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卷上] 总论
  夫人之所借以为生者。阴阳二气也。阴阳顺行。则消长自然。神清气爽。阴阳逆行。则往来失序。百病生焉。而襁褓童稚。尤难调摄。盖其饥饱寒热。不能自知。全恃慈母为之鞠育。苟或乳食不节。调理失常。致成寒热。颠倒昏沉。既已受病。而为父母者。不思所以得病之由。却病之理。乃反疑鬼疑神。师巫祈祷。此义理之甚谬者矣。幸仙师深悯赤子之夭折。多缘调御之未良。医治之无术。秘授是书。神功莫测。沉离浮坎。而使水火既济。泻实补虚。

  而使五行无克。诚育婴之秘旨。保赤之弘功也。乃有迂视斯术。以为鲜当。譬如急慢惊风。牙关紧闭。虽有丹药。

  无可如何。先视其病之所在。徐徐推醒。然后进药。不致小儿受苦。则推拿一道。真能操造化夺天功矣。岂不神欤。然治当分六阴六阳。男左女右。外呼内应。三关取热。六腑取凉。男子推上三关为热为补。退下六腑为凉为泻。女子推下三关为凉。推上六腑为热。男顺女逆。进退之方。须要熟审。凡沉迷霍乱。口眼歪斜。手足掣跳。惊风呕吐。种种杂症。要而言之。止有四症。四症分为八候。八候变为二十四惊。阳掌十八穴。阴掌九穴。筋看三关。功效十二。惊有缓急生死之症。法有捏推拿做之功。先须寻筋推察。次用灯火按穴而行。审病针灸。对症投汤。无不随手而应。毋偏己见。毋作聪明。因症次第。分别而施。此为不传之秘诀也。留心救世者。曷慎勉旃。

  [卷上] 指南赋

  保婴一术。号曰哑科。口不能言。脉无可视。惟形色以为凭。竭心思而施治。故业擅于专门。以补化工不及。欲知其病。必观乎色。左颊青龙属肝。右颊白虎属肺。天庭高而离阳心火。地阁低而坎阴肾水。鼻在面中。脾应唇际。

  观乎色之所见。知其病之所起。舌乃心之苗。目为肝之液。胃流注于两颐。肾通窍于两耳。爪则筋余。而脾为之运。发乃血余。而肾为之主。脾司手足。肾运牙齿。苟本脏之或衰。即所属之失惫。能观乎外。可知其内。红光见而热痰壅盛。青色露而惊痫怔悸。如煤之黑兮。中恶传逆。似橘之黄兮。脾伤吐痢。白乃疳劳。紫为热炽。青遮口角难医。黑掩太阳莫治。年寿赤光。多生脓血。山根青黑。频见灾危。朱雀贯于双瞳。火入水乡。青龙绕于四白。肝乘脾部。泻痢而面赤者须防。咳嗽而色青者可畏。面青而唇口撮。疼痛方殷。面赤而目窜视。惊搐将至。火光焰焰外感风寒。金气浮上。中藏积滞。乍白乍黄。疳热连绵。又赤又青。风邪紧急。气乏兮囟陷成坑。血衰兮头毛作穗。

  脾冷则口角流涎。肝热则目生眵泪。面目虚浮。定腹胀而气喘。眉毛频蹙。必腹痛而多啼。风气二池如黄土。则为不宜。左右两颊似青黛。即成客忤。风门黑主疝而青主惊。方广昏暗凶而光滑吉。手如数物兮肝风将发。面若涂朱兮心火实炎。伸缩就冷。阳热无疑。坐卧爱暖。阴寒可必。肚大脚细。脾欲困而成疳。目瞪口张。势已危而必毙。察之若精。治必得理。鸦声鱼口。枉费神思。肉脱皮干。神劳气乏。蛔出兮脾胃将败。唇冷兮脏肺先亏。然五体以头为尊。一面惟神可恃。况乎声有轻重之不同。啼有干湿之顿异。病之初作。必先呵欠。火之将发。忽作惊啼。重舌木舌。热积心脾。哽气喘气。火伤肝肺。齿龈宣露牙疳。丁奚哺露食积。心热欲睡而不能。脾热好睡而不歇。咳嗽失音者肺痿。病后失音者肾怯。腹痛而口流清水者虫多。泻痢而大便酸臭者食积。口频撮而脾虚。舌长伸而心热。烦热在心。恶见灯光。疳热在脾。爱吃泥土。鸡胸兮肺火胀于胸膈。龟背兮肾风入于骨髓。鼻干黑燥。金受水刑。肚大青筋。土遭木克。丹瘤疮疥。皆胎毒之留连。五疳泻痢。总食积之停滞。腹痛寒侵。口疮热炽。脐风忌于一腊。变蒸防于周年。惊自热来。痫由痰至。惊本心生。风从肝使。急惊属热。宜乎清凉。慢惊属虚。宜于补治。痘曰天疮。疹曰麻子。痘属五脏。疹属六腑。疹宜清凉。痘宜温补。先明阴阳。次识脏腑。补泻得宜。治有何误。

