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唐)韩愈撰;(宋)魏仲举编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目录:


卷一·赋、古诗一
卷二·古诗二
卷三·古诗三
卷四·古诗四
卷五·古诗五
卷六·古诗六
卷七·古诗七
卷八·联句
卷九·律诗一
卷十·律诗二
卷十一·杂著一
卷十二·杂著二
卷十三·杂著三
卷十四·杂著四、书一
卷十五·书二、启
卷十六·书三
卷十七·书四
卷十八·书五
卷十九·书六、序一
卷二十·序二
卷二十一·序三
卷二十二·哀辞、祭文一
卷二十三·祭文二
卷二十四·碑志一
卷二十五·碑志二
卷二十六·碑志三
卷二十七·碑志四
卷二十八·碑志五
卷二十九·碑志六
卷三十·碑志七
卷三十一·碑志八
卷三十二·碑志九
卷三十三·碑志十
卷三十四·碑志十一
卷三十五·碑志十二
卷三十六·杂文
卷三十七·行状、状
卷三十八·表状一
卷三十九·表状二
卷四十·表状三
外集 卷一
外集 卷二
外集 卷三
外集 卷四
外集 卷五
外集 卷六
外集 卷七
外集 卷八
外集 卷九
外集 卷十
遗文
补遗
附录

卷三十一·碑志八


  南海神庙碑(此碑石刻,其首云:“使持节袁州诸军事、守袁州刺史韩愈撰,使持节循州诸军事、守循州刺史陈谏书并篆额”。其后云:“元和十五年十月一日建。”欧阳公云:“《昌黎集》类多讹舛,惟《南海碑》不舛者,以石刻人家多有故也”。石刻与刊本异者,今注于下。苏内翰尝移书杨康公,使迁庙文登,因古庙而新之。杨不从,故苏诗云:“退之仙人也,游戏于斯文。笑谈出奇伟,鼓舞南海神。”神或作东。)

  海于天地间,为物最钜。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太公《金匮》云:“南海之神曰祝融
...更多

卷三十二·碑志九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韩弘,《新史》有传,多取《碑》词,传间有误处,当以碑为正。盖淮西之役,弘为行营都统,公为行军司马,其知弘非一日也。)

  韩,姬姓,以国氏。(国下或有为字。今按:以国氏,《春秋传》语。《唐韵》云:“韩姓出自唐叔虞之后,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于韩,因以为氏。”)其先有自颍川徙阳夏者,(夏音假。)其地于今为陈之太康。(秦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阳夏,隋改为太康。)太康之韩,(《新旧史》皆言弘滑州匡城人。)其称盖久,然自公始大著。公讳弘。公之父曰海,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许汴之间,寡
...更多

卷三十三·碑志十


  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许国公韩弘妻也。夫人之葬,以长庆二年三月,时公武尚执丧不变。许国以是年十二月薨,则公武已死矣。许国之志详焉。)

  楚国夫人,姓翟氏,故检校御史大夫宋州刺史良佐之女,今司徒兼中书令许国公之妻。(或无今字,)前坊节度使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公武之母。(坊或作州,非是。音孚。)

  夫人在家,以孝友聪明,为父母所偏爱,选所宜归,以适韩氏。韩氏族大且贵,又太尉刘公甥,(刘玄佐之甥,又或作父,非是。公下或有之字。)内外尊显。夫人入门,上下莫不赞贺。(或作贤。)事皇姑齐国太夫人,(
...更多

卷三十四·碑志十一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欧阳文忠公云:退之与樊绍述作铭,便似樊文,诚不虚语。据宗师元和九年,尚为前太子舍人,未使南方也,见公《与郑相公书》。元和十二年,因在京师,未出刺绛州也。见《示郊诗》及《荐状》。自绛还朝,当在长庆初年,序不载其卒之年月,或法不必载邪?)

