。一、何晏《集解》,網羅漢儒舊義。又有皇侃《義疏》,廣輯自魏迄梁諸家。兩書相配,可謂《論語》古注之淵藪。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學家言,大體具是。三、劉寶楠《論語正義》,為清代考據家言一結集。
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宋以前人讀《論語》,大率必讀此書。明、清兩代以朱《注》取士,於是讀《論語》必兼讀朱《注》,已八百年於茲。朱《注》不能無誤,清儒考據訓詁之學度越前人,朱《注》誤處均經發正。而清儒持漢、宋門
...更多
再版序
《論語》二十篇開始即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孔子一生為人,即在悅於學而樂於教。人之不知,亦當指不知此上兩端言。故又曰:“若聖與仁,則我豈敢。我學不厭而教不倦。”[2]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3]則孔子之自居,在學在教,不在求為一聖人。《論語》書中豈不已明言之。
此猶言:“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抑且秋收冬藏之後,豈能不復有春耕夏耘。而且耕耘仗己力,而收穫則不盡在己力。固亦有既盡耕耘之力,而復遇荒歉之來臨者。孔子生前
...更多
論語新解 上編
語,談說義,如《國語》,《家語》,《新語》之類。此書所收,以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之語為主。〈衞靈公篇〉[光案:“衞靈公”之“衞”,中間下方從“帀”,不作“衛”之從“”。全書所有“衞”字均不作“衛”。據《中文大辭典》,“衛”乃“衞”之俗字。故宜作“衞”。]載子張問行,孔子告以“言忠信,行篤敬”,而子張書諸紳。則當時諸弟子於孔子之一言一動,無不謹書而備錄之可知。論者,討論編次義。經七十子後學之討論編次,集為此書,故稱《論語》。書中亦附記諸弟子語,要之皆孔門之緒言也。全書二十篇,前十篇為上編,後十篇為下編。
...更多
為政篇第二
(一)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光案:“共”,東大版誤植作“拱”。經查新興書局版,何晏《論語集解》;藝文印書館版,程樹德《論語集釋》;世界書局版,朱子《四書集注》;世界書局版,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三民書局版,謝冰瑩等之《新譯四書讀本》,均作“共”。]
為政以德:德,得也。行道而有得於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謂之德性。為政者當以己之德性為本,所謂以人治人。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光案:“共”,東大版誤植作“拱”。]
...更多
八佾篇第三
(一)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魯大夫季孫氏。
八佾:佾,行列義。古代舞以八人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或說: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今不從。季孫氏於其家廟之庭作八佾之舞,是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禮。
是可忍也:此忍字有兩解。一,容忍義。季孫氏以大夫而僭天子之禮,此事可忍,何事不可忍。此乃孔子不滿於魯君不能制裁其大夫之僭肆。一,忍心義。季氏八佾舞於庭,上
...更多
里仁篇第四
(一)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里仁為美:一說:里,邑也。謂居於仁為美。[光案:“謂居於仁為美”,似有脫誤,查三民版原作“謂居於有仁者之鄉邑為美也”,似較通。若然,東大版、聯經版俱誤。]又一說:里,即居義。居仁為美,猶孟子云:“仁,人之安宅也。”今依後說。
擇不處仁:處仁,即居仁、里仁義。[光案:“居仁、里仁義”加一頓號,東大版原作“居仁里仁義”之無頓號。]人貴能擇仁道而處,非謂擇仁者之里而處。
焉得知:孔子每仁
...更多
公冶長篇第五
(一)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冶長:孔子弟子。公冶氏,長名。其人在《論語》惟此一見。
縲絏:縲,黑色大索。絏,牽繫義。古獄中用黑索繫罪人。公冶長曾因事入獄,實非其罪。
以其子妻之:古男女皆稱子。孔子以己之女嫁公冶長。
南容:亦孔子弟子,名縚。
不廢:廢,棄義。國家有道,必見用,不
...更多
雍也篇第六
(一)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太[光案:“太”,似為“大”之誤植。除新興書局版,何晏《論語集解》作“太”外,其餘藝文印書館版,程樹德《論語集釋》;世界書局版,朱子《四書集注》;世界書局版,簡朝亮《論語集注補正述疏》;三民書局版,謝冰瑩等之《新譯四書讀本》,均作“大”。若然,東大版、聯經版俱誤。]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南面:人君聽政之位。言冉雍之才德,可使任諸侯也。
...更多
述而篇第七
(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述而不作:述,傳述舊聞。作,創始義,亦制作義。如周公制禮作樂,兼此二義。孔子有德無位,故但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謂信於古而好之。孔子之學,主人文通義,主歷史經驗。蓋人道非一聖之所建,乃歷數千載眾聖之所成。不學則不知,故貴好古敏求。
竊比於我老彭:老彭,商之賢大夫,其名見《大戴禮》。或即《莊子》書之彭祖。或說是老耼、彭祖二人,今不從。竊比於我,謂以我私比老彭。
...更多
泰伯篇第八
(一)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泰伯:周太王之長子。次仲雍,季歷。季歷生子昌,有聖德,太王意欲立之。太王疾,泰伯避適吳,仲雍從之逃亡。季歷立為君,傳子昌,是謂文王。
至德:德之至極之稱。
三以天下讓:或說:泰伯乃讓國,其後文王、武王卒以得天下,故稱之為讓天下。或說:時殷道漸衰,泰伯從父意讓季歷及其子昌,若天下亂,必能匡救,是其心為天下讓。三讓,一說:泰伯避之吳,一讓。太王沒,不返奔喪,二讓。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葛天民
李伯元
唐·段安节
宋·晏殊
(清)愿为明镜室主人
清·丁若鏞
明·文琇
清·陈希魁
(明)董越
(魏)楊衒之,范祥雍 校注
唐·张果
唐·张怀瓘
宋·道融
(清)李春芳 编次
(宋)尹洙
唐·施肩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