  贵临机之通变。毋执一之成模。

  [卷上] 入门察色

  五行多在面。吉凶要观形。赤红多积热。风生肝胆惊。面黄多食积。唇白是寒侵。青黑眉间出。黄粱梦里人。五声由肺出。肺绝哭无声。气短咽喉塞。喘多医者惊。哑声热不退。腹痛冷相侵。听罢知虚实。存知在耳鸣。小儿无脉诊。吉凶虎口凭。

  面部气色。为十二经总现之处。而五位色青者。惊积不散。欲发风候。五位色红者。伤寒痰积壅盛。惊悸不宁。

  五位色黄者。食积瘕。疳候痞癖。五位色白者。脉气不实。滑泄吐痢。五位色黑者。脏腑欲绝。为疾危恶候。面青眼青。肝之病也。面赤唇红。心之病也。面黄鼻黄。脾之病也。面颊白色。肺之病也。五脏各有所生。细探其色。

  即知表里虚实。禀赋盈亏。其补泻寒热之法。诚大彰明较着也。

  [卷上] 五视法

  凡视小儿神气脉色有五。一视两目。二听声者。三视囟门。四视形貌。五视毛发。但此五者。虽不能全。若得两目精神。声音响亮。十可保其六七耳。

  一视两目。夫两目乃五脏精华所聚。一身精气所萃。若睛珠黑光满轮。精神明快。儿必长寿。虽然加病。亦易痊愈。若白珠多。黑珠昏朦。睛珠或黄或小。精神昏懒。此父母先天之气薄弱。禀受既亏。儿多灾患也。

  二听声音。凡小儿声音大而响亮。乃五脏六腑气血充盈。儿必易长成人。如生来不曾大声啼哭。此必有一脏阴窍之未通。神气之未足。或声如啾唧咿唔之状。此儿不寿必矣。

  三视囟门。盖儿前囟门乃禀母血而充。后囟门乃受父精而实。若前后囟门充实。其儿必寿。如父之精气不足。

  耽嗜酒色。令儿后囟空虚不实。如母之原禀不足。血弱病多。令儿前囟虚软不坚。多生疾病。如父母气血俱不足。其儿必夭。若此。则其父母亦不能保其天年耳。前囟即道家所谓泥丸宫。后囟即脑后顶门中。名曰百会。前后囟门俱不合。名曰解颅。

  四视形貌。凡儿口大鼻端。眉清目秀。五岳相朝。部位相等。此乃福寿之基。一生无疾。如口小鼻。眉心促皱。

  皮肤涩滞。虽无病而终夭。设或不夭。而终贫贱也。

  五视毛发。夫毛发受母血而成。故名血余也。母血充实。儿发则色黑而光润。母血虚弱。或胎漏败堕。或纵酒多淫。儿发必黄稿焦枯。或生疳痍之患。寿亦不长之兆也。

  [卷上] 面上诸穴歌

  心属火兮居额上。肝主左颊肺右向。肾水在下颏所司。脾唇上下准头相。

  肝青心赤肺病白。肾黑脾黄不须惑。参之元气实与虚。补泻分明称神术。

  额上青纹因受惊。忽然灰白命逡巡。何如早早求灵药。莫使根源渐渐深。

  印堂青色受人惊。红白皆缘水火侵。若要安然无疾病。镇惊清热即安宁。

  年寿微黄为正色。若平更陷夭难禁。忽然痢疾黑危候。霍乱吐泻黄色深。

  \r正面诸穴图\p03-b26a1.bmp\r\r背面穴图\p03-b26a2.bmp\r鼻头无病要微黄。黄甚长忧入死乡。黑色必当烦躁死。灵丹何必救其殃。

  两眉青者斯为吉。霍乱才生黄有余。烦躁夜啼红色见。紫由风热赤还殂。

  两眼根源本属肝。黑瞳黄色是伤寒。珠黄痰积红为热。黑白分明仔细看。

  太阳青色始方惊。赤主伤寒红主淋。要识小儿疾病笃。青筋直向耳中生。

  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青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为验。两手如莲客热攻。

  两颊赤色心肝热。多哭多啼无休歇。明医见此不须忧。一服清凉便怡悦。

  两颧微红虚热生。红赤热甚痰积停。色青脾受风邪症。青黑脾风药不灵。

  两腮青色作虫医。黄色须知是滞颐。金匮之纹青若见。遭惊多次不须疑。

  承浆黄色食时惊。赤主惊风所感形。吐逆色黄红则痢。要须仔细与推寻。

  [卷上] 小儿无患歌

  孩儿常体貌。情态喜安然。鼻内无清涕。喉中绝没涎。头如青黛染。唇似点朱鲜。脸芳花映竹。颊绽水浮莲。喜引方才笑。非时口不宣。纵哭无多哭。虽眠不久眠。意同波浪静。情若镜中天。此上多安吉。何愁疾病缠。

