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侯外补来钱塘释义


【胡】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侯】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  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3. 姓。 | ◎ 〔闽~〕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外】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3. 指“外国”:~域。~宾。~商。  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 关系疏远的:~人。  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9. 传统戏

【补】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3.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钱塘】见“钱塘江”。2.亦作“钱唐”。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过丹阳,至钱唐。”张守节正义:“钱唐,今杭州县。”唐李绅《真娘墓》诗:“还似钱塘苏小小,祗应迴首是卿卿。”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下:“当绍兴中,国家方创都钱塘。”明皇甫涍《雪山歌奉寄彭太保》:“君王垂衣念西土,钱塘老子不足数。”汉

胡侯外补来钱塘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