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鶗鴂鸣释义


【岂】◎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b.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方言集汇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鶗鴂】亦作“鶗鴃”。即杜鹃鸟。《文选·张衡<思玄赋>》:“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李善注:“《临海异物志》曰:鶗‘鴂,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昼夜不止,夏末乃止。’”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等》:“残芳悲鶗鴂,暮节感茱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鶗鴃惊秋不住啼,章臺回首柳萋萋。”清秋瑾《满江红·鹃》词:“鶗鴃声哀,恨此际芳菲都歇。”

【鸣】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岂知鶗鴂鸣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