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张载集摘-宋·张载

张载集摘目录:


正蒙 苏丙序
正蒙 范育序
正蒙太和篇第一
正蒙参两篇第二
正蒙天道篇第三
正蒙神化篇第四
正蒙动物篇第五
正蒙诚明篇第六
正蒙大心篇第七
正蒙中正篇第八
正蒙至当篇第九
正蒙作者篇第十
正蒙三十篇第十一
正蒙有德篇第十二
正蒙有司篇第十三
正蒙大易篇第十四
正蒙乐器篇第十五
正蒙王篇第十六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
横渠易说上经
横渠易说下经
横渠易说系辞上
横渠易说系辞下
横渠易说说卦
横渠易说序卦
横渠易说杂卦
横渠易说佚文
经学理窟序
经学理窟周礼
经学理窟诗书
经学理窟宗法
经学理窟礼乐
经学理窟气质
经学理窟义理
经学理窟学大原上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经学理窟自道
经学理窟祭祀
经学理窟月令统
经学理窟丧纪
经学理窟黄巩跋
张子语录语录上
张子语录语录中
张子语录语录下
张子语录附:语录抄七则
张子语录後录上
张子语录後录下
张子语录跋
文集佚存
拾遗性理拾遗
拾遗近思录拾遗
附录
书目提要

横渠易说下经


△咸 咸。亨利贞,取女吉。 咸之为道,以虚受为本,有意于中,则滞于方体而隘矣。拇、腓、股、每、辅,以一卦通体高下为言。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感也,其爻虽相应而词多不吉,顾其时如何耳。说者多以咸恒配天地,殊不知咸自可配天 地,故于序卦独不言咸。咸既可以配天地,则恒亦可以配天地,皆夫妇之道也。咸之为言皆也,故语 咸则非事。“咸感也”,不可止以夫妇之道谓之咸,此一事耳,男女相配,故为咸也。感之...更多

横渠易说系辞上


系辞所举易义,是圣人议论到此,因举易义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也。 系辞反复惟在明易所以为易,撮聚众意以为解,欲晓后人也。 欲观易先当玩辞,盖所以说易象也。不先尽系辞,则其观于易也,或远或近,或太艰 难。不知系辞而求易,正犹不知礼而考春秋也。 系辞所以论易之道,既知易之道,则易象在其中,故观易必由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则方见易,故其事则莫非易也。所以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门户也。不言高卑而曰卑高者亦有义,高以下为基,亦是人先见卑处,然后见高也,不见两则不见易。物物象天地,不曰天地而...更多

横渠易说系辞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 变其势也,动其情也,情有邪正故吉凶生。变能通之则尽利,能贞夫一,则吉凶可胜,而天地不能藏其迹,日月不能眩其明。辞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也;指之使趋时尽利,顺性命之理,臻三极之道也。人能从之,则不陷于凶悔矣,所谓“变动以利言”者也。然爻有攻取爱恶,本情素动,因生吉凶悔吝而不可变者,乃所谓“吉凶以情迁”者也。能深存系辞所命,则二者之动见矣。又有义命当吉当凶、当亨当否者,...更多

横渠易说说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方其将有谋也,将有问也,命于蓍,此所谓“生蓍”,非谓在野而生蓍也。事在未来之前,吉凶在方策之上,蓍在手中,卒归三处一时合,岂非幽赞于神明而得尔也?起其用也。 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物两体者,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若一则有两,有两亦一在,无两亦一在。然无两则安...更多

横渠易说序卦


序卦相受,圣人作易,须有次序。 序卦无足疑。 序卦不可谓“非圣人之蕴”,今欲安置一物,犹求审处,况圣人之于易!其间虽无极至精义,大概皆有意思。观圣人之书,须布遍细密如是,大匠岂以一斧可知哉!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聚而不得出故盈,虽雷亦然。 物生必蒙, 蒙冒未肆。一作蒙犀者,蒙昧未肆。 需者,饮4食之道也。 云上于天,物皆有待之象。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德积则行必有方,物积则散必有道。坎者,陷也;……离者,丽也。 一陷溺而不得出为坎,一附丽而不能去为离...更多

