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禅林僧宝传-(宋)释觉范

禅林僧宝传目录:


序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
禅林僧宝传第四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林僧宝传卷第六
禅林僧宝传卷第七
禅林僧宝传卷第八
禅林僧宝传卷第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一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二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三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四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六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七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八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一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二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三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四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五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禅林僧宝传卷第三十
补禅林僧宝传舟峰庵沙门庆老撰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言法华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於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时独语笑、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手画空、伫立良久。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共目为狂僧。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对曰、本来无一物、一味总成真。僧问世有佛否。对曰、寺里文殊。有问、师凡耶圣耶。举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谏官范镇首发大义。乞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生。退居藩服。不然、典宿卫尹京邑。以系天下之望。并州通判司马光亦以为言。凡三上疏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一


  慈明禅师

  慈明禅师、出全州清湘李氏、讳楚圆。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公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公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尝橐骨董箱、以竹杖荷之。游襄沔间。与守芝谷泉俱结伴、入洛中。闻汾阳昭禅师。道望为天下第一。决志亲依。时朝廷方问罪河东。潞泽皆屯重兵。多劝其无行。公不顾渡大河、登太行。易衣类厮养、窜名火队中。露眠草宿、至龙州。遂造汾阳。昭公壮之。经二年、未许入室。公诣昭、昭揣其志、必骂诟。使令者或毁诋诸方。及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二


  黄龙南禅师

  禅师章氏、讳惠南、其先信州玉山人也。童龆深沉、有大人相。不茹荤、不嬉戏。年十一弃家、师事怀玉定水院智銮。尝随銮出、道上见祠庙。辄杖击火毁之而去。十九落发、受具足戒。远游至庐山归宗。老宿自宝集众坐。而公却倚实、时时眴之。公自是坐必跏趺、行必直视。至栖贤依諟禅师。諟莅众进止有律度。公规摸之三年。辞渡淮、依三角澄禅师。澄有时名、一见器许之。及澄移居泐潭、公又与俱。澄使分座接纳矣。而南昌文悦见之、每归卧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钳锤耳。会同游西山、夜语及云门法道。悦曰、澄公虽云门之後、然法道异耳。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三


  黄龙宝觉心禅师

  禅师出於邬氏、讳祖心、南雄始兴人也。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明年试经业。而公独献诗、得奏名。剃发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於是弃之、入丛林。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难其孤硬、告悦将去。悦曰、必往依黄蘖南公。公至黄蘖四年、知有而机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悦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试阅传灯、至僧问多福禅师曰。如何是多福一丛竹。福曰、一茎两茎斜。僧曰不会。福曰、三茎四茎曲。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径归黄蘖、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公亦踊跃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四


  仰山伟禅师

  禅师名行伟、生于氏、大名人也。幼寡笑语、颓然地坐终日。伏犀插额、眉目疏秀、人皆异之。年十九、游京师。闻宝相寺大乘师、方益有鉴裁、谒之。益曰、君风神不凡。然非凌烟麒麟所宜置。正当袒肩荷担如来、乃称耳。伟欣然曰、此吾心也。愿执役扫除。益以讲学聚徒。伟甘勤力、挽车运粟。破薪佐炊、无所不为者。十三年、乃剃落受具。辞益经行诸方。益令入洛。遂受贤首教於太三藏。成名继其席常千人、讲无定居。南游门弟子、有愿随者、伟不却。至淮上、所至禅林。盛藉藉闻宗师名、心怪之。馆淮山古寺。见昔同学法亮黪衲勃窣。高其衣裙、布缠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五


  大沩真如喆禅师

  禅师名慕喆、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喆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荷法为志、以精严律身。翠岩真禅师、游方时。喆能识之。真好暴所长、以盖人、号真点胸。所至犯众怒、非笑之。喆与之周旋二十年。虽群居、不敢失礼。真住两刹、喆阴相之成法席。有来学者、且令见喆侍者。 谓人曰、三十年後、喆其大作佛事、真殁、塔於西山。心丧三年。乃去依止黄蘖。遂游湘中。一钵云行、鸟飞去留、为丛林重轻。谢师直守潭州。闻其风而悦之、不可致。会岳麓法席虚。尽礼迎以为出世。累日而後就。俄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圆通讷禅师

  禅师名居讷、字中敏、出于蹇氏。梓州中江人。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年十一、去依汉州什邡竹林寺元昉。十七试法华得度、受具於颖真律师。以讲学冠两川、耆年多下之。会有禅者自南方还、称祖道被天下。马大师什邡人、应般若多罗谶。蜀之豪俊、以经论闻者。如亮公、而亮弃徒隐西山。如鉴公、而鉴焚疏钞。称滴水莫敌巨海。讷怃然良久曰、汝知其说乎。禅者曰、我不能知也。子欲知之、何惜一往。讷於是出蜀、放浪荆楚。屡阅寒暑、迄无所得。西至襄州洞山、留止十年。读华严论、至曰须弥在大海中。高八万四千由旬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明教嵩禅师

  禅师名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生藤州镡津李氏。七岁、母钟施以事东山沙门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时宁风有异女子姚。精严而住山。时年百馀岁、面如处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闻池中有如戛铜器声。以问女子。女子曰、噫此龙吟也。闻者瑞徵、子当有大名於世行矣。无滞於是。下沅湘、陟衡岳。谒神鼎諲禅师、諲与语奇之。然无所契悟。游袁筠间、受记别於洞山聪公。嵩夜则顶戴观世音菩萨之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寝以为常。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是时天下之士、学古文。慕韩愈拒我、以遵孔子。东南有章表民。黄聱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八


  法昌遇禅师

  禅师名倚遇、漳州林氏子也。为人奇逸、有大志。自剃发受具、即杖策游方。名著丛林。浮山远禅师、尝指以谓人曰。後学行脚样子也。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三至三遭逐、犹谒之。泉揕之曰、我此间、虎狼纵横。尿床鬼子、三回五度、来觅底物。遇曰、人言庵主见汾州。泉乃解衣抖擞曰。汝谓我见汾州、有多少奇特。遇即礼拜、问曰。审如庵主语、客来将何祗待。泉曰、云门胡饼、赵州茶。遇曰、谢供养。泉曰、我火种也未有。早言谢、谢什么。遇乃去、至北禅贤禅师。问曰、近离什么处。遇曰、福严。曰、思大鼻孔长多少。遇曰、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更多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九



  大通本禅师

  禅师名善本、生董氏、汉仲舒之後也。其先家太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颖、遂为颖人。初母无子、祷於佛像前。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本骨相秀异、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长博学、操履清修。母亡哀毁过礼、无仕宦意。辟谷学道、隐于笔工。然气刚不屈、沈默白眼公卿。嘉佑八年、与弟善思、俱至京师。藉名显圣地藏院。试所习为大僧。其师圆成律师惠楫者、谓人曰。本它日当有海内名、乃生我法中乎。圆成使听习毗尼。随喜杂花、夜梦见童子。如世所画善财、合掌导而南。既觉曰、诸佛菩萨、加被我
...更多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周·佚名
圆仁
(清)孫星衍 等輯
元·叶留
樵云山人
罗贯中
宋·谢翱
清·马幼良
郭廷以
清·戴名世
唐·义净
晋·嵇康
宋·陈长方
南朝梁·萧统
清·丁若鏞
(宋)吴淑撰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