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童小友良不诬释义


【奇童】优异的儿童。《后汉书·杜根传》:“﹝根﹞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公有器度,舅礼部侍郎孔武仲,祕阁校理平仲,叹誉以为奇童。”郭沫若《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夏完淳﹞不仅博闻强记,长于诗文,而且在围棋方面已可称为国手,确实是多才多艺的一位奇童了。”典

【小友】1.年长者对所敬佩的年轻者的称呼。《新唐书·李泌传》:“九龄(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絶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清黄景仁《赠程生人中》诗:“孔融有小友,王充多稚交。”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参见“少2友”。2.科举时代有科名者对未进学童生的称呼。《儒林外史》第二回:

【良】1. 好:~好。善~。~辰美景。~知~能(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莠不齐。  2. 很:~久。~多趣味。用心~苦。  3. 诚然,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以为犬~我友”。  4. 姓。 典

【不诬】不妄;不假。《礼记·表记》:“是故君有责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孔颖达疏:“以其言善乃受禄,是受禄不诬罔也。”《后汉书·杜林传论》:“杜林行义,烈士假其命。《易》曰:‘人之所助者信’,有不诬矣。”明文徵明《题李西台千文》:“今观此书,信不诬也。”

奇童小友良不诬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