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杯不驳犀释义


【浮杯】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觴”。唐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五代齐己《答无愿上人书》诗:“必有南游山水兴,汉江平稳好浮杯。”2.罚饮满杯酒;满饮。《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杯乐饮,丝竹駢罗。”李善注:“《説苑》曰:‘公承不仁举大白浮君。’《广雅》曰:‘浮,罚也。’”唐恒超《辞郡守李公恩命》诗:“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宋王禹偁《寄赞宁上人》诗:“若念重瞳欲相见,未妨西上一浮杯。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驳】1.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斥。~倒(dǎo )。反~。~论。~议。  2.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杂。  3.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运。~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犀】1.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角。~甲。~照。灵~。  2. 坚固:~舟(坚固的船)。~利(锐利;锋利)。

浮杯不驳犀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