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苏轼

息壤诗

息壤诗

息壤诗评点


《息壤诗》为苏轼所作,借用了古代帝王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苏轼对于时代状况的思考和对人民处境的关切。诗中以“帝”、“民”为主要叙事对象,通过帝王的无言行动和民众对此的觉察与幸运,展现了帝王与民众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互动关系。诗起首便以“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描述帝王退隐幽台,暂时放低政务,此处“帝”即指皇帝,指代了帝王高人一等的地位和权力。接下来描绘了一幕特殊的情境:“有神司之,随取而培。”帝王命令下级将领不得私自采取资源,只能遵从神明的指示,以雷以雨来下诏。这里运用了天灾人祸的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邃。紧接着,苏轼点明了帝王的命令与行动之间的微妙变化:“帝敕下民,无敢或开。”帝王所下的敕令如同暴雨一般,民众敢有违背之行则受到严厉惩罚。此处的“之乎者也兮”透露了苏轼对于这种情况的迷惑和疑问。然而,苏轼并不认为帝王是一位明智而有远见的统治者。他写道:“惟帝不言,以雷以雨。惟民知之,幸帝之怒。”帝王采取无言行动,却期待民众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并对其恁之怒而感到庆幸。这里通过“幸帝之怒”来说明民众对于帝王无言指示的反应,展示了帝王影响力的巨大。接着,苏轼再次强调帝王的无知:“帝茫不知,谁敢以告。”帝王对于民众韬光养晦的方式毫无所知,没有人敢以告知的方式来启迪他。最后苏轼用“帝怒不常”来表达他对帝王持续愤怒的怀疑。诗以帝怒这一最关键的环节留下悬念,留给读者进行深思。这首《息壤诗》运用了古拙优雅的文言文,继承了古典诗歌优美的韵律与形式,同时抒发了苏轼对于社会状况的担忧与对民众命运的关心。其文风古雅含蓄,行文流畅,透露出作品深沉内涵,给人以深思与启示。(注:英文AI助手有限,仅供参考)

苏轼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