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排箫释义


【弄玉】,相传为春秋秦穆公女,嫁善吹箫之萧史,日就萧史学箫作凤鸣,穆公为作凤台以居之。后夫妻乘凤飞天仙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北周庾信《荡子赋》:“罗敷总髮,弄玉初笄。”唐李白《凤台曲》:“曲在身不返,空餘弄玉名。”清钮琇《觚賸·延平女子》:“﹝延平女子题壁诗﹞序云……二八结褵,新妇获参军之配,何异莫愁南国,得嫁阿侯;庶几弄玉秦楼,相逢萧史。”参见“萧史”。

【排箫】1.古代管乐器。也称箫。编竹而成,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按律排列于木椟中,上端平齐,下端两旁长而中部短,参差不同,故又名“参差”。管底以蜡蜜封堵的称“底簫”,无底的称“洞簫”。木椟以红或黑色髹漆,有戗作云形者,则称“云簫”。《元史·礼乐志二》:“簫二,编竹为之。每架十有六管,阔尺有六分。黑抢金鸞凤为饰,鍮石钉铰。以黄绒紃维於人项,左右復垂红绒絛结。架以木为之,高尺有二寸,亦号排簫。”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第四人为湘夫人,女像,面色绿,馀与湘君相似,手执排箫。”参阅《通典·乐四》。2.吹箫。宋马子严《

弄玉排箫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