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榛梗之森梢释义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榛梗】1.丛生的杂木。喻指荒僻之地。《旧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山中险峻,先无蹊径,但冒履榛梗,昼夜兼行。”2.阻碍,障碍。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长驱岭嶠,梦想京畿。缘道酋豪,递为榛梗。”《周书·韦孝宽传》:“窃以大周土宇,跨据关河……唯彼赵魏,独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东略。”3.谓隔阂、嫌怨。唐杜甫《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诗:“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捉臂流涕,力白前过,几不自容,曰:‘若不少记榛梗,请偕归。’”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森梢】高耸挺拔。汉王粲《柳赋》:“枝扶疎而覃布,茎森梢以奋扬。”唐颜真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高坟崔嵬,鉅鹿剧旁,森梢宰树,繚绕连冈。”

见榛梗之森梢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