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无黍离释义


【国风】1.《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作品大多体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但也不尽是民间作品。2.国家的风俗。《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復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唐宋中《送韦参军》诗:“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

【无】◎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典

【黍离】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三国魏曹植《情诗》:“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宋柴望《多景楼》诗:“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明张煌言《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之一:“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国风无黍离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