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闻楞伽经释义


【每】1. 指特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一组:~人。~回。~组。  2. 指特定范围内逐一出现的任何一次:~战必胜。~况愈下。  3. 虽:“~有良朋,况也永叹”(虽有良朋好友,危难之时也只能为之长叹)。  4. 古同“们”,中国宋元代口语。

【闻】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楞伽】亦作“楞迦”。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宋王安石《化城阁》诗:“楞伽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楞迦峰顶人。”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唐韦应物《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明高启《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清姚鼐《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章炳麟《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

【经】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  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  5. 通过:~过。~历。~验。~手。~办。

每闻楞伽经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