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子夏易传-未知

子夏易传目录:


序
易传提要
卷一 周易上经乾传苐一
卷二 周易上经泰传第二
卷三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
卷四 周易下经咸传第四
卷五 周易下经夬传第五
卷六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卷七 周易系辞上第七
卷八 周易系辞下第八
卷九 周易说卦传第九
卷十 周易序卦传第十
卷十一 周易杂卦传第十一
关于西汉孟喜古文易的再探讨
子夏易学初探

序


序

  《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学生,为莒父宰。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观点’,李克、呈起都是其弟子,魏文侯也尊以为师,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学术界历来主张,此书为后人伪撰,而托附于子夏名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隋书·经籍志》所着录的二卷本,其实是魏晋间大兴《易》学之
...更多

易传提要


  臣等谨案子夏易传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撰。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书。唐会要载开元七年诏:子夏易传,近无习者,令儒官详定。刘知几议曰:汉志,易有十三家,而无子夏作传者。至梁阮氏七录始有子夏易六卷,或云韩婴作,或云丁寛作。然据汉书韩易十二篇丁易八篇求其符合,事殊隳刺,必欲行用,深以为疑。司马贞议亦曰:按刘向七畧有子夏易传,但此书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真本。荀朂中经簿云子夏传四卷,或云丁寛,是先遯疑非子夏矣。又隋书经籍志云子夏传残缺,梁六卷,今二卷,知其书错谬多矣。又王俭七志引刘向七畧云:易传子夏...更多

卷一 周易上经乾传苐一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綂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始降气者也。始而通,终而济,保其正也,故綂万物而无外。夫天者,位也、质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后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后綂其质,故能云行雨施、生类继续。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圣人之当位也,保合于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终正也。故能首
...更多

卷二 周易上经泰传第二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隂,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易者,象也,神之用也。故泰象于天地交,而万物生。上下交而人治成。阳内得时而隂外也。健发于内其道顺行于外。亲内君子,踈外小人,君子之长也。是以损削之道往,而丰大之道来,吉而通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更多

卷三 周易上经噬嗑传第三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刚物在颐中,曰噬嗑。故噬而嗑之,其道乃通,刑以齐之者也。分刚于柔,分柔于刚,象交得其情也。动而明之义皆得于理也。雷震电照,威以明之,隐无不彰,果辨之也。柔上治之主也,虽不若刚徳,而运于无所用狱,而正之者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雷震电照,震而后明得于情实也,先王明
...更多

卷四 周易下经咸传第四


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二气之相感应也,中无间也,故得万物变化乎其内,天气下降而地气上,济阳下阴而阴从阳也。止于所说,其利之正也,故取女以之吉也。而感应之道取焉,圣人无为与天地准,寂然虚中通天下之情,因其情而通天下之故,而咸得其治则天下和平矣。夫相下而不私则感之而通也。观天地万物之情,而感一也
...更多

卷五 周易下经夬传第五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阳长终位而阴微也。君子在位,小人在野,健制而能悦之,不隐情也。刚决而能和之,不任力而刚不过中也。故显于王庭而民得治也。夫用九即吉于无首也,刚长即凶于用壮也。道之穷则不富矣,其危矣哉。信有危而思患,呻号终无刑,乃保其光也。告自邑,扬而令之从
...更多

卷六 周易下经丰传第六


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夫明者,内含其照也。动而施之,乃丰也。明以时动,物伸其直,得尽其大生长之而遂成也。期盛之矣。丰之道者也,唯尚大而当之,故王能极之也。不失天下之情,则勿忧而旣治矣。日之明盛于中也,王宜照于天下也,则无微而不大也。过于中则忧,大斯盈,盈斯缺矣。大之道也,盖圣人戒
...更多

卷七 周易系辞上第七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尊也,故健以首之。地卑也,故顺以承之。尊卑列而贵贱明矣。盈乎中者,莫大象类焉,夫妇也,父子也,君臣也
...更多

卷八 周易系辞下第八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雙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刚柔相推,而八卦成矣。八卦既列,象在其中矣。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天下之大象也。健顺动止,离险巽说,庶情之大端也。可得而见矣。相因而
...更多
1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曹操
宋·汪晫
汉·崔寔
(宋)刘敞
(東漢)應劭,王利器 校注
清·徐昌治
宋·陈葆光
(北齊)魏收
(晋)嵇含
清·李塨
春秋·卜子夏
清·骆云
唐·孙思邈
明·沐昻
五代·佚名
清·墨憨主人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