  [卷上] 调护歌

  养子须调护。看承莫纵驰。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衾浓非为益。衣单正所宜。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

  [卷上] 入门候歌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当。若逢中指热。必定是伤寒。中指独是冷。麻痘症相传。男左女右手。分明仔细详。初起寅关浅。纹侵过卯深。生枝终不治。辰泣命难存。

  [卷上] 入门试法

  男左女右。看关文时。即掏中指节。舌出者死。吸而痛者生。如久不醒。掏中指。咬昆仑穴。

  \r虎口三关图\p03-b26a3.bmp\r

  虎口叉手处是也

  三关第二指仄是也

  风关第一节寅位

  气关第二节卯位

  命关第三节辰位

  [卷上] 四十九脉图解

  \r图\p03-b26a4.bmp\r

  流珠形。主夹食膈热。三焦不和。气不顺。饮食欲吐或泻。肠鸣自利。烦躁啼哭。

  \r图\p03-b26a5.bmp\r

  环珠形。主气不和。脾胃虚弱。饮食伤滞。心腹膨胀。烦闷作热。

  \r图\p03-b26a6.bmp\r

  长珠形。主夹积食。肚腹疼痛。或发寒热。胁肋膨胀。饮食不化。虫动不安。

  \r图\p03-b26a7.bmp\r

  来蛇形。主中脘不和。积气攻敕。饮食不下。疳气欲传。脏腑不宁。膨满干呕。

  \r图\p03-b26a8.bmp\r

  去蛇形。主脾胃虚弱。食积吐泻。烦躁气粗。渴烦喘息。饮食不化。神困多睡。

  \r图\p03-b26a9.bmp\r

  弓反外形。主痰热心神不宁。睡卧不稳。身体作热。夹惊夹食。风痫等症。

  \r图\p03-b26a10.bmp\r

  弓反里形。主感受寒邪。头目昏重。心神惊悸。沉默倦怠。四指梢冷。咳嗽多痰。小便赤色。

  \r图\p03-b26a11.bmp\r

  枪形。主邪热痰盛。精神恍惚。睡不安稳。生风发搐。惊风传受。

  \r图\p03-b26a12.bmp\r

  鱼骨形。主惊风痰热症候。速宜截风化痰。利惊退热。若失于治。必变他症。

  \r图\p03-b26a13.bmp\r

  水字形。在风关主惊风入肺。咳嗽面赤。气关主膈有虚涎。虚积停滞。命关主惊风。疳疾危笃。

  \r图\p03-b26a14.bmp\r

  针形。在风关青黑色主水惊。气关赤色主疳积。命关有此五色者。及通度三关。主急慢惊风难治。

  \r图\p03-b26a15.bmp\r

  透关射指形。主惊风痰热四症。皆聚胸膈而不散。其候虽重。症顺则可治疗。

  \r图\p03-b26a16.bmp\r

  透关射甲形。主惊风恶候。传入经络。则风热发生。并入八候。虚痰壅塞。危急之症。最难疗治。

  \r图\p03-b26a17.bmp\r

  脉如乱丝。主腹中冷泻。唇色青白。手足似冰。虚生惊跳。

  \r图\p03-b26a18.bmp\r

  形如蛇尾。色紫红。主惊食伤脾。又夹风寒。头面胸腹。温温作热。

  \r图\p03-b26a19.bmp\r

  此脉须知是风脉。

  \r图\p03-b26a20.bmp\r

  此脉方知是气脉。

  \r图\p03-b26a21.bmp\r

  此形在风关主疳积病。

  \r图\p03-b26a22.bmp\r

  主惊风气伤寒。

  \r图\p03-b26a23.bmp\r

  此形如环。见风关。主肝脏疳有积聚。气关主疳入胃。吐逆不治。命关无药可治。

  \r图\p03-b26a24.bmp\r

