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道皆羁縻释义


【县道】县和道。汉制,邑有少数民族杂居者称道,无者称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裴駰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县有蛮夷曰道。’”《汉书·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輒报罢。”2.通行全县或县与县之间的道路。汉王充《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宋徐铉《送史馆高员外使岭南》诗:“双旌驰县道,百越从軺车。”典

【皆】◎ 全,都:~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羁縻】亦作“羈靡”。亦作“羇縻”。1.系联。《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颜师古注:“羈縻,繫联之意。马络头曰羈也。牛靷曰縻。”2.笼络;怀柔。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羈縻勿絶而已。”《汉书·匈奴传下》:“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羈靡不絶。”《旧唐书·徐坚传》:“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羈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羈縻外藩。”清龚

县道皆羁縻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