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脾中章第二十一-紫微中至
脾中章第二十一
脾中之神游中宫[1],朝会五神和三光[2],上合天气[3]及明堂,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4],通利血脉汗为浆[5],二神相得下玉英[6],上禀元气年益长。
[1]脾中之神:脾为戊己之藏,故也称之为戊己之神。中宫:即黄庭之宫。[2]朝会五神:五神即五行之神、五藏之神。脾土为精气之源,五藏之神皆朝会于此。《性命圭旨五气朝元说》“青帝之子名龙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之子名魄华,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德之一气;黄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已土德之五气。故金得土则生,木得土则旺,水得土则止,火得土则息。”三光:指吾身日月星,即二目及天目发出的光明。[3]上合天气:脾为坤土,其气上合于天。[4]土为王:土为万物之母,五行以土为君。[5]汗为浆:脾主肌肉,气液润养皮肤而为汗。[6]二神:指魂魄。《参同契》所谓“阳神日魂,阴神月魄。”玉英:指玉英之液,即玉液。
脾藏意,是后天意识的源头。人如果注意于返观内照,则脾神常驻于中宫,脾神会五神是攒簇五行。和运三目之光实际是沟通阴阳,中介玄真,将无形引导至有质,此用是和合四象。人体之滋养,需由元神协调整体,中黄直透以迎得天之元气补体内之阳腑,则五行畅达。
此时脾土在修炼之中是君位,它的举止直接关系到人体新生命的产生和元性的还原虚空。此时不但是血脉通畅气血均旺,就是汗水也如琼浆之可贵。因为脾土真意的一参予,使得四象归一,真机透发,体能大变,异于常人。
阴阳二神由于脾神真意的参与而使玉液还丹连贯,金液大药得知玄窍,于是人体可上承天元真乙而延年益长。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芍唐居士撰;王之春编
五代·施肩吾
明·范受益
(宋)赵彦卫撰
清·江藩
宋·陶岳
(清)汤球辑,杨朝明校补
清·易顺鼎
清·陆子贤
三国·王肃
清·郑寿全
(唐)陆广微
(宋)单锷
明·杜巽才
周·程本
(宋)无门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