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使尽风分疏释义


【三】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文】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 刺画花纹:~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 温和:~火。~静。~雅。

【使】1. 用:~用。~劲。~役。~力。~钱。  2. 派,差谴:~唤。~命。~女。  3. 让,令,叫:迫~。  4. 假若:假~。即~。  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尽】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 1. 极,最:~底下。  2.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 )。~管。

【风】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

【分疏】。1.辩白;诉说。《北齐书·祖珽传》:“珽自分疏,并云与元海素相嫌,必是元海譖臣。”唐张鷟《游仙窟》:“娘子莫分疎。”《朱子语类》卷六六:“信也得,不信也得,无许多气力分疎。”鲁迅《坟·说胡须》:“然而接着就招了改革家的反感,这也是应该的。我于是又分疏,一回,两回,以至许多回。”2.指一样一样讲清楚。《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来到贾家,把这两项银子交付与贾婆,分疏得明明白白。”3.疏远。《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本望君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到此。”

三文使尽风分疏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