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制有法象释义


【所】1. 处,地方:住~。哨~。场~。处~。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6. 姓。

【制】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  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  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  4.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  5.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  6.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7.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法象】术语。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易·繫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宋张载《正蒙·太和》:“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尔。”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易》:“天下之变不可测,而不能超乎大经,大经之法象有常,而其本诸心之不贰者,变化该焉。”2.效法;模仿。《墨子·辞过》:“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汉书·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我国家累圣求理,而致太平,大约纪纲,法象唐室。”3.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举止。汉

所制有法象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