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底事、迟回西州西处释义


【问】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4. 管,干预:概不过~。  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6. 姓。 典

【底事】1.何事。唐刘肃《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崑崙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清赵翼《陔馀丛考·底》:“江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唐以来已入诗词中。”陈毅《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宋林希逸《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清李渔《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迟回】亦作“迟囬”。亦作“遟回”。1.迟疑,犹豫。《魏书·郭祚传》:“高祖叹谓祚曰:‘卿之忠諫,李彪正辞,使朕迟回不能復决。’”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璋(刘璋)无得罪於蜀民,其亡有足哀者;故昭烈之取之也,亦迟回不忍,及迫於羣言,然后图之。”《明史·孟养浩传》:“今日既迟囬於豫教,安知来岁不游移於册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母尚迟回,女已偕婢入。”2.犹徘徊。宋贺铸《山花子·弹筝》词:“约略整鬟釵影动,迟回顾步珮声微。”明陈献章《寄题三洲岩》诗:“迟囬北壁下,目击元公遗。”清王韬《英但自守》:“

【西】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3. 姓。

【西州】1.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唐温庭筠《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曇醉后春。”宋苏轼《日日出东门》诗:“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宋张炎《甘州·辛卯岁沉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参见“西州路”。2.指陕西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秦穆公一胜於韩原而霸西州,晋文公一胜於城濮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清吴伟业《赠荆州守袁

【处】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网

问底事、迟回西州西处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