  此纹若在风气二关易治。命关通度难治。

  \r图\p03-b26a25.bmp\r

  曲向里者是气疳。

  \r图\p03-b26a26.bmp\r

  曲向外者是风疳。

  \r图\p03-b26a27.bmp\r

  脚斜向右。是伤寒身热。不食无汗。

  \r图\p03-b26a28.bmp\r

  脚斜向左。是伤风身热。不食有汗。

  \r图\p03-b26a29.bmp\r

  双钩脉者。即是伤寒。

  \r图\p03-b26a30.bmp\r

  三曲如长虫者。是伤哽物。

  \r图\p03-b26a31.bmp\r

  此形如环有脚者。是伤食。

  \r图\p03-b26a32.bmp\r

  三枪形主疳积候。

  \r图\p03-b26a33.bmp\r

  脉形如鸥飞主惊风。

  \r图\p03-b26a34.bmp\r

  此形主中焦热病。

  \r图\p03-b26a35.bmp\r

  如形两曲交连者。主风候。

  \r图\p03-b26a36.bmp\r

  世人要识伤冷证。三突西兮三凸东。

  \r图\p03-b26a37.bmp\r

  此形主耳鼻冷疮疳虫。

  \r图\p03-b26a38.bmp\r

  两脉皆曲主蛔虫。

  \r图\p03-b26a39.bmp\r

  中央大。两头尖红色者。主惊风发热。若透三关。主无辜疳疾必死。

  \r图\p03-b26a40.bmp\r

  头小尾大黄色者。主硬物伤胃。壮热眼闭或惊吊。

  \r图\p03-b26a41.bmp\r

  红色在节中间通直者。主惊风发搐。一头红一头白者顺。

  \r图\p03-b26a42.bmp\r

  紫色至关乃是疳。必死。

  \r图\p03-b26a43.bmp\r

  上红下白。名为火光。火克金也。周关及遇五行相克者必死。

  \r图\p03-b26a44.bmp\r

  此形如曲虫。在风关。三疳积聚。胞高肚大。气关主大肠秽积。命关主心脏传肝。难治。

  \r图\p03-b26a45.bmp\r

  凡脉不见。虎口如云尘色者。是客忤鬼祟之脉。宜求神禳之。脉见大小不均。定主有凶。

  \r图\p03-b26a46.bmp\r

  三曲透命关。主惊风死。

  \r图\p03-b26a47.bmp\r

  此形在风关。主肝脏疳积。气关主脾冷吐逆。不治。命关必死。

  \r图\p03-b26a48.bmp\r

  此形见关中或手上或面部。皆死候也。

  \r图\p03-b26a49.bmp\r

  此形如乱虫。主疳食积。亦有必死之候。

  \r图\p03-b26a50.bmp\r

  此形见风关青色易治。是初惊候。黑色难治。在气关青色。主疳劳身热。命关青色。主虚风和传脾。难治。

  \r图\p03-b26a51.bmp\r

  风关如乙字形。主肝脏惊风。易治。气关如乙字形。主惊风。命关如乙字。青黑色难治。

  \r图\p03-b26a52.bmp\r

  主惊风。其状或单或双。逆来。

  [卷上] 详解脉纹

  流珠只一点红色。环珠其形差大。长珠其形圆长。以上非谓圈子。总皆红脉贯气之如此。来蛇即是长珠散长。

  一头大一头尖。去蛇亦如此。乃分其上下朝。故曰去来。角弓反张。向里为顺。向外为逆。枪形直上。鱼骨分开。水字即三脉并行。针形即过关一二粒米许。射甲命脉射外。透指命脉曲内。四十九位。悉有轻重。自微至着。轻重参详。色有五者。黄红紫青黑也。其病盛色能加变。黄盛即越黄红之色。红盛作紫。又成红紫之色。紫盛作青。又有青紫之色。青盛作黑。又有青黑之色。至于纯黑之色。不可得而治之也。

