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词年代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严氏济生方-未知

严氏济生方目录:


简介
原序
卷一 五脏门
卷二 诸风门
卷三 诸寒门
卷四 诸暑门
卷五 诸湿门
卷六 痼冷积热门
卷七 诸虚门
卷八 诸痹门
卷九 血病门
卷十 心腹痛门
卷十一 症瘕积聚门
卷十二 宿食门
卷十三 胀满门
卷十四 水肿门
卷十五 蛊毒门
卷十六 黄疸门
卷十七 咳喘痰饮门
卷十八 诸疟门
卷十九 大便门
卷二十 小便门
卷二十一 霍乱门
卷二十二 呕吐翻胃噎膈门
卷二十三 脚气门
卷二十四 消渴门
卷二十五 诸疝门
卷二十六 眩晕门
卷二十七 惊悸怔忡健忘门
卷二十八 癫痫门
卷二十九 诸汗门
卷三十 眼门
卷三十一 咽喉门
卷三十二 口齿门
卷三十三 耳门
卷三十四 鼻门
卷三十五 头面门
卷三十六 腰痛门
卷三十七 妇人门
卷三十八 痈疽疔肿门
卷三十九 疥癣门
卷四十 瘿瘤瘰门
卷四十一 五痔肠风脏毒门

卷十九 大便门


  [大便门] 泄泻论治

  素问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邪气留连,乃为洞泄。此由荣卫不足,腠理空疏,春伤于风甚为之患不节,过食生冷而成泄泻者,乃由中州不运,脾胃有伤也。但停滞泄泻一证,直须积滞已消,然兼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必死。其有生者,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诚哉斯言也。

  又论∶夫泻痢两证,皆因肠胃先虚,虚则六淫得以外入,七情得以内伤,至于饮食不节,过可治中汤是也,理中不效,方可断下,乳豆丸、固肠丸是也;或尚腹痛,未宜断下
...更多

卷二十 小便门


  [小便门] 淋利论治
  (附∶尿血)膀胱不利为癃闭,此由饮酒房劳,或动役冒热,或饮冷逐热,或散石发动,热结下焦,遂成气、膏其又论∶夫淋利两证,医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胱,利病临病

  [小便门\淋利论治] 地肤子汤

  治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数起出少,茎痛或血赤,温病后余热及霍乱后当风度,饮酒房劳,及行步冒热,冷冻饮料逐热,热结下焦,及散石热动关格,小腹坚,胞胀诸
...更多

卷二十一 霍乱门


  [霍乱门] 霍乱论治

  人生禀命,以五脏为主,应乎五行,本于五味。素问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过食尚乃结转洪

  [霍乱门\霍乱论治] 理中汤

  治过食生冷,或饮寒浆,遂成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

  人参甘草(炙)干姜(炮)白术(各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若脐上筑者,肾气动茯苓病退
...更多

卷二十二 呕吐翻胃噎膈门


  (附∶咳逆--哕)

  [呕吐翻胃噎膈门] 呕吐论治

  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以胃为主,盖胃受水谷,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以充四体者也。

  冷塞中脘伏痰,胃受邪热,瘀血停蓄,亦能令人呕吐。故诊其脉代者,霍乱,代而绝者,亦霍乱也。霍乱脉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脉迟,气息劣,不欲言者,亦不可治,治疗之法,详具于后,临病之际,更加审谛而用之,无不得其宜矣。

...更多

卷二十三 脚气门


  [脚气门] 香港脚论治

  千金言∶香港脚皆由感风毒所致。又经云∶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香港脚。

  然同,其实一也。以此观之,寒暑风湿,皆能致此,非特风毒而已矣。香港脚之病,初得不觉,因他病乃始发动,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方乃觉之,先从脚起,或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中忡悸,或小腹不仁,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吐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此其候之不同也。大抵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
...更多

卷二十四 消渴门


卷二十四 消渴门

  [消渴门] 消渴论治

  消渴之疾,皆起于肾,盛壮之时,不自保养,快情纵欲,饮酒无度,喜食脯炙醯醢,或服消渴消作治法面,能

  [消渴门\消渴论治] 加减肾气丸

  治劳伤肾经,肾水不足,心火自用,口舌焦干,多渴而利,精神恍惚,面赤心脚弱,肢体羸瘦,不能起止。

  山茱萸(取肉)白茯苓(去皮)牡丹皮(去木)
...更多

卷二十五 诸疝门


  [诸疝门] 诸疝论治

  巢氏云∶疝者痛也,皆由荣卫虚弱,饮食寒温不调,致风冷邪气乘虚入于腹中,遂成诸疝。

  便秘气疝气积疝也,或左或右上,胁下有如覆杯;或脐上下如臂;或腹大如盘,令人羸嗜卧,饮食不为肌肤;或腹满呕泄;或遇寒则痛。其脉厥而紧,浮而牢牢疆急者生,虚弱急者不可治。

  [诸疝门\诸疝论治] 聚香饮子

  治七情所伤,遂成
...更多

卷二十六 眩晕门


卷二十六 眩晕门

  [眩晕门] 眩晕论治
  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则知肝风上攻,必致眩晕。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有汗及其不可开血,皆

  [眩晕门\眩晕论治] 羌附汤

  治中风头眩,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方见诸湿门中湿论治)

  [眩晕门\眩晕论治] 三五七散

  治阳虚,风寒入
...更多

卷二十七 惊悸怔忡健忘门


  (附∶虚烦)
  [惊悸怔忡健忘门] 惊悸论治

  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心险浮无不瘥者矣。

  [惊悸怔忡健忘门\惊悸论治] 温胆汤

  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复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
...更多

卷二十八 癫痫门


卷二十八 癫痫门

  [癫痫门] 癫痫论治
  夫癫痫病者,考之诸方所说,名称不同,难于备载。别录有五痫之证,一曰马痫,作马嘶作发则旋晕颠倒,口眼相引,目睛上摇,手足搐搦,背脊强直,食顷惊动,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故有是证。或在母腹中受惊或因饥饱失宜,逆于脏气而得之者,可随所感,施以治法。

  又论∶夫痫病者,十岁以下为痫。大抵其发之原,皆因三种∶风痫、惊痫、食痫是也。

 
...更多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陆宗舆
吴贻棠
晋·任豫
清·俞达
唐·孙广
明·张凤逵
(唐)李百藥
战国·尉缭
清·丁申
(明)徐祯卿
清·吴金寿
唐·裴庭裕
宋·金尤中
陆心源
阮逸
清·夏一驹
凤美古诗文网
www.666scly.com
京ICP备2022028497号
Copyright @凤美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