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区仕衡

书事

书事评点


《书事》是唐代文学家区仕衡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民族分裂与抗争的悲壮景象。诗句细腻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时代不幸的忧愤之情。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南渡,指南征;蒯缑,指蒯玉之地,衣冠废弃,暗示了战乱时期的无奈与痛苦;中原人士纷纷南下,载舟湖上,展现了战火蔓延时的浩荡场景。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胡尘,指胡人的军队,滇海,指边疆地区;鬼火,指无法理解之火,暗示了来自敌方的可怖战火。这两句描述了战乱带来的无辜罹难和无法消退的仇恨。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兵家劳策画,指军备竞赛,计谋谋略。这句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战争环境下的无奈与劳累。到今国是计恩仇,意味着战乱持续,国家内外的恩怨难以解决。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草茅指农民,白沟指战乱之地。诗人表示农民的死亡不会被遗忘,他们对悲愤仇恨的记忆与怨恨并不只限于燕云之地,而是遍布各地。《书事》的赏析可以看出,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以婉转的词句,深情地抒发了战乱时期的哀愤与无奈。同时,诗人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底蕴,通过对当时战争环境的描述,寄托了对和平、安定的向往。整体风格古拙中见优雅,符合文言文古典的风格特点,给人以沉郁和悲凉之感,令人深思与共鸣。之乎者也兮,第见神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