  [卷上] 辨色歌

  紫色红伤寒。青惊白色疳。黑纹因中恶。黄色困脾端。

  [卷上] 五指冷热歌

  入门须辨婴儿性。男左女右分明认。五指若还冷似冰。此是惊风来得盛。五指心口热似火。夹食伤寒风邪症。

  食中名指热风寒。食中名冷吐泻定。中指热兮是伤寒。中指冷兮麻痘认。食指热兮上身烧。食指冷兮上膈闷。

  中名热兮夹惊风。中名冷兮伤食症。

  [卷上] 审候歌

  囟门八字病非常。惊透三关命不长。初关乍入惊微病。次节相侵亦可防。筋赤热兮因食隔。筋青端被水风伤。

  筋黑却因风水冷。紫筋兼被有阴阳。寒热相均兼赤白。红筋定是热宜凉。重病不宜筋见白。筋白寒深可救忙。

  筋连大指阴寒症。筋若生花定不祥。筋带悬针主吐泻。筋纹关外命非常。四肢瘫冷腹膨胀。吐泻多因乳食伤。

  鱼口鸦声因气急。犬吠人喝受惊狂。膀胱涝病真难认。天心一点彻膀胱。口噫心哕并气吼。指冷昏沉命莫当。

  口中气喘并气急。眼翻手掣可推慌。鼻干嘴黑筋见影。牙黄口白眼睛光。声气改时颜不改。手舞足蹈语颠狂。

  两手乱抓如鸡爪。目睛不动眼如羊。疳论上下须凭灸。大抵横纹是痊方。天心穴上分高下。更须心细别阴阳。

  如此孩提筋不好。命去南柯大路旁。小儿若犯宜推早。如是延迟命必亡。病重须凭灯心断。病轻手法亦宜良。

  神仙留下真方法。后学能遵名姓扬。

  [卷上] 脉法歌

  小儿六岁须凭脉。一指三关定数息。迟冷数热古今传。浮风沉积当先识。左手人迎主外邪。右手气口主内疾。

  外邪风寒暑湿侵。内候乳食痰兼积。浮紧无汗是伤寒。浮缓伤风有汗液。浮而洪大风热盛。沉而细滑乳食积。

  沉紧腹中痛不休。沉弦喉间作喘急。紧促之时疹痘生。紧数之际惊风疾。虚软慢惊作螈。紧盛风痫发搐掣。

  软而细者为疳虫。牢而实者必便结。滑主痰壅食所伤。芤脉必主于失血。虚而有气为之惊。弦急客忤君须识。

  大小不匀为恶候。三至为脱二至卒。五至为虚四至损。六至平和曰无疾。七至八至病犹轻。九至十至病势极。

  十一二至死无疑。此诀万中无一失。

  凡小儿三岁以上。乃用一指按寸关尺三部。常以六七至为平脉。添则为热。减则为寒。洪浮风盛。数则多惊。

  沉滞为虚。沉实为积。

  [卷上] 闻小儿声音

  心主声从肺出。肺绝啼哭无声。多啼肝胆客风惊。气缓神疲搐盛。音哑邪热侮肺。声清毒火无侵。鸦声螈候非祯。相克必归泉冥。

  直声往来而无泪者是痛。连声不绝而多泪者是惊。兹燕烦躁者难愈。疏促声音者感寒。

  [卷上] 辨小儿五音

  五音以应五脏。金声响。土声浊。木声长。水声清。火声燥。肝病声悲。肺病声促。心病声雄。脾病声慢。肾病声沉。大肠病声长。小肠病声短。胃病声速。脾病声清。膀胱病声微。声轻者气弱也。重浊者痛与风也。高声者热欲狂也。

  声噎者气不顺也。喘者气促也。声急者惊也。声塞者痰也。声战者寒也。声浊沉静者疳积也。喷嚏者伤风也。呵欠者神倦也。声沉不响者。病势危也。如生来不大啼哭。声啾唧者夭也。既能识其声音。又常辨其气色。即知其病之根源矣。

  为医固难。及幼尤难。故医者诊视小儿之证。倘色脉精切。则死生可判。若因恐触病家之讳。犹豫其说。不吐真情。稍有差池。必遭其怨。与其受怨于后。孰若告之于先。纵有危难。夫复何怨。昔扁鹊见桓侯曰。疾在腠理。

  不治将深。桓侯不信。复见曰。疾在骨髓。虽司命无如之何。后果弗起。学人于此触类究心。斯有得于扁鹊之妙旨。

  \r阳掌图\p03-b26a53.bmp\r

  五指甲伦为十王穴

  [卷上] 阳掌十八穴疗病诀

  脾土补之省人事。清之进饮食。

  肝木推侧虎口。止赤白痢水泄。退肝胆之火。

  心火推之退热发汗。掏之通利小便。

  肺金推之止咳化痰。性主温和。

  肾水推之退脏腑之热。清小便之赤。如小便短。又宜补之。

  运五经运动五脏之气。开咽喉。治肚响气吼。泄泻之症。

  运八卦开胸化痰除气闷。吐乳食。有九重三轻之法。详见区内。

  四横纹掏之退脏腑之热。止肚痛。退口眼歪斜。

  小横纹掏之退热除烦。治口唇破烂。

  运水入土身弱肚起青筋。为水盛土枯。推以润之。

  运土入水丹田作胀眼睁。为土盛水枯。推以滋之。

  内劳宫属火。揉之发汗。

  小天心揉之清肾水。

  门揉之除气吼肚胀。

  天门入虎口推之和气。生血生气。

  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

  中指节推内则热。推外则泻。

  十王穴掏之则能退热。

  \r阴掌图\p03-b26a54.bmp\r

  [卷上] 阴掌九穴疗病诀

  五指节掏之去风化痰。苏醒人事。通关膈闭塞。

  一窝风掏之止肚疼。发汗去风热。

  威宁掏之能救急惊卒死。揉之即能苏醒。

  三扇门掏之属火。发脏腑之热。能出汗。

  外劳宫揉之和五脏潮热。左清凉。右转温热。

  二人上马掏之苏胃气。起沉。左转生凉。右转生热。

  外八卦性凉。除脏腑秘结。通血脉。

  甘载掏之能拯危症。能祛鬼祟。

  精宁掏之能治风哮。消痰食痞积。

  [卷上] 附臂上五穴疗病诀

  大陵掏之主吐。

  阳池掏之主泻。

  分阴阳除寒热泄泻。

  天河水推之清心经烦热。如吐宜多运。

  三关男左三关推发汗。退下六腑谓之凉。女右六腑推上凉。退下三关谓之热。

  \r足部图\p03-b26a55.bmp\r

  [卷上] 足部十三穴疗病诀

  脐上运之治肚胀气响。如症重则周遭用灯火四。

  龟尾揉之止赤白痢泄泻之症。

  三里揉之治麻木顽痹。○行涧穴同功。

  委中掏之治往前跌扑昏闷。

  内庭掏之治往后跌扑昏闷。

  大冲掏之治危急之症。舌吐者不治。

  大敦掏之爪。惊不止。将大指屈而掏之。

  涌泉揉之左转止吐。右转止泻。

  昆仑灸之治急慢惊风危急等症。咬之叫则治。不叫不治。

  前承山掏之治惊来急速者。○子母穴同功。

  后承山揉之治气吼发汗。

  [卷上] 推法

  一推坎宫。自眉心分过两旁。二推攒竹。自眉心交互直上。三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四运耳背高骨。