横渠易说杂卦


屯见而不失其居。 险在外,故不失其居;与涣、解义反,故曰缓必有所失。蒙杂而著。 “著”,古“着”字,杂著于物,所以为蒙。蒙,昏蒙也。(兑见而巽伏也) (兑说在外巽入在隐)井通而困相遇也。 泽无水,理势适然,故曰“相遇”。小过,过也。 小过,过而未颠也。履,小处也。 危者安其位者也,故履以不处为吉。大过,颠也。 过至于颠,故曰“大”。归妹,女之终也。 妹归而长,女之终也。一作归妹。...更多

横渠易说佚文


(《四库书目提要》称此书末“有总论十一则”,即指下列诸文,后人因亦以总论称之。然细审原文,大抵皆集零简断片而成,且可分为二十四则,其中仅四则可视为系辞总论,余皆为易说或理窟、语录之错简,而见于精义者尤为不少。) 此盖编集易说时发见之佚文,以其无可归纳,附之于末。今分别移入有关各文之下,并逐条注明。系辞所举易义是圣人议论到此因举易义以成之亦是人道之大且要者也系辞反复惟在明易所以为易撮聚众意以为解欲晓后人也化不可言难知可以言难见如日景之行则可知之其所以行则难见也人于龟策无情之物不知其将如何惟是自然莫或使之然者阴阳不测之类也己方虚心以乡之...更多

经学理窟序


横渠经学理窟,或以为先生所自撰。伟按熙宁九年秋,先生集所立言以为正蒙,其平日所俯而读,仰而思,妙契而疾书者,宜无遗矣。明年,遂捐馆舍,所谓文集语录及诸经说等,皆出于门人之所纂集。若理窟者,亦分类语录之类耳,言有详略,记者非一手也。虽然,言之精者固不出于正蒙,谓是非先生之蕴不可也。 论学则必期于圣人,语治则必期于三代,至于进为之方,设施之术,具有节级,凿凿可行,非徒托诸空言者。朱子曰:“天资高则学明道,不然,且学二程横渠。”良以横渠用功亲切,有可循守,百世而下,诵其言,若盲者忽睹日月之光,聋者忽聆雷霆之音,偷惰之夫咸有立志,其正蒙之阶...更多

经学理窟周礼


周礼是的当之书,然其间必有末世添入者,如盟诅之属,必非周公之意。盖盟诅起于王法不行,人无所取直,故要之于神,所谓“国将亡,听于神”,盖人屈抑无所伸故也。如深山之人多信巫祝,盖山僻罕及,多为强有力者所制,其人屈而不伸,必咒诅于神,其间又有偶遭祸者,遂指以为果得伸于神。如战国诸侯盟诅,亦为上无王法。今山中人凡有疾者,专使巫者视之,且十人间有五人自安,此皆为神之力,如周礼言十失四已为下医,则十人自有五人自安之理。则盟诅决非周公之意,亦不可以此病周公之法,又不可以此病周礼。诗云:“侯诅侯咒,靡届靡究”,不与民究极,则必至于诅咒。 治天下不由...更多

经学理窟诗书


周南召南如乾坤。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但仪刑文王则可以取信家邦,言当学文王者也。 ぐ者,阴气薄而日气见也。有二者,其全见者是阴气薄处,不全见者是阴气厚处。 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李翱有言:“观诗则不知有书,观书则不知有诗”,亦近之。 “顺帝之则”,此不失赤子之心也,冥然无所思虑,顺天而已。赤子之心,人皆不可知也,惟以一静言之。 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夫诗之志至平易,不必为艰险求之,今以艰险求诗,则已丧其本心,何由见诗人之志! 文王之于天下,都无所与焉。“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更多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钱塘陈思
清·骆云
清·朱仕玠
(晋)周处
吴研人
春秋齐·管仲
(明)陆粲
宋·吴可
宋·庞安石
宋·史堪
宋·庞安石
元·吴澄
唐·苏瑰
唐·冯贽
清·张玉书
清·张庚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