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已多招邀释义


【清明】◎清明,清明节Qīngmíng,Qīngmíngjié[ChingMing]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上】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  5. 去,到:~街。  6. 向前进:冲~去。  7. 增加:~水。  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  9. 涂:~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  11. 拧紧发条:~弦。  12. 登载,记:~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

【已】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多】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2.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4.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5.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6. 表示惊异、赞叹:~好。  7.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8.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9. 姓。

【招邀】“招要”。邀请。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輟策共駢筵,并坐相招要。”唐李白《寄上吴王》诗之三:“洒扫黄金臺,招邀青云客。”宋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清陈廷敬《施愚山见寄长歌和答》:“忆昔相逢客京輦,城南华径纷招要。”叶敬常《割云亭雅集》诗:“琼楼玉宇最高处,文酒招邀乐不支。”典

清明上已多招邀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