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三山陈上舍释义


【惟有】acute;iyǒu[only]只有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三山】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徐巿,横纵六里听张仪。”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元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陵城里别匆匆,一去三山隔万重。”3.冠名。唐李群玉《寄友人

【陈】1. 排列,摆设:~列。~兵。  2. 述说:~述。~情。详~。~诉。~说。  3. 旧的,时间久的:~旧。~腐。~醋。推~出新。~~相因。~迹。~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

【上舍】1.上等的馆舍。《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善齐貌辨……於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日暮进食。”姚宏注:“上舍,上传也。”《史记·张仪列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唐刘禹锡《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凭君虚上舍,待予乘兴行。”2.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此人若回来寻时,可使他来京师上庠贯道斋,寻问林上舍。”清戴名世《先君序略》:“面峰府君之幼子为默斋府君,始以国子上舍为处州经歷。

惟有三山陈上舍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