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偕来上国释义


【计偕】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唐柳宗元《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礼部侍郎韦陟异而目之,一举上第。”元余阙《李克复总管赴赣州诗序》:“元统初,余忝论荐,计偕如京师。”清方苞《杨千木墓志铭》:“余以戴名世《南山集》牵连,始识君於刑部狱中。君,名世友也,以计偕抵

【来】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

【上国】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於宗丘。”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2.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孔颖达疏引服虔曰:“上国,中国也。盖以吴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越灭吴,上征上国。”韦昭注:“上国,中国也。”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夫差﹞抗衡上国,与晋争长。”清刘大櫆《送张福清序》:“昔在

计偕来上国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