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伤寒论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魏·般若流支
清·张缙彦
唐·魏征
清·夏一驹
(战国)尸佼撰;(清)汪继培校正
清·陈宏谋
张鸣
宋·吴可
明·周嘉冑
清·汪寄
明·梅鼎祚
清·云间天赘生
宋·李保
元·倪维德
(清)方式济
清·邓廷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