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命之为乐句释义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文命】1.文德教命。《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孔传:“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尧舜。”明张居正《恭述祖德》诗:“武功既燀赫,文命迺丕釐。”2.传说为夏禹之名。《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司马贞索隐:“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唐刘知几《史通·疑古》:“斯则陟方之死,其殆文命之志乎?”《旧唐书·哀帝纪》:“著重华纳麓之功,彰文命导川之绩。”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鲧大人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羽山去了,接任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乐句】的节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荐》:“韩(韩愈)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牛僧孺)曰:‘乐句。’二公因大称赏之。”明王骥德《曲律·论板眼》:“古拍板无谱,唐明皇命黄幡绰始造为之。牛僧孺目拍板为‘乐句’,言以句乐也。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为文命之为乐句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