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式

桃源僧舍看花

桃源僧舍看花

桃源僧舍看花评点


《桃源僧舍看花》一诗表现了宴游人日思故乡的思想感情。诗人曾游历过京都,对当地的名花了然于胸。时光荏苒,长安已成一片废墟,但是他心中深埋的怀乡之情却使他怜香惜花,不舍得离开南国归北方。透过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人间欢乐与繁华的帝里以及南国鲜花之美的痴迷之情。诗中化用了“忍”、“能”等词语,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尽管长安已然荒废,然而在其心中,却仍然残留着帝都之美的印象,对南国之花的钟爱却无法割舍。此时,“忍”字的使用凸显了诗人的无奈与舍去之难,使人不禁想起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对京都之深情和对南国之喜爱彼此拉扯,撕心裂肺。整首诗文风古拙雅致,“之乎者也兮”的运用更是佐证了这一点。诗人通过选择繁体字,以更加悠久的文字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古代文化的氛围中。尤其是在繁体字的使用上,因其较简体字更富艺术美感,更具书法的韵味,更加符合古人的审美趣味,使得整篇文言文更加贴合题材,彰显了我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桃源僧舍看花》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表达,更是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通过诗人对帝里花景和南国花景的对比与矛盾,诗歌呈现出了一种“家在他乡”的凄凉与无奈,而又对“花”这一微末之物的深情倾诉,给人以欣赏自然之美、思考生命之意境。总之,《桃源僧舍看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古拙优雅的文风,让我们在千百年后感受到诗人对故乡与南国花的惆怅与怜香之情。这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审美与哲思的传承,折射出人们对故土和自然之美独特的情感诉求。

段成式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