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歌恨曲未阕释义


【骊歌】告别的歌。南朝梁刘孝绰《陪徐仆射晚宴》诗:“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驪歌。”唐李縠《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几年。”明姚茂良《精忠记·辞母》:“望帝乡白云縹緲,听驪歌珠泪痕抛,愿边疆无事扰。”周恩来《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二:“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驪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参见“驪驹”。

【恨】1. 怨,仇视:怨~。愤~。仇~。痛~。  2.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事。悔~。遗~。抱~终天。

【曲】1. 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笔(❶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❷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  4. 偏僻的地方:乡~。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霉。  6. 姓。 |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  2. 歌的乐调:~调(diào)。~谱。异~同工。~高和(hè)寡。

【未】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典

【阕】1. 停止,终了:乐~。服~(古代三年之丧满)。  2. 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典 方言集汇

骊歌恨曲未阕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