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蛮书-唐·樊绰

蛮书目录:


蛮书
卷一 云南界内途程第一
卷二 山川江源第二
卷三 六诏第三
卷四 名类第四
卷五 六《贝佥》第五
卷六 云南城镇第六
卷七 云南管内物产第七
卷八 蛮夷风俗第八
卷九 南蛮条教第九
卷十 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第十

蛮书


  记载南诏史事的史书。又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十卷。唐樊绰撰。樊绰为安南经略使(今越南河内)蔡袭幕僚。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南诏王世隆遣将攻安南,经略使王宽不能御,朝廷以湖南观察使蔡袭代王宽为经略使,将兵屯守。樊绰随行。为了对付南诏,他受蔡袭命,对南诏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搜集资料并参考前人著作(主要是袁滋《云南记》),写成此书。863(唐咸通四年)南诏军攻陷交阯,蔡袭战死,樊绰于城陷时携带印信,浮水渡过富良江走免。次年六月受命任夔州(今四川奉节东)都督府长史,复访问黔、泾、巴...更多

卷一 云南界内途程第一


  安宁城,后汉元鼎二年伏波将军马援立铜柱定疆界之所(案:马援定交阯,为后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事。元鼎乃西汉武帝纪年,后汉并无此号,盖樊绰失于考据之误)。去交阯城池四十八日程。汉时城壁尚存,碑铭并在。

  苴咩(上音斜,下符差切)城,从安南府城至蛮王见坐苴咩城水陆五十二日程,只计日,无里数。从安南上水至峰州两日,至登州两日,至忠诚州三日,至多利州两日,至奇富州两日,至甘棠州两日,至下步三日,至黎武贲栅四日,至贾男步五日。已上二十五日程,并是水路。大中初,悉属安南管系,其刺史并委首领勾当。大中八年,经略使苛暴,川洞离
...更多

卷二 山川江源第二


  金马山在柘东城螺山南二十余里,高百余丈,与碧鸡山东南西北相对。土俗传云,昔有金马,往往出见,山上亦有神祠。从汉界入蛮路,出此山之下。螺山遍地悉是螺蛤,故以名焉。

  碧鸡山在昆池西岸上,与柘东城隔水相对。从东来者冈头数十里已见此山。山势特秀,池水清澹,水中有碧鸡山石,山有洞庭树,年月久远,空有余本。

  玷苍山(案:玷《唐书》作点),南自石桥,北抵登川,长一百五十余里,名为玷苍。直南北,劝;不甚正。东向洱河,城郭邑居,棋布山底。西面陡绝,下临平川。山顶高数千余丈,石棱青苍,不通人路。冬中
...更多

卷三 六诏第三


  六诏并乌蛮,又称八诏,盖白岩城时傍及剑川矣罗识二诏之后。开元元年中,蒙归义攻石桥城,阁罗凤攻石和,亦八诏之数也。

  时傍母,蒙归义之女,妻阁罗凤(案:《新唐书。南诏传》云,时傍母,归义女,其女复妻阁罗凤。据其文,则此妻字上应有“其女复”三字,盖原本脱误)。初,咩罗皮既败,时傍入居邆州,招诱上浪,得数千户。后为阁罗凤所猜,遂迁居白崖城。及剑川罗识与神川都督言语交通(案:原本“川都督”上脱“神”字,今据《新唐书》增入),时傍与其谋,俱求立为诏。谋泄,时傍被杀害。罗识北走神川,神川都督送罗些二城(案:此条虽不标诏
...更多

卷四 名类第四


  西爨,白蛮也。东爨,乌蛮也。当天宝中,东北自曲靖州,西南至宣城,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在石城、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至龙和城,谓之西爨。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风俗名爨也。初,爨归王为南宁川都督,理石城,袭杀盖骋、盖启父子(案:原本讹作“孟轲”“孟启”,今据《新唐书》改正),遂有升麻川。归王兄摩?,?生崇道,理曲轭川,为两爨大鬼主。崇道弟日进、日用在安宁城。及章仇兼琼开步头路,方于安宁筑城。群蛮骚动,陷杀筑城使者。玄宗遣使敕云南王蒙归义讨之。归义师次波州,而归王及崇道兄弟、爨彦璋等十余人诣军门拜谢,请奏雪...更多

