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逸驾莫迟回释义


【诸】1. 众,许多:~位。~君。~侯。  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 犹“之”:“能事~乎?”。  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 姓。

【公】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7. 雄性的:~母。~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9.

【逸驾】1.奔驰的车驾。南朝齐谢朓《冬日晚郡事隙诗》:“愿言税逸驾,临潭饵秋菊。”唐玄宗《<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邢昺疏:“逸驾,谓奔逸之车驾也。”清黄鷟来《咏怀》之十四:“翠节忽杳蔼,逸驾难追攀。”2.高超地驾御事物。比喻才能出众。明杨琏《龙膏记·空访》:“我小姐素慕你逸驾之才,且感你更生之德。”明李东阳《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迭韵奉答》:“知君尚有逸驾才,我马虺隤当避路。”

【莫】1. 不要:~哭。  2.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3.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4. 古同“漠”,广大。  5. 姓。 | ◎ 古同“暮”。

【迟回】亦作“迟囬”。亦作“遟回”。1.迟疑,犹豫。《魏书·郭祚传》:“高祖叹谓祚曰:‘卿之忠諫,李彪正辞,使朕迟回不能復决。’”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璋(刘璋)无得罪於蜀民,其亡有足哀者;故昭烈之取之也,亦迟回不忍,及迫於羣言,然后图之。”《明史·孟养浩传》:“今日既迟囬於豫教,安知来岁不游移於册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母尚迟回,女已偕婢入。”2.犹徘徊。宋贺铸《山花子·弹筝》词:“约略整鬟釵影动,迟回顾步珮声微。”明陈献章《寄题三洲岩》诗:“迟囬北壁下,目击元公遗。”清王韬《英但自守》:“

诸公逸驾莫迟回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