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古形疏倚杖藜释义


【貌】1. 面容:面~。容~。~相。以~取人。  2. 外表的样子:礼~。~合神离。道~岸然。  3. 外观:全~。  4.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5. 描绘,画像:“命工~妃于别殿”。 网

【古】1.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2.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3. 姓。

【形】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  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  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  4. 对照,比较:相~见绌。  5. 状况,地势:~势。  6. 古同“型”,模子。  7. 古同“刑”,刑罚。 网

【疏】1. 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  2. 分散:~散。仗义~财。  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密。~松。~朗。~旷。~阔。~落(luò)。稀~。天网恢恢,~而不漏。  4. 不亲密,关系远的:亲~。~远。  5. 不细密,忽略:~忽。  6. 空虚:志大才~。  7. 不熟悉:生~。  8. 粗劣:~食。~粝。  9. 古同“蔬”,蔬菜。  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上~(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注~(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  11. 僧道拜忏时

【倚】1. 靠着,~靠。~赖。~傍。~托。~重。  2. 仗恃:~势。~恃。~仗。  3. 偏,歪:不偏不~。  4. 随着,和着:“使慎夫人鼓瑟,上自~瑟而歌”。

【杖藜】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2.藜杖;拐杖。唐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漢

貌古形疏倚杖藜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