卷五 六《贝佥》第五


  《贝佥》者,州之名号也。韦齐休《云南行记》有十《贝佥》,字作此《贝佥》字。案:“《贝佥》”字,原本误作“脸”,今从《一统志》改正。又韦齐休《云南行记》七字原本误作大书,今亦改正。

  大和、阳苴咩谓之阳《贝佥》,大厘谓之史《贝佥》,邆川谓之赕《贝佥》,蒙舍谓之蒙舍《贝佥》,白崖谓之勃弄《贝佥》(案:标题称六《贝佥》,第十卷亦有六《贝佥》之文,此所别乃止五《贝佥》,疑后龙口一城当亦为一《贝佥》,系传写误脱一句也)。云南、柘东、永昌、宁北、镇西及开南、银生等七城则有大军将领之,亦称节度。贞元十年,掠吐蕃,铁桥城,
...更多

卷六 云南城镇第六


  云南城,天宝中阁罗凤所规置也。尝为信州地。城池郭邑皆如汉制。州中南北二十余里,东西四十五里。带邑及过山虽有三千余户,田畴多废,闾里少人。诸葛亮分永昌东北置云南郡,斯即其故地也。西隔山有品《贝佥》赕,亦名清字川,尝为波州。大池绕山,长二十余里,波州废地在池东南隅。故渭北节度段子英,此州人也。故居、坟墓皆在。云南东第二程有欠舍川,大都部落第三程至石鼓驿,旧化川也。第四程至曲驿,有大览赕、小览赕,汉旧览州也。

  弄栋城在故姚州川中,南北百余里,东西三十余里。废城在东岩山上。当川中有平岩,周回五六顷,新筑弄栋城在其
...更多

卷七 云南管内物产第七



  从曲靖州已南,滇池已西,土俗唯业水田,种麻、豆黍、稷,不过町疃。水田每年一熟,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月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小麦即于冈陵种之,十二月下旬已抽节如三月,小麦与大麦同时收刈。其小麦面软泥少味,大麦多以为麨,别无他用。酝酒以稻米为麹者,酒味酸败。每耕田用三尺犁,格长丈余,两牛相去七八尺,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悉被城镇蛮将差蛮官遍令监守催促。如监守蛮乞酒饭者,察之,杖下捶死。每一佃人,佃疆畛连延或三十里,浇田皆用源泉,水旱无损。收刈
...更多

卷八 蛮夷风俗第八


  其蛮丈夫一切披毡,其余衣服略与汉同,唯头囊特异耳。南诏以红绫,其余向下皆以皂绫绢。其制度取一幅物,近边撮缝为角,刻木如樗蒲头,实角中,总发于脑后为一髻,即取头囊都包裹头髻上结之。羽仪已下及诸动有一切房甄别者(案:此句疑有讹脱),然后得头囊。若子弟及四军罗苴己下,则当额络为一髻,不得带囊角;当顶撮髽髻,并披毡皮。俗皆跣足,虽清平宫、大军将亦不以为耻。曹长已下,得系金佉苴(案:原本阙“金”字,今据《新唐书》增入)。或有等第载功褒奖得系者,不限常例。

  贵绯、紫两色,得紫后,有大功则得锦。又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
...更多

卷九 南蛮条教第九


  南俗:务田农菜圃,战斗不分文武,无杂色役。每有征发,但下文书与村邑理人处,克往来月日而已,其兵杖人各自赍,更无官给。百家已上有总佐一,千人已上有理人官一,人约万家以来,即制都督,递相管辖。上官授与四十双,汉二顷也。上户三十双,汉一顷五十亩。中户、下户各有差降。每家有丁壮,皆定为马军,各据邑居远近,分为四军,以旗幡色别其东南西北,每而置一将,或管千人,或五百人。四军又置一军将统之,如有赋盗入界,即罪在所入处面将。

  罗苴子皆于乡兵中试入,故称四军苴子。戴光兜鍪(案:《新唐书。南诏传》作“戴朱鞮鍪”“光”字疑“
...更多
1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张燮
明·尹宾商
清·张德瀛
清·柳华阴
宋·杨简
颐琰
宋·道原
(明)杨士奇 编
明·周玄贞
汉·史游
高观国
清·胡渊
清·管庭芬
宋·徐汶滨
钟瑶
清·艸衣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