  推后掏之。大指并掏。一听会。二风门。三太阳。四在额。五以一指独掏天心下。而后高骨耳珠人中承浆。俱不必太重。此面部常用不易者。举诸般惊症伤寒疟痢。俱不可少。如过久病瘦弱。多汗痢疾。推而不掏为是。由是推手必先从三关。悉从指尖上起也。而亦重虎口并合谷。而不知补脾胃培一身之根本。分阴阳分一身之寒热。

  亦不可缓焉。运八卦。凉则多补。热则多泻。分阴阳。阳则宜重。阴则宜轻。若夫五脏六腑如咳嗽推肺。烦躁推心之类。岂可一概而混施哉。总在人心因病举指。用舍变通耳。由是推脚宜运昆仑。以四指围而掏之。倘热急吼喘。即诸穴未推之先。在承山推下数遍为妙。其余亦在人审症。不悉。

  [卷上] 拿法

  太阳二穴属阳明。起手拿之定醒神。耳背穴原从肾管。惊风痰吐一齐行。肩井肺经能发汗。脱肛痔漏总能遵。

  及至奶旁尤属胃。去风止吐力非轻。曲池脾经能定搐。有风有积也相应。肚痛太阴脾胃络。肚疼泄泻任拿停。

  下部四肢百虫穴。调积手足止诸惊。肩上琵琶肝脏络。本宫壮热又清神。合谷穴原连虎口。通关开窍解昏沉。

  鱼肚脚胫抽骨处。醒神止泻少阳经。莫道膀胱无大助。两般闭结要他清。十二三阴交穴尽。疏通血脉自均匀。

  记得急惊从上起。慢惊从下上而行。此是神仙真妙诀。须教配合要知音。天吊眼唇都向上。琵琶穴上配三阴。

  先走百虫穴走马。通关之后降痰行。角弓反张人惊怕。十二惊中急早针。肩井颊车施莫夺。荆汤调水服千金。

  此后男人从左刺。女人反此右边针。生死入门何处断。指头中甲掏知音。此是小儿真妙诀。更于三部看何惊。

  [卷上] 又拿法

  \r正形图\p03-b26a56.bmp\r\r背形图\p03-b26a57.bmp\r要他发汗如何说。只在三关用手诀。要掏心经与劳宫。热汗立至何愁些。不然重掏二扇门。大如霖雨无休歇。

  右治弥盛并水泻。重掏大肠经一节。侧推虎口见工夫。再推阴阳分寒热。若问男女咳嗽多。要知肺经多推说。

  离宫推起干宫止。中间只许轻轻捏。一运八卦开胸膈。四推横纹和气血。五脏六腑气来闭。运动五经开其塞。

  饮食不进人着吓。推展脾土即吃得。饮食若减人瘦弱。该补脾土何须说。若还小便兼赤白。小横纹与肾水节。

  往上而推为之凉。往下而推为之热。小儿如着风水吓。推展五经手指节。先运八卦后揉之。自然平息风关脉。

  大便闭塞久不通。皆因六腑多受热。小横纹上用手工。揉掏肾水下一节。口吐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切。

