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绿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濬弹琴

听蜀僧濬弹琴注释


⑴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⑵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县。 ⑶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⑷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⑸“客心”句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客:诗人自称。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⑹余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这句诗是说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⑺“碧山”句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⑻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听蜀僧濬弹琴简介


  《听蜀僧浚弹琴》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写作者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了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和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感受上,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了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和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听蜀僧濬弹琴赏析


  听蜀僧弹琴,斯蜀僧,与吴僧、楚僧有何不同?首句“蜀僧抱绿绮”,言简意约,已透消息。按青莲长养于蜀,蜀地琴韵,久矣夫绍绪风流——绿绮者,相如文君当日以通灵犀之物也。想蜀僧以方外出尘之身,襟怀竟涉此等玉楼香泽之故事,听琴者,固风流韵事也,然则究琴韵耶,抑情韵耶?旖旎惝恍,难于尽言。而标举风清,泠然句上。“西下峨眉峰”,峨嵋乎?蛾眉乎?此处宜不求甚解,适涉于妙赏。峨嵋,亦名峨眉。峨者,高貌;蛾则女眉妙曼貌。然则峨嵋状其雄奇,蛾眉写其秀媚,奇秀并兼,非惟峨嵋为山之本色,亦复蜀僧风致写照。此二句一“抱”、一“下”,用语尤佳,以静起,以动承,一收继以一放,绝有飘洒之致,第此义诠之未达,唯涵咏得耳。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全诗直写弹琴,止一挥手而已。然而此一挥非比寻常,下句以万对一,表现尤富,虽只一挥,而听者如闻万壑松鸣,则蜀僧琴艺超妙,可见一斑。另据谢庄《雅琴名录》,“万壑松”为古琴名,于此亦写高山之意,可见太白放言皆是法言,两典兼用之浑然无间矣。古人摹状弹琴,喜用“挥”字。“挥”非同于“弹”、“鼓”,后二者但言操奏,并无他义,而“挥”则有情势在焉,迅疾而随意,“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嵇康《琴赋》),俱见怡然自适,洒脱出尘之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前句“如听万壑松”之“万壑松”,高山也,此句又见“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即“高山流水”,知音之意也。客心者何,吴均《与朱元思书》所谓“鸢飞戾天”、“经纶事务”是也;流水者何,洋洋琴声也,《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发善念。”“客心洗流水”,即是俗心放心陶冶净化于琴音。“馀响入霜钟”,斯句尤妙,按古琴以丝为弦,发声沉逸,以象君子谦谦之风;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如此则明时令,秋以申酉为君,金气至为健旺,当斯时也,霜钟金铁之振,体大声宏,而琴声以丝弦之沉逸,兼之以馀响,竟能出入之,则蜀僧琴艺出神,毕现全豹矣。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暮而暗,俱见听琴入神,忘时日迁流,而言外有意焉,试想身临其境,曲终仰首,见暮色四合,秋云重重,天地湫隘,遂感压抑,然则气荡胸衷,音缭耳际,俱囚囿于是,馀音不绝,斯足当之。虽抟之又不得,而沦肌骨澡精神,何其惊省也。或谓末句“秋云‘隔’几重”,以义析之,亦无不可,秋云相隔,远空迢递,馀响之袅缭,欹逸幽跳,令人想见指法吟猱之妙,其音杳,其境阔,其意长。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暮而暗,俱见听琴入神,忘时日迁流,而言外有意焉,试想身临其境,曲终仰首,见暮色四合,秋云重重,天地湫隘,遂感压抑,然则气荡胸衷,音缭耳际,俱囚囿于是,馀音不绝,斯足当之。虽抟之又不得,而沦肌骨澡精神,何其惊省也。或谓末句“秋云‘隔’几重”,以义析之,亦无不可,秋云相隔,远空迢递,馀响之袅缭,欹逸幽跳,令人想见指法吟猱之妙,其音杳,其境阔,其意长。

李白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