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史记新注-(汉)司马迁原著

史记新注目录:


前言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1〕
译文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译文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译文
周本纪第四
译 文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五
译文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译文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译文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译文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译文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译文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译文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1〕
译文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1〕
译文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1〕
译文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译文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1〕
译文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译文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译文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译文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1〕
译文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盛 冬 铃注译
译文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1〕 赵 超注译
注译人员 (按注译篇目为序)

译文


  &太史公阅览《秦记》,读到犬戎败幽王,周王室东迁洛邑,秦襄公(由于护驾有功)开始被封为诸侯,作西畤来祭祀上帝,越礼的苗头就表现出来了。《礼》书上说:“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他国境内的名山大川。”秦国夹杂戎狄的风俗,飞扬跋扈,不把仁义放在眼里。处在藩臣的位置,竟然采用天子郊祀祭天的礼节,有识之士为此感到担忧。到秦文公越过陇山,攻打夷狄,尊奉陈宝神,经营岐、雍一带。秦穆公整顿内政,东边的疆域扩展到黄河之滨,国力可以和齐桓公、晋文公等中原的霸主并驾齐驱了。此后,诸侯的国政落入大夫之手,大夫的禄位世代相承,晋国的六卿专权,操纵晋国的军事和...更多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1〕


  骈宇骞注译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2〕虐戾灭秦,〔3〕自项氏;〔4〕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5〕成于汉家。五年之间,〔6〕号令三嬗,〔7〕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8〕

  【注释】〔1〕“秦楚之际”,秦指秦二世胡亥;楚指西楚霸王项羽。秦楚之际指秦二世胡亥时至西楚霸王项羽灭亡这一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九年至前二○二年的八年间。“月表”,即按月记事的表。表是以表格形式记事的一种体裁,为司马迁所创始。在本书中有按世记事的《世表》,有按年记事的《年表》,有按月
...更多

译文


  &太史公研读秦楚之际时的记载认为:最早发难的是陈涉,残酷暴戾地灭掉秦朝的是项羽。拨乱反正,诛除凶暴,平定天下,最终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汉家。五年之间,号令变更了三次,自从有了人类以来,还不曾有帝王受命变更像这样急促的。

  过去虞、夏兴起的时候,他们积善累功长达数十年,他们的恩德润泽了百姓,他们代表君主执行政事,接受上天的考验,然后才登上帝位。商汤、周武王能称王,是从契、后稷开始修行仁义,经历了十几代。(到了周武王时)没有盟约就有八百诸侯到孟津相会,(但武王)仍然认为还不可以(灭商)。在这以后才放逐了夏桀、诛杀
...更多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骈宇骞注译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1〕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2〕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3〕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4〕褒有德也;太公于齐,〔5〕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6〕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7〕或过或损。厉、幽之后,〔8〕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9〕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注释】〔1〕“尚”,久远。〔2〕“公,侯,伯,子,男”,古代的五等爵位。〔3〕“伯禽”,周公旦的儿子。姬姓。字
...更多

译文


  &太史公说:殷朝以前年代久远,封爵的情况已不可考知了。周朝的封爵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域各为四百里,这是以亲亲之义为本,同时也是对有德之人的褒奖。太公封于齐,兼有五个侯爵的封地,这是对勤劳者的尊崇。武王、成王、康王所封的诸侯有数百个,其中与周室同姓者有五十五个,他们的封地最大不过百里,最小者只有三十里,用来辅卫王室。管叔、蔡叔、康叔和曹、郑始封之君,(他们的封地)有的超过爵位应得之数,有的则不足。厉王、幽王以后,周室衰败,争强称霸的诸侯国兴盛起来,天子的力量微弱,不能纠正。这并不是(周王)道德不纯一...更多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吴树平注译冯晓林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1〕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2〕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3〕“使河如带,〔4〕泰山若厉。〔5〕国以永宁,爰及苗裔。”〔6〕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7〕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8〕

  【注释】〔1〕“社”,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谷神。“社”、“稷”连言,则用以代指国家。〔2〕“等”,等级。这里泛指各种带有等级的国家制度。〔3〕“封爵之誓”,汉高祖封侯时有约誓,欲使功臣所得爵位世代相传。
...更多

译文


  &太史公说:古时候人臣的功劳有五种,运用道德辅佐帝王建立宗庙、安定国家的称“勋”,运用言论的称“劳”,使用武力的称“功”,明确等级制度的称“伐”,累积资历的称“阅”。封爵的誓词说:“使黄河变得狭如衣带,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封国才能灭绝。)国家因此而永远安宁,你们的子孙后代爵位长存。”最初未尝不想巩固他们的根基,而是到了后裔就渐渐地衰败弱小了。

  我阅读高祖对功臣封侯授爵的记载,考察他们开始受封的情况,以及后来丧失封爵的原因,我说:与我所听说的情况真是大不相同!《尚书》说,“使万国关系和协”,到了夏、商时代,有
...更多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盛冬铃 注译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1〕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2〕著令甲,〔3〕称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4〕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5〕以无嗣绝,竟无过,〔6〕为藩守职,〔7〕信矣。故其泽流枝庶,〔8〕毋功而侯者数人。〔9〕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10〕及从代来,〔11〕吴楚之劳,〔12〕诸侯子弟若肺腑,〔13〕外国归义,〔14〕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注释】〔1〕“列封
...更多

译文


  &太史公读有关列侯分封的档案资料,读到便侯时,说道:真是事出有因啊!长沙王被封为诸侯王,著录在法令的第一篇,他的忠诚受到称赞。当初高祖平定天下,功臣之中不是皇室同姓宗亲而分疆裂土受封为诸侯王的共有八国。到孝惠帝时,只剩下长沙王能够保全自己的封国,接连传承五世,最后因为没有后嗣才绝封,自始至终没有犯什么过错,作为国家的藩守,尽心尽职,事情果真就是这样。所以他的德业能使旁系子孙也沾受恩惠,未立功勋而受封为列侯的就有数人。从孝惠帝之初以至孝景帝之末,其间五十多年,追录高祖时遗漏未封的功臣,以及追随孝文帝从代国入继大统的旧臣,孝景帝时在平...更多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1〕


盛冬铃 注译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2〕攻当路塞;〔3〕闽越擅伐,东瓯请降。〔4〕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5〕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6〕齐桓越燕伐山戎,〔7〕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8〕秦缪用百里霸西戎,〔9〕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10〕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11〕内辑亿万之众,〔12〕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13〕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14〕南诛劲越〔15〕,将卒以次封矣。

【注释】〔1〕“建元”,汉武帝
...更多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圆仁
李嗣真
清·王士端
唐·咎段
唐·佚名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
汉·桓宽
明·宋濂
明·刘侗
明·赵宜真
唐·独孤滔
唐·李世民
明·万寿祺
宋·郑克
西蜀·魏尧
明·袾宏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