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祐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评点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是李嘉祐的挽歌之作。诗人借隐喻之辞,以悼念去世的韦公,同时亦抒发了他对人生和人世的深刻思考。“神理今何在,斯人竟若斯。颜渊徒有德,伯道且无儿。”诗人由“神理”、“颜渊”和“伯道”三者予人以对照的意境,既表明了韦公在官场上才能卓越、如神如将的地位,又对今天的境况产生了疑问。人才倘若如颜渊一般,只有高尚的品德却没有功绩,就如同伯道,没有后代传承,那么,在世间还有何意义?“白发今非老,青云数有奇。”这是对韦公的赞扬,表达了他虽然已然年迈,但依然保持着过人的才华和不凡的成就。白发并非是衰老的象征,将他与青云之上之奇才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才能仍旧出众。“谁言夕郎拜,翻向夜台悲。”这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韦公过世的悼念之情。“夕郎”一词则是指韦公年少时的称呼,诗人以此形容了韦公在时光消逝中渐行渐远的形象,犹如他拜见皇帝的场景仿佛又展现在夜晚的台阶上,引发了作者思念之情。“社里东城接,松阡北地开。”此两句运用了描绘社会风貌的手法,展现了社会百姓为韦公身后事忙碌的情形。“东城”和“北地”一词概括了涉及地域广阔的境况,且契合了故吏部郎中与给事中两职位的范畴。整首诗字里行间尽显诗人机枢巧妙之笔,其句留白恰到好处,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颇具神似。李嘉祐措辞古拙,深入探究人生与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对韦公的追思,触及人生的本质。此诗古雅凝练,字里行间皆蕴含着哲理推敲之思。以文言文的繁体字写作,恰恰增添了古朴韵味与哲思深度,使整个作品更显高远雅致,颇具典雅之宗风。之乎者也兮。

李嘉祐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