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木枝上阳乌惊释义


【扶木】。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淮南子·墬形训》:“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高诱注:“扶木,扶桑也。在汤谷之南。”晋傅玄《大寒赋》:“扶木憔悴於汤谷,若华零落於濛汜。”2.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汉刘桢《大暑赋》:“羲和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南朝宋谢灵运《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虞泉。”《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3.扶桑。东方古国名。《吕氏春秋·为欲》:“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

【枝】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 ◎ 古同“歧”,岔。

【上】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5. 去,到:~街。  6. 向前进:冲~去。  7. 增加:~水。  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9. 涂:~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11. 拧紧发条:~弦。  12. 登载,记:~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

【阳乌】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於峻歧,阳乌迴翼乎高标。”李善注:“《春秋元命包》曰:‘阳成於三,故日中有三足乌,乌者,阳精。’”南朝陈徐陵《丹阳上庸路碑》:“阳乌驭日,寧惧武賁之弓;飞雨弥天,无待期门之盖。”唐李白《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因用以借指太阳。《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元帝《郢州晋安寺碑铭》:“落霞将暮,鲜云夕布,峯下阳乌,林生阴兔。”2.指天色。唐高彦休《唐阙史·崔碣》:“﹝杨生﹞即又勉之曰:‘阳乌已晚,幸择良辰。’”3.鸟名。明李时珍《本草纲

【惊】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扶木枝上阳乌惊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