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未知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目录:


前 言
序 例
夏 纪
殷 纪
周 纪
[附 ]五帝纪
晋 纪
魏 纪
[附一]无年世可系者
[附二]《存真》、《辑校》、《订补》等所引《纪年》存疑
[附三]《路史》所引《纪年》辑证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引用书目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夏紀
殷紀
周紀
(附)五帝紀晉紀魏紀
(附一)無年世可繫者
(附二)《存真》《輯校》《訂補》等所引《紀年》存疑
(附三)《路史》所引《紀年》輯證

[附三]《路史》所引《纪年》辑证


  [一]《汲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 发挥》卷五

  案:韩愈《黄陵庙碑》云:‘舜陟方乃死。……余谓《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此引《纪年》乃韩氏隐括之语。《路史》所引见《辨帝舜冢》条,又引《黄陵庙碑》文,所本即此。

  [二]《汲书》亦云: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后纪》卷六

  《汲书》云:左彻乃立颛帝。《后纪》卷五注

  案: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云:‘案《博物志》云:“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
...更多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王国维

  《疏证》除广仓学宭丛书本外,有《遗书》本,曾两次印布;初名《王忠悫公遗书》,所收《疏证》系铅印本;续印名《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系石印本。今据《遗书》两本互校,有初印不误而续印诸误者,亦有续印改正者,皆择是而从,其有两本皆误,或所据今本有误为王氏所未正者,略出案语,以为说明。

  昔元和惠定宇征君作《古文尚书考》,始取伪古文《尚书》之事实文句,一一疏其所出,而梅书之伪益明。仁和孙颐谷御复用其法,作《家语疏证》,吾乡陈仲鱼孝廉叙之曰:‘是犹捕盗者之获得真赃。’诚哉是言也。余治《
...更多

引用书目


  校补竹书纪年(赵绍祖) 古墨斋刻本

  校正竹书纪年(洪颐烜) 平津馆刻本

  竹书纪年校正(郝懿行) 东路厅署刻本

  竹书纪年集证(陈逢衡) 裛露轩刻本

  竹书纪年补证(林春溥) 竹柏山房刻本

  考订竹书纪年(雷学淇) 亦嚣嚣斋刻本

  竹书纪年义证(雷学淇) 修绠堂铅印本

  汲冢纪年存真(朱右曾) 归砚斋刻本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王国维)《王忠
...更多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清)朱右曾辑 王国维校补 黄永年校点 王国维撰 黄永年校点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魏国的史书,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后来人们从它编年体的体例来命名为《纪年》,原书本是竹简,所以称为《竹书》,一般的都称为《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定次序。有不少地方与传统记载不同,比较接近史实真相,此外,有的还与甲骨文、金文的记载吻合。

  《史记》记载的战国年代常常有矛盾,《纪年》可以做有益的补充印证。所以,《纪年》对
...更多

夏紀


  夏紀殷紀周紀〔附〕五帝紀晉紀魏紀〔附一〕無年世可繫者〔附二〕《存真》《輯校》《訂補》等所引《紀年》存疑〔附三〕《路史》所引《紀年》輯證

  夏紀〔一〕《汲冢書》:禹都陽城。《續漢書?郡國志》二注臣瓚曰:……《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陽翟也。《漢書?地理志》注《汲冢古文》並云:「禹都陽城。」《禮記?緇衣》正義案:《漢書?地理志》注:「臣瓚曰:《世本》禹都陽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陽翟也。」《禮記》正義所引,本作「咸陽」,阮元校勘記引齊召南說「「咸陽」當作「陽城」」,據改。《存真》作「禹都陽城」。《輯校》
...更多

殷紀


  殷紀〔一〕《紀年》曰:湯有七名而九征。《太平御覽》卷八三皇王部案:《御覽》影宋刻及鮑刻本皆作「七名」,《存真》、《輯校》同,《訂補》改作「七命」,無說。

  湯有「七名」,古有此說,《金樓子?興王篇》云:「(成湯)凡有七號:一名姓生,二云履長,三云瘠肚,四云天成,五云天乙,六云地甲,七云成湯。」或出於緯書,不盡可信。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云:「按《太平御覽》八十三引古本《竹書紀年》云:「湯有七名而九征。」今湯名可知者,湯(卜辭作唐)、太乙、履三名而已。」(頁三五)《孟子?滕文公下》:「(湯)十一征而無敵于天
...更多

周紀


  〔一〕《竹書》:十一年庚寅,周始伐商。《新唐書?曆志》案:此唐代一行《曆議》所引,「庚寅」二字為一行推算所得,非《紀年》原文。唐蘭先生云:「唐代一行根據《尚書?武成》的月日,用他的「大衍曆」來推算,認為伐紂應該是庚寅。」(《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刊《新建設》一九五五年三月號。)是。

  《尚書?泰誓書序》:「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與《紀年》合。   〔二〕《竹書紀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水經?清水注》案:《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書序
...更多

(附)五帝紀晉紀魏紀



  〔附〕五帝紀〔一〕《竹書》云:昌意降居若水,產帝乾荒。《山海經?海內經》注案: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一云:「《大戴禮?帝繫》曰:「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產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史記?五帝本紀》「泜」作「江」,餘同。索隱曰:「降,下也,言帝子下為諸侯。」……《海內經》曰:「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生韓流。……」郭注引此紀證之,謂乾荒即韓流也。」

  〔二〕《汲冢書》云:黃帝仙去,其臣有左徹者,削木作黃帝之像,帥諸侯奉之。《意林》卷四(《抱
...更多

(附一)無年世可繫者


  〔一〕《竹書紀年》帝王之沒皆曰「陟」《韓昌黎集?黃陵廟碑》案:《存真》、《輯校》列於五帝部分「昌意降居若水」條後。《輯校》云:「此昌黎隱括本書之語,非原文。」《訂補》云:「案此條似不應列於此。」「沒」,《存真》、《輯校》皆作「崩」。今本《紀年》注作「崩」,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一云:「韓昌黎《黃陵廟碑》引注文首句「崩」作「沒」。」《存真》、《輯校》或據今本改。《訂補》所引《路史?發揮》卷五,見本書附錄。

  〔二〕獲君曰「止」,誅臣曰「刺」,殺其大夫曰「殺」(其事並出《竹書紀年》)。《史通?惑經》案:《訂
...更多

(附二)《存真》《輯校》《訂補》等所引《紀年》存疑


  〔附二〕《存真》、《輯校》、《訂補》等所引《紀年》存疑〔一〕劉子(元)〔玄〕又引《竹書》云: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蘇氏演義》卷上案:《演義》云:「今濮州有偃朱城,一云丹朱城,學者又云:舜偃塞丹朱之所,遂謂之偃朱城,誤也。……劉子(元)〔玄〕又引《竹書》云: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皆非也。」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以所引《竹書》為《瑣語》文。《存真》、《輯校》未收,《訂補》以為《紀年》,補於五帝部分。案所謂「劉子元」云云,出《史通?疑古》。《疑古》云:「據《山海經》,謂放勳之子為帝丹朱,而列君於帝者,得非舜雖廢堯...更多
上一页123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子成
周·程本
清·李冠仙
唐·咎段
清·江考卿
唐·李世民
清·朱仕玠
清·刘体仁
(明)施显卿撰
清·南极老人
(晋)张华撰
(南朝宋)山谦之
宋·俞琰
(宋)謝希深
宋·真德秀
宋·史达祖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