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甫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评点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一诗,是李山甫忧愤之情的抒发。他借梦境与现实相映照,表达了自己积郁之情。诗云:“梦绕清华宴地深,洞宫横锁晓沈沈。鹏飞碧海终难见,鹤入青霄岂易寻。”首句以“梦”字开篇,绕清华宴地,显得梦境深艳而真切。洞宫横锁,暗喻官场门户之闭塞;晓沈沈则衬托出剧烈的失落感。接下来以鹏鹤二鸟的飞翔为比喻,以表达李山甫在宦途上的困顿,他渴望高飞逍遥,却处境愈发艰难。正因如此,鹏飞碧海难复一睹鹤入青霄岂易尋。接着,诗人以“六尺羁魂迷定止,两行愁血谢知音”写道,形容自己身处囹圄的心灵。六尺羁魂,意指囹圄之中无法自由放逐的处境;愁血谢知音,则传达了在陷入低谷时,亲朋好友的稀少与无助。无法凌风翼翔,成为了令他尴尬拘束的境遇。最后一句“平生只耻凌风翼,随得鸣珂上禁林”更是将他的苦闷抒发得淋漓尽致。平生只耻凌风翼,表现出对飞翔力量的渴望,而随得鸣珂上禁林则表达了对重回朝廷、报效国家的追求。这四句以一种深沉的抒情方式,描述了李山甫志在高飞而不得的艰辛与痛苦。《谒翰林刘学士不遇》这首诗以其古拙优雅的文风,真实而深情地向读者诉说了李山甫内心的苦楚。借助梦境与现实的对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他在官场上陷入困境,无法高飞的挣扎之情。这种苦闷中的叠嶂,沉浸着历史的底色,启发了人们对权力、官场和时运的深思。诗中的字里行间,透射出李山甫内心的忿忧不平。他并不望权势富贵,只求能够辅佐国家。然而,切齿于命运的妒忌,令他徒然被囚于低谷之中,难以腾飞。读来,令人翻覆慷慨的情绪,心生嗟惜之情。之乎者也兮,文言文中透露着不同寻常的古雅。近思录的风格仿佛倾注在这篇赏析之中,遣词造句精准有力,将古拙与优雅贯穿其中。诗中繁体字的巧妙运用,更是让读者感觉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这使得赏析更具文人雅致之感,暗合了李山甫那种高风亮节的自豪与睿智。总之,李山甫的《谒翰林刘学士不遇》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愤懑。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照,他以独特典雅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积郁之情。这首诗既从具体情境中抒写出个人志向与坎坷,又透射出时代风云与人生之感。在读者尽情把玩诗意之际,更引发着对权力、命运以及历史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