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去后遂无俦释义


【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南朝梁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唐权德舆《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唐韩愈《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唐钱起《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具茨。”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唐白居易《病中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后】1.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先王)。  2. 帝王的妻子:皇~。太~。  3.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  4.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  5.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  6.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  7. 姓。 典

【遂】1. 顺,如意:~心。~愿。  2. 成功,实现:未~。功成名~。  3.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止。  4. 通达:“何往而不~”。  5. 进,荐:“不能退,不能~”。 典

【无俦】没有能够与之相比。汉蔡邕《弹棋赋》:“不迟不疾,如行如留,放一敝六,功无与儔。”《艺文类聚》卷七四引三国魏曹丕《弹棋赋》:“惟弹棊之嘉巧,邈超絶其无儔。”唐任公叔《通天台赋》:“磴道邈以特立,通天赫其无儔。”

希夷去后遂无俦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