  总上掏到往下推。万病之中都用得。若还遍身不退热。外劳宫揉掏多些。不问大热与大潮。只消水里捞明月。

  天河虎口肘穴。重揉顺气又生血。黄蜂入洞寒阴症。冷痰冷咳都治得。阳池穴上止头疼。一窝风治肚痛疾。

  威灵穴救卒暴死。精宁穴治咳哕逆。男女眼若睁上去。重揉大小天心穴。二人上马补肾水。管教苏醒在顷刻。

  饮食不进并咳嗽。九转三回有定穴。运动八卦分阴阳。离坎干震有分别。肾水一纹是后溪。推上为补下为泄。

  小便闭塞清之妙。肾经虚便补为捷。六腑专治脏腑热。遍身寒热大便结。人事昏沉总可推。去病浑如汤沃雪。

  总筋天河水除热。口中热气并弄舌。心经积热眼赤红。推之即好真口诀。四横纹和上下气。吼气肚痛皆可止。

  五经能通脏腑热。八卦开胸化痰逆。胸膈痞满最为先。不是知音莫与诀。阴阳能除寒与热。二便不通并水泄。

  人为昏沉痢疾攻。足见神功在顷刻。门专治气促攻。小肠诸气快如风。男左三关推发汗。退下六腑冷如铁。

  女右六腑推上凉。退下三关谓之热。仙师留下救孩童。后学之人休轻泄。

  [卷上] 看额脉

  额脉三指热感寒。俱冷吐泻脏不安。食指若热胸中满。无名热者乳消难。上热下冷食中指。火惊名中指详看。

  额前眉上发际以下。无名指中指食指三指按之俱热者。外感寒邪。鼻塞气粗。

  小儿初生至半岁。俱看额脉。周岁以上看虎口三关。男五女六岁。方以一指分取寸关尺脉。

  [卷上] 推拿手部次第

  一推虎口三关。二推五指尖。三捻五指尖。四运掌心八卦。五分阴阳。六看寒热推三关六腑。七看寒热用十大手法而行。八运肘。

  [卷上] 推拿面部次第

  一推坎宫。二推攒竹穴。三运太阳。四运耳背高骨。(廿四下毕掏三十下)五掏承浆一下。六掏两颊车一下。

  七掏两听会一下。八掏两太阳一下。九掏眉心一下。十掏人中一下。

  再用两手提儿两耳三下。此乃推拿不易之诀也。

  \r正面五色图\p03-b26a58.bmp\r

  面青肝色

  面赤心色

  面黄脾色

  面白肺色

  面黑肾色

  \r推坎宫图\p03-b26a59.bmp\r

  推坎宫。医用两大指。自小儿眉心分过两旁是也。

  \r推攒竹图\p03-b26a60.bmp\r

  推攒竹。医用两大指。自儿眉心交互往上直推是也。

  \r运太阳图\p03-b26a61.bmp\r

  医用两大指运儿太阳。往耳转为泻。眼转为补是也。

  \r运耳背骨图\p03-b26a62.bmp\r

  医用两手中指无名指。揉儿耳后高骨二十四下毕。掏三十。

  \r双凤展翅图\p03-b26a63.bmp\r

  双凤展翅医用两手中食二指。捏儿两耳往上三提毕。次捏承浆。又次捏颊车及听会太阴太阳眉心人中完。

  \r推虎口三关图\p03-b26a64.bmp\r

  风气命为虎口三关。即寅卯辰位是也。小儿有疾。必须推之。乃不易之法。

  \r男推左手三关六腑图\p03-b26a65.bmp\r\r女推右手三关六腑图\p03-b26a66.bmp\r\r运八卦图\p03-b26a67.bmp\r

  运八卦法

  医用左手拿儿左手四指。掌心朝上。右手四指略托住小儿手背。以大指自干起至震。四卦略重。又轻运七次。

  此为定魄。自巽起推兑四卦略重。又轻转运七次。此为安魂。自坤推至坎四卦略重。又轻转运七次。能退热。自艮推起至离四卦略重。又轻七次能发汗。若咳嗽者。自离宫推起至干四卦略重。又轻运七次。再坎离二宫直七次。为水火既济也。

  \r分阴阳图\p03-b26a68.bmp\r

  分阴阳法

  此法治寒热不均。作寒作热。将儿手掌向上。医用两手托住。将两大指往外阴阳二穴分之。阳穴宜重分。

  阴穴宜轻分。但凡推病。此法不可少也。

  \r推五经图\p03-b26a69.bmp\r

  推五经法

  五经者。即五指尖也。心肝脾肺肾也。如二三节即为六腑。医用左手四指托儿手背。大指掏儿掌心。右手食指曲儿指尖。下大指盖儿指尖。逐指推运。往上直为推。往右顺运为补。往左逆运为泻。先须往上直推过。次看儿之寒热虚实。心肝肺指。或泻或补。大指脾胃只宜多补。如热甚可略泻。如肾经或补或泻或宜清。如清肾水。在指节上往下直退是也。

  \r黄蜂入洞图\p03-b26a70.bmp\r

  黄蜂入洞法

  以儿左手掌向上。医用两手中名小三指托住。将两大指在三关六腑之中。左食指靠腑。右食指靠关。中指傍揉。自总经起循环转动至曲池边。横空三指。自下而复上。三四转为妙。

  \r苍龙摆尾图\p03-b26a71.bmp\r

  苍龙摆尾法

  医右手一把。拿小儿左食中名三指。掌向上。医左手侧尝从总经起。搓摩天河及至肘略重些。自肘又搓摩至总经。如此一上一下三四次。医又将左大食中三指担肘。医右手前拿摇动九次。此法能退热开胸。

  \r二龙戏珠图\p03-b26a72.bmp\r

  二龙戏珠法

  此法性温。医将右大食中三指。捏儿肝肺二指。左大食中三指。捏儿阴阳二穴。往上一捏一捏。捏至曲池五次。热症阴捏重而阳捏轻。寒症阳重而阴轻。再捏阴阳。将肝肺二指摇摆。二九三九是也。

  \r赤凤摇头图\p03-b26a73.bmp\r

  赤凤摇头法

  法曰。将儿左掌向上。医左手以食中指轻轻捏儿肘。医大中食指先捏儿心指。即中指。朝上向外顺摇二十四下。次捏肠指。即食指。仍摇二十四下。再捏脾指。即大指。二十四。又捏肺指。即无名指。二十四。末后捏肾指。即小指。二十四。男左女右。手向右外。即男顺女逆也。再此即是运肘。先做各法完。后做此法。能通关顺气。不拘寒热。必用之法也。

