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地正得中阳释义


【三】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川】1. 河流:名山大~。~流不息。  2. 平原,平地:平~。米粮~。  3. 〔~资〕旅费。  4. 特指中国四川省:~剧。~菜。~贝。

【地正】我国古代历法之一。指殷代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的历法。汉班固《白虎通·三正》:“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礼记·檀弓上》“殷人尚白”郑玄注“以建丑之月为正”唐孔颖达疏:“殷质法天,而为地正。”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十三》:“其説备於刘歆《三统历》。古时迭用此法,夏则改尧舜所用顓頊之地正,而復上古之人正也。”参见“三正”。

【得】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3. 满意:~意。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 1. 必须,须要:可~注意。  2.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 1.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2.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中】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5. 特指“中国”:~式。~文。  6. 适于,合于:~看。 | 1.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毒。~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典

【阳】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三川地正得中阳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