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报国忌辰释义


【吏】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  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报】1.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  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  3.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  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国忌】帝、后的忌日。《唐律·杂律上·国忌作乐》:“诸国忌废务日作乐者,杖一百。”宋洪迈《容斋随笔·国忌休务》:“盖唐世国忌休务,正与私忌义等。”《清史稿·礼志一》:“大祀斋期遇国忌,悉改常服。”

【辰】1.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2. 用于记时:~时(上午七点至九点)。  3. 时日:~光。时~。诞~。  4. 日、月、星的总称:北~(北极星)。星~。  5. 古同“晨”,清早。 典

吏报国忌辰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