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汝其惕然释义


【嗟】1. 又 yuē ㄐㄩㄝˉ  2. 文言叹词:~乎。~叹。~来之食。

【汝】1. 你:~辈。~等。~曹。~将何经。  2. 姓。 典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惕然】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闻之,不待时而入见景公,公汗出惕然。”汉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齐,齐王闻之,惕然而恐。”宋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2.忧虑貌。唐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宋陆游《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明无名氏《四贤记·义劝》:“你虽然宜室宜家,尚未弄

嗟汝其惕然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