  \r猿猴摘果图\p03-b26a74.bmp\r

  猿猴摘果法

  此法性温。能治痰气。除寒退热。医用左食中指。捏儿阳穴大指捏阴穴。寒症。医将右大指从阳穴往上揉至曲池。转下揉至阴穴。名转阳过阴。热症。从阴穴揉上至曲池。转下揉至阳穴。名转阴过阳。俱揉九次。阳穴即三关。阴穴即六腑也。揉毕。再将右大指掏儿心肝脾三指。各掏一下。各摇二十四下。寒症往里摇。热症往外摇。

  \r凤凰展翅图\p03-b26a75.bmp\r

  凤凰展翅法

  此法性温治凉。医用两手托儿手掌向上。于总上些。又用两手上四指在下两边爬开。二大指在上阴阳穴往两边爬开。两大指在阴阳二穴。往两边向外摇二十四下。掏住捏紧一刻。医左大食中三指侧拿儿肘。手向下轻摆三四下。复用左手托儿肘上。右手托儿手背。大指掏住虎口。往上向外顺摇二十四下。

  \r飞经走气图\p03-b26a76.bmp\r

  飞经走气法

  此法性温。医用右手奉拿儿手四指不动。左手四指从腕曲池边起。轮流跳至总上九次。复拿儿阴阳二穴。医用右手向上。往外一伸一缩。传逆其气。徐徐过关是也。

  \r按弦搓摩图\p03-b26a77.bmp\r

  按弦搓摩法

  医用左手拿儿手拿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穴上轻轻按摩至曲池。又轻轻按摩至阴穴止。如此一上一下九次为止。阳症关轻腑重。阴症关重腑轻。再用两手从曲池搓摩至关腑三四次。医又将右大食中掏儿脾指。左大食中掏儿肘。往外摇二十四下。化痰是也。

  \r水里捞明月图\p03-b26a78.bmp\r

  水里捞明月法

  法曰。以小儿掌向上。医左手拿住右手。滴水一点于儿内劳宫。医即用右手四指扇七下。再滴水于总经中。即是心经。又滴水天河。即关腑居中。医口吹上四五口。将儿中指屈之。医左大指掏住。医右手捏卷将中指节。自总上按摩到曲池。横空二指。如此四五次。在关踢凉行背上。在腑踢凉入心肌。此大凉之法。不可乱用。

  \r打马过天河图\p03-b26a79.bmp\r

  打马过天河法

  此法性凉去热。医用左大指掏儿总筋。右大中指如弹琴。当河弹过曲池。弹九次。再将右大指掏儿肩井琵琶走马三穴。掏下五次是也。

  [卷上] 脏腑歌

  心经有热作痴迷。天河水过作洪池。心若有病补上膈。三关离火莫延迟。

  退心经热病。掏总筋。以天河水为主。推肾经。退六腑。推脾土。推肺经。运八卦。分阴阳。揉小天心。二人上马。

  掏五指节。

  肝经有病患闭目。推展脾土效最速。脾若热时食不进。再加六腑病除速。

  退肝之病。以脾土为主。运八卦坎重。推大肠。运五经。清天河水。飞经走气。凤凰单展翅。按弦走搓摩。

  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展脾土效必应。心哕还应胃口凉。略推温热即相称。

  退脾土之病。以脾土为主。推三关。运八卦艮宫宜重。推肺经。分阴阳。推四横纹。天门入虎口。揉肘。

  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展肾水即清澈。肾脉经传小指尖。根据方推掏无差忒。

  退肾经之病。以肾经为主。推三关。退六腑。二人上马。运八卦兑重。分阴阳。运水入土。打马过天河。猿猴摘果。

  赤凤摇头。天门入虎口。揉肘。

  胃经有病食不消。脾土大肠八卦调。妙诀神仙传世上。千金手段不须饶。

  退胃经之病。以脾土肺经为主。其法与脾经法同。加运八卦艮巽重。

  大肠有病泄泻多。可把大肠久按摩。调理阴阳皆顺息。此身何处着沉。

  退大肠之病。以大肠为主。运土入水。推脾土。运八卦艮干重离轻。揉龟尾。脐。推肺经。推外间使。分阴阳。按弦搓摩。

  小肠有病气来攻。横纹门推可通。用心记取向导穴。管教却病快如风。

  退小肠之病。以横纹门为主。揉向导穴。推肺经。推脾土。

  命门有病元气亏。脾土大肠八卦推。再推命门何所止。推临干位免灾危。

  退命门之病。以脾土大肠八卦为主。推三关。分阴阳。推肺经。运土入水。天门入虎口。揉肘。飞经走气。

  三焦有病生寒热。天河六腑神仙说。能知气水解炎蒸。分别阴阳真妙诀。

  退三焦之病。以天河六腑为主。揉小天心。推脾土。运八卦。运五经。掏五指节。按弦搓摩。天门入虎口。揉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