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文参酌礼无违释义


【质文】谓其资质具有文德。《国语·周语下》:“文王质文,故天祚之以天下。”韦昭注:“质文,其质性有文德也。”《太平御览》卷四七六引《晋中兴书》:“﹝应詹﹞弱冠知名,太宰何邵见而称之曰:‘质文之士也。’”2.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文著於质,质不居文,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3.质朴与华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櫽括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鐃歌》诸曲,勿便可解,勿遂不可解,须斟酌浅深质文之间。”章炳麟《文学说例》:“语言文字之

【参酌】酌cānzhuó[deliberate;considersth.inthelightoftheactualconditions]参考斟酌参酌裁决典

【礼】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无违】没有违背;不要违背。《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宋文天祥《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伯奇令无违,申生恭不贰。”2.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杨伯峻注引黄式三《<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宋朱熹《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汉

质文参酌礼无违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