  樊绍述既卒,且葬,(绍述河中人。)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篇,(志上或无纪字。)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十,诗七百一十九。(一十或作又十
...更多

卷三十五·碑志十二


  卢浑墓志铭(浑,河南法曹参军第二子,而公妻弟也。然有铭无志焉。)

  前汝父母右汝兄。(兄上或有弟字,或作“后有汝兄。”浑,於陵弟也,兄弟惟二人。)汝从之居,视汝如生。迁汝居兮,日月之良。(迁汝,或作“汝迁于”三字。)汝居孔固兮,后无有殃。如不信兮,视此铭章。(此或作于。)

  虢州司户韩府君墓志(韩氏自魏史安桓王茂五世孙素,尝为桂州刺史。四子:长仲卿,为武昌令,赠尚书右仆射。次少卿,太白云:“感概重诺,死于节义。”次云卿,礼部侍郎。公为《科斗书后记》云:“叔父当大历世,文词独行中朝。”即云卿
...更多

卷三十六·杂文


  瘗砚铭(铭,或作文。)

  陇西李观元宾,始从进士贡在京师,(公与元宾皆贞元八年进士也。)或贻之砚。既四年,悲欢穷泰,未尝废其用。凡与之试艺春官,实二年,登上第。行于褒谷,(此下或有间字。褒斜,地名。)役者刘胤,误堕之地,毁焉。乃匣归埋于京师里中。昌黎韩愈,其友人也。赞且识云:土乎质,陶乎成器。复其质,非生死类。全斯用,毁不忍弃。(斯阁作期,非是。)埋而识,之仁之义。砚乎砚乎,与瓦砾异!

  毛颖传(公作此传,当时有非之者。张籍书所谓“戏谑之言”,谓亦指此。《旧史》亦从而为之言曰:“讥戏不近人情
...更多

卷三十七·行状、状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汴州刺史充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亳颍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行状(题中或无“支度”二字。)

  曾祖仁琬,皇任梁州博士。祖大礼,皇赠右散骑常侍。父伯良,皇赠尚书左仆射。(一本有“皇任开州新浦县主簿”九字。公尝从晋于汴州,为观察推官,故知晋行治甚详。《唐史·晋传》,皆取公《行状》为之,其增修者不一二尔。司马温公《考异》,以为公作晋《行状》,必扬美盖恶,叙其为相时事,止于此,则其循默充位可知。然其重谨,亦可称也。《谈薮》云:“《董晋行
...更多

卷三十八·表状一


  为韦相公让官表(《宪宗纪》:元和九年十二月戊辰,尚书右丞韦贯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时以考功郎中知制诰,代作。)

  臣某言:伏奉今日制命,以臣为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非常之宠,忽降于上天;不次之恩,遽属于庸品。(属,之欲切。)承命震骇,心神靡宁,顾己惭,(他典切。)手足失措。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本非长才,又乏敏识,学不能通达经训,文不足缘饰吏事。(缘去声。《前汉》:公孙弘习文法吏事,而缘饰以儒雅。)徒知立志廉谨,绝朋势之交;处官恪恭,免请托之累。因缘资序,骤历台阁,蒙生成于天
...更多

卷三十九·表状二


  论捕贼行赏表(《宪宗纪》:元和十年六月癸卯,镇州节度使王承宗,遣盗夜伏于靖安坊,刺杀宰相武元衡,死之。又遣盗于通化坊,刺御史中丞裴度,伤首而免。京城大骇。武元衡死数日,未获贼。兵部侍郎许孟容请见,奏曰:“岂有国相横尸路隅,而不能擒贼?”因洒泣极言,乃诏京城诸道,能捕贼者,赏钱万贯,仍与五品官。至是获贼,而未即加赏,此公所以以状论列其号令之不信也。)

  臣愈言:臣伏见六月八日敕,以狂贼伤害宰臣,擒捕未获,陛下悲伤震悼,形于寝食,特降诏书,明立条格,云有能捉获贼者,赐钱万贯,仍加超授。今下手贼等,四分之内,已得其三
...更多

卷四十·表状三


  论孔致仕状(或无“孔”字。公尝志孔尚书墓,言尚书七十,三上书去官。公尝贤其能,谓:“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明日奏疏请留,不报。此公所论之《状》也。时长庆三年作。)

  某官某。

  右臣与孔,同在南省为官,数得相见。(或无同字。)为人守节清苦,议论平正。今年才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臣知上疏求致仕,故往看。为臣言,已蒙圣主允许。伏以陛下优贤尚齿,见频上三疏,言词恳到,重违其意,遂即许之。此诚陛下仁德
...更多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尹沫
清·江藩
唐·郑綮
唐·寒山子
宋·赵升
宋·王道
宋·魏泰
汉·刘珍
清·吴趼人
清·李渔
刘宋·僧伽跋摩
南北朝·寗戚
(宋)熊蕃
(齐)司马穰苴
清·颜习斋
宋·胡寅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