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杖无因寻赞公释义


【扶杖】。《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唐韩愈《人日城南登高》诗:“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欢声动地。”典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因】1.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2. 理由:~为(wéi )。~而。  3.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寻】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赞公】唐代僧人。曾与杜甫相过从。唐杜甫《别赞上人》诗:“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宋苏轼《雪斋》诗:“纷纷市人争夺中,谁信言公似赞公。”王文诰辑注:“唐大云寺主,謫在秦州,老杜与之往还,所谓‘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者此也。”明沉周《写怀寄僧》诗:“不知谁解抛忧患?独对青山忆赞公。”2.借指高僧。清吴伟业《海虞孙维孝三十赠言》诗之二:“麈尾执来思竪义,旻公同饭赞公房。”3.古代县丞的别称。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下至县令曰明府,丞曰赞府、赞公。”典

扶杖无因寻赞公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