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悲憤而後有學 歐陽競無文集-歐陽競無

悲憤而後有學 歐陽競無文集目录:


編選者序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
附︰歐陽競無先生答梅君書
唯識抉擇談
心學大意
《內學》敘言
辨方便與僧制
辨虛妄分別
辨二諦三性
附︰解惑四則
辨唯識法相
附︰解惑二則
支那內學院研究會開會辭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
今日之佛法研究
談內學研究
支那內學院院訓釋
釋悲訓第二
釋教訓第三
《瑜伽師地論》敘
卷下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
卷二
卷三
卷四
《藏要》第一輯敘
《藏要》第二輯敘
《維摩詰所說經》敘
贈友《藏要》
支那內學院經版圖書展覽緣起
《經論斷章讀》敘
精刻大藏經緣起
《心經》讀
與章行嚴書
覆陳伯嚴書
覆魏斯逸書
答熊子真書
覆歐陽浚明書
答陳真如書(二則)
與李正剛書
覆梅擷芸書(七則)
夏聲說
孔佛
孔佛概論之概論
《論語十一篇讀》敘
《孟子十篇讀》敘
《中庸讀》敘
《大學王注讀》敘
附︰讀《大學》十義
《心史》序
《孟子課》敘
《論語課》敘
《毛詩課》敘
《中庸》傳
與陶 士書(四則)
覆張溥泉書
跋《中庸傳》寄諸友
覆蒙文通書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
楊仁山居土傳
附︰親教師歐陽先生事略

支那內學院經版圖書展覽緣起


  立國在端始,滅虜以全力。晉始之東也,有聞雞起舞之精神;南朝馴至隋唐,國威振于殊俗。宋始之南也,趙構愚痴,貪位忘讎,寡廉鮮恥,民亦浸浸無氣,遂使大好河山淪于夷狄。明始之東奔西突也,諸王非其君,弘光、永歷之間又無其臣,民亦胥漸泯昏,遂使夷虜入關,數百載恣睢中原。

  前車若此,今日何如?今之遷蜀也,非安之也,圖抗戰也,空前未有也。敵軍勝人以猛烈之器,今之抗戰堅決長持,勝人以不受爾汝之氣。以器勝人者,將驕民怨,崩潰可期;以氣勝人者,嘗膽臥薪,精神無敵。是則今日入蜀,已端其始也。雖然,氣之于人也,必充滿于一身,全其體
...更多

《經論斷章讀》敘


  法海難言,汪洋淵懿。學者嘗以易解文字囑請抉擇,而苦無專籍。因思方便,于諸經論節取雜集,期不背乎《般若》、《瑜伽》,以應其求。凡十五章,名之曰《經論斷章讀》。《左傳》賦詩斷章,予取所求,蓋斯意也。

  舍生死身而取法身,猶儒者義利之辨,入德之門,如是讀《維摩》之〈方便〉、《密嚴》之〈胎藏生〉二品。

  如何能舍生死身,以解空法故,如是讀《智論?十喻》。不能倏然與空相應,方便先觀無常,數息以定心,不淨以入境。龍樹稱法中甘露門也,如是讀《般若?念住品》。定根于戒而成于慧,最初三皈,念佛、法、僧
...更多

精刻大藏經緣起


  緣起說三事︰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二、刻藏整至教以永慧命;三、刻藏辦法。

  一、刻藏拔苦痛以慰忠魂

  抗戰三年余,忠魂數百萬,國家獲無疆之福,死士受無限之悲。報功者報功矣,而飲痛者仍痛。是知報功不若安慰,安慰不若超拔,超拔不若作佛事,作佛事不若刻大藏經。空寂悲智回向感應,六妙義門佛歸極門。佛在屬佛,佛滅屬法。神識不滅,忠魂必在天地間,而法之有寂,周遍法界無所不至,如許忠魂必皆遇于寂中也。夢幻泡影,有何苦痛?執之則苦,舍之痛除,而法之有空,誠真解脫門甘露味,受縛忠魂必脫然于空中也。
...更多

《心經》讀


  此文從《舍利子般若》抉出,旨要唯是表第一義諦,更無其余。如《十二門論》,抉《中論》十二義,示空三昧,入涅 門,旨要唯是一空義也。又如咒之有心中心。十六分六百卷如咒,《心經》寥寥幾句如咒心。故不讀六百卷,不足以讀寥寥幾句;而不讀寥寥幾句,又不足以讀六百卷也。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總攝也。諸佛說法,莫不在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攝佛法盡,不但《般若》十六分及《心經》全義。《般若》表勝諦,三科、三乘畢竟空,勝諦一味平等,而無所得故。《瑜伽》詮法相,三
...更多

