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义安得违释义


【节义】亦作“节谊”。谓节操与义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后汉书·安帝纪》:“其赐人尤贫困、孤弱、单独穀,人三斛;贞妇有节义十斛。”李贤注:“节谓志操,义谓推让。”《新唐书·张建封传》:“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赐之,曰:‘卿节谊岁寒弗渝,故用此为况。’”按,《旧唐书·张建封传》作“节义”。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论节义呵,我学那存忠孝施正礼行仁道治纲常伊尹扶汤。”清顾炎武《述古》诗:“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节义生人材,流风被东京。”

【安】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5. 装设:~置。~家立业。  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8. 姓。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违】1.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  2. 不见面,离别:久~。  3. 邪恶,过失。

节义安得违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