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令笔扛鼎释义


【正】1.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 纯,不杂:~色。~宗。~统。纯~。  8.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

【令】◎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 ◎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法~。朝(zhāo)~夕改。  2. 古代官名:县~。~尹。尚书~。  3. 使,使得:~人兴奋。  4. 时节:时~。节~。  5. 美好,善:~名。~辰。~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尊。~堂。~岳。~郎。~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如梦~。

【笔】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  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  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  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  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  6. 量词,指钱款:一~钱。  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扛鼎】。《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刘良注:“扛、揭,皆举也。”清薛雪《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2.比喻攘夺国家政权。《晋书·明帝纪论》:“晋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3.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明张煌言《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4.《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餘,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金史肃《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正令笔扛鼎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