與章行嚴書


  行嚴先生無恙耶﹗嘗于報紙觀見行事翊翊有生氣,凋瘵之國,若都如此,外侮內爭其不可以熄乎﹗武人利器殺一團,辯士政策殺一國,學說潛勢殺天下萬世,使人樂耽狂死而不悟,進化論是矣﹗(門人景昌極評進化論生命及道德文頗切。)甲午以還,奔走淒惶,無所托足,石埭楊居士講究竟學于寧,乃與桂伯華諸人相率以事之,不仕不葷,絕男女之欲,悉力精研者二十年,而後豁然淹貫,講學育才,將以移易乎天下萬世,此支那內學院之由來也。別調孤彈,宗教則屏為世學,世學又屏為宗教,舂糧且不能宿,蓋垂青者寡矣。十二年秋,公曾與太炎、印泉、右任諸公,謀所以 +次內院者于滬商人,而無...更多

覆陳伯嚴書


  承詢漸身體學術,敢悉備陳,為長者告。漸雖年未及老,而精力已衰,夜多溺、多夢。食飽夢,盛怒夢,勞思夢,大聲讀書夢,作文夢。夢高險或幽深。已三年,醫皆不知症。細審察久久,是丹田冷,以手溫之,夢即止。節勞平氣,夢亦止。然不能斷病根。建侯示服天生磺,謂應助真陽,服之效。入冬又將服高參,看是如何也。死亦尋常事耳。若天假以年,所愿略輯,則心更帖然。任運而已,可必乎哉?

  夫所謂愿者︰《大藏提要》、《晚年定論》,二書而已。《提要》分兩段︰前考據,后義理。考據段,書之真偽,譯善、版善,必求精審以餉學者,此一段事,千年以來,
...更多

覆魏斯逸書


  三十余年,得公賜書,無任愉快。顧賜在二月朔,而覆乃在五月下弦者,講學之說,不容不慎也。且有須俟數文脫稿後意乃得達者,最要是《大密嚴經敘》文,乃漸晚年論定之學說。文成而清明節近,歸宜黃修先人墓。十有八年,一親鄉裡,傷心慘目,亂後孑遺。知政少年不識疾苦為何物,兆鄉民打死科長之變,于是有致熊天翼書。回支那內學院,作《夏聲說》,應粵友《夏聲》發刊詞,寄去而胡展堂死矣。然講學不可以已,作《孔佛》,昨成,而今覆書。是以若是遲遲也。

  來書不識太玄能得昌黎、涑水尊許與否。世叔直探孔子者也,玄何足雲?有堪千古者在,尊許與否
...更多

答熊子真書



  子真來函,三性之說,將依、圓析成一片說去,一方是恆常,一方是生滅,反求諸心,無論如何,總覺其不可通。非敢有立異之私也,亦求其安于心而已雲雲。此依凡夫妄心,而批評神聖立教。不得已之悲,而不能已之于言。

  聖教既于《般若》談二諦,而複于《瑜伽》談三性,以建立其兩輪者何耶?是有二義︰一、圓滿詳盡,祛除險墮義;二、舍染趣淨,闡揚聖教,簡別魔外義。二諦簡無以顯有,三性更簡有中生滅虛妄之有,而顯有中涅 真實之有。二諦之俗諦,即三性之依他,既稱為諦,妄有非無。《涅 ?四諦品》︰不倒為諦,顛倒為四。據此則知
...更多

覆歐陽浚明書


  來函謂《法相辭典?敘》惹起糾紛雲雲,甚矣,愛我之甚,敢不如教,上追無諍﹗顧此次《敘》末寄感,亦實是萬不得已之苦衷。在我輩歸依三寶,法將大混,教岌岌危,明見及此,烏能已已?

  何謂法混教危耶?文殊弘二諦,而彌勒別弘三性者︰一以求真,一以去妄故也。求真在辨別偽無,知一切執無,則知一法界有,故其工夫在悟入,般若之教如是也。去妄在抉根株,在傾勢用,必染種上中下轉弱,方淨種下中上轉強,故其工夫在對治,瑜伽之教如是也。對治者,如水對火,必皆有其物。若一虛一實,亦何對之足雲?是故貪觀不淨,嗔觀慈悲,痴觀緣起,慢則析根,疑
...更多

答陳真如書(二則)


  答陳真如書

  前數日,冶公寄到弟覆十力書數紙,以為此不過尋常辨論之文,托便寄閱,邀共欣賞已耳,非商量大事、懇求真知灼見以圖歸根結蒂者,故例置答。今得親函,有惶恐求責,使知實踐不濫議論之辭,並希得覆。是則非尋常辯論之作,而唯一大事之舉,又安得不答?直心是道場,不直則道不見。弟覆十力書時,試檢其時是何心境,若有一毫求勝之心,豈唯應師友呵斥?若真是商量大事,駁斥背教之談,則彼被駁者應如何感激涕零、恩同罔極﹗而翻事呵斥,以塞人口,是何異周厲王殺人以弭謗,告子不動心冥然罔覺悍然不顧己耶?﹗明辨以篤行,但有道理,雖佛亦
...更多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王贶
五代·冯道
清·胡蔚
明·焦竑
清·郭士遂
王韬
普陀洛迦新志
(清)林焜熿 纂輯、子豪 續修
元和观我斋主人
南岳道人
后晋·刘昫等
汪国垣
清·贪梦道人
(明)王世貞
唐·李鼎祚
圣水艾衲居士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