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苏轼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评点


《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自醉心山水之情跃然纸上。此诗共分为两首,一首以“乱山滴翠衣裘重,双涧响空窗户摇。”开篇,描绘出山水秀丽的景色和宁静的环境;一首以“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结束,表达了苏轼追求清静自然、崇尚质朴的心情。此诗寄情于山,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生活质朴、自然的追求。诗中的“乱山滴翠衣裘重”,表现了山势险怪峻峭,绿树掩映,美不胜收。这里的“滴翠衣裘”形容山林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如同穿上了翠绿的衣裳,沉甸甸的感觉。而“双涧响空窗户摇”则将人置身于山间小屋之中,听到涧水潺潺流淌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安详。而后诗人以“饱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闲觅野芎苗”勾勒出自己不求富贵繁华,而喜欢追求山水间的闲适自由。在他眼中,溪笋虽瘦但饱食无厌,野芎苗虽不显眼但它们才是真正的风景,给人以简朴和清静的感觉。然而,正当诗人心境宁静之时,他却愁苦于县令不解山水之趣,却喜悦于渔人因桥而争渡。这里的“之乎者也兮”可表示苏轼对县令和渔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之感叹。苏轼虽然怀抱文人之情,但他也并不拘泥于世俗礼教,他更在乎自己的境界和生活态度。最后,苏轼以“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麦齐腰。”来总结整首诗,以简单的文字纵观诗中景物的美丽和自然的生命力。这里的“醴泉山下路” 是对山间的小径以及周围的景物的美好描绘,而“桑枝刺眼麦齐腰”再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质朴、自然的美好向往。整首诗以简洁而又质朴的笔墨,将山景田园中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自然的向往之情。通过这首诗,苏轼既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追求,又对世俗纷繁的多愁善感持有较为超然的态度,显示了他独具慧眼的审美品味和深邃的人生感悟。

苏轼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