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骨痛国雠释义


【切】◎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菜。~除。~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琢磨”)。 | 1. 密合,贴近:~当(dàng )。~肤(切身)。~己。亲~。  2. 紧急:急~。迫~。  3. 实在:~忌。恳~。  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骨】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 1.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碌〕滚动(“碌”读轻

【痛】1.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肚子~。~风。~痒(a.喻疾苦,如“~~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  2. 悲伤:悲~。哀~。~楚。~惜。~不欲生。  3.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击。~悼。~责。~快。~改前非。

【国雠】亦作“国仇”。国家的仇敌或仇恨。三国魏曹植《杂诗》:“国讎亮不塞,甘心思丧元。”南朝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赫矣高祖,爰清国讎。”宋陆游《长歌行》:“国讎未报壮士老,匣中寳剑夜有声。”明姜埰《咏史》诗:“赵孟为国仇,仗剑宫门外。”清顾炎武《梓潼篇赠李中孚》:“隐痛方童丱,严亲赴国仇。”

切骨痛国雠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